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考古学:探索视听技术的深层时间

媒体考古学:探索视听技术的深层时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德]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06-10
版次: 1
ISBN: 9787100050586
定价: 3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4页
分类: 社会文化
141人买过
  • 当今,任满足可行性的要求下,人们正在将可能的未来与技术媒体合而为一。迄今为止的各种媒体历史,都适应于这样的要求。它们有义务反映由简单事物直线发展到复杂事物的观念。而这本媒体考古学,却另辟蹊径。它让时间箭头从“现在”掉过头来,穿越以往的种种事件和人物后才指向可能的未来。它展开了一个范围广阔的搜索运动,去寻找那样一些理念、构想和实践,所涉及的是当时还不可能实现成为媒体式事物、而后来又遭大家遗忘和排斥、甚或至今还毫不为人们所知的那些探险式的作为,由此产生出一大批令人振奋的发现,给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某种富有建设性的多样性。在此,技术所起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在于它有潜能去消除人们的恐惧感,满足那些致力于全球化的实践家们的需要,而在于它能有助于展开想象力和诗意的创作。就这个意义而言,齐林斯基的媒体深层时间,不同于对绝对事物所作的徒劳无功的追求。 选自书中荣震华的《译后记》:
    本书作者齐林斯基教授,是第一个提出“媒体考古学”的人。他对视听技术的深层时间所持的观点,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齐林斯基教授出生于1951年。曾先后在马堡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学习戏剧学、德意志语文学、哲学、语言学、政治学和媒体学。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任教于柏林工业大学,在那里开设了有关媒体学和媒体咨询的课程。1990-1993年,任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教授,开设“视听”课程和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自1993年起,教授“交流与媒体学”,其重点是“媒体考古学”。自1994年至2000年,成为“科隆媒体艺术学院”的创办人,并担任该学院的校长。
    齐林斯基教授自1981年至今,出版发表了大量的有关媒体的理论与实践的著作和论文。其中有不少著作被翻译成其他文字出版。2005年11月份,他的又一部著作《论技术视听的深层时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MIT)翻译出版,获得很大的重视。他还担任欧洲许多有关媒体艺术组织的领导职务。2004年5月,他应邀参加在我国北京清华大学举办的“2004北京首届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在担任其中一个讨论会的协调组长时,特别提出了他对艺术作用的观点。他认为:“艺术是自由的,不要把功能性强加在艺术上面。”这个提法,当时在会上曾引起热烈的争论。
    齐林斯基教授的这本《媒体考古学》,出版于2002年,是他近年来的一本主要著作,集中了作者多年来关于视听的深层时间观点。本书内容充实,所引用的材料既广泛又深刻,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导论:论技术视听的深层时间
    媒体类考古学之方法学上的借鉴和关联
    第一章恩培多克勒篇
    第二章波尔塔篇
    第三章基歇尔篇
    第四章普尔基涅篇
    第五章隆布洛索篇
    第六章加斯捷夫篇
    第七章结论篇,附媒体的类考古学的设计图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内容简介:
    当今,任满足可行性的要求下,人们正在将可能的未来与技术媒体合而为一。迄今为止的各种媒体历史,都适应于这样的要求。它们有义务反映由简单事物直线发展到复杂事物的观念。而这本媒体考古学,却另辟蹊径。它让时间箭头从“现在”掉过头来,穿越以往的种种事件和人物后才指向可能的未来。它展开了一个范围广阔的搜索运动,去寻找那样一些理念、构想和实践,所涉及的是当时还不可能实现成为媒体式事物、而后来又遭大家遗忘和排斥、甚或至今还毫不为人们所知的那些探险式的作为,由此产生出一大批令人振奋的发现,给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某种富有建设性的多样性。在此,技术所起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在于它有潜能去消除人们的恐惧感,满足那些致力于全球化的实践家们的需要,而在于它能有助于展开想象力和诗意的创作。就这个意义而言,齐林斯基的媒体深层时间,不同于对绝对事物所作的徒劳无功的追求。
  • 作者简介:
    选自书中荣震华的《译后记》:
    本书作者齐林斯基教授,是第一个提出“媒体考古学”的人。他对视听技术的深层时间所持的观点,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齐林斯基教授出生于1951年。曾先后在马堡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学习戏剧学、德意志语文学、哲学、语言学、政治学和媒体学。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任教于柏林工业大学,在那里开设了有关媒体学和媒体咨询的课程。1990-1993年,任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教授,开设“视听”课程和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自1993年起,教授“交流与媒体学”,其重点是“媒体考古学”。自1994年至2000年,成为“科隆媒体艺术学院”的创办人,并担任该学院的校长。
    齐林斯基教授自1981年至今,出版发表了大量的有关媒体的理论与实践的著作和论文。其中有不少著作被翻译成其他文字出版。2005年11月份,他的又一部著作《论技术视听的深层时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MIT)翻译出版,获得很大的重视。他还担任欧洲许多有关媒体艺术组织的领导职务。2004年5月,他应邀参加在我国北京清华大学举办的“2004北京首届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在担任其中一个讨论会的协调组长时,特别提出了他对艺术作用的观点。他认为:“艺术是自由的,不要把功能性强加在艺术上面。”这个提法,当时在会上曾引起热烈的争论。
    齐林斯基教授的这本《媒体考古学》,出版于2002年,是他近年来的一本主要著作,集中了作者多年来关于视听的深层时间观点。本书内容充实,所引用的材料既广泛又深刻,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 目录:
    导论:论技术视听的深层时间
    媒体类考古学之方法学上的借鉴和关联
    第一章恩培多克勒篇
    第二章波尔塔篇
    第三章基歇尔篇
    第四章普尔基涅篇
    第五章隆布洛索篇
    第六章加斯捷夫篇
    第七章结论篇,附媒体的类考古学的设计图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媒体考古学:探索视听技术的深层时间
宇航员说宇宙:疯狂的物理世界(有趣的现象和原理,上百个挑战常识的物理谜题,解密生活奇妙现象)
[德]乌尔里希·沃尔特
媒体考古学:探索视听技术的深层时间
宇航员说宇宙:穿越地狱(太空神奇体验,违背常识的航天真相,脑洞大开的宇宙实验,德国《明镜》畅销作家)
[德] 乌尔里希·沃尔特
媒体考古学:探索视听技术的深层时间
露营万岁(一本帮助孩子了解露营,亲近自然的绘本故事)
[德]菲利普·韦希特
媒体考古学:探索视听技术的深层时间
如果月亮掉下来(共7册)乐乐趣3-6岁松鼠先生疯狂想象力绘本 德国阅读彼得图画书奖
[德]塞巴斯蒂安·麦什莫泽 著;刘海颖 译
媒体考古学:探索视听技术的深层时间
海外中国研究·以竹为生: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第四辑)
[德]艾约博(Jacob Eyferth) 著;韩巍 译;吴秀杰 校
媒体考古学:探索视听技术的深层时间
辩证法导论
[德]阿多诺 著 [德]克里斯托夫·齐尔曼 编 谢永康、彭晓涛 译
媒体考古学:探索视听技术的深层时间
歌德谈话录
[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著 [德]约翰·彼得·爱克曼 辑,安书祉 译 范大灿 注
媒体考古学:探索视听技术的深层时间
蘑菇:一部真菌奇幻史
[德]格雷格·马利 著;朱豆豆 译
媒体考古学:探索视听技术的深层时间
少年维特之烦恼: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世界经典文学名著青少年儿童文学读物故事书名家名译原汁原味读原著
[德]歌德 著
媒体考古学:探索视听技术的深层时间
哥特艺术 完整典藏版刷边特装款
[德]罗尔夫·托曼
媒体考古学:探索视听技术的深层时间
乐高幻影忍者第67集(附乐高原装玩具)
[德]Blue Ocean公司 王旭 译
媒体考古学:探索视听技术的深层时间
从我不配到我值得:帮孩子建立稳定的价值感 [德]乌里珂·杜普夫纳
[德]乌里珂·杜普夫纳(Ulrike Dopf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