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论世衡史

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论世衡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3-08
版次: 1
ISBN: 9787220133046
定价: 89.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40页
字数: 298.000千字
分类: 历史
23人买过
  • 历史研究是历史学者的心智活动,所凭借者虽是“实”的史料,研究过程却不能没有“虚”的功夫。“历史”并非有了史料便可“不证自明”,主观的认识因素须参与其间。历史学者应在研究中明确基本学术思想,详尽而又严谨地展开论证过程,有立论, 有驳论,有推理,有臆断,有演绎,有归纳,有想象,有虚构,有假设,有创制,有关联性思考,有研究性结论,有时甚至需要陈寅恪所说的“神游冥想”和“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实关系有如范缜在《神灭论》中阐释的形神关系,两相附丽,缺一不可。……从方法论立场看,所谓“虚证”不是捕风捉影,不是凭空捏造,不是添字解经,而是梁启超笔下与“实验”对应的“冥证”,是指历史研究中复杂的运思与抽象证明过程。 杨天宏,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学科领域跨越政治、法律、宗教、外交,成果丰硕。已出版学术著作9部,译著2部,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发表32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课题3项。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4次。 目 录  

    序/001

    上 编 史学理论与方法探讨

    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003 

    中国文化中的“形上”与兰克史学中的“虚质”/026 

    人类学对历史学的方法启示/047 

    典范兴替:桐城义法与桐城派的近代命运/075

    系统性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121 

    政治史在民国史研究中的位置/142 

    日薄虞渊:“北洋军阀史”研究之两面观/158 

    “无名艺术史”的概念与引喻/179

    论雅俗:从一位青年学子的小书说起/205 

    他山之石如何攻玉:城市史研究方法浅议/209 

    学术论文的选题原则与技术处理/219 

    博雅创新与学术诚信/230 

    读书六法:朱熹读书方法演绎/242

    中 编 史学论著方法点评 

    边政何以成“学”/257 

    地方性知识的发掘与超越/269 

    道与道台研究之道/279 

    民国医患关系的社会史解读/285 

    执两用中与政治保守主义/290 

    中国地方议会政制研究的正奇之道/299

    立足全境的区域毒品与禁毒史研究/309

    走向川康地区的身体史研究/315

    康区近代社会研究的域外视角/322

    地方军事史志撰述中的“内行说法”/333

    下 编 史书序跋中的方法论提示

    《基督教与民国知识分子》序与跋/343

    《中国的近代转型与传统制约》序/355

    《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序/373

    《门罗宗派在中国》序/390

    《晚明书风与碑学思想滥觞》序/402

    附录一 酒量与学术豪气:纪念隗瀛涛先生/412 

    附录二 我与龚书铎先生的学缘/420
  • 内容简介:
    历史研究是历史学者的心智活动,所凭借者虽是“实”的史料,研究过程却不能没有“虚”的功夫。“历史”并非有了史料便可“不证自明”,主观的认识因素须参与其间。历史学者应在研究中明确基本学术思想,详尽而又严谨地展开论证过程,有立论, 有驳论,有推理,有臆断,有演绎,有归纳,有想象,有虚构,有假设,有创制,有关联性思考,有研究性结论,有时甚至需要陈寅恪所说的“神游冥想”和“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实关系有如范缜在《神灭论》中阐释的形神关系,两相附丽,缺一不可。……从方法论立场看,所谓“虚证”不是捕风捉影,不是凭空捏造,不是添字解经,而是梁启超笔下与“实验”对应的“冥证”,是指历史研究中复杂的运思与抽象证明过程。
  • 作者简介:
    杨天宏,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学科领域跨越政治、法律、宗教、外交,成果丰硕。已出版学术著作9部,译著2部,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发表32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课题3项。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4次。
  • 目录:
    目 录  

    序/001

    上 编 史学理论与方法探讨

    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003 

    中国文化中的“形上”与兰克史学中的“虚质”/026 

    人类学对历史学的方法启示/047 

    典范兴替:桐城义法与桐城派的近代命运/075

    系统性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121 

    政治史在民国史研究中的位置/142 

    日薄虞渊:“北洋军阀史”研究之两面观/158 

    “无名艺术史”的概念与引喻/179

    论雅俗:从一位青年学子的小书说起/205 

    他山之石如何攻玉:城市史研究方法浅议/209 

    学术论文的选题原则与技术处理/219 

    博雅创新与学术诚信/230 

    读书六法:朱熹读书方法演绎/242

    中 编 史学论著方法点评 

    边政何以成“学”/257 

    地方性知识的发掘与超越/269 

    道与道台研究之道/279 

    民国医患关系的社会史解读/285 

    执两用中与政治保守主义/290 

    中国地方议会政制研究的正奇之道/299

    立足全境的区域毒品与禁毒史研究/309

    走向川康地区的身体史研究/315

    康区近代社会研究的域外视角/322

    地方军事史志撰述中的“内行说法”/333

    下 编 史书序跋中的方法论提示

    《基督教与民国知识分子》序与跋/343

    《中国的近代转型与传统制约》序/355

    《救赎与自救: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研究》序/373

    《门罗宗派在中国》序/390

    《晚明书风与碑学思想滥觞》序/402

    附录一 酒量与学术豪气:纪念隗瀛涛先生/412 

    附录二 我与龚书铎先生的学缘/420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论世衡史
心通孔子
孔正毅、孔祥骅 著
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论世衡史
心通《论语》
阳明宇 著
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论世衡史
心通天宇——李政道教授九十华诞文集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著
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论世衡史
心通九境:唐君毅哲学的精神空间
单波 著
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论世衡史
心通墨子
陆建华;史向前
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论世衡史
心通九境:唐君毅哲学的精神空间
单波 著
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论世衡史
心通庄子
孔正毅;唐少军;张荣明
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论世衡史
心通老子
孙以楷;钱耕森;李仁群
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论世衡史
心通《道德经》
阳明宇 著
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论世衡史
心通孟子
李季林
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论世衡史
心通《周易》
阳明宇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