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

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10
版次: 1
ISBN: 9787108034939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78页
字数: 369千字
分类: 宗教
68人买过
  • 这部论著专门研究中华基督教总会在抗战期间发起的“边疆服务”运动。这一运动虽仅局限于川西、西康两地,时间也只维持了不长的16年,但对于抗日、对于边疆建设都有相当典范的意义,在当年颇受关注,对中国的基督教会如何服务社会、进行本色化改造,对川西、西康两地的农牧医教建设,影响尤其深远。由于国内档案和耶鲁大学神学院相关档案的发现,使这一专题的深入拓展成为可能。《救赎与自救》以战争和政制转型作为历史背景研究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史实详尽,发掘新史料和档案文献充分,对1949年前后中华基督教会和“三自”运动的描述客观有据,并进行了客观平实分析评述。 杨天宏,1951年生,四川成都人,历史学博士。先后就读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985年开始在四川师范大学工作,历任教研室主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2003年受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教授、博导、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史、基督教在华传教史及近代思想史研究。著有《中国的近代转型与传统制约》(2000)、《Vl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2002)、《基督教与民国知识分子:1922-1927年中国非基督教运动研究》(2005)、《政党建置与民国政制走向》(2008)等。 绪论
    第1章社会福音与在华基督教的本色化
    第一节社会福音思潮兴起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节在华基督教会实现“本色化”的努力
    第三节教会事业的区域分布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2章抗战军兴与边疆服务运动的酝酿
    第一节抗战爆发与国民政府后方建设的政策
    第二节“国难”中的中国基督教会
    第三节诚静怡与边疆服务运动的酝酿
    第3章边疆服务运动的全面展开(1939—1949)
    第一节边疆服务的组织建构与经费筹措
    第二节抗战期间服务区的开辟与拓展
    第三节抗战结束后边疆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
    第四节内战期间边疆服务运动的继续
    第4章边疆服务与边地社会改良
    第一节教育服务与川康地区的文教发展
    第二节生计服务与边地社会经济改良
    第三节取代传统医巫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四节学生暑期服务团的服务工作
    第五节风俗移易与边民吸毒恶习的改变
    第5章边民的信仰状况与基督教福音传播
    第一节服务区宗教环境及民众信仰状况
    第二节川西区福音传播工作的展开
    第三节西康区福音工作的开展
    第四节医疗卫生服务与基督教福音传播
    第五节边部宗教工作的影响与局限
    第6章边疆服务运动中的边疆研究
    第一节边疆研究的复兴及内涵变化
    第二节民族宗教与社会习俗调查研究
    第三节边地文化与教育问题研究
    第四节边地特殊疾病的调查研究
    第五节边地生产与生计问题研究
    第六节“边政”与民族关系问题研究
    第七节边疆研究的学术贡献与局限
    第7章边疆服务的社会认同及变化(1949年以前)
    第一节边疆服务面临的内外困境
    第二节边疆服务的社会认同及其变化
    第三节边疆服务的社会作用与影响
    第8章政制转型与边疆服务的终结(1949—1955)
    第一节政制转型与基督教会的“三自革新”
    第二节边部的时代认知与“自我改造”
    第三节各服务区服务工作的艰难继续
    第四节政府接管边部工作与边运的终结
    第9章结论
    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边部文件
    索引
    出版后记
  • 内容简介:
    这部论著专门研究中华基督教总会在抗战期间发起的“边疆服务”运动。这一运动虽仅局限于川西、西康两地,时间也只维持了不长的16年,但对于抗日、对于边疆建设都有相当典范的意义,在当年颇受关注,对中国的基督教会如何服务社会、进行本色化改造,对川西、西康两地的农牧医教建设,影响尤其深远。由于国内档案和耶鲁大学神学院相关档案的发现,使这一专题的深入拓展成为可能。《救赎与自救》以战争和政制转型作为历史背景研究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史实详尽,发掘新史料和档案文献充分,对1949年前后中华基督教会和“三自”运动的描述客观有据,并进行了客观平实分析评述。
  • 作者简介:
    杨天宏,1951年生,四川成都人,历史学博士。先后就读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985年开始在四川师范大学工作,历任教研室主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2003年受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教授、博导、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史、基督教在华传教史及近代思想史研究。著有《中国的近代转型与传统制约》(2000)、《Vl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2002)、《基督教与民国知识分子:1922-1927年中国非基督教运动研究》(2005)、《政党建置与民国政制走向》(2008)等。
  • 目录:
    绪论
    第1章社会福音与在华基督教的本色化
    第一节社会福音思潮兴起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节在华基督教会实现“本色化”的努力
    第三节教会事业的区域分布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2章抗战军兴与边疆服务运动的酝酿
    第一节抗战爆发与国民政府后方建设的政策
    第二节“国难”中的中国基督教会
    第三节诚静怡与边疆服务运动的酝酿
    第3章边疆服务运动的全面展开(1939—1949)
    第一节边疆服务的组织建构与经费筹措
    第二节抗战期间服务区的开辟与拓展
    第三节抗战结束后边疆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
    第四节内战期间边疆服务运动的继续
    第4章边疆服务与边地社会改良
    第一节教育服务与川康地区的文教发展
    第二节生计服务与边地社会经济改良
    第三节取代传统医巫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四节学生暑期服务团的服务工作
    第五节风俗移易与边民吸毒恶习的改变
    第5章边民的信仰状况与基督教福音传播
    第一节服务区宗教环境及民众信仰状况
    第二节川西区福音传播工作的展开
    第三节西康区福音工作的开展
    第四节医疗卫生服务与基督教福音传播
    第五节边部宗教工作的影响与局限
    第6章边疆服务运动中的边疆研究
    第一节边疆研究的复兴及内涵变化
    第二节民族宗教与社会习俗调查研究
    第三节边地文化与教育问题研究
    第四节边地特殊疾病的调查研究
    第五节边地生产与生计问题研究
    第六节“边政”与民族关系问题研究
    第七节边疆研究的学术贡献与局限
    第7章边疆服务的社会认同及变化(1949年以前)
    第一节边疆服务面临的内外困境
    第二节边疆服务的社会认同及其变化
    第三节边疆服务的社会作用与影响
    第8章政制转型与边疆服务的终结(1949—1955)
    第一节政制转型与基督教会的“三自革新”
    第二节边部的时代认知与“自我改造”
    第三节各服务区服务工作的艰难继续
    第四节政府接管边部工作与边运的终结
    第9章结论
    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边部文件
    索引
    出版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
救赎之路:祭坛女尸引发的血腥大案 × 魅力十足的孤勇女警!
[美]约翰·哈特著 尤传莉 译
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
救赎
小黑羊 著
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
救赎之星(宗教文化译丛)
弗朗茨·罗森茨威格
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
救赎:电影批评的新使命
刘剑、龚艳 编
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
救赎游戏
张弛
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
救赎(套装2册)
陆沉
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
救赎者
[挪威]尤·奈斯博;博集天卷
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
救赎(2015-2017)/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家自选集
津子围 著;杨晓敏、梁小萍 编
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
救赎咖啡屋Ⅱ:渺小的爱
苏航 译
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
救赎
张建芳
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
救赎的可能:走近史铁生
顾林 著
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
救赎咖啡屋Ⅲ:去寻宝
苏航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