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论语》诠释学研究

朱熹《论语》诠释学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3-04
版次: 1
ISBN: 9787522716961
定价: 12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哲学心理学
3人买过
  • 面对当今《论语》诠释中所存在的各种观点之间的差异和分歧,本书选取《论语》中能体现其根本思想且历代有着不同诠释又为当今学者为关注的重要概念和论题,以朱熹的诠释为中心展开论述;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分析朱熹的诠释与汉魏诸儒的异同,以及清儒的诠释与朱熹的分歧与相通,不仅对当今各种观点的来龙去脉作出梳理,而且对其相互差异和矛盾冲突作出解释,着重阐述朱熹以“理”“气”“心”“性”等理学概念对《论语》的诠释,彰显朱熹《论语》学的新意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阐发其对于今天的思想发展、社会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乐爱国(1955年—),男,浙江宁波人,华东师范大学本科,复旦大学硕士,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2011朱子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教育BU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朱子学研究精华集成”首席专家;主要研究宋明理学、朱子学。出版著作:《朱熹的自然研究》《朱子格物致知论研究》《宋代的儒学与科学》等。学术论文百余篇。

      前言

    一  “仁”:从“爱人”到“爱之理,心之德”

      (一)汉唐诸儒论“仁”

      (二)以“性”“情”言“仁”“爱”

      (三)“仁者,爱之理,心之德”

      (四)余论

    二  “道”:“事物当然之理”

      (一)由言“道”而讲“理”

      (二)“道者,事物当然之理”

      (三)“逝者如斯夫”言道体

      (四)“吾道一以贯之”言道之体用

      (五)余论

    三  “吾道一以贯之”与“忠恕违道不远”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一以贯之”即“一本万殊”

      (三)“忠恕本未是说一贯”

      (四)“忠恕”与“升一等说”

      (五)余论

    四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一)汉唐诸儒的解读

      (二)性与天道“夫子罕言之”

      (三)“圣门教不躐等”

      (四)清儒的解读

      (五)余论

    五  “孝弟”:“仁之本”还是“为仁之本”

      (一)“为仁之本”与“为人之本”

      (二)“仁是体,孝弟是用”

      (三)“所谓孝弟,乃是为仁之本”

      (四)明清时期的讨论

      (五)余论

    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一)汉唐诸儒的解读

      (二)“以己及人”与“推己及人”

      (三)“仁”“恕”有别

      (四)余论

    七  “克己复礼为仁”

      (一)汉唐诸儒的解读

      (二)“克,胜也”与“克,能也”

      (三)“克己复礼”与“存天理灭人欲”

      (四)克己与复礼“不是做两截工夫”

      (五)余论

    八  “未知,焉得仁”

      (一)“未知,焉得仁”与“未智,焉得仁”

      (二)仁包“义礼智”与智藏“仁义礼”

      (三)清儒的讨论

      (四)余论

    九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一)汉唐诸儒的解读

      (二)“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三)“不思而得”与“不勉而中”

     
  • 内容简介:
    面对当今《论语》诠释中所存在的各种观点之间的差异和分歧,本书选取《论语》中能体现其根本思想且历代有着不同诠释又为当今学者为关注的重要概念和论题,以朱熹的诠释为中心展开论述;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分析朱熹的诠释与汉魏诸儒的异同,以及清儒的诠释与朱熹的分歧与相通,不仅对当今各种观点的来龙去脉作出梳理,而且对其相互差异和矛盾冲突作出解释,着重阐述朱熹以“理”“气”“心”“性”等理学概念对《论语》的诠释,彰显朱熹《论语》学的新意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阐发其对于今天的思想发展、社会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 作者简介:
    乐爱国(1955年—),男,浙江宁波人,华东师范大学本科,复旦大学硕士,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2011朱子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教育BU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朱子学研究精华集成”首席专家;主要研究宋明理学、朱子学。出版著作:《朱熹的自然研究》《朱子格物致知论研究》《宋代的儒学与科学》等。学术论文百余篇。

     
  • 目录:
    前言

    一  “仁”:从“爱人”到“爱之理,心之德”

      (一)汉唐诸儒论“仁”

      (二)以“性”“情”言“仁”“爱”

      (三)“仁者,爱之理,心之德”

      (四)余论

    二  “道”:“事物当然之理”

      (一)由言“道”而讲“理”

      (二)“道者,事物当然之理”

      (三)“逝者如斯夫”言道体

      (四)“吾道一以贯之”言道之体用

      (五)余论

    三  “吾道一以贯之”与“忠恕违道不远”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一以贯之”即“一本万殊”

      (三)“忠恕本未是说一贯”

      (四)“忠恕”与“升一等说”

      (五)余论

    四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一)汉唐诸儒的解读

      (二)性与天道“夫子罕言之”

      (三)“圣门教不躐等”

      (四)清儒的解读

      (五)余论

    五  “孝弟”:“仁之本”还是“为仁之本”

      (一)“为仁之本”与“为人之本”

      (二)“仁是体,孝弟是用”

      (三)“所谓孝弟,乃是为仁之本”

      (四)明清时期的讨论

      (五)余论

    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一)汉唐诸儒的解读

      (二)“以己及人”与“推己及人”

      (三)“仁”“恕”有别

      (四)余论

    七  “克己复礼为仁”

      (一)汉唐诸儒的解读

      (二)“克,胜也”与“克,能也”

      (三)“克己复礼”与“存天理灭人欲”

      (四)克己与复礼“不是做两截工夫”

      (五)余论

    八  “未知,焉得仁”

      (一)“未知,焉得仁”与“未智,焉得仁”

      (二)仁包“义礼智”与智藏“仁义礼”

      (三)清儒的讨论

      (四)余论

    九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一)汉唐诸儒的解读

      (二)“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三)“不思而得”与“不勉而中”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朱熹《论语》诠释学研究
赞辅天地:朱熹生态伦理简论
乐爱国 著
朱熹《论语》诠释学研究
20世纪朱子学研究精华集成:从学术思想史的视角
乐爱国 著
朱熹《论语》诠释学研究
朱熹《中庸》学阐释
乐爱国 著
朱熹《论语》诠释学研究
自然国学丛书第四辑·儒学与科技文明
乐爱国 著
朱熹《论语》诠释学研究
自然国学丛书第三辑·走进大自然的宋代大儒:朱熹的自然研究
乐爱国 著
朱熹《论语》诠释学研究
为天地立心·张载自然观
乐爱国 著
朱熹《论语》诠释学研究
中国道教伦理思想史稿
乐爱国 著
朱熹《论语》诠释学研究
朱子格物致知论研究
乐爱国 著
朱熹《论语》诠释学研究
宋代的儒学与科学
乐爱国 著
朱熹《论语》诠释学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
乐爱国 著
朱熹《论语》诠释学研究
道教生态学
乐爱国 著
朱熹《论语》诠释学研究
管子的科技思想
乐爱国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