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1
版次: 1
ISBN: 9787516409886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72页
字数: 182千字
分类: 政治
11人买过
  •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采用量化内容分析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软实力”和新闻架构分析为主要理论视角,选取美国销量和声誉排名前列的《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为样本来源,对1001个样本采取普查的形式,对近11年来美国“两刊”中有关中国6个方面(经济、人力资本/技术知识、文化、外交、政治和社会)的报道进行了多维的分析,旨在梳理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框架,并探讨数据呈现出来的规律背后的意义,进而获得国家形象以多样性对外传播的启示。    焦妹,女,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公共关系学讲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克朗凯特新闻传播学院访问学者。研究专长为国际传播、公共关系。已出版专(译)著4本,包括《国富论》选译本(亚当?斯密著)、 《美国公共关系》、 《中国公共关系报告(2006-2010)》、 《国外英语考试词典》。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十多篇,参加省部级课题研究十余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家形象上升为战略

     第二节 客观?主观?——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二章 《时代周刊》眼中的中国

     第一节 《时代周刊》:中国的老相识

     第二节 《时代周刊》对中国“软实力”报道之量化分析

     第三节 以内容构成为考量的《时代周刊》之各年内容分析 

    第三章 《新闻周刊》眼中的中国

     第一节 《新闻周刊》:与《时代周刊》步伐一致

     第二节 《新闻周刊》对中国报道之量化分析

     第三节 以内容构成为考量的《新闻周刊》之各年内容分析

    第四章 美国主流媒体的中国报道框架

     第一节 你方唱罢我登场——“两刊”内容分析联动考察

     第二节 中国报道的框架何在

     第三节 美国主流媒体的中国报道之总体走向

    第五章 美国“两刊”中国报道的背后

     第一节 美国主流媒体之中国报道的结构因

     第二节 “妖魔化”中国抑或新闻专业主义

     第三节 对国家形象多样性传播的启示

    结 语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采用量化内容分析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软实力”和新闻架构分析为主要理论视角,选取美国销量和声誉排名前列的《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为样本来源,对1001个样本采取普查的形式,对近11年来美国“两刊”中有关中国6个方面(经济、人力资本/技术知识、文化、外交、政治和社会)的报道进行了多维的分析,旨在梳理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框架,并探讨数据呈现出来的规律背后的意义,进而获得国家形象以多样性对外传播的启示。
  • 作者简介:
       焦妹,女,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公共关系学讲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克朗凯特新闻传播学院访问学者。研究专长为国际传播、公共关系。已出版专(译)著4本,包括《国富论》选译本(亚当?斯密著)、 《美国公共关系》、 《中国公共关系报告(2006-2010)》、 《国外英语考试词典》。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十多篇,参加省部级课题研究十余项。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家形象上升为战略

     第二节 客观?主观?——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二章 《时代周刊》眼中的中国

     第一节 《时代周刊》:中国的老相识

     第二节 《时代周刊》对中国“软实力”报道之量化分析

     第三节 以内容构成为考量的《时代周刊》之各年内容分析 

    第三章 《新闻周刊》眼中的中国

     第一节 《新闻周刊》:与《时代周刊》步伐一致

     第二节 《新闻周刊》对中国报道之量化分析

     第三节 以内容构成为考量的《新闻周刊》之各年内容分析

    第四章 美国主流媒体的中国报道框架

     第一节 你方唱罢我登场——“两刊”内容分析联动考察

     第二节 中国报道的框架何在

     第三节 美国主流媒体的中国报道之总体走向

    第五章 美国“两刊”中国报道的背后

     第一节 美国主流媒体之中国报道的结构因

     第二节 “妖魔化”中国抑或新闻专业主义

     第三节 对国家形象多样性传播的启示

    结 语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2023)
海洋法治发展报告编写组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著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中国经济报告(202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著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中国零售硬折扣时代
连杰 上官易易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中国沼气工程案例图鉴(第1辑)
刘秋琳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中国音乐文学
杨赛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中国旅游业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旅游接待业管理(第二版)
邓爱民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中国仪器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仪表)学科史 中国学科史研究报告系列丛书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中国低碳化发电技术创新发展报告.2023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编著.--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1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中国租界通史
费成康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中国的诗词曲赋(修订版)
刘景禄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中国戏剧学史稿(增订本)
叶长海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多功能国外英语考试词汇手册
焦妹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