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11
版次: 1
ISBN: 9787509793527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7页
字数: 34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18人买过
  •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民族识别”工作奠定的56个民族的框架也在社会实践中走过了60多年。以各地区的社会实践回顾、反思这一框架的运行效果,反思当年这一工作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反思苏联、南斯拉夫解体后人们对其“民族”定义和制度运行的效果,应当是一项中国学术界不能回避的学术研究和政策讨论工作。《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收录的论文即是对新中国民族识别及其理论脉络与后续影响的讨论和反思。 祁进玉,男,1970年9月出生,土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学系系主任,中央民族大学东北亚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1994-2006在西北师范大学任教。2006年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专业博士毕业并授予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8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并获2008年度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奖。2008年7月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任教。2010年6月-9月在韩国庆南大学极东问题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做海外研究学者。兼任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理事,博宝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研究方向:群体认同与文化研究、民族社会学、教育人类学。 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费孝通】/1
    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识别【林耀华】/21
    民族识别及其理论意义【黄淑娉】/29
    我国民族识别的回顾与前瞻【李绍明】/42
    中国的民族识别【黄光学】/52
    中国民族识别研究工作的特色【施联朱】/59
    关于当前民族识别问题的浅见【周锡银】/73
    民族识别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诺人识别50年的历史哲学视角【杜玉亭】/81
    中国的民族问题与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马 戎】/89
    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王希恩】/110
    “56个民族的来历”并非源于民族识别
    ——关于族别调查的认识与思考【秦和平】/134
    重观民族识别:综合与变通【纳日碧力戈】/158
    承认与认同: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身份建构【王文光 朱映占】/174
    民族识别原则的变化与民族人口【胡鸿保 张丽梅】/192
    由族群到民族:中国西南历史经验【王明珂】/202
    《黔苗图说》与民族识别【黄才贵】/216
    从“苗”到“苗族”——论近代民族集团形成的“他者性”问题【杨志强】/230
    中西之间的西南视野:西南民族志分类图示【彭文斌】/246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祁进玉】/266
    族群归属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菅志翔】/280
    制造共同命运:以“白族”族称的协商座谈会为例【梁永佳】/296
    语言、差异政治与“民族”构建:“白族”与“白文”的近代历史【马雪峰】/312
    谁是MOSO(摩沙)?
    ——论古摩沙的分化与“纳系族群”的认同及识别问题【木仕华】/333
  •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民族识别”工作奠定的56个民族的框架也在社会实践中走过了60多年。以各地区的社会实践回顾、反思这一框架的运行效果,反思当年这一工作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反思苏联、南斯拉夫解体后人们对其“民族”定义和制度运行的效果,应当是一项中国学术界不能回避的学术研究和政策讨论工作。《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收录的论文即是对新中国民族识别及其理论脉络与后续影响的讨论和反思。
  • 作者简介:
    祁进玉,男,1970年9月出生,土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学系系主任,中央民族大学东北亚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1994-2006在西北师范大学任教。2006年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专业博士毕业并授予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8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并获2008年度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奖。2008年7月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任教。2010年6月-9月在韩国庆南大学极东问题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做海外研究学者。兼任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理事,博宝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研究方向:群体认同与文化研究、民族社会学、教育人类学。
  • 目录:
    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费孝通】/1
    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识别【林耀华】/21
    民族识别及其理论意义【黄淑娉】/29
    我国民族识别的回顾与前瞻【李绍明】/42
    中国的民族识别【黄光学】/52
    中国民族识别研究工作的特色【施联朱】/59
    关于当前民族识别问题的浅见【周锡银】/73
    民族识别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诺人识别50年的历史哲学视角【杜玉亭】/81
    中国的民族问题与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马 戎】/89
    中国民族识别的依据【王希恩】/110
    “56个民族的来历”并非源于民族识别
    ——关于族别调查的认识与思考【秦和平】/134
    重观民族识别:综合与变通【纳日碧力戈】/158
    承认与认同: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身份建构【王文光 朱映占】/174
    民族识别原则的变化与民族人口【胡鸿保 张丽梅】/192
    由族群到民族:中国西南历史经验【王明珂】/202
    《黔苗图说》与民族识别【黄才贵】/216
    从“苗”到“苗族”——论近代民族集团形成的“他者性”问题【杨志强】/230
    中西之间的西南视野:西南民族志分类图示【彭文斌】/246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祁进玉】/266
    族群归属的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菅志翔】/280
    制造共同命运:以“白族”族称的协商座谈会为例【梁永佳】/296
    语言、差异政治与“民族”构建:“白族”与“白文”的近代历史【马雪峰】/312
    谁是MOSO(摩沙)?
    ——论古摩沙的分化与“纳系族群”的认同及识别问题【木仕华】/333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中国法院2024年度案例·劳动纠纷(含社会保险纠纷)
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中国女排
徐沐熙 著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中国法院2024年度案例·婚姻家庭与继承纠纷
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中国式现代化资源节约之路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中国古人说话之道
郭谦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中国大港
刘克中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中国法院2024年度案例·保险纠纷
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中国口语传播研究(2023)
巩晓亮主编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中国语言资源集·浙江(词汇卷)
“中国语言资源集·浙江”丛书编委会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陕西党家村
潘鲁生 邱运华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中国绘画常识
傅抱石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中国婺派建筑 金东卷
洪铁城 编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生态民族学评论(第二辑)
祁进玉 著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生态民族学评论(第一辑)
祁进玉 编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东北亚民族文化评论(第6辑)
祁进玉 编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东北亚民族文化评论(第5辑)
祁进玉、孙春日 编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东北亚民族文化评论(第4辑)
祁进玉、孙春日 编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历史记忆与认同重构 土族民族识别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祁进玉 著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土族
祁进玉;东永学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东北亚民族文化评论(第3辑)
祁进玉、孙春日 编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西部民族走廊研究·田野与实践
祁进玉、苏发祥、张亚辉 编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东北亚民族文化评论(第2辑)
祁进玉、孙春日 编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东北亚民族文化评论(第1辑)
祁进玉、孙春日 编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反思 主位视角与客位评述
漂在北京: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
祁进玉、严墨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