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智慧经典丛书·冰鉴:曾国藩识人用人的十大智慧

曾国藩智慧经典丛书·冰鉴:曾国藩识人用人的十大智慧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04
版次: 1
ISBN: 9787543897830
定价: 32.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0页
字数: 319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管理
167人买过
  •   《曾国藩智慧经典丛书·冰鉴:曾国藩识人用人的十大智慧》是曾国藩谋略中的重要部分。“冰鉴”一词,取其以冰为镜,明察秋毫,知面知心之意,得出鉴别人的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些鉴人识人的经验之谈,《曾国藩智慧经典丛书·冰鉴:曾国藩识人用人的十大智慧》是曾国藩一生识人心得之精华。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第一部冰鉴七篇
    第一章神骨篇——曾国藩识人总诀
    第一节总论神骨
    第二节神分清浊邪正
    第三节“神”存于心
    第四节观骨察人
    第五节骨之色与质
    第二章刚柔篇——识别人的性情
    第一节总论刚柔
    第二节外刚柔
    第三节内刚柔
    第三章容貌篇——识别人的体格与个性
    第一节总论容貌
    第二节论容
    第三节论貌
    第四节论目鼻口齿
    第四章情态篇——识别人才气
    第一节总论情态
    第二节论恒态
    第三节论时态
    第五章须眉篇——早成与晚熟的标志
    第一节总论须眉
    第二节论眉
    第三节论须
    第六章声音篇——闻声辨人的相术
    第一节总论声音
    第二节论声
    第三节论音
    第七章气色篇——识别综合素质的依据
    第一节总论气色
    第二节气色的类型
    第三节气色与文人的关系
    第四节青色和白色

    第二部曾国藩用人秘诀
    第八章揽才篇
    第一节唯才是举
    第二节识拔贤俊
    第三节储蓄人才
    第九章慎用篇
    第一节选才标准
    第二节量才而用
    第三节注重结果
    第四节无才不取
    第五节赏罚分明
    第十章勤教篇
    第一节因才施教
    第二节勤加磨练
    第三节衡量才绩
    第十一章待贤篇
    第一节虚怀纳言
    第二节看重良才
    第三节不问出处
  • 内容简介:
      《曾国藩智慧经典丛书·冰鉴:曾国藩识人用人的十大智慧》是曾国藩谋略中的重要部分。“冰鉴”一词,取其以冰为镜,明察秋毫,知面知心之意,得出鉴别人的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些鉴人识人的经验之谈,《曾国藩智慧经典丛书·冰鉴:曾国藩识人用人的十大智慧》是曾国藩一生识人心得之精华。
  •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 目录:
    第一部冰鉴七篇
    第一章神骨篇——曾国藩识人总诀
    第一节总论神骨
    第二节神分清浊邪正
    第三节“神”存于心
    第四节观骨察人
    第五节骨之色与质
    第二章刚柔篇——识别人的性情
    第一节总论刚柔
    第二节外刚柔
    第三节内刚柔
    第三章容貌篇——识别人的体格与个性
    第一节总论容貌
    第二节论容
    第三节论貌
    第四节论目鼻口齿
    第四章情态篇——识别人才气
    第一节总论情态
    第二节论恒态
    第三节论时态
    第五章须眉篇——早成与晚熟的标志
    第一节总论须眉
    第二节论眉
    第三节论须
    第六章声音篇——闻声辨人的相术
    第一节总论声音
    第二节论声
    第三节论音
    第七章气色篇——识别综合素质的依据
    第一节总论气色
    第二节气色的类型
    第三节气色与文人的关系
    第四节青色和白色

    第二部曾国藩用人秘诀
    第八章揽才篇
    第一节唯才是举
    第二节识拔贤俊
    第三节储蓄人才
    第九章慎用篇
    第一节选才标准
    第二节量才而用
    第三节注重结果
    第四节无才不取
    第五节赏罚分明
    第十章勤教篇
    第一节因才施教
    第二节勤加磨练
    第三节衡量才绩
    第十一章待贤篇
    第一节虚怀纳言
    第二节看重良才
    第三节不问出处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