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学术(第6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12
版次: 1
ISBN: 9787562258940
定价: 54.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1人买过
  •   “后人研究与利用《春秋》甚至《左传》而形成《春秋》学,历代政府与学人都十分重视对先秦《春秋》学的研究和传承。20世纪后半叶至今,简帛文献的大量出土,使得先秦《春秋》学研究继简帛《春秋》学的兴起而再次走向高峰。围绕这些新出文献,大量的古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学、简帛学专家和学人从多角度展开讨论,汇集在相关网站、期刊和论文集上的研究论文成百上千篇,而相关研究专著也开始涌现,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任何新出土文献的研究都需要在热闹过后更细致、系统的探讨。从这个角度看,认真反思、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经验和缺憾,深入研究的契机才会到来。”这是来自张三夕主编的《华中学术(第6辑)》中“简帛《春秋》学研究述评”这篇文章的节选部分。 学缘漫忆(主持人:张三夕)
    五湖四海结学缘
    学缘与师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专辑】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主持人:孙文宪)
    论“主旋律”文艺的文化领导权策略
    “问题域”视野中的“艺术生产理论”
    ——兼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构建
    意识形态建构性中的“审美”范畴与中国当代“文学”形象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专辑】
    出土简帛文献中的古代中国哲学资料辑校与研究(主持人:高华平)
    出土文献与易学研究
    出土《诗经》学文献及其与《诗经》学基本问题研究
    近四十年出土的道家简帛文献研究回顾及前瞻
    简帛《春秋》学研究述评

    中国古代文论(主持人:韩军)
    “心史纵横”:龚自珍诗论之双重形态辨析
    论佛学影响六朝文学的三个维度
    曹丕《典论论文》之理论贡献及其互文性探究

    城市文明与文学嬗变(主持人:戴建业)
    汉赋与汉画像石中的歌舞百戏
    ——汉代城市娱乐生活的一面
    浅析南宋都市的世纪末情绪
    《陶庵梦忆》中的江南城市生活

    鲁迅研究(主持人:许祖华)
    开拓鲁迅研究新领域的宝贵尝试
    ——《鲁迅小说的跨艺术研究》读后
    郭沫若与鲁迅的戏剧观之比较
    另类聚焦的审美价值
    ——鲁迅《死后》与爱伦坡《失去呼吸》叙述模式的比较
    论鲁迅小说中的疾病隐喻与民族痼疾的书写
    论鲁迅作品中的“非孝”意识
    鲁迅杂文所表现的刚烈与浙东民间文化

    文学地理学批评(主持人:邹建军)
    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文学地理学及其实践意义
    ——以《海上夫人》为个案
    文学地理:论中国古代文论资源对文学地理学的建构
    人与自然的对话:文学地理学批评存在的前提

    新闻与传播(主持人:孟君)
    麦克卢汉研究的三次热潮和三次飞跃
    关于我国网络文化价值体系的实证研究
    “五四”新文化公共空间:理论探讨及其创立

    语法学与语言应用研究(主持人:刘云)
    论“如果”的非充分条件用法
    “万一”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
    汉语词表建设概述

    解释学与词汇学(主持人:王洪涌)
    公孙龙正名理论发微
    朱熹类推解经法述论
    两汉时期商贾类词的词汇一语义系统分析
    先秦年龄词汇的认知文化考察

    访谈与译文(主持人:林岩)
    思想史视野中的唐宋转型
    ——与包弼德教授的对话
    寻求共同基础:女真统治下的汉族土人(之一)

    附录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年上半年博士论文名录
    《华中学术》来稿注意事项
  • 内容简介:
      “后人研究与利用《春秋》甚至《左传》而形成《春秋》学,历代政府与学人都十分重视对先秦《春秋》学的研究和传承。20世纪后半叶至今,简帛文献的大量出土,使得先秦《春秋》学研究继简帛《春秋》学的兴起而再次走向高峰。围绕这些新出文献,大量的古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学、简帛学专家和学人从多角度展开讨论,汇集在相关网站、期刊和论文集上的研究论文成百上千篇,而相关研究专著也开始涌现,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任何新出土文献的研究都需要在热闹过后更细致、系统的探讨。从这个角度看,认真反思、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经验和缺憾,深入研究的契机才会到来。”这是来自张三夕主编的《华中学术(第6辑)》中“简帛《春秋》学研究述评”这篇文章的节选部分。
  • 目录:
    学缘漫忆(主持人:张三夕)
    五湖四海结学缘
    学缘与师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专辑】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主持人:孙文宪)
    论“主旋律”文艺的文化领导权策略
    “问题域”视野中的“艺术生产理论”
    ——兼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构建
    意识形态建构性中的“审美”范畴与中国当代“文学”形象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专辑】
    出土简帛文献中的古代中国哲学资料辑校与研究(主持人:高华平)
    出土文献与易学研究
    出土《诗经》学文献及其与《诗经》学基本问题研究
    近四十年出土的道家简帛文献研究回顾及前瞻
    简帛《春秋》学研究述评

    中国古代文论(主持人:韩军)
    “心史纵横”:龚自珍诗论之双重形态辨析
    论佛学影响六朝文学的三个维度
    曹丕《典论论文》之理论贡献及其互文性探究

    城市文明与文学嬗变(主持人:戴建业)
    汉赋与汉画像石中的歌舞百戏
    ——汉代城市娱乐生活的一面
    浅析南宋都市的世纪末情绪
    《陶庵梦忆》中的江南城市生活

    鲁迅研究(主持人:许祖华)
    开拓鲁迅研究新领域的宝贵尝试
    ——《鲁迅小说的跨艺术研究》读后
    郭沫若与鲁迅的戏剧观之比较
    另类聚焦的审美价值
    ——鲁迅《死后》与爱伦坡《失去呼吸》叙述模式的比较
    论鲁迅小说中的疾病隐喻与民族痼疾的书写
    论鲁迅作品中的“非孝”意识
    鲁迅杂文所表现的刚烈与浙东民间文化

    文学地理学批评(主持人:邹建军)
    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文学地理学及其实践意义
    ——以《海上夫人》为个案
    文学地理:论中国古代文论资源对文学地理学的建构
    人与自然的对话:文学地理学批评存在的前提

    新闻与传播(主持人:孟君)
    麦克卢汉研究的三次热潮和三次飞跃
    关于我国网络文化价值体系的实证研究
    “五四”新文化公共空间:理论探讨及其创立

    语法学与语言应用研究(主持人:刘云)
    论“如果”的非充分条件用法
    “万一”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
    汉语词表建设概述

    解释学与词汇学(主持人:王洪涌)
    公孙龙正名理论发微
    朱熹类推解经法述论
    两汉时期商贾类词的词汇一语义系统分析
    先秦年龄词汇的认知文化考察

    访谈与译文(主持人:林岩)
    思想史视野中的唐宋转型
    ——与包弼德教授的对话
    寻求共同基础:女真统治下的汉族土人(之一)

    附录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年上半年博士论文名录
    《华中学术》来稿注意事项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师范大学年鉴·2014
《华中师范大学年鉴》 编委会 编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发展纪事(1952-2021)(全2册)
文劲宇;陈晋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学术(2021NO.4VOL.13第36辑)
汤江浩 编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学术(2022NO.1VOL.14第37辑)
汤江浩 编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国学 2020·秋之卷(总第十五卷)
罗家祥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国学 2020·春之卷(总第十四卷)
罗家祥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
覃 事太 主编;王长华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2020
刘敏、王凯、万素琴、梁益同、王纪军 著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昆虫研究(第16卷)
魏洪义、曾菊平、夏斌 编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脑血管病病例精解
张华楸 舒凯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地区常见食用野生植物图鉴
姚发兴 著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学术.第33辑
汤江浩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华中学术(第6辑)
中国古典文献学(第3版)/文学史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张三夕 编
华中学术(第6辑)
媒介与历史——文化传播学读书报告集
张三夕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学术(第11辑)
张三夕 编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学术. 第10辑
张三夕 主编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学术. 第九辑. Vol.9
张三夕 主编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学术(第八辑)
张三夕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学术 . 第七辑
张三夕 主编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学术 第五辑
张三夕 主编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学术 第三辑
张三夕 主编
华中学术(第6辑)
华中学术(第1辑)
张三夕 编
华中学术(第6辑)
诗歌与经验:中国古典诗歌论稿
张三夕 著
华中学术(第6辑)
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二版)
张三夕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