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5-10
版次: 1
ISBN: 9787533680152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36页
字数: 52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14人买过
  •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从学理上对几千年来艺术批评实践和理论进行综合览观,描绘中国艺术批评的特点剖析其理论要义,展示批评理论的逻辑演进过程,研究它在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位置,从而突出中国艺术批评理论的民族特点。考虑既要尊重原文献又为了方便读者使用,《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引文尽量忠实原作。繁体字、异体字则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转换成相应的简化字,古字、原文献中错别字、衍文、漏字或需要补充说明的文字则加按语放在括号内,文字较长的放在脚注里。 导论
    第一章 远古夏商:艺术批评的浮现
    第一节 中国艺术批评之萌芽
    第二节 中国艺术批评之雏形

    第二章 西周:艺术批评观念的奠基
    第一节 “心”的发现与“诗言志”
    第二节 西周典礼艺术的物体系
    第三节 音乐艺术与音乐观念
    第四节 艺术与政治之关系

    第三章 春秋时期的诗歌批评
    第一节 春秋用诗状况及价值定位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诗歌批评原则
    第三节 诗的文场与审美标准的建立

    第四章 春秋时期的音乐批评
    第一节 音乐作为艺术的独立
    第二节 音乐的神性问题
    第三节 春秋乐论中的古今之争
    第四节 “季札观乐”与审美批评

    第五章 春秋时期的建筑批评
    第一节 春秋建筑及批评概观
    第二节 周礼对建筑制式的规定
    第三节 礼制原则:对权臣建筑的批评
    第四节 俭奢原则:对诸侯建筑的批评
    第五节 礼制与俭奢批评之关系
    第六节 审美批评原则

    第六章 老子与孔子
    第一节 艺术的形而上学
    第二节 艺术的经验论

    第七章 战国时期艺术观念的发展
    第一节 艺术末世论与艺术的再定义
    第二节 战国音乐的世俗走向
    第三节 造型艺术:青铜器与绘画
    第四节 造型艺术:宫殿与墓葬

    第八章 战国诸子对艺术的否定
    第一节 道家的自然原则
    第二节 墨家的经济实利原则
    第三节 法家的政治集权原则

    第九章 战国诸子对艺术的肯定
    第一节 《乐记》
    第二节 孟子
    第三节 苟子

    第十章 《吕氏春秋》的理论融创
    第一节 《吕氏春秋》与诸子之学
    第二节 音乐与自然之关系
    第三节 音乐与心灵之关系
    第四节 音乐与空间之关系
    第五节 音乐与时间之关系
    第六节 音乐创制中的“适音”原则
    第七节 音乐鉴赏中的“知音”原则

    第十一章 汉代音乐、书法、绘画批评
    第一节 汉代音乐批评
    第二节 汉代书法批评
    第三节 汉代绘画批评

    第十二章 西汉建筑及建筑批评
    第一节 西汉前期(高帝一景帝)
    第二节 西汉中期(武帝一宣帝)
    第三节 西汉晚期(元帝一平帝)

    第十三章 新莽时期的建筑及建筑批评
    第一节 西汉末年的政治与建筑
    第二节 王莽的建筑政治学
    第三节 王莽的建筑语言学

    第十四章 西汉两都之争与城市批评
    第一节 洛阳在中国城市史中的位置
    第二节 西汉前期的帝都争论
    第三节 武帝时期作为欲望都市的长安
    第四节 元帝时期的灾异论与迁都主张
    第五节 新莽时期的迁都计划

    第十五章 东汉两都之争与城市批评
    第一节 东汉初期的洛阳与长安
    第二节 班固对两都的比较
    第三节 班固对洛阳的哲学辩护
    第四节 两都之争的终结与《二京赋》
    第五节 董卓时代向长安的回迁
    第六节 总结与拓展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从学理上对几千年来艺术批评实践和理论进行综合览观,描绘中国艺术批评的特点剖析其理论要义,展示批评理论的逻辑演进过程,研究它在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位置,从而突出中国艺术批评理论的民族特点。考虑既要尊重原文献又为了方便读者使用,《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引文尽量忠实原作。繁体字、异体字则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转换成相应的简化字,古字、原文献中错别字、衍文、漏字或需要补充说明的文字则加按语放在括号内,文字较长的放在脚注里。
  •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远古夏商:艺术批评的浮现
    第一节 中国艺术批评之萌芽
    第二节 中国艺术批评之雏形

    第二章 西周:艺术批评观念的奠基
    第一节 “心”的发现与“诗言志”
    第二节 西周典礼艺术的物体系
    第三节 音乐艺术与音乐观念
    第四节 艺术与政治之关系

    第三章 春秋时期的诗歌批评
    第一节 春秋用诗状况及价值定位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诗歌批评原则
    第三节 诗的文场与审美标准的建立

    第四章 春秋时期的音乐批评
    第一节 音乐作为艺术的独立
    第二节 音乐的神性问题
    第三节 春秋乐论中的古今之争
    第四节 “季札观乐”与审美批评

    第五章 春秋时期的建筑批评
    第一节 春秋建筑及批评概观
    第二节 周礼对建筑制式的规定
    第三节 礼制原则:对权臣建筑的批评
    第四节 俭奢原则:对诸侯建筑的批评
    第五节 礼制与俭奢批评之关系
    第六节 审美批评原则

    第六章 老子与孔子
    第一节 艺术的形而上学
    第二节 艺术的经验论

    第七章 战国时期艺术观念的发展
    第一节 艺术末世论与艺术的再定义
    第二节 战国音乐的世俗走向
    第三节 造型艺术:青铜器与绘画
    第四节 造型艺术:宫殿与墓葬

    第八章 战国诸子对艺术的否定
    第一节 道家的自然原则
    第二节 墨家的经济实利原则
    第三节 法家的政治集权原则

    第九章 战国诸子对艺术的肯定
    第一节 《乐记》
    第二节 孟子
    第三节 苟子

    第十章 《吕氏春秋》的理论融创
    第一节 《吕氏春秋》与诸子之学
    第二节 音乐与自然之关系
    第三节 音乐与心灵之关系
    第四节 音乐与空间之关系
    第五节 音乐与时间之关系
    第六节 音乐创制中的“适音”原则
    第七节 音乐鉴赏中的“知音”原则

    第十一章 汉代音乐、书法、绘画批评
    第一节 汉代音乐批评
    第二节 汉代书法批评
    第三节 汉代绘画批评

    第十二章 西汉建筑及建筑批评
    第一节 西汉前期(高帝一景帝)
    第二节 西汉中期(武帝一宣帝)
    第三节 西汉晚期(元帝一平帝)

    第十三章 新莽时期的建筑及建筑批评
    第一节 西汉末年的政治与建筑
    第二节 王莽的建筑政治学
    第三节 王莽的建筑语言学

    第十四章 西汉两都之争与城市批评
    第一节 洛阳在中国城市史中的位置
    第二节 西汉前期的帝都争论
    第三节 武帝时期作为欲望都市的长安
    第四节 元帝时期的灾异论与迁都主张
    第五节 新莽时期的迁都计划

    第十五章 东汉两都之争与城市批评
    第一节 东汉初期的洛阳与长安
    第二节 班固对两都的比较
    第三节 班固对洛阳的哲学辩护
    第四节 两都之争的终结与《二京赋》
    第五节 董卓时代向长安的回迁
    第六节 总结与拓展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
汉代身体美学考论
刘成纪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
自然美的哲学基础/京师哲学丛书
刘成纪 著;吴向东 编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
国学关键词著述:中庸与智慧
刘成纪 著;韩德民 编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
中国美学经典:两汉卷
刘成纪 著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
先秦两汉艺术观念史(套装上下卷)
刘成纪 著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 先秦两汉卷
刘成纪 著;叶朗、朱良志 编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
人文漫步·镜像与流年:一个人的美学史
刘成纪 著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
成长手记系列:读懂童心
刘成纪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
中原文化与中华民族
刘成纪、杨云香 著;刘成纪、杨云香 编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
形而下的不朽:—汉代身体美学考论
刘成纪 著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
太初有言
刘成纪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
物象美学:自然的再发现——美学新眺望书系
刘成纪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