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2-10
版次: 1
ISBN: 9787810486200
定价: 2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23页
字数: 452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33人买过
  • 物象美学是20世纪美学逻辑进程的必然结果。19世纪末,尼采关于上帝之死的宣谕,标志着神本主义美学的最后消亡,并预示着绝对主体主义或人本主义将成为20世纪西方美学的重要话题。20世纪中期,法国思想家福柯进一步提出了“人之死”的哲学命题。这一方面意味着人本主义因其强烈的人类自我中心倾向而走向了尽头,另一方面也为重建人与自然的新型审美关系提供了契机。物象美学正是在这种时代和学术背景下被提出,它试图在对传统人本主义和自然主度的双重还原中为当代美学确立新的根基。
      
      
      西方美学自黑格尔、谢林以来,基本上已中上了对自然美作任何系统的研究。许多职业美学研究者相信,与其去为诸如一个日落景象的美寻找原因,还不如去研究一只奶罐的造型。但本书认为,在经历了20世纪美学领域粗暴的取消主义和狭隘的惟艺术倾向之后,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问题依然是美学的核心问题,对自然的关注依然是美学获得哲学尊严的心要保证。但必须看到,传统的自然美是没有独立品格的,它的价值仅在于成功充当过承载人的某种神性或人性品质的工具。于此,在美学领域尽量廓清人学的迷雾,让对象呈现它自身,对重新发现自然美就显得十分重要;承认自然作为生命存在的独立性,肯定自然美是自然本身的生命样态之美,就应成为重构人与自然新型审美关系的起点。
      
      
      在当代,工业化的浪潮已使原生态的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人的征服自然的冲动更使所谓的审美实践体现出超强的破坏性。于此,物象美学所要昭示的,就是唤起人们对物的自然本性的尊重,在平等对话中寻托双方重新结盟的可能。 刘成纪,河南虞城人,1967年2月生出陕西铜川。199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文艺学专业,2002年到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现为郑州文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美学研究所所长。    代表性专著有《审美流变论——艺术与生命的新对话》(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欲望的倾向 引论 田纳西州的坛子

    第一篇 物象美学的背景

      第一章 希庇阿斯的遗产

      第二章 为逻各斯缸妆

      第三章 重寻感生

      第四章 泛情时代

      第五章 美与艺术的独立

      第六章 巴比伦塔下

    第二篇 物象美学的理论构成

      第七章 原天地之美

      第八章 从死寂之物到生命之物

      第九章 物象三变

      第十章 风光无限的世界

      第十一章 作为一切自然关系总和的审美者

      第十二章 中国古典美学的物象之旅(上)

      第十三章 中国古典美学的物象之旅(下)

      第十四章 鸢飞鱼跃的世界

    第三篇 物象美学的展开与实践

     第十五章 现象学的新起点

      第十六章 从物象到艺象

      第十七章 前卫艺术与物象的裸化

      第十八章 走向生态美学

    附一 庄子美学的物象系统

    附二 释蝴蝶

    附三 释月亮

    附四 诗中之山

    附五 山石之音在艺术中的回响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物象美学是20世纪美学逻辑进程的必然结果。19世纪末,尼采关于上帝之死的宣谕,标志着神本主义美学的最后消亡,并预示着绝对主体主义或人本主义将成为20世纪西方美学的重要话题。20世纪中期,法国思想家福柯进一步提出了“人之死”的哲学命题。这一方面意味着人本主义因其强烈的人类自我中心倾向而走向了尽头,另一方面也为重建人与自然的新型审美关系提供了契机。物象美学正是在这种时代和学术背景下被提出,它试图在对传统人本主义和自然主度的双重还原中为当代美学确立新的根基。
      
      
      西方美学自黑格尔、谢林以来,基本上已中上了对自然美作任何系统的研究。许多职业美学研究者相信,与其去为诸如一个日落景象的美寻找原因,还不如去研究一只奶罐的造型。但本书认为,在经历了20世纪美学领域粗暴的取消主义和狭隘的惟艺术倾向之后,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问题依然是美学的核心问题,对自然的关注依然是美学获得哲学尊严的心要保证。但必须看到,传统的自然美是没有独立品格的,它的价值仅在于成功充当过承载人的某种神性或人性品质的工具。于此,在美学领域尽量廓清人学的迷雾,让对象呈现它自身,对重新发现自然美就显得十分重要;承认自然作为生命存在的独立性,肯定自然美是自然本身的生命样态之美,就应成为重构人与自然新型审美关系的起点。
      
      
      在当代,工业化的浪潮已使原生态的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人的征服自然的冲动更使所谓的审美实践体现出超强的破坏性。于此,物象美学所要昭示的,就是唤起人们对物的自然本性的尊重,在平等对话中寻托双方重新结盟的可能。
  • 作者简介:
    刘成纪,河南虞城人,1967年2月生出陕西铜川。199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文艺学专业,2002年到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现为郑州文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美学研究所所长。    代表性专著有《审美流变论——艺术与生命的新对话》(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欲望的倾向
  • 目录:
    引论 田纳西州的坛子

    第一篇 物象美学的背景

      第一章 希庇阿斯的遗产

      第二章 为逻各斯缸妆

      第三章 重寻感生

      第四章 泛情时代

      第五章 美与艺术的独立

      第六章 巴比伦塔下

    第二篇 物象美学的理论构成

      第七章 原天地之美

      第八章 从死寂之物到生命之物

      第九章 物象三变

      第十章 风光无限的世界

      第十一章 作为一切自然关系总和的审美者

      第十二章 中国古典美学的物象之旅(上)

      第十三章 中国古典美学的物象之旅(下)

      第十四章 鸢飞鱼跃的世界

    第三篇 物象美学的展开与实践

     第十五章 现象学的新起点

      第十六章 从物象到艺象

      第十七章 前卫艺术与物象的裸化

      第十八章 走向生态美学

    附一 庄子美学的物象系统

    附二 释蝴蝶

    附三 释月亮

    附四 诗中之山

    附五 山石之音在艺术中的回响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物象.自象观:建筑风景写生技法
姚波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物象 景象 意象 ——古典诗词丛谈
黎烈南 著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物象化论的构图
[日]广松涉 著;彭曦、庄倩 译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
汉宝德 著;张静芳 编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物象 素描静物
李征 著;孙建 编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物象·心象:新视角素描训练教程素描·探索·教学2
李可贤 著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
张一兵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汉代身体美学考论
刘成纪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自然美的哲学基础/京师哲学丛书
刘成纪 著;吴向东 编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国学关键词著述:中庸与智慧
刘成纪 著;韩德民 编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中国美学经典:两汉卷
刘成纪 著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先秦两汉艺术观念史(套装上下卷)
刘成纪 著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
刘成纪 著;叶朗、朱良志 编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 先秦两汉卷
刘成纪 著;叶朗、朱良志 编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人文漫步·镜像与流年:一个人的美学史
刘成纪 著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成长手记系列:读懂童心
刘成纪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自然美的哲学基础
刘成纪 著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形而下的不朽:—汉代身体美学考论
刘成纪 著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太初有言
刘成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