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文化遗产2

东吴文化遗产2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2008-12
版次: 1
ISBN: 9787542629340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36页
字数: 4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20人买过
  • 《东吴文化遗产(第2辑)》由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出版。《东吴文化遗产》第一辑有宏观的议论,也有关于手工艺的田野调查报告,还有昆曲、评弹方面的历史研究成果和人物访谈,体裁则没有限制,并配了部分图片。这样虽然显得有点杂,但内容比较丰富,研究不同文化门类的专家和各行各业的读者或者会更有兴趣。事实上也是如此。从对第一辑有较大兴趣的读者反映来看,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是可取的。所以,编者在编第二辑时,保留了原有的各个栏目,其中的部分论文是2007年11月在苏州召开的第一届“东吴论坛”上的发言稿,“东吴论坛”征集的论文也将优先在《东吴文化遗产(第2辑)》上发表。在配图上,编者在第二辑同样遵照作者的意图予以保留,以便使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直观的了解。 前言
    【会议综述】
    交流与对话:大文化视野下的多学科交融与汇通——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吴论坛”评述
    【非物质文化论坛】
    传统物质文化研究与现代设计艺术——赵克理《顺天造物》序
    关于手工艺非物质文化空间的思考
    文化生态区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中国红水河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例
    民间传说保护之理论思考
    日本的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人间国宝)制度——以传统工艺保护为中心
    什么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借助于道家认识论的观照
    文化生态保护区可行吗?
    城市建设与文化生态保护的思考——以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例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生态与衍生态
    试谈苏州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思路
    从外国人眼中寻找失落的家园——谈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国外资料
    【民俗钩沉】
    “观乐”与“挂剑”——春秋吴季札的艺术观与道德操守
    无锡刺绣的传承及精微绣的艺术特点
    参天化育的历史物语——20世纪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现代启示
    敦煌道教写经及文字书法问题
    【江南文化】
    苏州古典园林的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的价值
    昔日亦辉煌——“苏式”文化与“苏式”艺术
    苏绣历史研究中的一个误点——从《乾隆吴县志》的记载说起
    松下横琴待鹤归——古琴与苏州园林
    苏式糕点艺术设计与苏州民俗文化
    【评弹研究】
    晚清以来苏州书场内听客的“感官体验”
    把评弹介绍给大学生——在苏州大学开设评弹鉴赏课重要一步——我的流派唱腔创新
    【昆曲研究】
    关于“中国昆曲学”的思考
    盛开在闺阁中的“牡丹”——明末清初江南闺阁女性《牡丹亭》阅读接受简论
    传承:保护与发展昆剧艺术的重中之重————2008年夏苏州市昆剧艺术传承汇报演出
    对剧诗的一种超越——从上昆三十周年团庆剧目《血手记》说起
    近百年昆曲在大学传播的范式初探
    【手工艺遗产】
    彩衣堂建筑彩画记录方法研究
    唐代的特种工艺镜
    夹缬技艺的历史与现状
    【田野手记】
    户牖春幡——朱仙镇门神散记
    解析羌族建筑的文化内涵
    苏州水乡妇女服饰与屯堡妇女服饰
    【书评】
    古今融通、中西交汇的服饰画卷——《文明的轮回——中国服饰文化的历程》评介
    史的脉络理的探索——《文明的轮回——中国服饰文化的历程》读后
    文化视野中的中国服饰演进
    【人物访谈】
    弹词名家金丽生访谈录
  • 内容简介:
    《东吴文化遗产(第2辑)》由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出版。《东吴文化遗产》第一辑有宏观的议论,也有关于手工艺的田野调查报告,还有昆曲、评弹方面的历史研究成果和人物访谈,体裁则没有限制,并配了部分图片。这样虽然显得有点杂,但内容比较丰富,研究不同文化门类的专家和各行各业的读者或者会更有兴趣。事实上也是如此。从对第一辑有较大兴趣的读者反映来看,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是可取的。所以,编者在编第二辑时,保留了原有的各个栏目,其中的部分论文是2007年11月在苏州召开的第一届“东吴论坛”上的发言稿,“东吴论坛”征集的论文也将优先在《东吴文化遗产(第2辑)》上发表。在配图上,编者在第二辑同样遵照作者的意图予以保留,以便使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直观的了解。
  • 目录:
    前言
    【会议综述】
    交流与对话:大文化视野下的多学科交融与汇通——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吴论坛”评述
    【非物质文化论坛】
    传统物质文化研究与现代设计艺术——赵克理《顺天造物》序
    关于手工艺非物质文化空间的思考
    文化生态区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中国红水河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例
    民间传说保护之理论思考
    日本的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人间国宝)制度——以传统工艺保护为中心
    什么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借助于道家认识论的观照
    文化生态保护区可行吗?
    城市建设与文化生态保护的思考——以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例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生态与衍生态
    试谈苏州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思路
    从外国人眼中寻找失落的家园——谈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国外资料
    【民俗钩沉】
    “观乐”与“挂剑”——春秋吴季札的艺术观与道德操守
    无锡刺绣的传承及精微绣的艺术特点
    参天化育的历史物语——20世纪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现代启示
    敦煌道教写经及文字书法问题
    【江南文化】
    苏州古典园林的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的价值
    昔日亦辉煌——“苏式”文化与“苏式”艺术
    苏绣历史研究中的一个误点——从《乾隆吴县志》的记载说起
    松下横琴待鹤归——古琴与苏州园林
    苏式糕点艺术设计与苏州民俗文化
    【评弹研究】
    晚清以来苏州书场内听客的“感官体验”
    把评弹介绍给大学生——在苏州大学开设评弹鉴赏课重要一步——我的流派唱腔创新
    【昆曲研究】
    关于“中国昆曲学”的思考
    盛开在闺阁中的“牡丹”——明末清初江南闺阁女性《牡丹亭》阅读接受简论
    传承:保护与发展昆剧艺术的重中之重————2008年夏苏州市昆剧艺术传承汇报演出
    对剧诗的一种超越——从上昆三十周年团庆剧目《血手记》说起
    近百年昆曲在大学传播的范式初探
    【手工艺遗产】
    彩衣堂建筑彩画记录方法研究
    唐代的特种工艺镜
    夹缬技艺的历史与现状
    【田野手记】
    户牖春幡——朱仙镇门神散记
    解析羌族建筑的文化内涵
    苏州水乡妇女服饰与屯堡妇女服饰
    【书评】
    古今融通、中西交汇的服饰画卷——《文明的轮回——中国服饰文化的历程》评介
    史的脉络理的探索——《文明的轮回——中国服饰文化的历程》读后
    文化视野中的中国服饰演进
    【人物访谈】
    弹词名家金丽生访谈录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东吴文化遗产2
东吴碑廊集帖
付优 主编;冯一;张显孝
东吴文化遗产2
东吴法学·2004年卷 总第9卷
《东吴法学》编辑部 编
东吴文化遗产2
东吴外语研究(2015)
王腊宝 编
东吴文化遗产2
东吴大学学生社团研究(1901-1952)/近代国家与社会丛书
张燕 编
东吴文化遗产2
东吴岁月·译林杂谈
陈忠诚
东吴文化遗产2
东吴畸人:话说冯梦龙(文化江苏读本)
冯保善 著
东吴文化遗产2
东吴身影——走近导师潘汉典
白晟 著
东吴文化遗产2
东吴六志
徐允修 著
东吴文化遗产2
东吴100年(论实力不如曹魏,论血统不如蜀汉,三国中为何国祚最长的是东吴?)
握中悬璧
东吴文化遗产2
东吴城市哲学译丛·资本的城市化:资本主义城市化的历史与理论研究
[英]大卫·哈维(David Harvey) 著;董慧 译
东吴文化遗产2
东吴外国语言文学文库-文学文本中的视觉翻译
龚晓斌 著
东吴文化遗产2
东吴大都督
亓志乾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东吴文化遗产2
设计艺术学十讲
诸葛铠 著
东吴文化遗产2
东吴文化遗产(第1辑)
诸葛铠
东吴文化遗产2
文明的轮回:中国服饰文化的历程
诸葛铠 著
东吴文化遗产2
裂变中的传承
诸葛铠 著
东吴文化遗产2
设计艺术学十讲
诸葛铠
东吴文化遗产2
墨朱流韵:中国古代漆器艺术
诸葛铠
东吴文化遗产2
中国纹校辞典(精装)
诸葛铠 主编;郭廉夫;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