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

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1-07
版次: 1
ISBN: 9787030318459
定价: 120.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36页
字数: 216千字
分类: 历史
18人买过
  • 《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选取甘肃礼县,陕西陇县、宝鸡、凤翔地区出土的秦早期青铜器为研究对象,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等技术手段,对其金相结构进行观察,测定其中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铅同位素组成以及物相结构,探讨了秦早期青铜器的材质、制作技术、锈蚀情况及矿料来源。研究结果为早期秦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途径。
    《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可供历史学、科技考古学以及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序
    第1章绪论
    1.1研究目的
    1.2研究时空范围的界定
    1.2.1秦人的早期历史
    1.2.2研究时间范围的界定
    1.2.3研究空间范围的界定
    1.3秦早期青铜器研究现状
    1.3.1秦早期青铜器研究情况综述
    1.3.2秦早期青铜器研究的不足
    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1.4.3采样原则和制样方法
    参考文献

    第2章秦早期考古发现及研究取样情况
    2.1秦文化墓葬考古发现情况
    2.1.1甘肃东部
    2.1.2长陇地区
    2.1.3宝鸡地区
    2.1.4西安及周边地区
    2.2秦早期青铜器发现情况
    2.3本书取样情况
    参考文献

    第3章秦早期青铜器的金相分析
    3.1金相分析基本原理
    3.2样品制备过程
    3.3实验仪器及条件
    3.4实验结果
    3.4.1宝鸡地区出土青铜器样品金相特征
    3.4.2凤翔地区出土青铜器样品金相特征
    3.4.3陇县地区出土青铜器样品金相特征
    3.4.4礼县地区出土青铜器样品金相特征
    3.5讨论
    3.5.1兵器
    3.5.2青铜建筑构件
    3.5.3青铜容器
    参考文献

    第4章秦早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分析
    4.1铅同位素分析原理
    4.2实验仪器和测试步骤
    4.3实验结果及分析
    4.3.1宝鸡地区青铜器铅同位素分析
    4.3.2凤翔地区青铜器铅同位素分析
    4.3.3陇县地区青铜器铅同位素分析
    4.3.4礼县地区青铜器铅同位素分析
    4.4讨论
    4.4.1秦早期青铜器铅同位素分析
    4.4.2秦早期青铜器样品本体和补块铅同位素分析
    4.4.3秦早期青铜兵器铅同位素分析
    4.4.4陇县出土商代铜鼎本体样品铅同位素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秦早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分析
    5.1微量元素分析原理
    5.2仪器原理及特点
    5.3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5.4实验过程
    5.5测试结果与讨论
    5.5.1同一器物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分析
    5.5.2同一器物本体与补块的微量元素分析
    5.5.3同一地区出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特征
    5.5.4同一时期(春秋时期)不同地区青铜器微量元素组成特征
    5.5.5不同时期青铜器微量元素组成特征
    参考文献

    第6章秦早期青铜器的拉曼光谱分析
    6.1拉曼光谱基本原理
    6.2实验仪器和条件
    6.3实验结果
    6.3.1宝鸡地区样品的拉曼光谱分析
    6.3.2凤翔地区样品的拉曼光谱分析
    6.3.3陇县地区样品的拉曼光谱分析
    6.3.4礼县地区样品的拉曼光谱分析
    6.4讨论
    参考文献

    第7章秦早期青铜器矿料来源探析
    7.1铅同位素指征铅料源与铜料源的基本原理
    7.2秦早期青铜器主量元素与铅同位素数据
    7.3秦早期青铜器铅料来源分析
    7.3.1与殷商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较
    7.3.2与周边铅矿源的铅同位素比较
    7.3.3讨论
    7.4秦早期青铜器铜料来源试析
    7.4.1铅含量3%的青铜器中铅同位素比值分析
    7.4.2秦早期青铜器与周边铜矿源铅同位素比较
    7.4.3讨论
    7.5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结语
    后记
  • 内容简介:
    《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选取甘肃礼县,陕西陇县、宝鸡、凤翔地区出土的秦早期青铜器为研究对象,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等技术手段,对其金相结构进行观察,测定其中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铅同位素组成以及物相结构,探讨了秦早期青铜器的材质、制作技术、锈蚀情况及矿料来源。研究结果为早期秦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途径。
    《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可供历史学、科技考古学以及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目的
    1.2研究时空范围的界定
    1.2.1秦人的早期历史
    1.2.2研究时间范围的界定
    1.2.3研究空间范围的界定
    1.3秦早期青铜器研究现状
    1.3.1秦早期青铜器研究情况综述
    1.3.2秦早期青铜器研究的不足
    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1.4.3采样原则和制样方法
    参考文献

    第2章秦早期考古发现及研究取样情况
    2.1秦文化墓葬考古发现情况
    2.1.1甘肃东部
    2.1.2长陇地区
    2.1.3宝鸡地区
    2.1.4西安及周边地区
    2.2秦早期青铜器发现情况
    2.3本书取样情况
    参考文献

    第3章秦早期青铜器的金相分析
    3.1金相分析基本原理
    3.2样品制备过程
    3.3实验仪器及条件
    3.4实验结果
    3.4.1宝鸡地区出土青铜器样品金相特征
    3.4.2凤翔地区出土青铜器样品金相特征
    3.4.3陇县地区出土青铜器样品金相特征
    3.4.4礼县地区出土青铜器样品金相特征
    3.5讨论
    3.5.1兵器
    3.5.2青铜建筑构件
    3.5.3青铜容器
    参考文献

    第4章秦早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分析
    4.1铅同位素分析原理
    4.2实验仪器和测试步骤
    4.3实验结果及分析
    4.3.1宝鸡地区青铜器铅同位素分析
    4.3.2凤翔地区青铜器铅同位素分析
    4.3.3陇县地区青铜器铅同位素分析
    4.3.4礼县地区青铜器铅同位素分析
    4.4讨论
    4.4.1秦早期青铜器铅同位素分析
    4.4.2秦早期青铜器样品本体和补块铅同位素分析
    4.4.3秦早期青铜兵器铅同位素分析
    4.4.4陇县出土商代铜鼎本体样品铅同位素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秦早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分析
    5.1微量元素分析原理
    5.2仪器原理及特点
    5.3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5.4实验过程
    5.5测试结果与讨论
    5.5.1同一器物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分析
    5.5.2同一器物本体与补块的微量元素分析
    5.5.3同一地区出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特征
    5.5.4同一时期(春秋时期)不同地区青铜器微量元素组成特征
    5.5.5不同时期青铜器微量元素组成特征
    参考文献

    第6章秦早期青铜器的拉曼光谱分析
    6.1拉曼光谱基本原理
    6.2实验仪器和条件
    6.3实验结果
    6.3.1宝鸡地区样品的拉曼光谱分析
    6.3.2凤翔地区样品的拉曼光谱分析
    6.3.3陇县地区样品的拉曼光谱分析
    6.3.4礼县地区样品的拉曼光谱分析
    6.4讨论
    参考文献

    第7章秦早期青铜器矿料来源探析
    7.1铅同位素指征铅料源与铜料源的基本原理
    7.2秦早期青铜器主量元素与铅同位素数据
    7.3秦早期青铜器铅料来源分析
    7.3.1与殷商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较
    7.3.2与周边铅矿源的铅同位素比较
    7.3.3讨论
    7.4秦早期青铜器铜料来源试析
    7.4.1铅含量3%的青铜器中铅同位素比值分析
    7.4.2秦早期青铜器与周边铜矿源铅同位素比较
    7.4.3讨论
    7.5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结语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丛书:文物保存环境基础
杨璐、黄建华 著
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
史前求索集
张宏彦 著
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
秦汉都城与自然环境关系研究
徐卫民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
秦早期文明追迹/华夏文明之源
陶兴华 著
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
秦早期的历史研究
雍际春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
大学生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贾腊江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