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7
版次: 1
ISBN: 9787506829830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252页
分类: 宗教
29人买过
  •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主要内容包括:道教的前身——黄老道家政治管理之道概论;内以治身——道教关于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外以治国——管理者自身管理的进一步延伸等。 绪论 第一章 道教的前身――黄老道家政治管理之道概论 第一节 《道德经》――黄老之“源” 一、《道德经》的天道自然论 二、《道德经》的人道为论 第二节 儒、墨、名、法及阴阳――黄老之“流” 一、儒家 二、墨家 三、名家 四、法家 五、阴阳家 第三节 以《老》为“源”,汇“流”诸家的黄老管理之道 一、黄老学发展历程简述 二、《淮南子》对黄老政治管理之道的系统化和理论总结 三、从《论六家要旨》看黄老政治管理之道的理论特色 第二章 内以治身――道教关于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第一节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一、“重生”、“贵生”是道家一贯的思想传统 二、道教对道家“爱生”、“重生”传统的进一步提升 三、“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二节 致虚守静归根复命 一、道家关于生命的“虚”、“静”本质 二、道教关于致虚守静、归根复命的生命理想 三、致虚守静、归根复命的生命理想与“圣人”的修身治国 第三节 少私寡欲知足守分 一、道教对人的合理性欲求的肯定 二、少私寡欲、知足知止与君主修身 三、少私寡欲、知足守分:保国养民之道 第四节 守柔善下持后不争 一、关于“守柔”的修身治国理念 二、关于“善下”的修身治国理念 三、关于“持后”的修身治国理念 第五节 功成事遂,不恃不宰 一、老、庄关于“不有”“不恃”“不宰”的圣人品格 二、道教对治国者“不恃”、“不宰”圣人品格的期待 三、“不恃”、“不宰”之德与“太上”之治 第三章 外以治国――管理者自我管理的进一步延伸 第一节 “致太平”的政治管理目标 一、“致太平”是道教一贯的政治理想 二、“致太平”政治理想的内涵 三、“致太平”政治理想与“大同”政治理想 第二节 正性清静,气质驳杂:管理的人性论基础 一、道家以人性为“真”的人性论思想 二、道教的正性清静、气质驳杂的人性论 三、正性清静,气质驳杂与道教的政治管理 第三节 民为国本本固国宁 一、国以民为本 二、民以食为本 三、民众衣食之本的保障 第四节 因任自然为而治 一、道教对“为”内涵的积极性阐释 二、因任民性,各得其安 三、为简政,不烦不扰 第五节 仁义法度辅以为治 一、对法家的“法”、“术”、“势”的为治功能的肯定 二、对儒家仁、义、礼的为治功能的重视 三、法以仁义为本,仁义以道德为本 第六节 任贤使能各处其宜 一、贤才在政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贤能之士的考察和识别 三、贤能之士的有效任用 第四章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的实践、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第一节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在历史上的实践 一、汉初文、景君臣对黄老治道的运用 二、唐初贞观君臣对黄老治道的运用 三、宋太祖、太宗对黄老治道的运用 四、明太祖朱元璋对黄老治道的运用 第二节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的历史地位 一、道教(家)与儒家共同构筑了传统管理文化的两大支柱 二、儒道两大管理思想传统相反相成,相互补充 三、儒长于守成,是治国的正规军;道长于救乱,是治国的奇兵 第三节 为而治与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转型期内我国的全能政府管理模式及其弊病 二、全能政府管理模式违反了自然为的原则 三、小政府,大社会:政府职能转变的最佳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主要内容包括:道教的前身——黄老道家政治管理之道概论;内以治身——道教关于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外以治国——管理者自身管理的进一步延伸等。
  •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道教的前身――黄老道家政治管理之道概论 第一节 《道德经》――黄老之“源” 一、《道德经》的天道自然论 二、《道德经》的人道为论 第二节 儒、墨、名、法及阴阳――黄老之“流” 一、儒家 二、墨家 三、名家 四、法家 五、阴阳家 第三节 以《老》为“源”,汇“流”诸家的黄老管理之道 一、黄老学发展历程简述 二、《淮南子》对黄老政治管理之道的系统化和理论总结 三、从《论六家要旨》看黄老政治管理之道的理论特色 第二章 内以治身――道教关于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第一节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一、“重生”、“贵生”是道家一贯的思想传统 二、道教对道家“爱生”、“重生”传统的进一步提升 三、“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二节 致虚守静归根复命 一、道家关于生命的“虚”、“静”本质 二、道教关于致虚守静、归根复命的生命理想 三、致虚守静、归根复命的生命理想与“圣人”的修身治国 第三节 少私寡欲知足守分 一、道教对人的合理性欲求的肯定 二、少私寡欲、知足知止与君主修身 三、少私寡欲、知足守分:保国养民之道 第四节 守柔善下持后不争 一、关于“守柔”的修身治国理念 二、关于“善下”的修身治国理念 三、关于“持后”的修身治国理念 第五节 功成事遂,不恃不宰 一、老、庄关于“不有”“不恃”“不宰”的圣人品格 二、道教对治国者“不恃”、“不宰”圣人品格的期待 三、“不恃”、“不宰”之德与“太上”之治 第三章 外以治国――管理者自我管理的进一步延伸 第一节 “致太平”的政治管理目标 一、“致太平”是道教一贯的政治理想 二、“致太平”政治理想的内涵 三、“致太平”政治理想与“大同”政治理想 第二节 正性清静,气质驳杂:管理的人性论基础 一、道家以人性为“真”的人性论思想 二、道教的正性清静、气质驳杂的人性论 三、正性清静,气质驳杂与道教的政治管理 第三节 民为国本本固国宁 一、国以民为本 二、民以食为本 三、民众衣食之本的保障 第四节 因任自然为而治 一、道教对“为”内涵的积极性阐释 二、因任民性,各得其安 三、为简政,不烦不扰 第五节 仁义法度辅以为治 一、对法家的“法”、“术”、“势”的为治功能的肯定 二、对儒家仁、义、礼的为治功能的重视 三、法以仁义为本,仁义以道德为本 第六节 任贤使能各处其宜 一、贤才在政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贤能之士的考察和识别 三、贤能之士的有效任用 第四章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的实践、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第一节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在历史上的实践 一、汉初文、景君臣对黄老治道的运用 二、唐初贞观君臣对黄老治道的运用 三、宋太祖、太宗对黄老治道的运用 四、明太祖朱元璋对黄老治道的运用 第二节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的历史地位 一、道教(家)与儒家共同构筑了传统管理文化的两大支柱 二、儒道两大管理思想传统相反相成,相互补充 三、儒长于守成,是治国的正规军;道长于救乱,是治国的奇兵 第三节 为而治与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转型期内我国的全能政府管理模式及其弊病 二、全能政府管理模式违反了自然为的原则 三、小政府,大社会:政府职能转变的最佳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
谁为情种:《红楼梦》精神生态论
王庆杰 著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
中国书籍文库:历代中国画技法之美
刘波 著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
资源型城市产业兴衰与转化之规律
聂亚珍、张云、姜学勤 著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
当代新闻编辑二十五讲
阎瑜、胡航、章妮 编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
中国书籍文库·精细化管理:以物流为例
顾旭东、冯献忠、范鹏飞 著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
东亚坐标中的跨国人物研究
王勇 编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
中国书籍文库:在京外国人调查研究
黄荣清 著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
中国书籍文库:无限与真矛盾
董瑞侠 著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
行政法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魏磊 著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
中国书籍文库:桂海越裔文化钩沉
黄桂秋 著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
中国书籍文库:影视动画音乐欣赏
丁波 编
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道教黄老传统考察
美学理论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
胡兆云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