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双解中医临床标准术语辞典

汉英双解中医临床标准术语辞典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10
版次: 1
ISBN: 9787547830802
定价: 9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40页
字数: 10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英语
分类: 语言文字
10人买过
  •   本辞典根据国家1997年颁布的中医临床术语国家标准的选词和定义及其英文版的翻译原则、方法和标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颁布的《西太区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WHO Internatio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颁布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 Chinese-English Basic Nomencl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世界卫生组织ICD(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第11版第23章ICTM(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术语组的工作和中国参与世界卫生组织ICTM的推荐方案,对2875条涉及治则、治法、证候与疾病名称的中医临床术语和317条同义词及其定义进行了较为规范的英语翻译,可供国内外中医院校的师生、临床工作者、翻译者和研究者使用。   李照国,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学士、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中医学博士、翻译学博士后。现为上海市政协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名词术语审定委员会中医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报》常务编委及专栏撰稿人。先后撰写出版《中医英语翻译研究》等研究著作27部,翻译出版《黄帝内经》等译著25部,撰写出版《月落闲阁》等杂文集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目前承担着国家社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重点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工作和上海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第一部分汉英对照中医临床标准术语
    A
    艾条灸疗法1
    安蛔止厥1
    安神止痒1
    暗产1
    暗示解惑疗法1
    B
    拔罐疗法2
    白疕2
    白驳风2
    白喉2
    白睛青蓝2
    白睛溢血2
    白膜侵睛3
    白涩症3
    (白)秃疮3
    白屑风3
    百合病3
    百日咳3
    斑脂翳3
    瘢痕灸疗法3
    包虫病4
    包茎4
    包扎固定疗法4
    胞宫湿热证4
    胞宫虚寒[阳虚]
    证4
    胞宫血[积]热证4
    胞轮[眼胞]振跳5胞生[睑]痰核5
    胞[睥]虚如球5
    胞衣不下5
    胞衣[膜]先[早]
    破5
    胞肿如桃5
    胞阻5
    保健按摩疗法6
    抱头火丹6
    暴风客热6
    暴咳6
    暴痢6
    暴聋6
    暴盲6
    暴泻6
    暴喑6
    卑惵7
    背疽7
    崩漏7
    崩漏病7
    崩中8
    鼻疔8
    鼻窦痰包8
    鼻疳[疮]8
    鼻槁8
    鼻衄8
    鼻腔填塞疗法8
    鼻腔异物9
    鼻窍证9
    鼻鼽9
    鼻损伤9鼻息肉9
    鼻血瘤9
    鼻嗅疗法9
    鼻渊10
    鼻针疗法10
    鼻窒10
    闭经10
    臂痈10
    砭镰疗法10
    鞭虫病11
    扁瘊11
    便秘[闭]11
    便血11
    标本兼[同]治11
    表闭水停证12
    表寒肺热证12
    表寒里热证12
    表里分消12
    表里俱[实]寒证12
    表里俱[实]热证12
    表里双解13
    表里双解法13
    表热里寒证13
    鬓疽13
    冰瑕翳13
    补肺固表13
    补脾养血13
    补脾益肺13
    补[健]脾益[补]
    气13
    补脾止泻[泄]14
    ①补气,见第74页“(扶正)补[益]气”。补气74①
    补[益]气固摄14
    补[益]气固脱14
    补[益]气化[祛]
    湿14
    补[益]气回阳14
    补[益]气活血[祛瘀]
    [行瘀]14
    补气解毒14
    补气利水14
    补气明目15
    补气清热15
    补气祛痰15
    补气祛邪15
    补气[脾]摄[统]
    血15
    补[益]气升提15
    补[益]气生津15
    补[益]气生血15
    补肾[气]安胎16
    补肾扶[培]元16
    补肾固齿16
    补肾固涩16
    补肾固脱16
    补肾明目16
    补肾纳气[益肺]17
    补[固]肾摄精17
    补肾调经17
    补肾益[填]精17
    补[温]肾止泻17
    补胃和中17
    补血17
    补血固脱17
    补[养]血健[固]
    齿18
    补血温阳18
    补血养耳18
    补血养肝18
    补血[心]养[安]
    神18
    补血养心18
    补血养龈18
    补血滋鼻18
    补[壮][温]阳19
    补[温]阳益气19
    补益肺气19
    补益肝脾(气血)19
    补益肝气19
    补益精髓19
    补益精血19
    补益脾肾19
    补益气血19
    补益肾气20
    补益心肺20
    补益心肝(气血)20
    补益心脾(气血)20
    补益心气20
    补益心肾20
    补益中气20
    不寐20
    不射精20
    不育21
    不孕21
    C
    擦牙(开噤)疗法22
    菜乌紫病22
    蚕豆黄22
    糙[癞]皮病22
    嘈杂22
    缠缚疗法22
    产后大便难22
    (产后)恶露不绝
    [净]23
    (产后)恶露不下23
    产后发热23
    产后腹痛23
    产后汗症23
    产后痉病23
    产后乳汁自出24
    产后身痛24
    产后小便不通24
    产后小便淋痛24
    产后小便失禁24
    产后血晕24
    产后喑25
    产褥中暑25
    颤病25
    肠癌25
    肠痹25
    肠道寒湿证25
    肠道[燥]津亏证26
    肠道[小肠]气滞
    证26
    肠道[大肠]湿热
    证26
    肠道实热证26
    肠结26
    肠痨26
    肠瘤27
    肠热气滞证27
    肠热阴虚证27
    肠覃27
    肠痈27
    肠郁27
    尘肺28
    成脓期28
    成痈期28
    承浆疔28
    痴呆28
    齿[牙]槽风28
    齿衄28
    齿龈证29
    赤[扁]虫病29
    ①吹鼻疗法,见第244页“(散剂)吹鼻[吸药]疗法”。
    ②滴鼻疗法,见第387页“(药液)滴鼻疗法”。
    ③滴耳疗法,见第387“(药液)滴耳疗法”。
    ④电离子导入疗法,见第422页“(直流)电(药)离子导[透]入疗法”。赤脉传睛29
    赤膜下垂29
    赤丝虬脉29
    赤游丹29
    冲疽29
    冲任不固证30
    冲任失[不]调证30
    冲任瘀阻证30
    冲洗疗法30
    虫毒犯[侵]肺证30
    虫毒风热结肤证30
    虫毒(结聚)证30
    虫毒侵袭肌肤证31
    虫毒湿热结肤证31
    虫毒湿壅络证31
    虫毒蕴[袭]肤证31
    虫积肠道[小肠]
    证31
    虫积化疳证31
    虫积证31
    虫扰胆膈[腑]证32
    虫扰魄门证32
    重舌32
    抽搐32
    出血中风32
    出疹期33
    初[一]期33
    初生不乳33
    初生不啼33
    初生大便不通33
    初生儿喘促33
    初生儿腹泻33
    初生儿呕吐33
    初生小便不通34
    除湿[化浊]利[通]鼻34
    除[祛]湿利[通]
    耳34
    除[化]湿通络34
    除[祛]湿止带34
    除[祛]湿止痛34
    除[祛][燥]湿
    止痒34
    穿肠瘘35
    穿拐痰35
    (穿)胁痈35
    吹鼻疗法244①
    吹耳疗法35
    吹喉疗法35
    春温[瘟]35
    唇疔35
    唇风35
    唇菌36
    唇裂36
    唇湿36
    磁穴疗法36
    刺络拔罐疗法36
    皴裂疮36
    寸白虫病36
    撮[捏][抓]痧
    疗法36
    D
    打[烧][爆]灯火
    疗法38
    大[填]补真阴38
    大肠[肠道]热结
    [实热]证38
    大瘕泄38
    大脚风38
    呆小病38
    带下39
    带下病39
    丹毒39
    胆癌39
    胆瘅39
    胆疸39
    胆经郁热证40
    胆气(亏)虚证40
    胆热痰扰证40
    胆石40
    胆郁痰扰证40
    胆胀41
    淡渗分利[祛湿]41
    膻中疽41
    倒睫拳毛41
    盗汗41
    稻瘟病41
    登豆疮41
    滴鼻疗法387②
    滴耳疗法387③
    癫病42
    癫狂病42
    点刺疗法42
    点穴疗法42
    点眼疗法42
    电光伤目42
    电击伤43
    电离子导入疗
    法422④
    蝶疮流注43
    疔疮43
    疔疮走黄43
    耵耳43
    冬瓜串44
    ①恶露不绝,见第23页“(产后)恶露不绝[净]”。
    ②恶露不下,见第23页“(产后)恶露不下”。
    ③放血疗法,见第418页“(针刺)放血疗法”。冻疮44
    窦道44
    毒火犯耳证44
    毒火攻唇[口]证44
    毒入营血证44
    毒蛇咬伤44
    毒陷心肝证45
    毒邪流窜证45
    毒蕈中毒45
    断耳疮45
    对脐发疽45
    多寐45
    多胎45
    堕胎45
    E
    鹅口疮47
    鹅掌风47
    呃逆病47
    恶虫叮咬伤47
    恶核47
    恶露不绝23①
    恶露不下23②
    恶阻47
    耳闭48
    耳疮48
    耳疔48
    耳根毒48
    耳疖48
    耳廓痰包48
    耳聋48
    耳瘘48
    耳鸣49
    耳窍证49
    耳眩晕49
    耳蕈[菌]49
    耳压疗法49
    耳胀49
    耳针疗法49
    耳痔50
    F
    发汗解表51
    发汗解[驱]毒51
    发泡疗法51
    发热51
    发颐51
    发作期51
    发际疮52
    发瘤52
    发蛀脱发52
    翻花疮52
    翻花痔52
    反[从]治法52
    芳香[辟秽]开[通]
    窍52
    芳香通鼻[窍]53
    放血疗法418③
    飞扬喉53
    肥疮53
    肥胖病53
    肥气53
    腓踹发53
    腓踹疽53
    (腓踹)转筋54
    肺癌54
    (肺风)粉刺54
    肺经风热证54
    肺经郁火[热]证54
    肺厥54
    肺咳54
    肺痨55
    肺络张55
    肺气(亏)虚证55
    肺气阴两虚证55
    肺热病55
    肺热炽[壅]盛证55
    肺热血瘀[瘀滞]
    证55
    肺热熏鼻证56
    肺热移肠证56
    肺热阴虚[津伤]
    证56
    肺热饮停证56
    肺肾气虚证56
    肺肾阳虚证56
    肺肾阴虚证57
    肺衰57
    肺水57
    肺痿57
    肺卫气虚(不固)
    证57
    肺胃风热证58
    肺胃火热[热盛]
    证58
    肺胃阴虚[津亏]
    证58
    肺(吸)虫病58
    肺心病58
    肺虚肠脱证58
    肺虚邪恋证58
    肺炎喘嗽59
    肺阳虚证59
    肺阴(亏)虚证59
    肺痈59
    肺郁水停证59
    肺燥肠闭证59
    肺燥肠热证60
    ①粉刺,见第54页“(肺风)粉刺”。肺燥郁热证60
    肺胀60
    痱癗[子]60
    分期60
    分清降[泄][泌]
    浊60
    分消上下60
    分消走泄61
    粉刺54①
    粉刺性乳痈61
    粉花疮61
    粪瘘61
    风赤疮痍61
    风毒(炽盛)证61
    风毒犯表证61
    风毒入络[脉]证62
    风毒蕴肤证62
    风[喑]痱62
    风寒闭肺证62
    风寒犯头证62
    风寒化[郁]热证62
    风寒湿凝滞筋骨
    证62
    风寒[寒邪]束表
    证63
    风寒袭鼻证63
    风寒袭[束]肺证63
    风寒袭咽[喉]证63
    风火[热]犯齿证63
    风火热毒证64
    风厥64
    风轮赤豆64
    风轮风热证64
    风轮热毒证64
    风轮湿热证64
    风轮阴虚证65
    风轮证65
    风牵出睑65
    风热闭肺证65
    风热疮65
    风热犯鼻证65
    风热犯表[卫]证66
    风热犯耳证66
    风热犯肺证66
    风热[火]犯[攻]目
    证66
    风热犯头证66
    风热挟湿证66
    风热俱[壅]盛证67
    风热侵咽[喉]证67
    风热痰毒犯头证67
    风热痰毒[凝]证67
    风热外袭[侵]证67
    风热血[化]燥证68
    风热疫毒证68
    风热郁滞肌肤证68
    风热中[阻]络证68
    风瘙痒68
    风伤肠络证68
    风胜行痹证69
    风湿犯表[外袭]
    证69
    风湿犯头证69
    风湿化热[火]证69
    风湿挟毒[毒聚]
    证69
    风湿凌目证69
    风湿袭表证70
    风湿蕴肤证70
    风水70
    风水(相搏)证70
    风痰闭神[窍]证70
    风痰入[阻]络证70
    风痰上扰[攻]证71
    风痰证71
    风土[土风]疮71
    风袭表疏证71
    风邪犯表[外袭]
    证71
    风邪犯唇[口]证71
    风眩72
    风[肝]阳上扰证72
    风疹[痧]72
    风中经络证72
    风重于热证72
    蜂毒[螫]疗法72
    蜂螫伤73
    (敷)脐疗(法)73
    敷贴疗法73
    敷眼疗法73
    伏梁73
    伏兔疽73
    扶[助]阳固表73
    (扶正)补[益]气74
    扶正固[培]本74
    扶正解表74
    扶正解毒74
    扶正排脓解毒74
    腐蚀疗法74
    附[多][咬][朽]
    骨疽74
    附骨痰75
    腹皮痈75
    腹水75
    腹痛75 G
    干疳76
    干脚气76
    干胁痛76
    干燥病76
    肝癌76
    肝肠气滞证76
    肝虫病76
    肝胆火旺[郁热]
    [实热][火热]
    证77
    肝胆气滞证77
    肝胆湿热气滞证77
    肝胆湿热瘀滞证77
    肝胆湿热证78
    肝胆瘀滞证78
    肝肺风热证78
    肝肺热盛[实热]
    [实火]证78
    肝风内动证78
    肝火炽[旺][亢]盛
    证78
    肝火燔耳证79
    肝火犯肺证79
    肝火犯头证79
    肝火犯胃证79
    肝火上炎证79
    肝积80
    肝经风热证80
    肝经火旺[盛]证80
    肝经湿热证80
    肝厥80
    肝痨80
    肝瘤81
    肝脾两虚证81
    肝脾气血两虚证81
    肝脾气阴两虚证81
    肝脾气滞证81
    肝脾[中焦]湿热
    证81
    肝脾血瘀[瘀滞]
    证82
    肝癖[痞]82
    肝气(亏)虚证82
    肝气虚血瘀证82
    肝热病82
    肝热动风证82
    肝热脾虚证83
    肝热气滞证83
    肝热血瘀证83
    肝热阴虚证83
    肝肾(精血)亏虚[损]
    证83
    肝肾气逆证83
    肝肾阴虚阳亢[虚阳
    偏亢]证84
    肝肾阴虚[虚火]
    证84
    肝旺脾虚证84
    肝胃不和[调]证84
    肝胃气虚血瘀证84
    肝胃气滞血瘀证85
    肝胃气滞阴虚[阴虚
    气滞]证85
    肝胃气滞证85
    肝胃热盛[积热]
    证85
    肝胃虚寒证85
    肝胃阴虚血瘀证86
    肝胃阴虚证86
    肝瘟86
    肝虚血瘀证86
    肝血(亏)虚证86
    肝血虚动风证86
    肝(血)瘀(阻)证87
    肝[风]阳暴亢证87
    肝阳化风证87
    肝阳(亏)虚证87
    肝阳上亢[上扰]
    [亢盛]证87
    肝阴(亏)虚证87
    肝阴虚动风证88
    肝阴虚血瘀证88
    肝阴虚阳亢证88
    肝痈88
    肝瘀化热证88
    肝瘀痰结[阻]证89
    肝[气]郁化火证89
    肝郁[滞]脾虚证89
    肝郁(气滞)证89
    肝郁肾虚证89
    肝郁[滞]湿热证90
    肝郁痰火[热]证90
    肝郁血热证90
    肝郁血虚证90
    肝郁血瘀证90
    肝郁阴虚证90
    肝著[着][胀]91
    疳病91
    疳积91
    疳积上目91
    疳气91
    感冒91
    肛肠痒91
    肛瘘[漏]92
    肛门挛急92
    肛门热毒证92
    肛门臊疣92
    肛门失禁92
    肛门湿热证92
    肛门湿疡[顽湿]92
    肛门狭窄93
    肛痈93
    高风内障[雀目]93
    高原胸痹93
    膏摩疗法93
    膏药疗法94
    割掌疗法94
    割治[脂]疗法94
    歌吟疗法94
    隔姜灸疗法94
    隔蒜灸疗法94
    膈疝94
    攻补兼施95
    攻下冷[寒]积95
    攻下逐瘀95
    宫颈息肉95
    佝偻病95
    ①鼓气吹张疗法,见第375页“(咽鼓管)鼓气吹张疗法”。钩割法95
    钩吻中毒95
    鸪眼凝睛95
    箍毒消肿96
    箍围疗法96
    股疽96
    股肿96
    骨痹96
    骨瘤96
    骨蚀97
    蛊虫病97
    鼓膜按摩97
    鼓胀97
    鼓气吹张疗法375①
    固崩止血[漏]97
    固表止[敛]汗97
    固齿98
    固冲[肾][涩]
    止带98
    固冲止[摄]血98
    固护阴液98
    固经止血98
    固脬止遗[尿]
    [淋]98
    固气摄血98
    固涩[补气]敛[摄]
    乳98
    固摄敛泪98
    固摄[摄血]止血99
    固肾安胎99
    固阴回阳99
    瓜藤缠99
    刮痧疗法99
    挂线疗法99
    关节痛99
    灌肠疗法100
    龟背痰100
    法推拿疗法100
    疮100
    过期不产100
    H
    海螵蛸摩擦疗法101
    含漱疗法101
    寒凝[滞]胞宫证101
    寒凝气滞证101
    寒凝血涩肌肤证101
    寒凝血虚证102
    寒凝血瘀证102
    寒凝阳虚证102
    寒凝证102
    寒热错[挟]杂证102
    寒胜痛痹证102
    寒湿犯腰证103
    寒湿化热证103
    寒湿困[蕴]脾证103
    寒湿瘀滞证103
    寒湿蕴肤证103
    寒湿阻[入]络证104
    寒湿阻[凝]滞证104
    寒实结胸证104
    寒痰证104
    寒痰阻[停]肺证104
    寒邪犯胃证104
    寒因寒用105
    寒饮停肺证105
    寒饮停胃证105
    寒者热之105
    寒滞肠道证105
    寒滞肝脉[经]证105
    寒滞经脉证105
    寒滞胃肠证106
    寒滞心脉证106
    汗斑106
    汗淅疮106
    颃颡癌[岩]106
    合谷疔106
    和解表里107
    和解少阳107
    和解透表[祛邪]107
    和[通][活]络107
    和络止血107
    和胃降逆107
    和血安胎107
    和营生新107
    和营通络108
    和营托毒108
    和营行瘀[活血]108
    和营止痛108
    和中[胃]安神108
    和中缓急108
    和中[胃]消痞108
    颌下痈109
    鹤膝痰[风]109
    黑疸109
    黑风内障109
    黑翳如珠109
    横痃109
    红蝴蝶疮109
    红丝疔110
    喉痹110
    喉关痈110
    喉核烙法110
    喉科擎[擒]拿
    手法110
    喉咳110
    喉瘤111
    喉息肉111
    喉癣[痨]111
    喉喑111
    喉痈111
    后[三]期111
    厚翳111
    狐臭111
    ①霍乱,见第269页“(时疫)霍乱”。狐惑112
    狐疝112
    花柳毒淋112
    花翳白陷112
    滑精112
    滑利窍道112
    滑胎113
    化毒成脓113
    化气利[行]水113
    化[燥]湿和营113
    化湿和中113
    化湿降浊113
    化痰解毒113
    化[祛][涤][豁]痰
    开窍113
    化[祛]痰平喘114
    化[涤]痰散[破]
    结114
    化痰通[搜]络114
    化痰消食114
    化痰消瘿[瘤]114
    化痰宣肺114
    化[祛]痰止咳114
    化饮宽胸114
    化饮宁心115
    化饮平喘[定哮]115
    化瘀和胃115
    化瘀宽心115
    化瘀宽胸115
    化瘀理脾115
    化瘀利水115
    化瘀[活血][祛瘀]
    明目115
    化瘀清热116
    化瘀疏肝116
    化瘀通脑116
    化[破]瘀消积
    [癥]116
    化[祛][散][破]瘀
    消肿116
    化瘀宣肺116
    化瘀养肝116
    化瘀养胃117
    化[祛][散]瘀
    止痛117
    化[祛]瘀止血117
    化浊利耳117
    环跳疽117
    环项发117
    缓解期117
    缓则治本118
    黄疸118
    黄耳伤寒118
    黄风内障118
    黄瓜痈118
    黄汗118
    黄胖[肿]病119
    黄水疮119
    黄液上冲119
    黄油障119
    灰指甲119
    灰趾甲119 回[温]阳固脱119
    回阳(急救)120
    回[扶]阳救逆120
    回阳生肌120
    回阳通[生]脉120
    蛔虫病120
    蛔结肠闭证120
    蛔厥120
    混睛障120
    混合痔121 豁[涤][化]痰
    熄风121
    活血化[祛][散]
    瘀121
    活[散]血解毒121
    活血祛[搜]风121
    活血祛腐121
    活血[化瘀]散结121
    活血[祛瘀]舒筋122
    活[和]血调经122
    活血[化瘀]通痹122
    活血(通络)止痛122 ……
  • 内容简介:
      本辞典根据国家1997年颁布的中医临床术语国家标准的选词和定义及其英文版的翻译原则、方法和标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颁布的《西太区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WHO Internatio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颁布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 Chinese-English Basic Nomencl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世界卫生组织ICD(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第11版第23章ICTM(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术语组的工作和中国参与世界卫生组织ICTM的推荐方案,对2875条涉及治则、治法、证候与疾病名称的中医临床术语和317条同义词及其定义进行了较为规范的英语翻译,可供国内外中医院校的师生、临床工作者、翻译者和研究者使用。
  • 作者简介:
      李照国,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学士、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中医学博士、翻译学博士后。现为上海市政协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名词术语审定委员会中医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报》常务编委及专栏撰稿人。先后撰写出版《中医英语翻译研究》等研究著作27部,翻译出版《黄帝内经》等译著25部,撰写出版《月落闲阁》等杂文集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目前承担着国家社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重点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工作和上海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 目录:
    第一部分汉英对照中医临床标准术语
    A
    艾条灸疗法1
    安蛔止厥1
    安神止痒1
    暗产1
    暗示解惑疗法1
    B
    拔罐疗法2
    白疕2
    白驳风2
    白喉2
    白睛青蓝2
    白睛溢血2
    白膜侵睛3
    白涩症3
    (白)秃疮3
    白屑风3
    百合病3
    百日咳3
    斑脂翳3
    瘢痕灸疗法3
    包虫病4
    包茎4
    包扎固定疗法4
    胞宫湿热证4
    胞宫虚寒[阳虚]
    证4
    胞宫血[积]热证4
    胞轮[眼胞]振跳5胞生[睑]痰核5
    胞[睥]虚如球5
    胞衣不下5
    胞衣[膜]先[早]
    破5
    胞肿如桃5
    胞阻5
    保健按摩疗法6
    抱头火丹6
    暴风客热6
    暴咳6
    暴痢6
    暴聋6
    暴盲6
    暴泻6
    暴喑6
    卑惵7
    背疽7
    崩漏7
    崩漏病7
    崩中8
    鼻疔8
    鼻窦痰包8
    鼻疳[疮]8
    鼻槁8
    鼻衄8
    鼻腔填塞疗法8
    鼻腔异物9
    鼻窍证9
    鼻鼽9
    鼻损伤9鼻息肉9
    鼻血瘤9
    鼻嗅疗法9
    鼻渊10
    鼻针疗法10
    鼻窒10
    闭经10
    臂痈10
    砭镰疗法10
    鞭虫病11
    扁瘊11
    便秘[闭]11
    便血11
    标本兼[同]治11
    表闭水停证12
    表寒肺热证12
    表寒里热证12
    表里分消12
    表里俱[实]寒证12
    表里俱[实]热证12
    表里双解13
    表里双解法13
    表热里寒证13
    鬓疽13
    冰瑕翳13
    补肺固表13
    补脾养血13
    补脾益肺13
    补[健]脾益[补]
    气13
    补脾止泻[泄]14
    ①补气,见第74页“(扶正)补[益]气”。补气74①
    补[益]气固摄14
    补[益]气固脱14
    补[益]气化[祛]
    湿14
    补[益]气回阳14
    补[益]气活血[祛瘀]
    [行瘀]14
    补气解毒14
    补气利水14
    补气明目15
    补气清热15
    补气祛痰15
    补气祛邪15
    补气[脾]摄[统]
    血15
    补[益]气升提15
    补[益]气生津15
    补[益]气生血15
    补肾[气]安胎16
    补肾扶[培]元16
    补肾固齿16
    补肾固涩16
    补肾固脱16
    补肾明目16
    补肾纳气[益肺]17
    补[固]肾摄精17
    补肾调经17
    补肾益[填]精17
    补[温]肾止泻17
    补胃和中17
    补血17
    补血固脱17
    补[养]血健[固]
    齿18
    补血温阳18
    补血养耳18
    补血养肝18
    补血[心]养[安]
    神18
    补血养心18
    补血养龈18
    补血滋鼻18
    补[壮][温]阳19
    补[温]阳益气19
    补益肺气19
    补益肝脾(气血)19
    补益肝气19
    补益精髓19
    补益精血19
    补益脾肾19
    补益气血19
    补益肾气20
    补益心肺20
    补益心肝(气血)20
    补益心脾(气血)20
    补益心气20
    补益心肾20
    补益中气20
    不寐20
    不射精20
    不育21
    不孕21
    C
    擦牙(开噤)疗法22
    菜乌紫病22
    蚕豆黄22
    糙[癞]皮病22
    嘈杂22
    缠缚疗法22
    产后大便难22
    (产后)恶露不绝
    [净]23
    (产后)恶露不下23
    产后发热23
    产后腹痛23
    产后汗症23
    产后痉病23
    产后乳汁自出24
    产后身痛24
    产后小便不通24
    产后小便淋痛24
    产后小便失禁24
    产后血晕24
    产后喑25
    产褥中暑25
    颤病25
    肠癌25
    肠痹25
    肠道寒湿证25
    肠道[燥]津亏证26
    肠道[小肠]气滞
    证26
    肠道[大肠]湿热
    证26
    肠道实热证26
    肠结26
    肠痨26
    肠瘤27
    肠热气滞证27
    肠热阴虚证27
    肠覃27
    肠痈27
    肠郁27
    尘肺28
    成脓期28
    成痈期28
    承浆疔28
    痴呆28
    齿[牙]槽风28
    齿衄28
    齿龈证29
    赤[扁]虫病29
    ①吹鼻疗法,见第244页“(散剂)吹鼻[吸药]疗法”。
    ②滴鼻疗法,见第387页“(药液)滴鼻疗法”。
    ③滴耳疗法,见第387“(药液)滴耳疗法”。
    ④电离子导入疗法,见第422页“(直流)电(药)离子导[透]入疗法”。赤脉传睛29
    赤膜下垂29
    赤丝虬脉29
    赤游丹29
    冲疽29
    冲任不固证30
    冲任失[不]调证30
    冲任瘀阻证30
    冲洗疗法30
    虫毒犯[侵]肺证30
    虫毒风热结肤证30
    虫毒(结聚)证30
    虫毒侵袭肌肤证31
    虫毒湿热结肤证31
    虫毒湿壅络证31
    虫毒蕴[袭]肤证31
    虫积肠道[小肠]
    证31
    虫积化疳证31
    虫积证31
    虫扰胆膈[腑]证32
    虫扰魄门证32
    重舌32
    抽搐32
    出血中风32
    出疹期33
    初[一]期33
    初生不乳33
    初生不啼33
    初生大便不通33
    初生儿喘促33
    初生儿腹泻33
    初生儿呕吐33
    初生小便不通34
    除湿[化浊]利[通]鼻34
    除[祛]湿利[通]
    耳34
    除[化]湿通络34
    除[祛]湿止带34
    除[祛]湿止痛34
    除[祛][燥]湿
    止痒34
    穿肠瘘35
    穿拐痰35
    (穿)胁痈35
    吹鼻疗法244①
    吹耳疗法35
    吹喉疗法35
    春温[瘟]35
    唇疔35
    唇风35
    唇菌36
    唇裂36
    唇湿36
    磁穴疗法36
    刺络拔罐疗法36
    皴裂疮36
    寸白虫病36
    撮[捏][抓]痧
    疗法36
    D
    打[烧][爆]灯火
    疗法38
    大[填]补真阴38
    大肠[肠道]热结
    [实热]证38
    大瘕泄38
    大脚风38
    呆小病38
    带下39
    带下病39
    丹毒39
    胆癌39
    胆瘅39
    胆疸39
    胆经郁热证40
    胆气(亏)虚证40
    胆热痰扰证40
    胆石40
    胆郁痰扰证40
    胆胀41
    淡渗分利[祛湿]41
    膻中疽41
    倒睫拳毛41
    盗汗41
    稻瘟病41
    登豆疮41
    滴鼻疗法387②
    滴耳疗法387③
    癫病42
    癫狂病42
    点刺疗法42
    点穴疗法42
    点眼疗法42
    电光伤目42
    电击伤43
    电离子导入疗
    法422④
    蝶疮流注43
    疔疮43
    疔疮走黄43
    耵耳43
    冬瓜串44
    ①恶露不绝,见第23页“(产后)恶露不绝[净]”。
    ②恶露不下,见第23页“(产后)恶露不下”。
    ③放血疗法,见第418页“(针刺)放血疗法”。冻疮44
    窦道44
    毒火犯耳证44
    毒火攻唇[口]证44
    毒入营血证44
    毒蛇咬伤44
    毒陷心肝证45
    毒邪流窜证45
    毒蕈中毒45
    断耳疮45
    对脐发疽45
    多寐45
    多胎45
    堕胎45
    E
    鹅口疮47
    鹅掌风47
    呃逆病47
    恶虫叮咬伤47
    恶核47
    恶露不绝23①
    恶露不下23②
    恶阻47
    耳闭48
    耳疮48
    耳疔48
    耳根毒48
    耳疖48
    耳廓痰包48
    耳聋48
    耳瘘48
    耳鸣49
    耳窍证49
    耳眩晕49
    耳蕈[菌]49
    耳压疗法49
    耳胀49
    耳针疗法49
    耳痔50
    F
    发汗解表51
    发汗解[驱]毒51
    发泡疗法51
    发热51
    发颐51
    发作期51
    发际疮52
    发瘤52
    发蛀脱发52
    翻花疮52
    翻花痔52
    反[从]治法52
    芳香[辟秽]开[通]
    窍52
    芳香通鼻[窍]53
    放血疗法418③
    飞扬喉53
    肥疮53
    肥胖病53
    肥气53
    腓踹发53
    腓踹疽53
    (腓踹)转筋54
    肺癌54
    (肺风)粉刺54
    肺经风热证54
    肺经郁火[热]证54
    肺厥54
    肺咳54
    肺痨55
    肺络张55
    肺气(亏)虚证55
    肺气阴两虚证55
    肺热病55
    肺热炽[壅]盛证55
    肺热血瘀[瘀滞]
    证55
    肺热熏鼻证56
    肺热移肠证56
    肺热阴虚[津伤]
    证56
    肺热饮停证56
    肺肾气虚证56
    肺肾阳虚证56
    肺肾阴虚证57
    肺衰57
    肺水57
    肺痿57
    肺卫气虚(不固)
    证57
    肺胃风热证58
    肺胃火热[热盛]
    证58
    肺胃阴虚[津亏]
    证58
    肺(吸)虫病58
    肺心病58
    肺虚肠脱证58
    肺虚邪恋证58
    肺炎喘嗽59
    肺阳虚证59
    肺阴(亏)虚证59
    肺痈59
    肺郁水停证59
    肺燥肠闭证59
    肺燥肠热证60
    ①粉刺,见第54页“(肺风)粉刺”。肺燥郁热证60
    肺胀60
    痱癗[子]60
    分期60
    分清降[泄][泌]
    浊60
    分消上下60
    分消走泄61
    粉刺54①
    粉刺性乳痈61
    粉花疮61
    粪瘘61
    风赤疮痍61
    风毒(炽盛)证61
    风毒犯表证61
    风毒入络[脉]证62
    风毒蕴肤证62
    风[喑]痱62
    风寒闭肺证62
    风寒犯头证62
    风寒化[郁]热证62
    风寒湿凝滞筋骨
    证62
    风寒[寒邪]束表
    证63
    风寒袭鼻证63
    风寒袭[束]肺证63
    风寒袭咽[喉]证63
    风火[热]犯齿证63
    风火热毒证64
    风厥64
    风轮赤豆64
    风轮风热证64
    风轮热毒证64
    风轮湿热证64
    风轮阴虚证65
    风轮证65
    风牵出睑65
    风热闭肺证65
    风热疮65
    风热犯鼻证65
    风热犯表[卫]证66
    风热犯耳证66
    风热犯肺证66
    风热[火]犯[攻]目
    证66
    风热犯头证66
    风热挟湿证66
    风热俱[壅]盛证67
    风热侵咽[喉]证67
    风热痰毒犯头证67
    风热痰毒[凝]证67
    风热外袭[侵]证67
    风热血[化]燥证68
    风热疫毒证68
    风热郁滞肌肤证68
    风热中[阻]络证68
    风瘙痒68
    风伤肠络证68
    风胜行痹证69
    风湿犯表[外袭]
    证69
    风湿犯头证69
    风湿化热[火]证69
    风湿挟毒[毒聚]
    证69
    风湿凌目证69
    风湿袭表证70
    风湿蕴肤证70
    风水70
    风水(相搏)证70
    风痰闭神[窍]证70
    风痰入[阻]络证70
    风痰上扰[攻]证71
    风痰证71
    风土[土风]疮71
    风袭表疏证71
    风邪犯表[外袭]
    证71
    风邪犯唇[口]证71
    风眩72
    风[肝]阳上扰证72
    风疹[痧]72
    风中经络证72
    风重于热证72
    蜂毒[螫]疗法72
    蜂螫伤73
    (敷)脐疗(法)73
    敷贴疗法73
    敷眼疗法73
    伏梁73
    伏兔疽73
    扶[助]阳固表73
    (扶正)补[益]气74
    扶正固[培]本74
    扶正解表74
    扶正解毒74
    扶正排脓解毒74
    腐蚀疗法74
    附[多][咬][朽]
    骨疽74
    附骨痰75
    腹皮痈75
    腹水75
    腹痛75 G
    干疳76
    干脚气76
    干胁痛76
    干燥病76
    肝癌76
    肝肠气滞证76
    肝虫病76
    肝胆火旺[郁热]
    [实热][火热]
    证77
    肝胆气滞证77
    肝胆湿热气滞证77
    肝胆湿热瘀滞证77
    肝胆湿热证78
    肝胆瘀滞证78
    肝肺风热证78
    肝肺热盛[实热]
    [实火]证78
    肝风内动证78
    肝火炽[旺][亢]盛
    证78
    肝火燔耳证79
    肝火犯肺证79
    肝火犯头证79
    肝火犯胃证79
    肝火上炎证79
    肝积80
    肝经风热证80
    肝经火旺[盛]证80
    肝经湿热证80
    肝厥80
    肝痨80
    肝瘤81
    肝脾两虚证81
    肝脾气血两虚证81
    肝脾气阴两虚证81
    肝脾气滞证81
    肝脾[中焦]湿热
    证81
    肝脾血瘀[瘀滞]
    证82
    肝癖[痞]82
    肝气(亏)虚证82
    肝气虚血瘀证82
    肝热病82
    肝热动风证82
    肝热脾虚证83
    肝热气滞证83
    肝热血瘀证83
    肝热阴虚证83
    肝肾(精血)亏虚[损]
    证83
    肝肾气逆证83
    肝肾阴虚阳亢[虚阳
    偏亢]证84
    肝肾阴虚[虚火]
    证84
    肝旺脾虚证84
    肝胃不和[调]证84
    肝胃气虚血瘀证84
    肝胃气滞血瘀证85
    肝胃气滞阴虚[阴虚
    气滞]证85
    肝胃气滞证85
    肝胃热盛[积热]
    证85
    肝胃虚寒证85
    肝胃阴虚血瘀证86
    肝胃阴虚证86
    肝瘟86
    肝虚血瘀证86
    肝血(亏)虚证86
    肝血虚动风证86
    肝(血)瘀(阻)证87
    肝[风]阳暴亢证87
    肝阳化风证87
    肝阳(亏)虚证87
    肝阳上亢[上扰]
    [亢盛]证87
    肝阴(亏)虚证87
    肝阴虚动风证88
    肝阴虚血瘀证88
    肝阴虚阳亢证88
    肝痈88
    肝瘀化热证88
    肝瘀痰结[阻]证89
    肝[气]郁化火证89
    肝郁[滞]脾虚证89
    肝郁(气滞)证89
    肝郁肾虚证89
    肝郁[滞]湿热证90
    肝郁痰火[热]证90
    肝郁血热证90
    肝郁血虚证90
    肝郁血瘀证90
    肝郁阴虚证90
    肝著[着][胀]91
    疳病91
    疳积91
    疳积上目91
    疳气91
    感冒91
    肛肠痒91
    肛瘘[漏]92
    肛门挛急92
    肛门热毒证92
    肛门臊疣92
    肛门失禁92
    肛门湿热证92
    肛门湿疡[顽湿]92
    肛门狭窄93
    肛痈93
    高风内障[雀目]93
    高原胸痹93
    膏摩疗法93
    膏药疗法94
    割掌疗法94
    割治[脂]疗法94
    歌吟疗法94
    隔姜灸疗法94
    隔蒜灸疗法94
    膈疝94
    攻补兼施95
    攻下冷[寒]积95
    攻下逐瘀95
    宫颈息肉95
    佝偻病95
    ①鼓气吹张疗法,见第375页“(咽鼓管)鼓气吹张疗法”。钩割法95
    钩吻中毒95
    鸪眼凝睛95
    箍毒消肿96
    箍围疗法96
    股疽96
    股肿96
    骨痹96
    骨瘤96
    骨蚀97
    蛊虫病97
    鼓膜按摩97
    鼓胀97
    鼓气吹张疗法375①
    固崩止血[漏]97
    固表止[敛]汗97
    固齿98
    固冲[肾][涩]
    止带98
    固冲止[摄]血98
    固护阴液98
    固经止血98
    固脬止遗[尿]
    [淋]98
    固气摄血98
    固涩[补气]敛[摄]
    乳98
    固摄敛泪98
    固摄[摄血]止血99
    固肾安胎99
    固阴回阳99
    瓜藤缠99
    刮痧疗法99
    挂线疗法99
    关节痛99
    灌肠疗法100
    龟背痰100
    法推拿疗法100
    疮100
    过期不产100
    H
    海螵蛸摩擦疗法101
    含漱疗法101
    寒凝[滞]胞宫证101
    寒凝气滞证101
    寒凝血涩肌肤证101
    寒凝血虚证102
    寒凝血瘀证102
    寒凝阳虚证102
    寒凝证102
    寒热错[挟]杂证102
    寒胜痛痹证102
    寒湿犯腰证103
    寒湿化热证103
    寒湿困[蕴]脾证103
    寒湿瘀滞证103
    寒湿蕴肤证103
    寒湿阻[入]络证104
    寒湿阻[凝]滞证104
    寒实结胸证104
    寒痰证104
    寒痰阻[停]肺证104
    寒邪犯胃证104
    寒因寒用105
    寒饮停肺证105
    寒饮停胃证105
    寒者热之105
    寒滞肠道证105
    寒滞肝脉[经]证105
    寒滞经脉证105
    寒滞胃肠证106
    寒滞心脉证106
    汗斑106
    汗淅疮106
    颃颡癌[岩]106
    合谷疔106
    和解表里107
    和解少阳107
    和解透表[祛邪]107
    和[通][活]络107
    和络止血107
    和胃降逆107
    和血安胎107
    和营生新107
    和营通络108
    和营托毒108
    和营行瘀[活血]108
    和营止痛108
    和中[胃]安神108
    和中缓急108
    和中[胃]消痞108
    颌下痈109
    鹤膝痰[风]109
    黑疸109
    黑风内障109
    黑翳如珠109
    横痃109
    红蝴蝶疮109
    红丝疔110
    喉痹110
    喉关痈110
    喉核烙法110
    喉科擎[擒]拿
    手法110
    喉咳110
    喉瘤111
    喉息肉111
    喉癣[痨]111
    喉喑111
    喉痈111
    后[三]期111
    厚翳111
    狐臭111
    ①霍乱,见第269页“(时疫)霍乱”。狐惑112
    狐疝112
    花柳毒淋112
    花翳白陷112
    滑精112
    滑利窍道112
    滑胎113
    化毒成脓113
    化气利[行]水113
    化[燥]湿和营113
    化湿和中113
    化湿降浊113
    化痰解毒113
    化[祛][涤][豁]痰
    开窍113
    化[祛]痰平喘114
    化[涤]痰散[破]
    结114
    化痰通[搜]络114
    化痰消食114
    化痰消瘿[瘤]114
    化痰宣肺114
    化[祛]痰止咳114
    化饮宽胸114
    化饮宁心115
    化饮平喘[定哮]115
    化瘀和胃115
    化瘀宽心115
    化瘀宽胸115
    化瘀理脾115
    化瘀利水115
    化瘀[活血][祛瘀]
    明目115
    化瘀清热116
    化瘀疏肝116
    化瘀通脑116
    化[破]瘀消积
    [癥]116
    化[祛][散][破]瘀
    消肿116
    化瘀宣肺116
    化瘀养肝116
    化瘀养胃117
    化[祛][散]瘀
    止痛117
    化[祛]瘀止血117
    化浊利耳117
    环跳疽117
    环项发117
    缓解期117
    缓则治本118
    黄疸118
    黄耳伤寒118
    黄风内障118
    黄瓜痈118
    黄汗118
    黄胖[肿]病119
    黄水疮119
    黄液上冲119
    黄油障119
    灰指甲119
    灰趾甲119 回[温]阳固脱119
    回阳(急救)120
    回[扶]阳救逆120
    回阳生肌120
    回阳通[生]脉120
    蛔虫病120
    蛔结肠闭证120
    蛔厥120
    混睛障120
    混合痔121 豁[涤][化]痰
    熄风121
    活血化[祛][散]
    瘀121
    活[散]血解毒121
    活血祛[搜]风121
    活血祛腐121
    活血[化瘀]散结121
    活血[祛瘀]舒筋122
    活[和]血调经122
    活血[化瘀]通痹122
    活血(通络)止痛122 ……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汉英双解中医临床标准术语辞典
中医文化关键词(2)
李照国;吴青;邢玉瑞
汉英双解中医临床标准术语辞典
中医诊疗标准术语英译
李照国 李汉平
汉英双解中医临床标准术语辞典
汉英气功学大辞典
李照国、刘希茹 著
汉英双解中医临床标准术语辞典
中医对外翻译传播研究
李照国 著
汉英双解中医临床标准术语辞典
中医翻译研究教程
李照国
汉英双解中医临床标准术语辞典
中医英语翻译教程
李照国 著
汉英双解中医临床标准术语辞典
黄帝译经(套装共2册)
李照国 著
汉英双解中医临床标准术语辞典
中国外语教学研究
李照国、卜友红 编
汉英双解中医临床标准术语辞典
中医英语翻译研究
李照国 著
汉英双解中医临床标准术语辞典
翻译学论丛:门外译谈
李照国 著
汉英双解中医临床标准术语辞典
中医英语翻译技巧问难
李照国 著
汉英双解中医临床标准术语辞典
译海心语:中国古典文化翻译别论
李照国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