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辞学(精装)

新修辞学(精装)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21-12
版次: 1
ISBN: 9787100205689
定价: 16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772页
分类: 社会文化
36人买过
  • 本书共有3编105节。第1编为“论证的基本框架”,共有14节,主要介绍作者对于论证的基本看法,强调论证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听众在论证中的重要地位。第2编为“论证的起点”,共3章29节;作者认为业已形成的共识是论证的前提,第1章根据共识的强度和内容区分了各种类型;第2、3章探讨如何呈现各种论证素材。第3编为“论证的方法”,共5章62节;作者将论证方法分为四类,分别是“准逻辑论辩”“基于现实结构的论辩”“建立现实结构的关联”“概念的分离”,并在最后一章分析“论据的关联”,指出各种论证方法并非截然分立,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综合判断、运用。整体而言,《新修辞学》提出的是立足于论证实践,致力于总结论证经验并强调实践做法的合理性的论证理论。 导论               

    第一编 论证的基本框架                     

    1. 推证与论证

    2. 思想交流

    3. 言说者与他的听众

    4. 作为言说者之构造的听众

    5. 言说者对听众的适应

    6. 说服与信服

    7. 普遍听众

    8. 面向单个听者的论证

    9. 自我商谈

    10. 论证的效果

    11. 庆典风格

    12. 教育与宣传

    13. 论证与暴力

    14. 论证与承诺

    第二编 论证的起点                                

    第一章 共识

    15. 论证的前提

    A. 共识对象的类型

    16. 事实与真理

    17. 假定

    18. 价值

    19. 抽象价值与具体价值

    20. 层级

    21. 论题

    22. 数量论题

    23. 质性论题

    24. 其他论题

    25. 论题的运用与系统化:古典观与浪漫观

    B.  某些论证特有的共识

    26. 某些特殊听众的共识

    27. 各讨论特有的共识

    28. 基于个人偏好的论证与循环论证

    第二章 素材的选取及其对论证目的的适应

       29. 素材的选择与呈现

       30. 素材的阐释

       31. 谈话的阐释及其问题

       32. 限定词的选题

       33. 论概念的运用

       34. 概念的明晰与模糊

       35. 概念的论证运用与灵活性

    第三章 素材呈现与谈话形式

    36. 谈话的内容与形式

    37. 素材呈现的方法问题

    38. 言语形式与论证

    39. 思想表达的形式

    40. 谈话形式及与听众的交流

    41. 修辞手法与论证

    42. 选择、呈现与沟通的手法

    43. 论证要素的地位与呈现

    第三编 论证的方法

    44. 概述

    第一章 准逻辑论辩

    45. 准逻辑论证的特点

    46. 矛盾与不相容性

    47. 避免不相容性的方法

    48. 陈述相容或不相容命题的方法

    49. 谬论及其在论证中的作用

    50. 论证中的同一性与定义

    51. 分析性、分析与套套逻辑

    52. 正义规则

    53. 互换论辩

    54. 基于传递性的论辩

    55. 将部分纳入整体

    56. 将整体分为部分

    57. 对比论辩

    58. 做出牺牲的论证

    59. 可能性

    第二章 基于现实结构的论辩

    60. 概论

    A.  相继关系

    61. 因果关系与论证

    62. 实用论辩

    63. 作为事实之于其后果或手段之于其目的的因果关系

    64. 目的与手段

    65. 浪费论辩

    66. 方向论辩

    67. 无限发展

    B. 共存关系

    68. 人及其行为

    69. 行为与人的互动

    70. 源自权威的论辩

    71. 阻却及限制行为人互动的方法

    72. 作为言说者行为的演说

    73. 群体及其成员

    74. 其他共存关系:行为与本质

    75. 象征关系

    76. 应用于相继关系和共存关系的双重层级论辩

    77. 有关程度和层次差异的论辩

    第三章 建立现实结构的关联

    A. 通过特例建立

    78. 例证论证

    79. 示例

    80. 典范与反面典型

    81. 作为典范的完美存在

    B. 类比推理

    82. 类比是什么?

    83. 类比诸词项间的关系

    84. 类比的效果

    85. 如何运用类比?

    86. 类比的地位

    87. 比喻

    88. 休眠比喻或有喻义的表述

    第四章 概念的分离

    89. 打破关联与分离

    90. “表象—现实”对语

    91. 哲学对语及其证成

    92. 哲学对语的地位及其转换

    93. 分离的表述

    94. 促进分离的陈述

    95. 分离式定义

    96. 作为工艺的修辞

    第五章 论辩的互动

    97. 论辩的互动与强度

    98. 作为论证因素的论辩强度的评估

    99. 通过集合互动

    100. 论证的广度

    101. 广度的危险

    102. 冲抵广度的危险

    103. 次序与说服

    104. 演说的次序与听众的调节

    105. 次序与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对照表    

    译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共有3编105节。第1编为“论证的基本框架”,共有14节,主要介绍作者对于论证的基本看法,强调论证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听众在论证中的重要地位。第2编为“论证的起点”,共3章29节;作者认为业已形成的共识是论证的前提,第1章根据共识的强度和内容区分了各种类型;第2、3章探讨如何呈现各种论证素材。第3编为“论证的方法”,共5章62节;作者将论证方法分为四类,分别是“准逻辑论辩”“基于现实结构的论辩”“建立现实结构的关联”“概念的分离”,并在最后一章分析“论据的关联”,指出各种论证方法并非截然分立,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综合判断、运用。整体而言,《新修辞学》提出的是立足于论证实践,致力于总结论证经验并强调实践做法的合理性的论证理论。
  • 目录:
    导论               

    第一编 论证的基本框架                     

    1. 推证与论证

    2. 思想交流

    3. 言说者与他的听众

    4. 作为言说者之构造的听众

    5. 言说者对听众的适应

    6. 说服与信服

    7. 普遍听众

    8. 面向单个听者的论证

    9. 自我商谈

    10. 论证的效果

    11. 庆典风格

    12. 教育与宣传

    13. 论证与暴力

    14. 论证与承诺

    第二编 论证的起点                                

    第一章 共识

    15. 论证的前提

    A. 共识对象的类型

    16. 事实与真理

    17. 假定

    18. 价值

    19. 抽象价值与具体价值

    20. 层级

    21. 论题

    22. 数量论题

    23. 质性论题

    24. 其他论题

    25. 论题的运用与系统化:古典观与浪漫观

    B.  某些论证特有的共识

    26. 某些特殊听众的共识

    27. 各讨论特有的共识

    28. 基于个人偏好的论证与循环论证

    第二章 素材的选取及其对论证目的的适应

       29. 素材的选择与呈现

       30. 素材的阐释

       31. 谈话的阐释及其问题

       32. 限定词的选题

       33. 论概念的运用

       34. 概念的明晰与模糊

       35. 概念的论证运用与灵活性

    第三章 素材呈现与谈话形式

    36. 谈话的内容与形式

    37. 素材呈现的方法问题

    38. 言语形式与论证

    39. 思想表达的形式

    40. 谈话形式及与听众的交流

    41. 修辞手法与论证

    42. 选择、呈现与沟通的手法

    43. 论证要素的地位与呈现

    第三编 论证的方法

    44. 概述

    第一章 准逻辑论辩

    45. 准逻辑论证的特点

    46. 矛盾与不相容性

    47. 避免不相容性的方法

    48. 陈述相容或不相容命题的方法

    49. 谬论及其在论证中的作用

    50. 论证中的同一性与定义

    51. 分析性、分析与套套逻辑

    52. 正义规则

    53. 互换论辩

    54. 基于传递性的论辩

    55. 将部分纳入整体

    56. 将整体分为部分

    57. 对比论辩

    58. 做出牺牲的论证

    59. 可能性

    第二章 基于现实结构的论辩

    60. 概论

    A.  相继关系

    61. 因果关系与论证

    62. 实用论辩

    63. 作为事实之于其后果或手段之于其目的的因果关系

    64. 目的与手段

    65. 浪费论辩

    66. 方向论辩

    67. 无限发展

    B. 共存关系

    68. 人及其行为

    69. 行为与人的互动

    70. 源自权威的论辩

    71. 阻却及限制行为人互动的方法

    72. 作为言说者行为的演说

    73. 群体及其成员

    74. 其他共存关系:行为与本质

    75. 象征关系

    76. 应用于相继关系和共存关系的双重层级论辩

    77. 有关程度和层次差异的论辩

    第三章 建立现实结构的关联

    A. 通过特例建立

    78. 例证论证

    79. 示例

    80. 典范与反面典型

    81. 作为典范的完美存在

    B. 类比推理

    82. 类比是什么?

    83. 类比诸词项间的关系

    84. 类比的效果

    85. 如何运用类比?

    86. 类比的地位

    87. 比喻

    88. 休眠比喻或有喻义的表述

    第四章 概念的分离

    89. 打破关联与分离

    90. “表象—现实”对语

    91. 哲学对语及其证成

    92. 哲学对语的地位及其转换

    93. 分离的表述

    94. 促进分离的陈述

    95. 分离式定义

    96. 作为工艺的修辞

    第五章 论辩的互动

    97. 论辩的互动与强度

    98. 作为论证因素的论辩强度的评估

    99. 通过集合互动

    100. 论证的广度

    101. 广度的危险

    102. 冲抵广度的危险

    103. 次序与说服

    104. 演说的次序与听众的调节

    105. 次序与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对照表    

    译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新修辞学(精装)
新修康熙词谱 . 下
罗辉 编著
新修辞学(精装)
新修订审计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编
新修辞学(精装)
新修食疗本草
黄璐琦、张水寒 编
新修辞学(精装)
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
陈铁民 彭庆生 主编
新修辞学(精装)
新修岳麓书院志/千年学府文库
赵宁 著;邓洪波 校
新修辞学(精装)
新修订 安全生产法 学习读本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 著
新修辞学(精装)
新修嶽麓書院誌
[清]趙寧 纂修
新修辞学(精装)
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用简明问答
陈少云、杨永斌 编
新修辞学(精装)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百问百答
田世宏 编
新修辞学(精装)
新修伤寒论研究大辞典
傅延龄
新修辞学(精装)
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用简明问答/全国安全生产月法规标准系列丛书
全国安全生产月法规标准系列丛书编写委员会 编
新修辞学(精装)
新修本草彩色药图/古籍整理之本草彩色药图系列
[唐]苏敬 著;云雪林、杨碧仙、杨卫平、夏同珩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新修辞学(精装)
犹太教审判:中世纪犹太-基督两教大论争(宗教文化译丛)
海姆·马克比
新修辞学(精装)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海姆·G·吉诺特(HaimG.Ginott)、海姆·G·吉诺特(HaimG.Ginott) 著;张雪兰 译
新修辞学(精装)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
海姆·G·吉诺特、张雪兰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