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11
版次: 1
ISBN: 9787520115728
定价: 5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6页
字数: 215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人买过
  • 本书以汉语空间极性词与其他词语的组配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组配中出现的空位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挖掘了空位产生的原因并加以解释,有效地解决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作者认为,空间极性词能否和其他词语组配,受到极性词自身的语义、组配词语的语义和整个结构的结构义的共同制约,部分空间极性词组配前的语义对立关系在与其他语言单位组配后会发生变化。 刘甜,1981年生,湖北仙桃人,博士,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副教授。1998-2005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2010年在暨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讲授课程有:初级汉语、现代汉语语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近几年发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和华文师资培训方面的文章数十篇。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项目多项。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对象/3

      第二节 研究综述/8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13

      第四节 研究方法/16

      第五节 术语和符号的界定/18

    第二章 二语习得中的类推机制/19

      第一节 类推的定义和前提/20

      第二节 空间极性词的类推机制和类推单位/21

      第三节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过度类推/23

      第四节 小结/27

    第三章 方位义空间极性词的组配/28

      第一节 方位区别词的组配/28

      第二节 方位后置词的组配/45

      第三节 小结/74

    第四章 移动变化义空间极性词的组配/76

      第一节 “上/下”在空间域的组配/76

      第二节 “上/下”在投射域的组配/88

      第三节 “进/出”的语义双指性/93

      第四节 小结/97

    第五章 方向义空间极性词的组配(简单趋向动词)/99

      第一节 空间域的组配/100

      第二节 投射域的组配/110

      第三节 小结/116

    第六章 方向义空间极性词的组配(复合趋向动词)/118

      第一节 空间域的组配/124

      第二节 投射域的组配/136

      第三节 小结/177

    第七章 结语/179

      第一节 主要结论/179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的空间/181

      第三节 本书的不足之处/182

    参考文献/184

    附录:调查问卷/197

    后记/200

    图表索引

    图3-1 东南西北方位图/36

    图3-2 “上1”的横向图式/48

    图3-3 “上1”的纵向图式/49

    图3-4 “上1”的反向图式/49

    图3-5 “上2”的载体图式/51

    图3-6 “上3”的距离图式/52

    图3-7 “下1”的距离图式/54

    图3-8 “下2”的接触、支撑图式/55

    图4-1 “上山”的位移图式/95

    图4-2 “下山”的位移图式/96

    图4-3 “进”的位移图式/96

    图4-4 “出”的位移图式/96

    图6-1 “拿起来一个包”/130

    表3-1 “上/下”与名语素的组配/29

    表3-2 “内/外”与名语素的组配/31

    表3-3 “里/外”与名语素的组配/31

    表3-4 “内/外”与名语素组配的空位/32

    表3-5 “前/后”与名语素的组配/33

    表3-6 “东”与“南”、“西”、“北”的组配/34

    表3-7 “南”与“东”、“西”、“北”的组配/35

    表3-8 “西”与“东”、“南”、“北”的组配/35

    表3-9 “东”、“南”、“西”、“北”与名语素的组配/36

    表3-10 “上/下 X”表示等级或品质的高低/38

    表3-11 “上/下”表示次序或时间/39

    表3-12 “上/下”表示频次/39

    表3-13 “上/下”表示序位/40

    表3-14 “上/下”表示限度/41

    表3-15 “前/后”表示次序/41

    表3-16 “前/后 X”表示时间/42

    表3-17 “前”表示“从前”、“过去”/42

    表3-18 “前”表示“未来”,“后”表示“过去”/43

    表3-19 名语素与“内/外”的组配/47

    表3-20 名语素与“前/后”的组配/47

    表3-21 身体器官类名词与“上”的组配/56

    表3-22 身体器官类名词与“下”的组配/59

    表3-23 信息载体类名词与“上/下”的组配/59

    表3-24 事物类名词与“上/下”的组配/61

    表3-25 “X上”和“X下”语义所指相同的情况/62

    表3-26 表范围的“内/外”与X的组配/65

    表3-27 表时间的“内/外”与X的组配/65

    表3-28 表时间的“前/后”与X的组配/66

    表3-29 表范围的“上/下”与X的组配/67

    表3-30 “X 上”表示方面义/67

    表3-31 “在 X 下”表示事件发生的前提或条件/69

    表3-32 过程名词与“下”、“后”的组配/71

    表3-33 过程名词与“上”、“前”、“后”的组配/72

    表3-34 过程名词与“上”、“下”的组配/72

    表3-35 名词和“里”、“中”的组配/73

    表4-1 “上/下”与地点宾语的组配(纵轴方向上的位移)/77

    表4-2 “上/下”与物体宾语的组配(纵轴方向上的位移)/79

    表4-3 “上/下”与地点宾语的组配(横轴方向上的位移)/80

    表4-4 “下 地点宾语”表示向社会等级较低的方向横向位移/83

    表4-5 “上 地点宾语”表示向社会等级较高的方向横向位移/84

    表4-6 “上/下馆子”和“上/下车间”/84

    表4-7 “上/下馆子”和“上/下车间”的空位对应表/85

    表4-8 “上/下”与位移客体的组配/86

    表4-9 “上 X”表示使松变紧义,“下 X”表示使紧变松或脱离义/87

    表4-10 “上/下”与物体宾语组配(社会等级域的高低移动)/88

    表4-11 “上/下”与抽象处所词的组配/89

    表4-12 “上 X”指向活动的开始,“下 X”指向活动的结束/90

    表4-13 “上 X”表示“到达某一量”/92

    表4-14 “下”与X组配表“确定”义/93

    表4-15 “出”与地点宾语组配的语义双指现象/94

    表4-16 “下”与地点宾语组配的语义双指现象/94

    表5-1 “动词 下”与地点宾语的组配/103

    表5-2 “动词 上/下”与物体宾语的组配/109

    表5-3 “接触”义动词和“上”的组配/112

    表5-4 “动词 上 宾语”表示“达成某一目的”/112

    表5-5 “确定”义动词与“下”的组配/112

    表5-6 “添加”义动词和“脱离”义动词与“上/下”的组配/113

    表5-7 “动词 上/下”表示动静态的转换/113

    表5-8 “动词 上 宾语”和“动词 下 宾语”的对比分析/114

    表6-1 13个复合趋向动词/118

    表6-2 动趋结构和受事宾语的组配/127

    表6-3 动趋结构和施事宾语的组配/127

    表6-4 “动词 起来”与物体宾语的组配/129

    表6-5 “动词 出来”与受事宾语的组配/130

    表6-6 “动词 出来”与施事宾语的组配/130

    表6-7 “动词 过来/过去”与施事宾语的组配/132

    表6-8 “动词 过来/过去”与受事宾语的组配/132

    表6-9 “动词/形容词 复合趋向补语引申意义”正确率/172 
  • 内容简介:
    本书以汉语空间极性词与其他词语的组配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组配中出现的空位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挖掘了空位产生的原因并加以解释,有效地解决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作者认为,空间极性词能否和其他词语组配,受到极性词自身的语义、组配词语的语义和整个结构的结构义的共同制约,部分空间极性词组配前的语义对立关系在与其他语言单位组配后会发生变化。
  • 作者简介:
    刘甜,1981年生,湖北仙桃人,博士,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副教授。1998-2005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2010年在暨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讲授课程有:初级汉语、现代汉语语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近几年发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和华文师资培训方面的文章数十篇。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项目多项。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对象/3

      第二节 研究综述/8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13

      第四节 研究方法/16

      第五节 术语和符号的界定/18

    第二章 二语习得中的类推机制/19

      第一节 类推的定义和前提/20

      第二节 空间极性词的类推机制和类推单位/21

      第三节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过度类推/23

      第四节 小结/27

    第三章 方位义空间极性词的组配/28

      第一节 方位区别词的组配/28

      第二节 方位后置词的组配/45

      第三节 小结/74

    第四章 移动变化义空间极性词的组配/76

      第一节 “上/下”在空间域的组配/76

      第二节 “上/下”在投射域的组配/88

      第三节 “进/出”的语义双指性/93

      第四节 小结/97

    第五章 方向义空间极性词的组配(简单趋向动词)/99

      第一节 空间域的组配/100

      第二节 投射域的组配/110

      第三节 小结/116

    第六章 方向义空间极性词的组配(复合趋向动词)/118

      第一节 空间域的组配/124

      第二节 投射域的组配/136

      第三节 小结/177

    第七章 结语/179

      第一节 主要结论/179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的空间/181

      第三节 本书的不足之处/182

    参考文献/184

    附录:调查问卷/197

    后记/200

    图表索引

    图3-1 东南西北方位图/36

    图3-2 “上1”的横向图式/48

    图3-3 “上1”的纵向图式/49

    图3-4 “上1”的反向图式/49

    图3-5 “上2”的载体图式/51

    图3-6 “上3”的距离图式/52

    图3-7 “下1”的距离图式/54

    图3-8 “下2”的接触、支撑图式/55

    图4-1 “上山”的位移图式/95

    图4-2 “下山”的位移图式/96

    图4-3 “进”的位移图式/96

    图4-4 “出”的位移图式/96

    图6-1 “拿起来一个包”/130

    表3-1 “上/下”与名语素的组配/29

    表3-2 “内/外”与名语素的组配/31

    表3-3 “里/外”与名语素的组配/31

    表3-4 “内/外”与名语素组配的空位/32

    表3-5 “前/后”与名语素的组配/33

    表3-6 “东”与“南”、“西”、“北”的组配/34

    表3-7 “南”与“东”、“西”、“北”的组配/35

    表3-8 “西”与“东”、“南”、“北”的组配/35

    表3-9 “东”、“南”、“西”、“北”与名语素的组配/36

    表3-10 “上/下 X”表示等级或品质的高低/38

    表3-11 “上/下”表示次序或时间/39

    表3-12 “上/下”表示频次/39

    表3-13 “上/下”表示序位/40

    表3-14 “上/下”表示限度/41

    表3-15 “前/后”表示次序/41

    表3-16 “前/后 X”表示时间/42

    表3-17 “前”表示“从前”、“过去”/42

    表3-18 “前”表示“未来”,“后”表示“过去”/43

    表3-19 名语素与“内/外”的组配/47

    表3-20 名语素与“前/后”的组配/47

    表3-21 身体器官类名词与“上”的组配/56

    表3-22 身体器官类名词与“下”的组配/59

    表3-23 信息载体类名词与“上/下”的组配/59

    表3-24 事物类名词与“上/下”的组配/61

    表3-25 “X上”和“X下”语义所指相同的情况/62

    表3-26 表范围的“内/外”与X的组配/65

    表3-27 表时间的“内/外”与X的组配/65

    表3-28 表时间的“前/后”与X的组配/66

    表3-29 表范围的“上/下”与X的组配/67

    表3-30 “X 上”表示方面义/67

    表3-31 “在 X 下”表示事件发生的前提或条件/69

    表3-32 过程名词与“下”、“后”的组配/71

    表3-33 过程名词与“上”、“前”、“后”的组配/72

    表3-34 过程名词与“上”、“下”的组配/72

    表3-35 名词和“里”、“中”的组配/73

    表4-1 “上/下”与地点宾语的组配(纵轴方向上的位移)/77

    表4-2 “上/下”与物体宾语的组配(纵轴方向上的位移)/79

    表4-3 “上/下”与地点宾语的组配(横轴方向上的位移)/80

    表4-4 “下 地点宾语”表示向社会等级较低的方向横向位移/83

    表4-5 “上 地点宾语”表示向社会等级较高的方向横向位移/84

    表4-6 “上/下馆子”和“上/下车间”/84

    表4-7 “上/下馆子”和“上/下车间”的空位对应表/85

    表4-8 “上/下”与位移客体的组配/86

    表4-9 “上 X”表示使松变紧义,“下 X”表示使紧变松或脱离义/87

    表4-10 “上/下”与物体宾语组配(社会等级域的高低移动)/88

    表4-11 “上/下”与抽象处所词的组配/89

    表4-12 “上 X”指向活动的开始,“下 X”指向活动的结束/90

    表4-13 “上 X”表示“到达某一量”/92

    表4-14 “下”与X组配表“确定”义/93

    表4-15 “出”与地点宾语组配的语义双指现象/94

    表4-16 “下”与地点宾语组配的语义双指现象/94

    表5-1 “动词 下”与地点宾语的组配/103

    表5-2 “动词 上/下”与物体宾语的组配/109

    表5-3 “接触”义动词和“上”的组配/112

    表5-4 “动词 上 宾语”表示“达成某一目的”/112

    表5-5 “确定”义动词与“下”的组配/112

    表5-6 “添加”义动词和“脱离”义动词与“上/下”的组配/113

    表5-7 “动词 上/下”表示动静态的转换/113

    表5-8 “动词 上 宾语”和“动词 下 宾语”的对比分析/114

    表6-1 13个复合趋向动词/118

    表6-2 动趋结构和受事宾语的组配/127

    表6-3 动趋结构和施事宾语的组配/127

    表6-4 “动词 起来”与物体宾语的组配/129

    表6-5 “动词 出来”与受事宾语的组配/130

    表6-6 “动词 出来”与施事宾语的组配/130

    表6-7 “动词 过来/过去”与施事宾语的组配/132

    表6-8 “动词 过来/过去”与受事宾语的组配/132

    表6-9 “动词/形容词 复合趋向补语引申意义”正确率/172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汉语主题词表(第三卷 附表)(试用本)
北京图书馆 主编;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汉语简论(中学教师进修丛书)
殷孟伦 著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汉语语法分析问題
吕叔湘 著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上、下册)
郭绍虞 著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汉语拼音声母韵母卡片
上海教育出版社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汉语成语研究
史式 著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汉语语音史讲话
邵荣芬 著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汉语修辞常识
潘嘉静 编著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汉语语法学的若干问題
朱星 著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汉语口语语法
赵元任著吕叔湘 译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汉语小词典
汉语小词典 编写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汉语常用成语手册
鲁歌 编写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特色高水平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系列教材)
刘甜甜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水中机器人创新实验简明教程
刘甜甜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虚拟现实引擎IdeaVR创世零基础快速入门
刘甜甜、朱瑞富、周清会 编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壹棉壹世界:7000年的棉与人
刘甜 舒黎明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女性身体私密书
刘甜、姚寒梅 著
汉语空间极性词组配研究
版面编排设计
刘甜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