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 ,
2009-04
版次: 1
ISBN: 9787208081406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64页
字数: 61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164人买过
  •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由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巫鸿教授撰写,一经出版即在西方汉学界和艺术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与论战,被ArtForum列为1990年代最具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
      全书共分六个部分。导论:九鼎传说与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性”。以下为正文五章:
      第一章礼制艺术的时代
      第二章宗庙、宫殿与墓葬
      第三章纪念碑式城市——长安
      第四章丧葬纪念碑的声音
      第五章透明之石:一个时代的终结
      “纪念碑性”是作者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中关于礼器的社会功能、宗教政治功能时所采用的核心概念。作者认为,中国艺术和建筑有三个主要传统——宗庙和礼器、都城和宫殿、墓葬和随葬品,此三者所具有的重要宗教和政治内涵里的一种核心精神,即“纪念碑性”。此三者所体现的“纪念碑性”伴随着中国物质文化发展中材料、工具的变迁中,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关系。从文化比较的角度出发,作者通过“纪念碑性”在中国古代美术中的特殊表现来确定中国艺术传统的某些基本特性。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出发,作者希望通过对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的观察去发掘中国古代美术内部的连续性和凝聚力。   [美]巫鸿,美术史家。
      早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后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80-1987年负笈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与建筑史系任教, 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获美国美术家联合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现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
      其著作包括《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美国亚洲学年会1989年度最佳著作奖),《中国古代美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1996年度杰出学术出版物,被列为1990年代最具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1996,获美国最佳美术史著作提名)。参与编写的重要著作包括《中国绘画三千年》(1997)、《剑桥中国先秦史》(1999)等。多次回国讲学,发起“汉唐之间”中国古代美术史、考古学研究系列国际讨论会,主编三册论文集。
      巫鸿近年来致力提高国外对中国现代艺术的理解和研究水平,加强国内外艺术家、评论家和策展人之间的交流。策划的大型展览包括:《瞬间:90年代末的中国实验艺术》(1998),《在中国展览实验艺术》(2000),《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2002),《过去和未来之间——中国新影像展》(2004),和《“美”的协商》(2005)等,并撰写并编辑有关专著。
      李清泉,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美术史。2001-2002年间,任美国国家美术馆视觉艺术高等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2年、2005年先后在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亚洲艺术研究中心进行访问研究。
      郑岩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美术史与美术考古。著有《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1992)、《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2002)、《中国表情》(2004)。合著有《山东佛教史迹》(2007)、《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2007)、《庵上坊——口述、文字和图像》(2008)。合译有《礼仪中的美术》(两卷,2005)等书。 导论九鼎传说与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性”
    第一章 礼制艺术的时代
    一 “礼器”的概念
    二 礼仪美术的遗产
    1 “昂贵”美术
    2 “装饰”与“徽志”
    3 从模仿到综合
    4 装饰的变形
    5 文字的胜利
    三 中国青铜时代
    第二章 宗庙、宫殿与墓葬
    一 宗庙
    二 从宗庙到宫殿
    三 从宗庙到墓葬
    四中国人对石头的发现
    第三章纪念碑式城市——长安
    一 对长安的两种看法
    二 高祖:长安的诞生
    三惠帝和长安城墙
    四 武帝奇幻的苑囿
    五 王莽的明堂
    第四章丧葬纪念碑的声音
    一 家庭[一]
    二 家庭[二]
    三 友人与同僚
    四死者
    五 建造者
    第五章 透明之石:一个时代的终结
    一 倒像与反视
    二“二元”图像与绘画空间的诞生
    三 尾声:门阙
    附录
    插图与地图出处
    引用文献目录
    索引
    译者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由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巫鸿教授撰写,一经出版即在西方汉学界和艺术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与论战,被ArtForum列为1990年代最具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
      全书共分六个部分。导论:九鼎传说与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性”。以下为正文五章:
      第一章礼制艺术的时代
      第二章宗庙、宫殿与墓葬
      第三章纪念碑式城市——长安
      第四章丧葬纪念碑的声音
      第五章透明之石:一个时代的终结
      “纪念碑性”是作者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中关于礼器的社会功能、宗教政治功能时所采用的核心概念。作者认为,中国艺术和建筑有三个主要传统——宗庙和礼器、都城和宫殿、墓葬和随葬品,此三者所具有的重要宗教和政治内涵里的一种核心精神,即“纪念碑性”。此三者所体现的“纪念碑性”伴随着中国物质文化发展中材料、工具的变迁中,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关系。从文化比较的角度出发,作者通过“纪念碑性”在中国古代美术中的特殊表现来确定中国艺术传统的某些基本特性。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出发,作者希望通过对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的观察去发掘中国古代美术内部的连续性和凝聚力。
  • 作者简介:
      [美]巫鸿,美术史家。
      早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后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80-1987年负笈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与建筑史系任教, 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获美国美术家联合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现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
      其著作包括《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美国亚洲学年会1989年度最佳著作奖),《中国古代美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1996年度杰出学术出版物,被列为1990年代最具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1996,获美国最佳美术史著作提名)。参与编写的重要著作包括《中国绘画三千年》(1997)、《剑桥中国先秦史》(1999)等。多次回国讲学,发起“汉唐之间”中国古代美术史、考古学研究系列国际讨论会,主编三册论文集。
      巫鸿近年来致力提高国外对中国现代艺术的理解和研究水平,加强国内外艺术家、评论家和策展人之间的交流。策划的大型展览包括:《瞬间:90年代末的中国实验艺术》(1998),《在中国展览实验艺术》(2000),《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2002),《过去和未来之间——中国新影像展》(2004),和《“美”的协商》(2005)等,并撰写并编辑有关专著。
      李清泉,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美术史。2001-2002年间,任美国国家美术馆视觉艺术高等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2年、2005年先后在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亚洲艺术研究中心进行访问研究。
      郑岩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美术史与美术考古。著有《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1992)、《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2002)、《中国表情》(2004)。合著有《山东佛教史迹》(2007)、《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2007)、《庵上坊——口述、文字和图像》(2008)。合译有《礼仪中的美术》(两卷,2005)等书。
  • 目录:
    导论九鼎传说与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性”
    第一章 礼制艺术的时代
    一 “礼器”的概念
    二 礼仪美术的遗产
    1 “昂贵”美术
    2 “装饰”与“徽志”
    3 从模仿到综合
    4 装饰的变形
    5 文字的胜利
    三 中国青铜时代
    第二章 宗庙、宫殿与墓葬
    一 宗庙
    二 从宗庙到宫殿
    三 从宗庙到墓葬
    四中国人对石头的发现
    第三章纪念碑式城市——长安
    一 对长安的两种看法
    二 高祖:长安的诞生
    三惠帝和长安城墙
    四 武帝奇幻的苑囿
    五 王莽的明堂
    第四章丧葬纪念碑的声音
    一 家庭[一]
    二 家庭[二]
    三 友人与同僚
    四死者
    五 建造者
    第五章 透明之石:一个时代的终结
    一 倒像与反视
    二“二元”图像与绘画空间的诞生
    三 尾声:门阙
    附录
    插图与地图出处
    引用文献目录
    索引
    译者后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亚拉山大的读心术(数学大师的逻辑课) 伦理学、逻辑学 [美]雷蒙德·m.斯穆里安(raymondm.smullyan)
[美]雷蒙德·m.斯穆里安(raymondm.smullyan)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纳博科夫精选集第五辑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九桃盘(美国二十世纪重要女诗人玛丽安·摩尔诗歌精选集,由知名女诗人和女性诗学研究者倪志娟倾情翻译)
[美]玛丽安•摩尔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全新正版图书 制造德·戴维尼浙江教育出版社9787572276880
[美]理查德·戴维尼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血泪之泣
[美]希瑟·丘·麦克亚当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小学生趣味心理学(培养执行技能的40个练习,发展共情能力的46个练习,学会应对焦虑的40个练习 共3册) (美)莎伦·格兰德 王佳妮译
[美]莎伦·格兰德(sharon grand)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艺术批评入门:历史、策略与声音
[美]克尔·休斯顿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数据工程之道:设计和构建健壮的数据系统 [美]乔·里斯 [美]马特·豪斯利
[美]乔·里斯(Joe Reis),[美]马特·豪斯利(Matt Housley)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矿王谷的黎明:塞拉俱乐部诉莫顿案与美国环境法的转变(精装典藏版)
[美]丹尼尔·P.塞尔米,(Daniel,P.Selmi)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体式神话:瑜伽传统故事精粹(第二版) (从30个体式古老起源中汲取灵感与力量,内附精美插图)
[美]阿兰娜·凯瓦娅(Alanna Kaivalya)[荷]阿诸那·范德·库伊(Arjuna van der Kooij)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诺奖作家给孩子的阅读课·生命教育(3-9年级,莫言余华的文学启蒙,垫高阅读起点,提升作文能力)
[美]海明威等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蚯蚓的日记(全4册)【平装版】
[美]朵琳·克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