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8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8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2019-06
版次: 1
ISBN: 9787553111629
定价: 5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2页
分类: 文学
5人买过
  •   何谓“简单再生产”?段兄并未界定。我想,题中之义是不是应该有:除了有学问,除了有标签等身的精致身份,除了对学问资源的程序化处理(即段文所说的学术程序),除了把学术资源熟练地转变为学术成果的一整套精巧的“技术性操作”,除了单纯为学术而学术的学术兴致之外,我们的学术生产者是不是还得有面向现实的人文情怀?还得有代言社会良知的勇气?还得有思想的主动性?还得有哪怕只是对学术理想的向往和执念?
      如果从这样的维度上来品鉴《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8辑)》的学术产品,我们还是应该感谢付出辛勤劳动的学术生产者。至少,在一些厚重的文字背后,我们不仅有眼睛为之一亮的惊喜,而且还清晰地听到了更多的声音,那些沉默在字里行间的希望的声音。 李怡,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先后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若干。毛迅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兼任中国高校影视艺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等。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承陈瘦竹、叶子铭、许志英先生等。1984年到四川大学中文系任教。近年来在广播电视、文化产业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文学档案】
    “梁平日记”与吴宓的病理档案
    Liangping Diary and Wu Mi's Pathological Files
    “罗西时代”的长篇小说论——欧阳山早期长篇小说创作研究
    The Novels of “ Rosie's Age”——Research on the Creation of Ouyang Shan's Early Novels
    何其芳与祝世德交往初考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He Qifang and Zhu Shide 
    顾城海外生活、创作月表
    Monthly Records of Gu Cheng’ s Lives and CreationsOverseas


    【“大文学”视野】
    文化生态与现代文论的体系话语嬗变
    Cultural Ecology and the Evolution on Systematic Discourse of ModernLiterary Theories
    中国现代小说风景书写的时空机制
    Study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Mechanism of Landscape Writing in Chinese Modern Novels
    “新文学”何以进入“新时期”
    ——民国新诗选本在1980年代的重印重版 
    How to Enter into the New Period for the New Literature:
    The Republication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 Anthologies during 1980s
    为了现代的人生:高校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谫论
    For the Sake of Modern Life: A Comment on the Teaching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论现代外省作家在哈尔滨的文艺活动
    The Modern Provin Writers’ Literary and Artistic Activities in Harbin


    【民国文学研究】
    论朱自清30、40年代的思想变化——以朱自清对周作人的评论为中心
    Zhu Ziqing’s Thoughts Changing in the 1930s and 1940s
    ——With Zhu Ziqing’s Comments on Zhou Zuoren
    浅谈袁可嘉“新诗现代化”对燕卜荪“朦胧”诗学的吸收与创新
    Absorption and Innovation of Yuan Kejia’s Modernization of New Poetry to Empson’s Ambiguity Poetics
    反思“五四”与重释传统:论李长之文艺复兴构想的两个维度
    Reflection on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and Re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On the Two Dimensions of Li Changzhi’s Imagination of Chinese Renaissance
    论国语的想象与建设——以《国语周刊》(1925.6-1925.12)为中心
    On the Imagin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
    —— Focusing on the National Language Weekly (1925.6-1925.12) 
    闻一多与西南联大的朗诵诗运动
    Wen Yiduo and the Poetry Recitation Campaign of the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共和国文学研究】
    镜中皇帝说——张枣《镜中》抒情主体的辨析与反思
    On The Emperor in the Mirror: 
    Analysis of and Reflection on the Lyric Subject of the Poem In the Mirror by Zhang Zao
    论话剧《年青的一代》“老干部”形象评价的焦虑
    Discontents in Character Analysis: On the “Veteran Cadres” in the drama The Young Generation
    精致的诗、“轻”之美与审美现代性的追求——柏桦诗歌的诗学、社会学讨论
    Delicate Poetry, Beautiful “Lightness” and the Pursuit of Aesthetic Modernity: A Poetic and Sociological Discourse on Poems by Bai Hua
    一个自己感觉的世界——“勾勒”张枣几首诗的隐秘联系
    A World Measured by Oneself:Invisible Relevance between Zhang Zao's Several Poems
    从涪陵到梁庄:比较视野下的“非虚构”中国叙事
    From Fuling to Liangzhua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Non-Fictional  Chinese Narrative


    【港澳台文学研究】
    跨文化现代性——新即物主义在台湾
    Transcultural Modernity: New Objectivity in Taiwan
    重绘两岸国族想象边界——“后殖民”与“后革命”状况中的陈映真对读
    Redrawing the Boundary of National Imaginary of both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Reading Chen Yingzhen’ s Works in the Post-Colonial and Post-Revolutionary Situations


    【著述?综述】
    慢而不息与问题导向的“老实学问”——评李光荣的《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研究》
    Relentlessness and Problem-Oriented “Honest Knowledge”
    ——On Li Guangrong’ s Study on the Literary Associations of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魅感表面和空白主体:从《上海摩登》到《银幕艳史》的表层现代主义
    Sensuous Surfaces and Subject as Void: 
    the Surface Modernism in Shanghai?Modern and An Amorous History of the Silver Screen
    历史化眼光下的繁复文学生态图景——评胡安定《多重文化空间中的鸳鸯蝴蝶派研究》
    Complex Literary Ecological Pictur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ism
    ——Comment on Hu Anding’ s Research of Mandarin Duck and Butterfly School in the Multicultural Space
    第二届“四十年代的国家想象、地方经验与文学形式”学术研讨会综述
    Summary of the Second Symposium on “National Imagination, Local Experience and Literary Formsin the 1940s”
  • 内容简介:
      何谓“简单再生产”?段兄并未界定。我想,题中之义是不是应该有:除了有学问,除了有标签等身的精致身份,除了对学问资源的程序化处理(即段文所说的学术程序),除了把学术资源熟练地转变为学术成果的一整套精巧的“技术性操作”,除了单纯为学术而学术的学术兴致之外,我们的学术生产者是不是还得有面向现实的人文情怀?还得有代言社会良知的勇气?还得有思想的主动性?还得有哪怕只是对学术理想的向往和执念?
      如果从这样的维度上来品鉴《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8辑)》的学术产品,我们还是应该感谢付出辛勤劳动的学术生产者。至少,在一些厚重的文字背后,我们不仅有眼睛为之一亮的惊喜,而且还清晰地听到了更多的声音,那些沉默在字里行间的希望的声音。
  • 作者简介:
    李怡,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先后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若干。毛迅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兼任中国高校影视艺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等。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承陈瘦竹、叶子铭、许志英先生等。1984年到四川大学中文系任教。近年来在广播电视、文化产业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 目录:
    【文学档案】
    “梁平日记”与吴宓的病理档案
    Liangping Diary and Wu Mi's Pathological Files
    “罗西时代”的长篇小说论——欧阳山早期长篇小说创作研究
    The Novels of “ Rosie's Age”——Research on the Creation of Ouyang Shan's Early Novels
    何其芳与祝世德交往初考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He Qifang and Zhu Shide 
    顾城海外生活、创作月表
    Monthly Records of Gu Cheng’ s Lives and CreationsOverseas


    【“大文学”视野】
    文化生态与现代文论的体系话语嬗变
    Cultural Ecology and the Evolution on Systematic Discourse of ModernLiterary Theories
    中国现代小说风景书写的时空机制
    Study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Mechanism of Landscape Writing in Chinese Modern Novels
    “新文学”何以进入“新时期”
    ——民国新诗选本在1980年代的重印重版 
    How to Enter into the New Period for the New Literature:
    The Republication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 Anthologies during 1980s
    为了现代的人生:高校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谫论
    For the Sake of Modern Life: A Comment on the Teaching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论现代外省作家在哈尔滨的文艺活动
    The Modern Provin Writers’ Literary and Artistic Activities in Harbin


    【民国文学研究】
    论朱自清30、40年代的思想变化——以朱自清对周作人的评论为中心
    Zhu Ziqing’s Thoughts Changing in the 1930s and 1940s
    ——With Zhu Ziqing’s Comments on Zhou Zuoren
    浅谈袁可嘉“新诗现代化”对燕卜荪“朦胧”诗学的吸收与创新
    Absorption and Innovation of Yuan Kejia’s Modernization of New Poetry to Empson’s Ambiguity Poetics
    反思“五四”与重释传统:论李长之文艺复兴构想的两个维度
    Reflection on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and Re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On the Two Dimensions of Li Changzhi’s Imagination of Chinese Renaissance
    论国语的想象与建设——以《国语周刊》(1925.6-1925.12)为中心
    On the Imagin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
    —— Focusing on the National Language Weekly (1925.6-1925.12) 
    闻一多与西南联大的朗诵诗运动
    Wen Yiduo and the Poetry Recitation Campaign of the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共和国文学研究】
    镜中皇帝说——张枣《镜中》抒情主体的辨析与反思
    On The Emperor in the Mirror: 
    Analysis of and Reflection on the Lyric Subject of the Poem In the Mirror by Zhang Zao
    论话剧《年青的一代》“老干部”形象评价的焦虑
    Discontents in Character Analysis: On the “Veteran Cadres” in the drama The Young Generation
    精致的诗、“轻”之美与审美现代性的追求——柏桦诗歌的诗学、社会学讨论
    Delicate Poetry, Beautiful “Lightness” and the Pursuit of Aesthetic Modernity: A Poetic and Sociological Discourse on Poems by Bai Hua
    一个自己感觉的世界——“勾勒”张枣几首诗的隐秘联系
    A World Measured by Oneself:Invisible Relevance between Zhang Zao's Several Poems
    从涪陵到梁庄:比较视野下的“非虚构”中国叙事
    From Fuling to Liangzhua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Non-Fictional  Chinese Narrative


    【港澳台文学研究】
    跨文化现代性——新即物主义在台湾
    Transcultural Modernity: New Objectivity in Taiwan
    重绘两岸国族想象边界——“后殖民”与“后革命”状况中的陈映真对读
    Redrawing the Boundary of National Imaginary of both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Reading Chen Yingzhen’ s Works in the Post-Colonial and Post-Revolutionary Situations


    【著述?综述】
    慢而不息与问题导向的“老实学问”——评李光荣的《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研究》
    Relentlessness and Problem-Oriented “Honest Knowledge”
    ——On Li Guangrong’ s Study on the Literary Associations of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魅感表面和空白主体:从《上海摩登》到《银幕艳史》的表层现代主义
    Sensuous Surfaces and Subject as Void: 
    the Surface Modernism in Shanghai?Modern and An Amorous History of the Silver Screen
    历史化眼光下的繁复文学生态图景——评胡安定《多重文化空间中的鸳鸯蝴蝶派研究》
    Complex Literary Ecological Pictur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ism
    ——Comment on Hu Anding’ s Research of Mandarin Duck and Butterfly School in the Multicultural Space
    第二届“四十年代的国家想象、地方经验与文学形式”学术研讨会综述
    Summary of the Second Symposium on “National Imagination, Local Experience and Literary Formsin the 1940s”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8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40)
李怡、毛迅 编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8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9)
李怡、毛迅 编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8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6)
李怡、毛迅 编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8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5)
李怡、毛迅 编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8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4)
李怡、毛迅 编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8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3)
李怡、毛迅 编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8辑)
现代四川边缘作家研究
李怡、康斌 编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8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2)
李怡、毛迅 编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8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31)
李怡、毛迅 编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8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2
李怡、毛迅 编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8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1)
李怡、毛迅 编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8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李怡、毛迅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