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

经络腧穴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8
版次: 1
ISBN: 9787513233897
定价: 5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16开
纸张: 胶版纸
字数: 388千字
1000人买过
  •   本教材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经络腧穴概论.一章“经络概述”,阐述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内容、经络的作用及其理论的临床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了解经络的基本概念和经络系统的概貌。第二章“腧穴概述”,介绍腧穴的分类、命名、定位方法、作用和主治规律及特定穴的概念和应用等,帮助学生理解腧穴的概念,了解腧穴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临床意义。为便于学生了解经络腧穴的发展源流,第三章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及学术的历史发展。中篇为经络腧穴各论,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其中,一至十二章,为十二经络及各相应经穴的内容,先论述经络的分布和病候,再介绍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方法、解剖等,使学生对经络腧穴的理论和应用有具体全面的掌握。第十三章介绍奇经八脉的分布、功能和病候。其中任督脉腧穴的介绍与十二经经穴体例相同。第十四章对常用奇穴作了扼要介绍。书末附人体十四经穴和常用奇穴彩图3帧,以便学生对人体穴位有总体了解和比较。中篇的重点是,经脉的循行分布、经络联系的脏腑器官及腧穴的定位和主治概要。下篇第一章“经络的纵横关系”,阐述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意义和应用,利于学生对经络的纵横、内外关系及腧穴的作用规律的综合理解。下篇第二章“经络腧穴现代研究”,介绍了近年经络腧穴研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有关经络腧穴实质的的一些观点和假说,目的是启发、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和方法。书末附录部分,选录了常用的经络腧穴歌赋,收录了《脉书?十一脉》的内容,供学习时参考。   沈雪勇,男,1957年出生。政治面貌:农工。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WHO(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学科带头人。曾获“宝钢奖”和“育才奖”等荣誉。近几年担任三部国家统编教材的主编,主持三项国家部科研课题,发表一作者SCI源期刊论文10余篇,获得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申请专利四项。 绪言 

    一、起源 

    二、理论形成 

    三、学术发展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十二经别 

    四、十五络脉 

    五、十二经筋 

    六、十二皮部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作用 

    二、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腧穴概述 

    第一节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二、腧穴的命名 

    第二节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 

    一、腧穴的作用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第三节特定穴 

    一、五输穴 

    二、原穴 

    三、络穴 

    四、郄穴 

    五、背俞穴 

    六、募穴 

    七、八会穴 

    八、八脉交会穴 

    九、下合穴 

    十、交会穴 

    第四节腧穴定位法 

    一、体表标志法 

    二、骨度分寸法 

    附:手指同身寸 

    下篇经络腧穴各论 

    第三章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手太阴经络 

    一、手太阴经脉 

    二、手太阴络脉 

    三、手太阴经别 

    四、手太阴经筋 

    第二节手太阴腧穴 

    1.中府* 

    2.云门 

    3.天府 

    4.侠白 

    5.尺泽* 

    6.孔最* 

    7.列缺* 

    8.经渠 

    9.太渊* 

    10.鱼际* 

    11.少商* 

    第四章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手阳明经络 

    一、手阳明经脉 

    二、手阳明络脉 

    三、手阳明经别 

    四、手阳明经筋 

    第二节手阳明腧穴 

    1.商阳* 

    2.二间 

    3.三间* 

    4.合谷* 

    5.阳溪* 

    6.偏历* 

    7.温溜 

    8.下廉 

    9.上廉 

    10.手三里* 

    11.曲池* 

    12.肘髎 

    13.手五里 

    14.臂臑* 

    15.肩髃* 

    16.巨骨 

    17.天鼎 

    18.扶突 

    19.口禾髎 

    20.迎香* 

    第五章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足阳明经络 

    一、足阳明经脉 

    二、足阳明络脉 

    三、足阳明经别 

    四、足阳明经筋 

    第二节足阳明腧穴 

    1.承泣* 

    2.四白* 

    3.巨髎 

    4.地仓* 

    5.大迎 

    6.颊车* 

    7.下关* 

    8.头维* 

    9.人迎* 

    10.水突 

    11.气舍 

    12.缺盆 

    13.气户 

    14.库房 

    15.屋翳 

    16.膺窗 

    17.乳中 

    18.乳根 

    19.不容 

    20.承满 

    21.梁门* 

    22.关门 

    23.太乙 

    24.滑肉门 

    25.天枢* 

    26.外陵 

    27.大巨 

    28.水道 

    29.归来* 

    30.气冲* 

    31.髀关 

    32.伏兔* 

    33.阴市 

    34.粱丘* 

    35.犊鼻* 

    36.足三里* 

    37.上巨虚* 

    38.条口* 

    39.下巨虚* 

    40.丰隆* 

    41.解溪* 

    42.冲阳* 

    43.陷谷 

    44.内庭* 

    45.厉兑* 

    第六章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足太阴经络 

    一、足太阴经脉 

    二、足太阴络脉 

    三、足太阴经别 

    四、足太阴经筋 

    第二节足太阴腧穴 

    1.隐白* 

    2.大都 

    3.太白* 

    4.公孙* 

    5.商丘 

    6.三阴交* 

    7.漏谷 

    8.地机* 

    9.阴陵泉* 

    10.血海* 

    11.箕门 

    12.冲门 

    13.府舍 

    14.腹结 

    15.大横* 

    16.腹哀 

    17.食窦 

    18.天溪 

    19.胸乡 

    20.周荣 

    21.大包* 

    第七章手少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手少阴经络 

    一、手少阴经脉 

    二、手少阴络脉 

    三、手少阴经别 

    四、手少阴经筋 

    第二节手少阴腧穴 

    1.极泉* 

    2.青灵 

    3.少海* 

    4.灵道 

    5.通里* 

    6.阴郄* 

    7.神门* 

    8.少府 

    9.少冲* 

    第八章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手太阳经络 

    一、手太阳经脉 

    二、手太阳络脉 

    三、手太阳经别 

    四、手太阳经筋 

    第二节手太阳腧穴 

    1.少泽* 

    2.前谷 

    3.后溪* 

    4.腕骨* 

    5.阳谷 

    6.养老* 

    7.支正* 

    8.小海 

    9.肩贞* 

    10.臑俞 

    11.天宗* 

    12.秉风 

    13.曲垣 

    14.肩外俞 

    15.肩中俞 

    16.天窗 

    17.天容 

    18.颧髎* 

    19.听宫* 

    第九章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足太阳经络 

    一、足太阳经脉 

    二、足太阳络脉 

    三、足太阳经别 

    四、足太阳经筋 

    第二节足太阳腧穴 

    1.睛明* 

    2.攒竹* 

    3.眉冲 

    4.曲差 

    5.五处 

    6.承光 

    7.通天 

    8.络却 

    9.玉枕 

    10.天柱* 

    11.大杼 

    12.风门* 

    13.肺俞* 

    14.厥阴俞* 

    15.心俞* 

    16.督俞 

    17.膈俞* 

    18.肝俞* 

    19.胆俞* 

    20.脾俞* 

    21.胃俞* 

    22.三焦俞 

    23.肾俞* 

    24.气海俞 

    25.大肠俞* 

    26.关元俞 

    27.小肠俞 

    28.膀胱俞* 

    29.中膂俞 

    30.白环俞 

    31.上髎 

    32.次髎* 

    33.中髎 

    34.下髎 

    35.会阳 

    36.承扶* 

    37.殷门 

    38.浮郄 

    39.委阳* 

    40.委中* 

    41.附分 

    42.魄户 

    43.膏肓* 

    44.神堂 

    45.譩譆 

    46.膈关 

    47.魂门 

    48.阳纲 

    49.意舍 

    50.胃仓 

    51.肓门 

    52.志室* 

    53.胞育 

    54.秩边* 

    55.合阳 

    56.承筋 

    57.承山* 

    58.飞扬* 

    59.跗阳 

    60.昆仑* 

    61.仆参 

    62.申脉* 

    63.金门 

    64.京骨* 

    65.束骨 

    66.足通谷 

    67.至阴* 

    …… 

    第十章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第十一章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第十二章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第十三章足少阳经络与腧穴 

    第十四章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第十五章奇经八脉 

    第十六章奇穴 

    第十七章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附录 

    彩图1最新国家标准穴位图(正面) 

    彩图2最新国家标准穴位图(侧面) 

    彩图3最新国家标准穴位图(背面)                                                               
  • 内容简介:
      本教材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经络腧穴概论.一章“经络概述”,阐述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内容、经络的作用及其理论的临床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了解经络的基本概念和经络系统的概貌。第二章“腧穴概述”,介绍腧穴的分类、命名、定位方法、作用和主治规律及特定穴的概念和应用等,帮助学生理解腧穴的概念,了解腧穴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临床意义。为便于学生了解经络腧穴的发展源流,第三章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及学术的历史发展。中篇为经络腧穴各论,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其中,一至十二章,为十二经络及各相应经穴的内容,先论述经络的分布和病候,再介绍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方法、解剖等,使学生对经络腧穴的理论和应用有具体全面的掌握。第十三章介绍奇经八脉的分布、功能和病候。其中任督脉腧穴的介绍与十二经经穴体例相同。第十四章对常用奇穴作了扼要介绍。书末附人体十四经穴和常用奇穴彩图3帧,以便学生对人体穴位有总体了解和比较。中篇的重点是,经脉的循行分布、经络联系的脏腑器官及腧穴的定位和主治概要。下篇第一章“经络的纵横关系”,阐述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意义和应用,利于学生对经络的纵横、内外关系及腧穴的作用规律的综合理解。下篇第二章“经络腧穴现代研究”,介绍了近年经络腧穴研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有关经络腧穴实质的的一些观点和假说,目的是启发、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和方法。书末附录部分,选录了常用的经络腧穴歌赋,收录了《脉书?十一脉》的内容,供学习时参考。
  • 作者简介:
      沈雪勇,男,1957年出生。政治面貌:农工。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WHO(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学科带头人。曾获“宝钢奖”和“育才奖”等荣誉。近几年担任三部国家统编教材的主编,主持三项国家部科研课题,发表一作者SCI源期刊论文10余篇,获得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申请专利四项。
  • 目录:
    绪言 

    一、起源 

    二、理论形成 

    三、学术发展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十二经别 

    四、十五络脉 

    五、十二经筋 

    六、十二皮部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作用 

    二、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腧穴概述 

    第一节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二、腧穴的命名 

    第二节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 

    一、腧穴的作用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第三节特定穴 

    一、五输穴 

    二、原穴 

    三、络穴 

    四、郄穴 

    五、背俞穴 

    六、募穴 

    七、八会穴 

    八、八脉交会穴 

    九、下合穴 

    十、交会穴 

    第四节腧穴定位法 

    一、体表标志法 

    二、骨度分寸法 

    附:手指同身寸 

    下篇经络腧穴各论 

    第三章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手太阴经络 

    一、手太阴经脉 

    二、手太阴络脉 

    三、手太阴经别 

    四、手太阴经筋 

    第二节手太阴腧穴 

    1.中府* 

    2.云门 

    3.天府 

    4.侠白 

    5.尺泽* 

    6.孔最* 

    7.列缺* 

    8.经渠 

    9.太渊* 

    10.鱼际* 

    11.少商* 

    第四章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手阳明经络 

    一、手阳明经脉 

    二、手阳明络脉 

    三、手阳明经别 

    四、手阳明经筋 

    第二节手阳明腧穴 

    1.商阳* 

    2.二间 

    3.三间* 

    4.合谷* 

    5.阳溪* 

    6.偏历* 

    7.温溜 

    8.下廉 

    9.上廉 

    10.手三里* 

    11.曲池* 

    12.肘髎 

    13.手五里 

    14.臂臑* 

    15.肩髃* 

    16.巨骨 

    17.天鼎 

    18.扶突 

    19.口禾髎 

    20.迎香* 

    第五章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足阳明经络 

    一、足阳明经脉 

    二、足阳明络脉 

    三、足阳明经别 

    四、足阳明经筋 

    第二节足阳明腧穴 

    1.承泣* 

    2.四白* 

    3.巨髎 

    4.地仓* 

    5.大迎 

    6.颊车* 

    7.下关* 

    8.头维* 

    9.人迎* 

    10.水突 

    11.气舍 

    12.缺盆 

    13.气户 

    14.库房 

    15.屋翳 

    16.膺窗 

    17.乳中 

    18.乳根 

    19.不容 

    20.承满 

    21.梁门* 

    22.关门 

    23.太乙 

    24.滑肉门 

    25.天枢* 

    26.外陵 

    27.大巨 

    28.水道 

    29.归来* 

    30.气冲* 

    31.髀关 

    32.伏兔* 

    33.阴市 

    34.粱丘* 

    35.犊鼻* 

    36.足三里* 

    37.上巨虚* 

    38.条口* 

    39.下巨虚* 

    40.丰隆* 

    41.解溪* 

    42.冲阳* 

    43.陷谷 

    44.内庭* 

    45.厉兑* 

    第六章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足太阴经络 

    一、足太阴经脉 

    二、足太阴络脉 

    三、足太阴经别 

    四、足太阴经筋 

    第二节足太阴腧穴 

    1.隐白* 

    2.大都 

    3.太白* 

    4.公孙* 

    5.商丘 

    6.三阴交* 

    7.漏谷 

    8.地机* 

    9.阴陵泉* 

    10.血海* 

    11.箕门 

    12.冲门 

    13.府舍 

    14.腹结 

    15.大横* 

    16.腹哀 

    17.食窦 

    18.天溪 

    19.胸乡 

    20.周荣 

    21.大包* 

    第七章手少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手少阴经络 

    一、手少阴经脉 

    二、手少阴络脉 

    三、手少阴经别 

    四、手少阴经筋 

    第二节手少阴腧穴 

    1.极泉* 

    2.青灵 

    3.少海* 

    4.灵道 

    5.通里* 

    6.阴郄* 

    7.神门* 

    8.少府 

    9.少冲* 

    第八章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手太阳经络 

    一、手太阳经脉 

    二、手太阳络脉 

    三、手太阳经别 

    四、手太阳经筋 

    第二节手太阳腧穴 

    1.少泽* 

    2.前谷 

    3.后溪* 

    4.腕骨* 

    5.阳谷 

    6.养老* 

    7.支正* 

    8.小海 

    9.肩贞* 

    10.臑俞 

    11.天宗* 

    12.秉风 

    13.曲垣 

    14.肩外俞 

    15.肩中俞 

    16.天窗 

    17.天容 

    18.颧髎* 

    19.听宫* 

    第九章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足太阳经络 

    一、足太阳经脉 

    二、足太阳络脉 

    三、足太阳经别 

    四、足太阳经筋 

    第二节足太阳腧穴 

    1.睛明* 

    2.攒竹* 

    3.眉冲 

    4.曲差 

    5.五处 

    6.承光 

    7.通天 

    8.络却 

    9.玉枕 

    10.天柱* 

    11.大杼 

    12.风门* 

    13.肺俞* 

    14.厥阴俞* 

    15.心俞* 

    16.督俞 

    17.膈俞* 

    18.肝俞* 

    19.胆俞* 

    20.脾俞* 

    21.胃俞* 

    22.三焦俞 

    23.肾俞* 

    24.气海俞 

    25.大肠俞* 

    26.关元俞 

    27.小肠俞 

    28.膀胱俞* 

    29.中膂俞 

    30.白环俞 

    31.上髎 

    32.次髎* 

    33.中髎 

    34.下髎 

    35.会阳 

    36.承扶* 

    37.殷门 

    38.浮郄 

    39.委阳* 

    40.委中* 

    41.附分 

    42.魄户 

    43.膏肓* 

    44.神堂 

    45.譩譆 

    46.膈关 

    47.魂门 

    48.阳纲 

    49.意舍 

    50.胃仓 

    51.肓门 

    52.志室* 

    53.胞育 

    54.秩边* 

    55.合阳 

    56.承筋 

    57.承山* 

    58.飞扬* 

    59.跗阳 

    60.昆仑* 

    61.仆参 

    62.申脉* 

    63.金门 

    64.京骨* 

    65.束骨 

    66.足通谷 

    67.至阴* 

    …… 

    第十章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第十一章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第十二章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第十三章足少阳经络与腧穴 

    第十四章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第十五章奇经八脉 

    第十六章奇穴 

    第十七章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附录 

    彩图1最新国家标准穴位图(正面) 

    彩图2最新国家标准穴位图(侧面) 

    彩图3最新国家标准穴位图(背面)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经络腧穴学
经络疏通一身轻(汉竹)
刘乃刚
经络腧穴学
经络腧穴学核心考点与习题()
孔素平
经络腧穴学
经络腧穴学技能实训·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冯淑兰、陈美仁 编
经络腧穴学
经络精油芳疗小百科
褚柏菁
经络腧穴学
经络健康日历2022
陈跃来 著
经络腧穴学
经络与腧穴(第5版)
王德敬
经络腧穴学
经络腧穴实训指导
廖海清;赵征宇
经络腧穴学
经络穴位速记手册(全新修订版)
李志刚 编著
经络腧穴学
经络学·正经以外临证体系(创新教材)
王启才;郑崇勇;钱娟
经络腧穴学
经络腧穴学
李瑞;郝重耀
经络腧穴学
经络穴位按摩大全(超值白金典藏版)
刘永杰 编著
经络腧穴学
经络腧穴学习题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配套用书
程珂、沈雪勇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