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2018-05
版次: 1
ISBN: 9787101119596
定价: 7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00页
字数: 63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     近代以来,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浪潮席卷全球,出版印刷业也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十九世纪初,随着中国国门被渐次打开,绵延两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包括中国的雕版印书业,不得不面对并经受全球现代化大势的挑战,开启向近代文化的转型。中国文化从传统转向近代,图书印刷方式的革命是个拐点。 
        本书主要探讨了十九世纪从1807年至1873年的六十余年间,各教会基督教传教士通过创立与经营西式中文印刷所,尝试引介西式金属铸字印刷中文图书,并最终试验成功的过程,也即支撑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引发新知爆炸、推动文化转型的物质基础及其发展史。 
        通过全书十二章内容,对七个传教士建立经营的中文图书印刷机构和东印度公司的澳门印刷所建立发展的精细研究,作者勾勒一副十九世纪西式印刷逐步登陆中国并渐次展开、至发展成熟的完整而清晰的全景图。这是一部描绘文化转型细节的历史长卷,是一部研究近代中国西式出版印刷从落地到成熟的精细之作,更是一部研究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近代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力作。 

    苏精,1946年生,英国伦敦大学图书馆系哲学博士,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以基督教传教士为主的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专著有《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林则徐看见的世界: 的原文与译文》《基督教与新加坡华人1819-1846》《上帝的人马:十九世纪在华传教士的作为》《中国,开门!——马礼逊及相关人物研究》《马礼逊与中文印刷出版》《清季同文馆及其师生》《近代藏书三十家》等。 

    代序:中国图书出版的“典范转移”(邹振环) 
    自 序 
    导 言 
      
    第一章 从木刻到活字——马礼逊的转变 
     绪 论 
     第一节 马礼逊与木刻印刷 
     第二节 从木刻到西式活字 
     第三节 逆境中的新尝试 
     结 语 
    第二章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澳门印刷所 
     绪 论 
     第一节 设立与沿革 
     第二节 管理与经费 
     第三节 技术与工匠 
     第四节 产品与作者 
             第五节 传播与重要性 
     结 语 
      
    第三章 麦都思及其巴达维亚印刷所 
     绪 论 
     第一节 麦都思东来背景与初期工作 
     第二节 在巴达维亚的处境 
     第三节 印刷技术与产品 
     第四节 分发流通与反应 
     结 语 
      
    第四章 中文圣经第一次修订与争议 
     绪 论 
     第一节 修订缘起与开始 
     第二节 麦都思:马礼逊挑选的继承人? 
     第三节 聚会广州、澳门进行修订 
     第四节 修订后的争议 
     第五节 余波荡漾 
     结 语 
      
    第五章 初期的墨海书馆(1843—1847) 
     绪 论 
     第一节 从巴达维亚到上海 
     第二节 建立上海布道站 
     第三节 初创墨海书馆 
     第四节 管理与经费 
          第五节 工匠与技术 
     第六节 产品与作者 
     第七节 流通与影响 
     结 语 
      
    第六章 伟烈亚力与墨海书馆 
     绪 论 
     第一节 伟烈亚力来华的背景与经过 
     第二节 伟烈亚力在墨海书馆的地位与角色 
     第三节 伟烈亚力离开墨海书馆的经过 
     第四节 墨海书馆的结束 
     结 语 
      
    第七章 香港英华书院(1843—1873) 
     绪 论 
     第一节 建立经过 
     第二节 管理与经费 
     第三节 工匠与技术 
     第四节 产品与传播 
     第五节 出售的原因与经过 
     结 语 
      
    第八章 美国长老会中文印刷出版的开端 
     绪 论 
     第一节 关键性的人物 
     第二节 中文活字的问题 
          第三节 印工人选的难题 
     第四节 想象与实际的落差 
     结 语 
      
    第九章 澳门华英校书房(1844—1845) 
     绪 论 
     第一节 印刷所的建立 
     第二节 管理与经费 
     第三节 工匠与技术 
     第四节 产品与产量 
     第五节 成果与反应 
     结 语 
      
    第十章 宁波华花圣经书房(1845—1860) 
     绪 论 
     第一节 迁移宁波与沿革 
     第二节 管理与经费 
     第三节 工匠与技术 
     第四节 产品与传播 
     结 语 
      
    第十一章 华花圣经书房迁移上海的经过 
     绪 论 
     第一节 初期的迁移讨论 
     第二节 再度讨论与决定迁移 
     第三节 决定迁移后的争议 
          第四节 准备迁移 
     结 语 
      
    第十二章 姜别利与上海美华书馆 
     绪 论 
     第一节 馆址与馆舍 
     第二节 管理与经费 
     第三节 工匠与技术 
     第四节 产品与传播 
     结 语 
      
    表格目录 
    图片目录 
    引用档案缩写表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书刊名及主题索引  

  • 内容简介:
        近代以来,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浪潮席卷全球,出版印刷业也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十九世纪初,随着中国国门被渐次打开,绵延两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包括中国的雕版印书业,不得不面对并经受全球现代化大势的挑战,开启向近代文化的转型。中国文化从传统转向近代,图书印刷方式的革命是个拐点。 
        本书主要探讨了十九世纪从1807年至1873年的六十余年间,各教会基督教传教士通过创立与经营西式中文印刷所,尝试引介西式金属铸字印刷中文图书,并最终试验成功的过程,也即支撑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引发新知爆炸、推动文化转型的物质基础及其发展史。 
        通过全书十二章内容,对七个传教士建立经营的中文图书印刷机构和东印度公司的澳门印刷所建立发展的精细研究,作者勾勒一副十九世纪西式印刷逐步登陆中国并渐次展开、至发展成熟的完整而清晰的全景图。这是一部描绘文化转型细节的历史长卷,是一部研究近代中国西式出版印刷从落地到成熟的精细之作,更是一部研究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近代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力作。 

  • 作者简介:
    苏精,1946年生,英国伦敦大学图书馆系哲学博士,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以基督教传教士为主的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专著有《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林则徐看见的世界: 的原文与译文》《基督教与新加坡华人1819-1846》《上帝的人马:十九世纪在华传教士的作为》《中国,开门!——马礼逊及相关人物研究》《马礼逊与中文印刷出版》《清季同文馆及其师生》《近代藏书三十家》等。 

  • 目录:
    代序:中国图书出版的“典范转移”(邹振环) 
    自 序 
    导 言 
      
    第一章 从木刻到活字——马礼逊的转变 
     绪 论 
     第一节 马礼逊与木刻印刷 
     第二节 从木刻到西式活字 
     第三节 逆境中的新尝试 
     结 语 
    第二章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澳门印刷所 
     绪 论 
     第一节 设立与沿革 
     第二节 管理与经费 
     第三节 技术与工匠 
     第四节 产品与作者 
             第五节 传播与重要性 
     结 语 
      
    第三章 麦都思及其巴达维亚印刷所 
     绪 论 
     第一节 麦都思东来背景与初期工作 
     第二节 在巴达维亚的处境 
     第三节 印刷技术与产品 
     第四节 分发流通与反应 
     结 语 
      
    第四章 中文圣经第一次修订与争议 
     绪 论 
     第一节 修订缘起与开始 
     第二节 麦都思:马礼逊挑选的继承人? 
     第三节 聚会广州、澳门进行修订 
     第四节 修订后的争议 
     第五节 余波荡漾 
     结 语 
      
    第五章 初期的墨海书馆(1843—1847) 
     绪 论 
     第一节 从巴达维亚到上海 
     第二节 建立上海布道站 
     第三节 初创墨海书馆 
     第四节 管理与经费 
          第五节 工匠与技术 
     第六节 产品与作者 
     第七节 流通与影响 
     结 语 
      
    第六章 伟烈亚力与墨海书馆 
     绪 论 
     第一节 伟烈亚力来华的背景与经过 
     第二节 伟烈亚力在墨海书馆的地位与角色 
     第三节 伟烈亚力离开墨海书馆的经过 
     第四节 墨海书馆的结束 
     结 语 
      
    第七章 香港英华书院(1843—1873) 
     绪 论 
     第一节 建立经过 
     第二节 管理与经费 
     第三节 工匠与技术 
     第四节 产品与传播 
     第五节 出售的原因与经过 
     结 语 
      
    第八章 美国长老会中文印刷出版的开端 
     绪 论 
     第一节 关键性的人物 
     第二节 中文活字的问题 
          第三节 印工人选的难题 
     第四节 想象与实际的落差 
     结 语 
      
    第九章 澳门华英校书房(1844—1845) 
     绪 论 
     第一节 印刷所的建立 
     第二节 管理与经费 
     第三节 工匠与技术 
     第四节 产品与产量 
     第五节 成果与反应 
     结 语 
      
    第十章 宁波华花圣经书房(1845—1860) 
     绪 论 
     第一节 迁移宁波与沿革 
     第二节 管理与经费 
     第三节 工匠与技术 
     第四节 产品与传播 
     结 语 
      
    第十一章 华花圣经书房迁移上海的经过 
     绪 论 
     第一节 初期的迁移讨论 
     第二节 再度讨论与决定迁移 
     第三节 决定迁移后的争议 
          第四节 准备迁移 
     结 语 
      
    第十二章 姜别利与上海美华书馆 
     绪 论 
     第一节 馆址与馆舍 
     第二节 管理与经费 
     第三节 工匠与技术 
     第四节 产品与传播 
     结 语 
      
    表格目录 
    图片目录 
    引用档案缩写表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书刊名及主题索引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范用:为书籍的一生
汪家明 编著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宴飨万年:文物中的中华饮食文化史(足不出户看国博古代饮食文化展,感受跨越万年的烟火气)
王辉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
大卫·丹穆若什 著;宋明炜 译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没有面目的人
理查德·桑内特 著;周悟拿 译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守望者)谁是罗兰·巴特
汪民安 著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中国山水画对谈录(跟随十位大师,走近山水画世界)
许钦松 编著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鼓楼新悦.采香者:世界香水之源
[法]多米尼克·罗克(Dominique Roques) 著;王祎慈 译;乔溪 审校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我是谁?段义孚自传
[美]段义孚 著;志丞 刘苏 译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父权制与资本积累:国际劳动分工中的女性(共域世界史)
[德]玛丽亚·米斯 著;李昕一 徐明强 译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
[美]迈克尔·李普斯基(Michael Lipsky)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以文学为业:一部体制史(艺术与社会译丛)
杰拉尔德·格拉夫 著;蒋思婷 译;童可依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
[美]沙希利·浦洛基
系列丛书 / 更多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范用:为书籍的一生
汪家明 编著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宴飨万年:文物中的中华饮食文化史(足不出户看国博古代饮食文化展,感受跨越万年的烟火气)
王辉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
大卫·丹穆若什 著;宋明炜 译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没有面目的人
理查德·桑内特 著;周悟拿 译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守望者)谁是罗兰·巴特
汪民安 著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中国山水画对谈录(跟随十位大师,走近山水画世界)
许钦松 编著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鼓楼新悦.采香者:世界香水之源
[法]多米尼克·罗克(Dominique Roques) 著;王祎慈 译;乔溪 审校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我是谁?段义孚自传
[美]段义孚 著;志丞 刘苏 译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父权制与资本积累:国际劳动分工中的女性(共域世界史)
[德]玛丽亚·米斯 著;李昕一 徐明强 译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
[美]迈克尔·李普斯基(Michael Lipsky)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以文学为业:一部体制史(艺术与社会译丛)
杰拉尔德·格拉夫 著;蒋思婷 译;童可依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
[美]沙希利·浦洛基
相关图书 / 更多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范用:为书籍的一生
汪家明 编著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宴飨万年:文物中的中华饮食文化史(足不出户看国博古代饮食文化展,感受跨越万年的烟火气)
王辉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
大卫·丹穆若什 著;宋明炜 译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没有面目的人
理查德·桑内特 著;周悟拿 译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守望者)谁是罗兰·巴特
汪民安 著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中国山水画对谈录(跟随十位大师,走近山水画世界)
许钦松 编著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鼓楼新悦.采香者:世界香水之源
[法]多米尼克·罗克(Dominique Roques) 著;王祎慈 译;乔溪 审校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我是谁?段义孚自传
[美]段义孚 著;志丞 刘苏 译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父权制与资本积累:国际劳动分工中的女性(共域世界史)
[德]玛丽亚·米斯 著;李昕一 徐明强 译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
[美]迈克尔·李普斯基(Michael Lipsky)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以文学为业:一部体制史(艺术与社会译丛)
杰拉尔德·格拉夫 著;蒋思婷 译;童可依
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
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
[美]沙希利·浦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