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与品鉴:外国文学笔札(光启文库)

文思与品鉴:外国文学笔札(光启文库)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20-09
版次: 1
ISBN: 9787100184229
定价: 5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28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0页
分类: 文学
5人买过
  • 《文思与品鉴:外国文学笔札》共分八辑,精选五十余篇学术笔札。本书以当代英美作者述评,美国经典作家评介,文学、文化主题探究,治学之道与语言学习等为引,内容涵盖英美文学、文史互读、个人治学等多个话题,既有作者为各类书籍撰写的代序和自序,亦有对文学作品的品评与分析,更有其在文学研究道路上的独特体悟。作者笔随思动,化深为浅,无论是文学研究者还是文学爱好者,皆可通过本书进入一片别样的文学高地。 虞建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前院长。任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分会会长,《外国语》《译林》《外语与翻译》杂志编委等职务。著有《美国文学大辞典》《20部美国小说名著评析》《新西兰文学史》《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美国文学辞典•作家与作品》《杰克•伦敦研究》《英语短篇小说教程》等作品,译有后现代长篇小说《时震》《白雪公主后传》《五号屠场》《回首大决战》等。 代  序

    第一辑  历史、政治与美国小说

    还原历史的霍桑:一个作家的文化肖像

    史诗互证:美国的冷战政治与文学再现

    “记忆重现”和莫里森的历史叙说

    在小说中重写、重读历史

    文学的政治性与历史的文学解读

    女性乌托邦小说:一个女权主义者的政治构想

    文史互观,相映成趣

    《历史、政治与文学书写》编后记

    第二辑  当代英美作家述评

    罗斯的手电筒:照进人心隐秘的深处

    炫酷包装下的深邃

    敞开的牢狱:城市空间与欧茨的小说

    生活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纠正”

    安妮·普鲁:关于人类栖居地的生态思考

    精神探索与索尔·贝娄的小说

    “流动意识”和阿什伯里的行为主义诗歌

    漫游中成长:多克托罗笔下的城市少年

    移民作家的文化优势与文化使命

    朱丽叶·格拉斯和她的获奖小说《三个六月》

    第三辑  美国经典作家评介

    经营繁复:福克纳的文字谋略

    观察乌鸫的又一种方式:从文化心理层面看福克纳的创作

    读解生命年轮的刻记

    英雄人物的成长和背后的“她”

    从政治审美到文化审美:赫斯顿小说中的民俗因素

    凯特·肖邦:女性意识的觉醒

    走近文学大师,走进文学大师

    “美国歌手”:沃尔特·惠特曼

    第四辑  文学、 文化主题探究

    归属感,民族意识和文学的本土化

    重提战争话题:昔日的阴影和今天的焦虑

    文化渊源与情感归属:汤亭亭的小说

    经历成长,书写成长,见证成长

    透视“等待”背后的文坛巨变

    浩瀚学海中的理论探索之旅

    新议程: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研究

    第五辑  文学翻译与译著序言

    读者的梦园,译家的摇篮

    后现代漩涡里的舞蹈

    《五号屠场》:用另一种方法表现灾难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走出森林

    回首冷观:人性与疯狂的决战

    第六辑  文学史与辞书编纂

    谈肯尼斯·米拉德的《当代美国小说》

    开启美国文学信息资料库的钥匙

    从呐喊、抗议到心灵解析

    《美国文学大辞典》前言

    自主意识与《美国文学大辞典》的编撰

    第七辑  新西兰文学研究

    20世纪新西兰文学纵横谈

    多元杂糅、异趣纷呈的大洋洲文学

    《新西兰文学史》初版序言

    《新西兰文学史(修订版)》前言

    民族文学与全球化

    第八辑  治学之道与语言学习

    “致知”是一门最高的学问

    始于愉悦,终于智慧

    下点苦功夫,学点巧功夫

    难忘“中师班”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一辑编后记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三辑编后记

    代后记  方寸中的文学大世界
  • 内容简介:
    《文思与品鉴:外国文学笔札》共分八辑,精选五十余篇学术笔札。本书以当代英美作者述评,美国经典作家评介,文学、文化主题探究,治学之道与语言学习等为引,内容涵盖英美文学、文史互读、个人治学等多个话题,既有作者为各类书籍撰写的代序和自序,亦有对文学作品的品评与分析,更有其在文学研究道路上的独特体悟。作者笔随思动,化深为浅,无论是文学研究者还是文学爱好者,皆可通过本书进入一片别样的文学高地。
  • 作者简介:
    虞建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前院长。任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分会会长,《外国语》《译林》《外语与翻译》杂志编委等职务。著有《美国文学大辞典》《20部美国小说名著评析》《新西兰文学史》《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美国文学辞典•作家与作品》《杰克•伦敦研究》《英语短篇小说教程》等作品,译有后现代长篇小说《时震》《白雪公主后传》《五号屠场》《回首大决战》等。
  • 目录:
    代  序

    第一辑  历史、政治与美国小说

    还原历史的霍桑:一个作家的文化肖像

    史诗互证:美国的冷战政治与文学再现

    “记忆重现”和莫里森的历史叙说

    在小说中重写、重读历史

    文学的政治性与历史的文学解读

    女性乌托邦小说:一个女权主义者的政治构想

    文史互观,相映成趣

    《历史、政治与文学书写》编后记

    第二辑  当代英美作家述评

    罗斯的手电筒:照进人心隐秘的深处

    炫酷包装下的深邃

    敞开的牢狱:城市空间与欧茨的小说

    生活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纠正”

    安妮·普鲁:关于人类栖居地的生态思考

    精神探索与索尔·贝娄的小说

    “流动意识”和阿什伯里的行为主义诗歌

    漫游中成长:多克托罗笔下的城市少年

    移民作家的文化优势与文化使命

    朱丽叶·格拉斯和她的获奖小说《三个六月》

    第三辑  美国经典作家评介

    经营繁复:福克纳的文字谋略

    观察乌鸫的又一种方式:从文化心理层面看福克纳的创作

    读解生命年轮的刻记

    英雄人物的成长和背后的“她”

    从政治审美到文化审美:赫斯顿小说中的民俗因素

    凯特·肖邦:女性意识的觉醒

    走近文学大师,走进文学大师

    “美国歌手”:沃尔特·惠特曼

    第四辑  文学、 文化主题探究

    归属感,民族意识和文学的本土化

    重提战争话题:昔日的阴影和今天的焦虑

    文化渊源与情感归属:汤亭亭的小说

    经历成长,书写成长,见证成长

    透视“等待”背后的文坛巨变

    浩瀚学海中的理论探索之旅

    新议程: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研究

    第五辑  文学翻译与译著序言

    读者的梦园,译家的摇篮

    后现代漩涡里的舞蹈

    《五号屠场》:用另一种方法表现灾难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走出森林

    回首冷观:人性与疯狂的决战

    第六辑  文学史与辞书编纂

    谈肯尼斯·米拉德的《当代美国小说》

    开启美国文学信息资料库的钥匙

    从呐喊、抗议到心灵解析

    《美国文学大辞典》前言

    自主意识与《美国文学大辞典》的编撰

    第七辑  新西兰文学研究

    20世纪新西兰文学纵横谈

    多元杂糅、异趣纷呈的大洋洲文学

    《新西兰文学史》初版序言

    《新西兰文学史(修订版)》前言

    民族文学与全球化

    第八辑  治学之道与语言学习

    “致知”是一门最高的学问

    始于愉悦,终于智慧

    下点苦功夫,学点巧功夫

    难忘“中师班”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一辑编后记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三辑编后记

    代后记  方寸中的文学大世界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文思与品鉴:外国文学笔札(光启文库)
文思博要·英汉对照——伦理学
李健 编;[荷兰]斯宾诺莎(Spinoza)
文思与品鉴:外国文学笔札(光启文库)
文思
曹聚仁
文思与品鉴:外国文学笔札(光启文库)
文思博要·英汉对照——人类理解论
[英]洛克 著;徐文秀 编;谭善明
文思与品鉴:外国文学笔札(光启文库)
文思丛书 意境的诞生:以体验方式为中心的美学考察
王德岩 著
文思与品鉴:外国文学笔札(光启文库)
文思博要·英汉对照——人性论
[英]休谟 著;张同铸 编
文思与品鉴:外国文学笔札(光启文库)
文思泉涌:如何克服学术写作拖延症
保罗·J.席尔瓦 著;胡颖 译
文思与品鉴:外国文学笔札(光启文库)
文思博要·英汉对照——人口原理
[英]马尔萨斯 著;黄立波 编
文思与品鉴:外国文学笔札(光启文库)
文思泽本(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人文社科类)
计伟荣 编
文思与品鉴:外国文学笔札(光启文库)
文思录
林以亮
文思与品鉴:外国文学笔札(光启文库)
文思博要·英汉对照——艺术哲学
曹园英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