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Brooke Noel Moore) , [美] (Richard Parker) ,
2014-01
版次: 10
ISBN: 9787111485650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原版书名: Critical Thinking
分类: 哲学心理学
2086人买过
  •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是美国畅销的大学教材,连续10次再版,语言通俗、生动,直观地阐述了批判性思维、正确推理和合理论证的基本问题、观点、方法和技巧。《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起,就如何进行正确地思维和清晰地写作,到有效论证的规则、合理的演绎和归纳推理,再到道德、法律和美学的论证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还列举了各种以修辞手法来掩盖虚假论证的例子,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而正确的思维基本原则、规则、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
      诉诸人身/生成谬误:通过批评其来源而反驳某立场或论证。脱口秀主持人乐于此道。
      稻草人谬误:为了反驳对方立场以夸大、错误表达等方式曲解其立场,使对手陷于不利。
      源自愤怒的“论证”:顾名思义,以愤怒替代理由和判断。如,政治论辩沦于对骂。
      威吓手段:试图通过威吓对方来证明某观点。你不难想到例证。
      仓促概括:过于相信由小样本得出的结论。
      群体思维:任凭对某群体的忠诚来干扰对问题的判断。例如,裁判员吹哨警示我们队犯规太多。
      转移注意力:所答非所问,避开问题的焦点。
      一厢情愿的思维:任凭自己的喜好来判断,拒绝探讨真相。也可称之为逃避现实的谬误。
      诉诸公众的“论证”:认为“大家”都相信的就一定是真的。
      在此之后,因是之故:误认为先后相继发生的事情之间就有因果联系。   布鲁克·诺埃尔·摩尔(BrookeNoelMoore),多年以来,摩尔和帕克一直在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奇科分校从事哲学教学。他们一直讲授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课程。摩尔另外还讲授认识论和分析哲学,他曾任哲学系主任,也曾被评为学校的杰出教授。
      摩尔本科于安提俄克学院学音乐,他于辛辛那提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的排球水平是业余的尖端高手。他和玛丽安妮与三只狗一起生活。

      理查德·帕克(RichardParker),帕克本科就读于阿肯色大学,他于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帕克另外教授的课程为现代哲学史和法哲学,他是学校学术评委会主席,曾任本科教育部的主任。他开名爵汽车、骑摩托车,喜欢打高尔夫、打台球,爱好西班牙吉他。他和艾丽西亚每年在西班牙南部生活一段时光。
      摩尔和帕克一直都是挚友。 前 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1.1 信念和断言
    1.1.1 客观断言和主观断言
    1.1.2 事实与观点
    1.1.3 道德主观主义
    1.2 论题
    1.3 论证
    1.4 认知偏差
    1.5 "真"和"知识"
    1.6 批判性思维所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第2章 两类推理
    2.1 论证:基本特征
    2.1.1 "结论"作为"前提"
    2.1.2 未表达的前提和结论
    2.2 两种论证
    2.2.1 演绎论证
    2.2.2 非演绎论证
    2.2.3 排除合理怀疑
    2.3 演绎、非演绎和未表达前提
    2.4 "衡平推理"和最佳解释推理
    2.5 哪些表达不是前提、结论或论证
    2.5.1 图像
    2.5.2 "如果……那么……"所连接的句子
    2.5.3 对事实的罗列
    2.5.4 A因为B
    2.6 道德、情感和逻辑
    2.7 理解论证的技术
    2.7.1 澄清论证的结构
    2.7.2 透过各种装饰性的表达来识别论证
    2.8 评估论证
    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
    3.1 模糊
    3.2 歧义
    3.2.1 语义歧义
    3.2.2 组合歧义
    3.2.3 语形歧义
    3.3 抽象
    3.4 定义术语
    3.4.1 定义的目的
    3.4.2 定义的种类
    3.4.3 定义的注意事项
    3.5 论文写作
    3.5.1 练习写作
    3.5.2 论文写作的误区
    3.5.3 有说服力的写作
    3.5.4 多元化社会中的写作
    第4章 可信性
    4.1 断言及其来源
    4.2 评估断言的内容
    4.2.1 断言与我们的个人观察相冲突吗
    4.2.2 断言与我们的背景信息相冲突吗
    4.3 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性
    4.3.1 利益相关方
    4.3.2 体貌及其他特征
    4.3.3 专业性
    4.4 可信性与新闻媒体
    4.4.1 媒体所有权的合并
    4.4.2 政府对信息的操纵
    4.4.3 媒体的偏见
    4.4.4 电台访谈节目
    4.4.5 电视辩论节目
    4.4.6 互联网
    4.5 广告
    第5章 通过修辞进行说服:常见的修辞技巧
    5.1 修辞技巧I
    5.1.1 委婉语和粗直语
    5.1.2 闪烁其词
    5.1.3 贬抑
    5.2 修辞技巧II
    5.2.1 刻板印象
    5.2.2 暗示
    5.2.3 加载问题
    5.3 修辞技巧III
    5.3.1 嘲笑/讽刺
    5.3.2 夸张
    5.4 修辞技巧IV
    5.4.1 修辞性定义和修辞性解释
    5.4.2 修辞类比和令人误解的比较
    5.5 替代证明和重复
    5.5.1 替代证明
    5.5.2 重复
    5.6 通过视觉形象进行说服
    第6章 更多修辞技巧:心理及相关谬误
    6.1 诉诸情感的谬误
    6.1.1 源自愤怒的"论证"
    6.1.2 威吓手段
    6.1.3 其他基于情感的谬误
    6.2 诉诸其他心理因素的谬误
    6.2.1 转移注意力/烟幕弹
    6.2.2 众所周知
    6.2.3 合理化
    6.3 以错制错
    第7章 更多谬误
    7.1 诉诸人身的谬误
    7.1.1 人身攻击型诉诸人身
    7.1.2 自相矛盾型诉诸人身
    7.1.3 因人废言型诉诸人身
    7.1.4 毒化井水
    7.1.5 因人纳言谬误
    7.2 生成谬误
    7.3 稻草人谬误
    7.4 虚假的两难境地
    7.4.1 完美主义谬误
    7.4.2 划界谬误
    7.5 滑坡论证
    7.6 错置举证责任
    7.7 乞题
    第8章 演绎论证I:范畴逻辑
    8.1 直言判断
    8.1.1 文恩图
    8.1.2 转换成标准形式
    8.1.3 对当方阵
    8.2 三种关于直言判断的运算
    8.2.1 换位
    8.2.2 换质
    8.2.3 换质位
    8.3 直言三段论
    8.3.1 用文恩图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
    8.3.2 含有未表达前提的直言三段论
    8.3.3 实际生活中的三段论
    8.3.4 用规则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
    第9章 演绎论证II:真值函数逻辑
    9.1 真值表和真值函数符号
    9.1.1 判断变元
    9.1.2 真值表
    9.2 用符号表达复合判断
    9.2.1 "如果"与"仅当"
    9.2.2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9.2.3 "除非"
    9.2.4 "或者……或者……"
    9.3 真值函数论证模式(简略版)
    9.3.1 三种常见的有效论证模式
    9.3.2 三种谬误:无效的论证形式
    9.4 真值函数论证
    9.4.1 真值表法
    9.4.2 简化真值表法
    9.5 演绎
    9.5.1 第一组规则:有效论证的基本模式
    9.5.2 第二组规则:真值函数的等值式
    9.5.3 条件证明
    第10章 关于非演绎推理的批判性思维
    10.1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统计三段论)
    10.2 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
    日常生活中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
    10.3 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
    10.3.1 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的运作方式
    10.3.2 类比的其他用途
    10.4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10.5 误差幅度和置信水平的日常提示词
    10.6 非演绎推理中的谬误及相关问题
    10.6.1 仓促概括
    10.6.2 传闻证据
    10.6.3 以偏概全
    10.6.4 自荐样本的谬误
    10.6.5 有倾向性的问题
    10.6.6 弱类比
    10.6.7 模糊的概述
    第11章 因果解释
    11.1 两种解释
    11.1.1 物理因果解释
    11.1.2 行为因果解释
    11.2 充分解释:一个相对的概念
    11.2.1 至关重要的可检验性
    11.2.2 无法检验的解释
    11.2.3 循环解释
    11.2.4 不必要的复杂性
    11.3 形成假说
    11.3.1 求异法
    11.3.2 求同法
    11.3.3 因果机制和背景知识
    11.3.4 最佳诊断方法
    11.4 普遍的因果陈述
    11.5 验证因果假说
    11.5.1 对照的因果实验
    11.5.2 避免在人群中检验因果假说的替代方法
    11.5.3 非实验的因果研究
    11.5.4 非实验的果因研究
    11.5.5 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
    11.6 因果推理中的错误
    11.6.1 体检中的混淆因果
    11.6.2 忽视统计回归
    11.6.3 缺乏否证,所以得证
    11.6.4 诉诸传闻
    11.6.5 混淆解释和辩解
    11.7 法律上的因果联系
    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
    12.1 价值判断
    12.1.1 道德与非道德
    12.1.2 道德推理的两个原则
    12.1.3 道德原则
    12.1.4 形成特定的道德价值判断
    12.2 道德推理中的主要视角
    12.2.1 后果论
    12.2.2 义务论/道义论
    12.2.3 道德相对主义
    12.2.4 宗教相对主义
    12.2.5 宗教绝对主义
    12.2.6 德性伦理
    12.3 道德慎思
    12.4 法律推理
    法律的证成:四个视角
    12.5 美学推理
    12.5.1 八个美学原则
    12.5.2 用美学原则来判断美学价值
    12.5.3 评价美学评论:相关性与真实性
    12.5.4 为什么进行美学推理
    术语表 321前 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1.1 信念和断言
    1.1.1 客观断言和主观断言
    1.1.2 事实与观点
    1.1.3 道德主观主义
    1.2 论题
    1.3 论证
    1.4 认知偏差
    1.5 "真"和"知识"
    1.6 批判性思维所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第2章 两类推理
    2.1 论证:基本特征
    2.1.1 "结论"作为"前提"
    2.1.2 未表达的前提和结论
    2.2 两种论证
    2.2.1 演绎论证
    2.2.2 非演绎论证
    2.2.3 排除合理怀疑
    2.3 演绎、非演绎和未表达前提
    2.4 "衡平推理"和最佳解释推理
    2.5 哪些表达不是前提、结论或论证
    2.5.1 图像
    2.5.2 "如果……那么……"所连接的句子
    2.5.3 对事实的罗列
    2.5.4 A因为B
    2.6 道德、情感和逻辑
    2.7 理解论证的技术
    2.7.1 澄清论证的结构
    2.7.2 透过各种装饰性的表达来识别论证
    2.8 评估论证
    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
    3.1 模糊
    3.2 歧义
    3.2.1 语义歧义
    3.2.2 组合歧义
    3.2.3 语形歧义
    3.3 抽象
    3.4 定义术语
    3.4.1 定义的目的
    3.4.2 定义的种类
    3.4.3 定义的注意事项
    3.5 论文写作
    3.5.1 练习写作
    3.5.2 论文写作的误区
    3.5.3 有说服力的写作
    3.5.4 多元化社会中的写作
    第4章 可信性
    4.1 断言及其来源
    4.2 评估断言的内容
    4.2.1 断言与我们的个人观察相冲突吗
    4.2.2 断言与我们的背景信息相冲突吗
    4.3 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性
    4.3.1 利益相关方
    4.3.2 体貌及其他特征
    4.3.3 专业性
    4.4 可信性与新闻媒体
    4.4.1 媒体所有权的合并
    4.4.2 政府对信息的操纵
    4.4.3 媒体的偏见
    4.4.4 电台访谈节目
    4.4.5 电视辩论节目
    4.4.6 互联网
    4.5 广告
    第5章 通过修辞进行说服:常见的修辞技巧
    5.1 修辞技巧I
    5.1.1 委婉语和粗直语
    5.1.2 闪烁其词
    5.1.3 贬抑
    5.2 修辞技巧II
    5.2.1 刻板印象
    5.2.2 暗示
    5.2.3 加载问题
    5.3 修辞技巧III
    5.3.1 嘲笑/讽刺
    5.3.2 夸张
    5.4 修辞技巧IV
    5.4.1 修辞性定义和修辞性解释
    5.4.2 修辞类比和令人误解的比较
    5.5 替代证明和重复
    5.5.1 替代证明
    5.5.2 重复
    5.6 通过视觉形象进行说服
    第6章 更多修辞技巧:心理及相关谬误
    6.1 诉诸情感的谬误
    6.1.1 源自愤怒的"论证"
    6.1.2 威吓手段
    6.1.3 其他基于情感的谬误
    6.2 诉诸其他心理因素的谬误
    6.2.1 转移注意力/烟幕弹
    6.2.2 众所周知
    6.2.3 合理化
    6.3 以错制错
    第7章 更多谬误
    7.1 诉诸人身的谬误
    7.1.1 人身攻击型诉诸人身
    7.1.2 自相矛盾型诉诸人身
    7.1.3 因人废言型诉诸人身
    7.1.4 毒化井水
    7.1.5 因人纳言谬误
    7.2 生成谬误
    7.3 稻草人谬误
    7.4 虚假的两难境地
    7.4.1 完美主义谬误
    7.4.2 划界谬误
    7.5 滑坡论证
    7.6 错置举证责任
    7.7 乞题
    第8章 演绎论证I:范畴逻辑
    8.1 直言判断
    8.1.1 文恩图
    8.1.2 转换成标准形式
    8.1.3 对当方阵
    8.2 三种关于直言判断的运算
    8.2.1 换位
    8.2.2 换质
    8.2.3 换质位
    8.3 直言三段论
    8.3.1 用文恩图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
    8.3.2 含有未表达前提的直言三段论
    8.3.3 实际生活中的三段论
    8.3.4 用规则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
    第9章 演绎论证II:真值函数逻辑
    9.1 真值表和真值函数符号
    9.1.1 判断变元
    9.1.2 真值表
    9.2 用符号表达复合判断
    9.2.1 "如果"与"仅当"
    9.2.2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9.2.3 "除非"
    9.2.4 "或者……或者……"
    9.3 真值函数论证模式(简略版)
    9.3.1 三种常见的有效论证模式
    9.3.2 三种谬误:无效的论证形式
    9.4 真值函数论证
    9.4.1 真值表法
    9.4.2 简化真值表法
    9.5 演绎
    9.5.1 第一组规则:有效论证的基本模式
    9.5.2 第二组规则:真值函数的等值式
    9.5.3 条件证明
    第10章 关于非演绎推理的批判性思维
    10.1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统计三段论)
    10.2 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
    日常生活中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
    10.3 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
    10.3.1 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的运作方式
    10.3.2 类比的其他用途
    10.4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10.5 误差幅度和置信水平的日常提示词
    10.6 非演绎推理中的谬误及相关问题
    10.6.1 仓促概括
    10.6.2 传闻证据
    10.6.3 以偏概全
    10.6.4 自荐样本的谬误
    10.6.5 有倾向性的问题
    10.6.6 弱类比
    10.6.7 模糊的概述
    第11章 因果解释
    11.1 两种解释
    11.1.1 物理因果解释
    11.1.2 行为因果解释
    11.2 充分解释:一个相对的概念
    11.2.1 至关重要的可检验性
    11.2.2 无法检验的解释
    11.2.3 循环解释
    11.2.4 不必要的复杂性
    11.3 形成假说
    11.3.1 求异法
    11.3.2 求同法
    11.3.3 因果机制和背景知识
    11.3.4 最佳诊断方法
    11.4 普遍的因果陈述
    11.5 验证因果假说
    11.5.1 对照的因果实验
    11.5.2 避免在人群中检验因果假说的替代方法
    11.5.3 非实验的因果研究
    11.5.4 非实验的果因研究
    11.5.5 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
    11.6 因果推理中的错误
    11.6.1 体检中的混淆因果
    11.6.2 忽视统计回归
    11.6.3 缺乏否证,所以得证
    11.6.4 诉诸传闻
    11.6.5 混淆解释和辩解
    11.7 法律上的因果联系
    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
    12.1 价值判断
    12.1.1 道德与非道德
    12.1.2 道德推理的两个原则
    12.1.3 道德原则
    12.1.4 形成特定的道德价值判断
    12.2 道德推理中的主要视角
    12.2.1 后果论
    12.2.2 义务论/道义论
    12.2.3 道德相对主义
    12.2.4 宗教相对主义
    12.2.5 宗教绝对主义
    12.2.6 德性伦理
    12.3 道德慎思
    12.4 法律推理
    法律的证成:四个视角
    12.5 美学推理
    12.5.1 八个美学原则
    12.5.2 用美学原则来判断美学价值
    12.5.3 评价美学评论:相关性与真实性
    12.5.4 为什么进行美学推理
    术语表 321前 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1.1 信念和断言
    1.1.1 客观断言和主观断言
    1.1.2 事实与观点
    1.1.3 道德主观主义
    1.2 论题
    1.3 论证
    1.4 认知偏差
    1.5 "真"和"知识"
    1.6 批判性思维所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第2章 两类推理
    2.1 论证:基本特征
    2.1.1 "结论"作为"前提"
    2.1.2 未表达的前提和结论
    2.2 两种论证
    2.2.1 演绎论证
    2.2.2 非演绎论证
    2.2.3 排除合理怀疑
    2.3 演绎、非演绎和未表达前提
    2.4 "衡平推理"和最佳解释推理
    2.5 哪些表达不是前提、结论或论证
    2.5.1 图像
    2.5.2 "如果……那么……"所连接的句子
    2.5.3 对事实的罗列
    2.5.4 A因为B
    2.6 道德、情感和逻辑
    2.7 理解论证的技术
    2.7.1 澄清论证的结构
    2.7.2 透过各种装饰性的表达来识别论证
    2.8 评估论证
    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
    3.1 模糊
    3.2 歧义
    3.2.1 语义歧义
    3.2.2 组合歧义
    3.2.3 语形歧义
    3.3 抽象
    3.4 定义术语
    3.4.1 定义的目的
    3.4.2 定义的种类
    3.4.3 定义的注意事项
    3.5 论文写作
    3.5.1 练习写作
    3.5.2 论文写作的误区
    3.5.3 有说服力的写作
    3.5.4 多元化社会中的写作
    第4章 可信性
    4.1 断言及其来源
    4.2 评估断言的内容
    4.2.1 断言与我们的个人观察相冲突吗
    4.2.2 断言与我们的背景信息相冲突吗
    4.3 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性
    4.3.1 利益相关方
    4.3.2 体貌及其他特征
    4.3.3 专业性
    4.4 可信性与新闻媒体
    4.4.1 媒体所有权的合并
    4.4.2 政府对信息的操纵
    4.4.3 媒体的偏见
    4.4.4 电台访谈节目
    4.4.5 电视辩论节目
    4.4.6 互联网
    4.5 广告
    第5章 通过修辞进行说服:常见的修辞技巧
    5.1 修辞技巧I
    5.1.1 委婉语和粗直语
    5.1.2 闪烁其词
    5.1.3 贬抑
    5.2 修辞技巧II
    5.2.1 刻板印象
    5.2.2 暗示
    5.2.3 加载问题
    5.3 修辞技巧III
    5.3.1 嘲笑/讽刺
    5.3.2 夸张
    5.4 修辞技巧IV
    5.4.1 修辞性定义和修辞性解释
    5.4.2 修辞类比和令人误解的比较
    5.5 替代证明和重复
    5.5.1 替代证明
    5.5.2 重复
    5.6 通过视觉形象进行说服
    第6章 更多修辞技巧:心理及相关谬误
    6.1 诉诸情感的谬误
    6.1.1 源自愤怒的"论证"
    6.1.2 威吓手段
    6.1.3 其他基于情感的谬误
    6.2 诉诸其他心理因素的谬误
    6.2.1 转移注意力/烟幕弹
    6.2.2 众所周知
    6.2.3 合理化
    6.3 以错制错
    第7章 更多谬误
    7.1 诉诸人身的谬误
    7.1.1 人身攻击型诉诸人身
    7.1.2 自相矛盾型诉诸人身
    7.1.3 因人废言型诉诸人身
    7.1.4 毒化井水
    7.1.5 因人纳言谬误
    7.2 生成谬误
    7.3 稻草人谬误
    7.4 虚假的两难境地
    7.4.1 完美主义谬误
    7.4.2 划界谬误
    7.5 滑坡论证
    7.6 错置举证责任
    7.7 乞题
    第8章 演绎论证I:范畴逻辑
    8.1 直言判断
    8.1.1 文恩图
    8.1.2 转换成标准形式
    8.1.3 对当方阵
    8.2 三种关于直言判断的运算
    8.2.1 换位
    8.2.2 换质
    8.2.3 换质位
    8.3 直言三段论
    8.3.1 用文恩图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
    8.3.2 含有未表达前提的直言三段论
    8.3.3 实际生活中的三段论
    8.3.4 用规则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
    第9章 演绎论证II:真值函数逻辑
    9.1 真值表和真值函数符号
    9.1.1 判断变元
    9.1.2 真值表
    9.2 用符号表达复合判断
    9.2.1 "如果"与"仅当"
    9.2.2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9.2.3 "除非"
    9.2.4 "或者……或者……"
    9.3 真值函数论证模式(简略版)
    9.3.1 三种常见的有效论证模式
    9.3.2 三种谬误:无效的论证形式
    9.4 真值函数论证
    9.4.1 真值表法
    9.4.2 简化真值表法
    9.5 演绎
    9.5.1 第一组规则:有效论证的基本模式
    9.5.2 第二组规则:真值函数的等值式
    9.5.3 条件证明
    第10章 关于非演绎推理的批判性思维
    10.1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统计三段论)
    10.2 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
    日常生活中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
    10.3 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
    10.3.1 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的运作方式
    10.3.2 类比的其他用途
    10.4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10.5 误差幅度和置信水平的日常提示词
    10.6 非演绎推理中的谬误及相关问题
    10.6.1 仓促概括
    10.6.2 传闻证据
    10.6.3 以偏概全
    10.6.4 自荐样本的谬误
    10.6.5 有倾向性的问题
    10.6.6 弱类比
    10.6.7 模糊的概述
    第11章 因果解释
    11.1 两种解释
    11.1.1 物理因果解释
    11.1.2 行为因果解释
    11.2 充分解释:一个相对的概念
    11.2.1 至关重要的可检验性
    11.2.2 无法检验的解释
    11.2.3 循环解释
    11.2.4 不必要的复杂性
    11.3 形成假说
    11.3.1 求异法
    11.3.2 求同法
    11.3.3 因果机制和背景知识
    11.3.4 最佳诊断方法
    11.4 普遍的因果陈述
    11.5 验证因果假说
    11.5.1 对照的因果实验
    11.5.2 避免在人群中检验因果假说的替代方法
    11.5.3 非实验的因果研究
    11.5.4 非实验的果因研究
    11.5.5 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
    11.6 因果推理中的错误
    11.6.1 体检中的混淆因果
    11.6.2 忽视统计回归
    11.6.3 缺乏否证,所以得证
    11.6.4 诉诸传闻
    11.6.5 混淆解释和辩解
    11.7 法律上的因果联系
    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
    12.1 价值判断
    12.1.1 道德与非道德
    12.1.2 道德推理的两个原则
    12.1.3 道德原则
    12.1.4 形成特定的道德价值判断
    12.2 道德推理中的主要视角
    12.2.1 后果论
    12.2.2 义务论/道义论
    12.2.3 道德相对主义
    12.2.4 宗教相对主义
    12.2.5 宗教绝对主义
    12.2.6 德性伦理
    12.3 道德慎思
    12.4 法律推理
    法律的证成:四个视角
    12.5 美学推理
    12.5.1 八个美学原则
    12.5.2 用美学原则来判断美学价值
    12.5.3 评价美学评论:相关性与真实性
    12.5.4 为什么进行美学推理
    术语表
  • 内容简介: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是美国畅销的大学教材,连续10次再版,语言通俗、生动,直观地阐述了批判性思维、正确推理和合理论证的基本问题、观点、方法和技巧。《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起,就如何进行正确地思维和清晰地写作,到有效论证的规则、合理的演绎和归纳推理,再到道德、法律和美学的论证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还列举了各种以修辞手法来掩盖虚假论证的例子,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而正确的思维基本原则、规则、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
      诉诸人身/生成谬误:通过批评其来源而反驳某立场或论证。脱口秀主持人乐于此道。
      稻草人谬误:为了反驳对方立场以夸大、错误表达等方式曲解其立场,使对手陷于不利。
      源自愤怒的“论证”:顾名思义,以愤怒替代理由和判断。如,政治论辩沦于对骂。
      威吓手段:试图通过威吓对方来证明某观点。你不难想到例证。
      仓促概括:过于相信由小样本得出的结论。
      群体思维:任凭对某群体的忠诚来干扰对问题的判断。例如,裁判员吹哨警示我们队犯规太多。
      转移注意力:所答非所问,避开问题的焦点。
      一厢情愿的思维:任凭自己的喜好来判断,拒绝探讨真相。也可称之为逃避现实的谬误。
      诉诸公众的“论证”:认为“大家”都相信的就一定是真的。
      在此之后,因是之故:误认为先后相继发生的事情之间就有因果联系。
  • 作者简介:
      布鲁克·诺埃尔·摩尔(BrookeNoelMoore),多年以来,摩尔和帕克一直在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奇科分校从事哲学教学。他们一直讲授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课程。摩尔另外还讲授认识论和分析哲学,他曾任哲学系主任,也曾被评为学校的杰出教授。
      摩尔本科于安提俄克学院学音乐,他于辛辛那提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的排球水平是业余的尖端高手。他和玛丽安妮与三只狗一起生活。

      理查德·帕克(RichardParker),帕克本科就读于阿肯色大学,他于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帕克另外教授的课程为现代哲学史和法哲学,他是学校学术评委会主席,曾任本科教育部的主任。他开名爵汽车、骑摩托车,喜欢打高尔夫、打台球,爱好西班牙吉他。他和艾丽西亚每年在西班牙南部生活一段时光。
      摩尔和帕克一直都是挚友。
  • 目录:
    前 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1.1 信念和断言
    1.1.1 客观断言和主观断言
    1.1.2 事实与观点
    1.1.3 道德主观主义
    1.2 论题
    1.3 论证
    1.4 认知偏差
    1.5 "真"和"知识"
    1.6 批判性思维所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第2章 两类推理
    2.1 论证:基本特征
    2.1.1 "结论"作为"前提"
    2.1.2 未表达的前提和结论
    2.2 两种论证
    2.2.1 演绎论证
    2.2.2 非演绎论证
    2.2.3 排除合理怀疑
    2.3 演绎、非演绎和未表达前提
    2.4 "衡平推理"和最佳解释推理
    2.5 哪些表达不是前提、结论或论证
    2.5.1 图像
    2.5.2 "如果……那么……"所连接的句子
    2.5.3 对事实的罗列
    2.5.4 A因为B
    2.6 道德、情感和逻辑
    2.7 理解论证的技术
    2.7.1 澄清论证的结构
    2.7.2 透过各种装饰性的表达来识别论证
    2.8 评估论证
    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
    3.1 模糊
    3.2 歧义
    3.2.1 语义歧义
    3.2.2 组合歧义
    3.2.3 语形歧义
    3.3 抽象
    3.4 定义术语
    3.4.1 定义的目的
    3.4.2 定义的种类
    3.4.3 定义的注意事项
    3.5 论文写作
    3.5.1 练习写作
    3.5.2 论文写作的误区
    3.5.3 有说服力的写作
    3.5.4 多元化社会中的写作
    第4章 可信性
    4.1 断言及其来源
    4.2 评估断言的内容
    4.2.1 断言与我们的个人观察相冲突吗
    4.2.2 断言与我们的背景信息相冲突吗
    4.3 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性
    4.3.1 利益相关方
    4.3.2 体貌及其他特征
    4.3.3 专业性
    4.4 可信性与新闻媒体
    4.4.1 媒体所有权的合并
    4.4.2 政府对信息的操纵
    4.4.3 媒体的偏见
    4.4.4 电台访谈节目
    4.4.5 电视辩论节目
    4.4.6 互联网
    4.5 广告
    第5章 通过修辞进行说服:常见的修辞技巧
    5.1 修辞技巧I
    5.1.1 委婉语和粗直语
    5.1.2 闪烁其词
    5.1.3 贬抑
    5.2 修辞技巧II
    5.2.1 刻板印象
    5.2.2 暗示
    5.2.3 加载问题
    5.3 修辞技巧III
    5.3.1 嘲笑/讽刺
    5.3.2 夸张
    5.4 修辞技巧IV
    5.4.1 修辞性定义和修辞性解释
    5.4.2 修辞类比和令人误解的比较
    5.5 替代证明和重复
    5.5.1 替代证明
    5.5.2 重复
    5.6 通过视觉形象进行说服
    第6章 更多修辞技巧:心理及相关谬误
    6.1 诉诸情感的谬误
    6.1.1 源自愤怒的"论证"
    6.1.2 威吓手段
    6.1.3 其他基于情感的谬误
    6.2 诉诸其他心理因素的谬误
    6.2.1 转移注意力/烟幕弹
    6.2.2 众所周知
    6.2.3 合理化
    6.3 以错制错
    第7章 更多谬误
    7.1 诉诸人身的谬误
    7.1.1 人身攻击型诉诸人身
    7.1.2 自相矛盾型诉诸人身
    7.1.3 因人废言型诉诸人身
    7.1.4 毒化井水
    7.1.5 因人纳言谬误
    7.2 生成谬误
    7.3 稻草人谬误
    7.4 虚假的两难境地
    7.4.1 完美主义谬误
    7.4.2 划界谬误
    7.5 滑坡论证
    7.6 错置举证责任
    7.7 乞题
    第8章 演绎论证I:范畴逻辑
    8.1 直言判断
    8.1.1 文恩图
    8.1.2 转换成标准形式
    8.1.3 对当方阵
    8.2 三种关于直言判断的运算
    8.2.1 换位
    8.2.2 换质
    8.2.3 换质位
    8.3 直言三段论
    8.3.1 用文恩图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
    8.3.2 含有未表达前提的直言三段论
    8.3.3 实际生活中的三段论
    8.3.4 用规则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
    第9章 演绎论证II:真值函数逻辑
    9.1 真值表和真值函数符号
    9.1.1 判断变元
    9.1.2 真值表
    9.2 用符号表达复合判断
    9.2.1 "如果"与"仅当"
    9.2.2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9.2.3 "除非"
    9.2.4 "或者……或者……"
    9.3 真值函数论证模式(简略版)
    9.3.1 三种常见的有效论证模式
    9.3.2 三种谬误:无效的论证形式
    9.4 真值函数论证
    9.4.1 真值表法
    9.4.2 简化真值表法
    9.5 演绎
    9.5.1 第一组规则:有效论证的基本模式
    9.5.2 第二组规则:真值函数的等值式
    9.5.3 条件证明
    第10章 关于非演绎推理的批判性思维
    10.1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统计三段论)
    10.2 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
    日常生活中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
    10.3 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
    10.3.1 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的运作方式
    10.3.2 类比的其他用途
    10.4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10.5 误差幅度和置信水平的日常提示词
    10.6 非演绎推理中的谬误及相关问题
    10.6.1 仓促概括
    10.6.2 传闻证据
    10.6.3 以偏概全
    10.6.4 自荐样本的谬误
    10.6.5 有倾向性的问题
    10.6.6 弱类比
    10.6.7 模糊的概述
    第11章 因果解释
    11.1 两种解释
    11.1.1 物理因果解释
    11.1.2 行为因果解释
    11.2 充分解释:一个相对的概念
    11.2.1 至关重要的可检验性
    11.2.2 无法检验的解释
    11.2.3 循环解释
    11.2.4 不必要的复杂性
    11.3 形成假说
    11.3.1 求异法
    11.3.2 求同法
    11.3.3 因果机制和背景知识
    11.3.4 最佳诊断方法
    11.4 普遍的因果陈述
    11.5 验证因果假说
    11.5.1 对照的因果实验
    11.5.2 避免在人群中检验因果假说的替代方法
    11.5.3 非实验的因果研究
    11.5.4 非实验的果因研究
    11.5.5 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
    11.6 因果推理中的错误
    11.6.1 体检中的混淆因果
    11.6.2 忽视统计回归
    11.6.3 缺乏否证,所以得证
    11.6.4 诉诸传闻
    11.6.5 混淆解释和辩解
    11.7 法律上的因果联系
    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
    12.1 价值判断
    12.1.1 道德与非道德
    12.1.2 道德推理的两个原则
    12.1.3 道德原则
    12.1.4 形成特定的道德价值判断
    12.2 道德推理中的主要视角
    12.2.1 后果论
    12.2.2 义务论/道义论
    12.2.3 道德相对主义
    12.2.4 宗教相对主义
    12.2.5 宗教绝对主义
    12.2.6 德性伦理
    12.3 道德慎思
    12.4 法律推理
    法律的证成:四个视角
    12.5 美学推理
    12.5.1 八个美学原则
    12.5.2 用美学原则来判断美学价值
    12.5.3 评价美学评论:相关性与真实性
    12.5.4 为什么进行美学推理
    术语表 321前 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1.1 信念和断言
    1.1.1 客观断言和主观断言
    1.1.2 事实与观点
    1.1.3 道德主观主义
    1.2 论题
    1.3 论证
    1.4 认知偏差
    1.5 "真"和"知识"
    1.6 批判性思维所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第2章 两类推理
    2.1 论证:基本特征
    2.1.1 "结论"作为"前提"
    2.1.2 未表达的前提和结论
    2.2 两种论证
    2.2.1 演绎论证
    2.2.2 非演绎论证
    2.2.3 排除合理怀疑
    2.3 演绎、非演绎和未表达前提
    2.4 "衡平推理"和最佳解释推理
    2.5 哪些表达不是前提、结论或论证
    2.5.1 图像
    2.5.2 "如果……那么……"所连接的句子
    2.5.3 对事实的罗列
    2.5.4 A因为B
    2.6 道德、情感和逻辑
    2.7 理解论证的技术
    2.7.1 澄清论证的结构
    2.7.2 透过各种装饰性的表达来识别论证
    2.8 评估论证
    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
    3.1 模糊
    3.2 歧义
    3.2.1 语义歧义
    3.2.2 组合歧义
    3.2.3 语形歧义
    3.3 抽象
    3.4 定义术语
    3.4.1 定义的目的
    3.4.2 定义的种类
    3.4.3 定义的注意事项
    3.5 论文写作
    3.5.1 练习写作
    3.5.2 论文写作的误区
    3.5.3 有说服力的写作
    3.5.4 多元化社会中的写作
    第4章 可信性
    4.1 断言及其来源
    4.2 评估断言的内容
    4.2.1 断言与我们的个人观察相冲突吗
    4.2.2 断言与我们的背景信息相冲突吗
    4.3 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性
    4.3.1 利益相关方
    4.3.2 体貌及其他特征
    4.3.3 专业性
    4.4 可信性与新闻媒体
    4.4.1 媒体所有权的合并
    4.4.2 政府对信息的操纵
    4.4.3 媒体的偏见
    4.4.4 电台访谈节目
    4.4.5 电视辩论节目
    4.4.6 互联网
    4.5 广告
    第5章 通过修辞进行说服:常见的修辞技巧
    5.1 修辞技巧I
    5.1.1 委婉语和粗直语
    5.1.2 闪烁其词
    5.1.3 贬抑
    5.2 修辞技巧II
    5.2.1 刻板印象
    5.2.2 暗示
    5.2.3 加载问题
    5.3 修辞技巧III
    5.3.1 嘲笑/讽刺
    5.3.2 夸张
    5.4 修辞技巧IV
    5.4.1 修辞性定义和修辞性解释
    5.4.2 修辞类比和令人误解的比较
    5.5 替代证明和重复
    5.5.1 替代证明
    5.5.2 重复
    5.6 通过视觉形象进行说服
    第6章 更多修辞技巧:心理及相关谬误
    6.1 诉诸情感的谬误
    6.1.1 源自愤怒的"论证"
    6.1.2 威吓手段
    6.1.3 其他基于情感的谬误
    6.2 诉诸其他心理因素的谬误
    6.2.1 转移注意力/烟幕弹
    6.2.2 众所周知
    6.2.3 合理化
    6.3 以错制错
    第7章 更多谬误
    7.1 诉诸人身的谬误
    7.1.1 人身攻击型诉诸人身
    7.1.2 自相矛盾型诉诸人身
    7.1.3 因人废言型诉诸人身
    7.1.4 毒化井水
    7.1.5 因人纳言谬误
    7.2 生成谬误
    7.3 稻草人谬误
    7.4 虚假的两难境地
    7.4.1 完美主义谬误
    7.4.2 划界谬误
    7.5 滑坡论证
    7.6 错置举证责任
    7.7 乞题
    第8章 演绎论证I:范畴逻辑
    8.1 直言判断
    8.1.1 文恩图
    8.1.2 转换成标准形式
    8.1.3 对当方阵
    8.2 三种关于直言判断的运算
    8.2.1 换位
    8.2.2 换质
    8.2.3 换质位
    8.3 直言三段论
    8.3.1 用文恩图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
    8.3.2 含有未表达前提的直言三段论
    8.3.3 实际生活中的三段论
    8.3.4 用规则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
    第9章 演绎论证II:真值函数逻辑
    9.1 真值表和真值函数符号
    9.1.1 判断变元
    9.1.2 真值表
    9.2 用符号表达复合判断
    9.2.1 "如果"与"仅当"
    9.2.2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9.2.3 "除非"
    9.2.4 "或者……或者……"
    9.3 真值函数论证模式(简略版)
    9.3.1 三种常见的有效论证模式
    9.3.2 三种谬误:无效的论证形式
    9.4 真值函数论证
    9.4.1 真值表法
    9.4.2 简化真值表法
    9.5 演绎
    9.5.1 第一组规则:有效论证的基本模式
    9.5.2 第二组规则:真值函数的等值式
    9.5.3 条件证明
    第10章 关于非演绎推理的批判性思维
    10.1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统计三段论)
    10.2 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
    日常生活中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
    10.3 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
    10.3.1 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的运作方式
    10.3.2 类比的其他用途
    10.4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10.5 误差幅度和置信水平的日常提示词
    10.6 非演绎推理中的谬误及相关问题
    10.6.1 仓促概括
    10.6.2 传闻证据
    10.6.3 以偏概全
    10.6.4 自荐样本的谬误
    10.6.5 有倾向性的问题
    10.6.6 弱类比
    10.6.7 模糊的概述
    第11章 因果解释
    11.1 两种解释
    11.1.1 物理因果解释
    11.1.2 行为因果解释
    11.2 充分解释:一个相对的概念
    11.2.1 至关重要的可检验性
    11.2.2 无法检验的解释
    11.2.3 循环解释
    11.2.4 不必要的复杂性
    11.3 形成假说
    11.3.1 求异法
    11.3.2 求同法
    11.3.3 因果机制和背景知识
    11.3.4 最佳诊断方法
    11.4 普遍的因果陈述
    11.5 验证因果假说
    11.5.1 对照的因果实验
    11.5.2 避免在人群中检验因果假说的替代方法
    11.5.3 非实验的因果研究
    11.5.4 非实验的果因研究
    11.5.5 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
    11.6 因果推理中的错误
    11.6.1 体检中的混淆因果
    11.6.2 忽视统计回归
    11.6.3 缺乏否证,所以得证
    11.6.4 诉诸传闻
    11.6.5 混淆解释和辩解
    11.7 法律上的因果联系
    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
    12.1 价值判断
    12.1.1 道德与非道德
    12.1.2 道德推理的两个原则
    12.1.3 道德原则
    12.1.4 形成特定的道德价值判断
    12.2 道德推理中的主要视角
    12.2.1 后果论
    12.2.2 义务论/道义论
    12.2.3 道德相对主义
    12.2.4 宗教相对主义
    12.2.5 宗教绝对主义
    12.2.6 德性伦理
    12.3 道德慎思
    12.4 法律推理
    法律的证成:四个视角
    12.5 美学推理
    12.5.1 八个美学原则
    12.5.2 用美学原则来判断美学价值
    12.5.3 评价美学评论:相关性与真实性
    12.5.4 为什么进行美学推理
    术语表 321前 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1.1 信念和断言
    1.1.1 客观断言和主观断言
    1.1.2 事实与观点
    1.1.3 道德主观主义
    1.2 论题
    1.3 论证
    1.4 认知偏差
    1.5 "真"和"知识"
    1.6 批判性思维所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第2章 两类推理
    2.1 论证:基本特征
    2.1.1 "结论"作为"前提"
    2.1.2 未表达的前提和结论
    2.2 两种论证
    2.2.1 演绎论证
    2.2.2 非演绎论证
    2.2.3 排除合理怀疑
    2.3 演绎、非演绎和未表达前提
    2.4 "衡平推理"和最佳解释推理
    2.5 哪些表达不是前提、结论或论证
    2.5.1 图像
    2.5.2 "如果……那么……"所连接的句子
    2.5.3 对事实的罗列
    2.5.4 A因为B
    2.6 道德、情感和逻辑
    2.7 理解论证的技术
    2.7.1 澄清论证的结构
    2.7.2 透过各种装饰性的表达来识别论证
    2.8 评估论证
    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
    3.1 模糊
    3.2 歧义
    3.2.1 语义歧义
    3.2.2 组合歧义
    3.2.3 语形歧义
    3.3 抽象
    3.4 定义术语
    3.4.1 定义的目的
    3.4.2 定义的种类
    3.4.3 定义的注意事项
    3.5 论文写作
    3.5.1 练习写作
    3.5.2 论文写作的误区
    3.5.3 有说服力的写作
    3.5.4 多元化社会中的写作
    第4章 可信性
    4.1 断言及其来源
    4.2 评估断言的内容
    4.2.1 断言与我们的个人观察相冲突吗
    4.2.2 断言与我们的背景信息相冲突吗
    4.3 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性
    4.3.1 利益相关方
    4.3.2 体貌及其他特征
    4.3.3 专业性
    4.4 可信性与新闻媒体
    4.4.1 媒体所有权的合并
    4.4.2 政府对信息的操纵
    4.4.3 媒体的偏见
    4.4.4 电台访谈节目
    4.4.5 电视辩论节目
    4.4.6 互联网
    4.5 广告
    第5章 通过修辞进行说服:常见的修辞技巧
    5.1 修辞技巧I
    5.1.1 委婉语和粗直语
    5.1.2 闪烁其词
    5.1.3 贬抑
    5.2 修辞技巧II
    5.2.1 刻板印象
    5.2.2 暗示
    5.2.3 加载问题
    5.3 修辞技巧III
    5.3.1 嘲笑/讽刺
    5.3.2 夸张
    5.4 修辞技巧IV
    5.4.1 修辞性定义和修辞性解释
    5.4.2 修辞类比和令人误解的比较
    5.5 替代证明和重复
    5.5.1 替代证明
    5.5.2 重复
    5.6 通过视觉形象进行说服
    第6章 更多修辞技巧:心理及相关谬误
    6.1 诉诸情感的谬误
    6.1.1 源自愤怒的"论证"
    6.1.2 威吓手段
    6.1.3 其他基于情感的谬误
    6.2 诉诸其他心理因素的谬误
    6.2.1 转移注意力/烟幕弹
    6.2.2 众所周知
    6.2.3 合理化
    6.3 以错制错
    第7章 更多谬误
    7.1 诉诸人身的谬误
    7.1.1 人身攻击型诉诸人身
    7.1.2 自相矛盾型诉诸人身
    7.1.3 因人废言型诉诸人身
    7.1.4 毒化井水
    7.1.5 因人纳言谬误
    7.2 生成谬误
    7.3 稻草人谬误
    7.4 虚假的两难境地
    7.4.1 完美主义谬误
    7.4.2 划界谬误
    7.5 滑坡论证
    7.6 错置举证责任
    7.7 乞题
    第8章 演绎论证I:范畴逻辑
    8.1 直言判断
    8.1.1 文恩图
    8.1.2 转换成标准形式
    8.1.3 对当方阵
    8.2 三种关于直言判断的运算
    8.2.1 换位
    8.2.2 换质
    8.2.3 换质位
    8.3 直言三段论
    8.3.1 用文恩图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
    8.3.2 含有未表达前提的直言三段论
    8.3.3 实际生活中的三段论
    8.3.4 用规则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
    第9章 演绎论证II:真值函数逻辑
    9.1 真值表和真值函数符号
    9.1.1 判断变元
    9.1.2 真值表
    9.2 用符号表达复合判断
    9.2.1 "如果"与"仅当"
    9.2.2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9.2.3 "除非"
    9.2.4 "或者……或者……"
    9.3 真值函数论证模式(简略版)
    9.3.1 三种常见的有效论证模式
    9.3.2 三种谬误:无效的论证形式
    9.4 真值函数论证
    9.4.1 真值表法
    9.4.2 简化真值表法
    9.5 演绎
    9.5.1 第一组规则:有效论证的基本模式
    9.5.2 第二组规则:真值函数的等值式
    9.5.3 条件证明
    第10章 关于非演绎推理的批判性思维
    10.1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统计三段论)
    10.2 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
    日常生活中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
    10.3 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
    10.3.1 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的运作方式
    10.3.2 类比的其他用途
    10.4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10.5 误差幅度和置信水平的日常提示词
    10.6 非演绎推理中的谬误及相关问题
    10.6.1 仓促概括
    10.6.2 传闻证据
    10.6.3 以偏概全
    10.6.4 自荐样本的谬误
    10.6.5 有倾向性的问题
    10.6.6 弱类比
    10.6.7 模糊的概述
    第11章 因果解释
    11.1 两种解释
    11.1.1 物理因果解释
    11.1.2 行为因果解释
    11.2 充分解释:一个相对的概念
    11.2.1 至关重要的可检验性
    11.2.2 无法检验的解释
    11.2.3 循环解释
    11.2.4 不必要的复杂性
    11.3 形成假说
    11.3.1 求异法
    11.3.2 求同法
    11.3.3 因果机制和背景知识
    11.3.4 最佳诊断方法
    11.4 普遍的因果陈述
    11.5 验证因果假说
    11.5.1 对照的因果实验
    11.5.2 避免在人群中检验因果假说的替代方法
    11.5.3 非实验的因果研究
    11.5.4 非实验的果因研究
    11.5.5 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
    11.6 因果推理中的错误
    11.6.1 体检中的混淆因果
    11.6.2 忽视统计回归
    11.6.3 缺乏否证,所以得证
    11.6.4 诉诸传闻
    11.6.5 混淆解释和辩解
    11.7 法律上的因果联系
    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
    12.1 价值判断
    12.1.1 道德与非道德
    12.1.2 道德推理的两个原则
    12.1.3 道德原则
    12.1.4 形成特定的道德价值判断
    12.2 道德推理中的主要视角
    12.2.1 后果论
    12.2.2 义务论/道义论
    12.2.3 道德相对主义
    12.2.4 宗教相对主义
    12.2.5 宗教绝对主义
    12.2.6 德性伦理
    12.3 道德慎思
    12.4 法律推理
    法律的证成:四个视角
    12.5 美学推理
    12.5.1 八个美学原则
    12.5.2 用美学原则来判断美学价值
    12.5.3 评价美学评论:相关性与真实性
    12.5.4 为什么进行美学推理
    术语表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批判法学运动:新时期的伟大使命(法哲学名著译丛)
罗伯托·曼加贝拉·昂格尔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批判实在论与社会科学
杨一著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批判性思维入门:30天学会独立思考
(美)理查德·保罗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批判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危机
海科·菲尔德纳 法比奥·维吉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批判性思维入门
[英]马丁·科恩 著;汪丽 译;汉唐阳光 出品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批判性英语阅读教程
李德俊;徐黎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批判性思维:方法与应用(英文版.第13版)
布鲁克·诺埃尔·摩尔;理查德·帕克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批判性娱乐:旧音乐与新音乐
查尔斯·罗森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批判性思维教育研究(2022年第2辑)
董毓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批判与超越:反思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奥地利]赖纳·温特 著;肖伟胜 编;肖伟胜 译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批判性思考其实很简单
[英]汤姆·查特菲尔德(Tom Chatfield)著 黄伟 王璐瑶 译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研究
陈波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亚拉山大的读心术(数学大师的逻辑课) 伦理学、逻辑学 [美]雷蒙德·m.斯穆里安(raymondm.smullyan)
[美]雷蒙德·m.斯穆里安(raymondm.smullyan)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纳博科夫精选集第五辑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九桃盘(美国二十世纪重要女诗人玛丽安·摩尔诗歌精选集,由知名女诗人和女性诗学研究者倪志娟倾情翻译)
[美]玛丽安•摩尔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全新正版图书 制造德·戴维尼浙江教育出版社9787572276880
[美]理查德·戴维尼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血泪之泣
[美]希瑟·丘·麦克亚当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小学生趣味心理学(培养执行技能的40个练习,发展共情能力的46个练习,学会应对焦虑的40个练习 共3册) (美)莎伦·格兰德 王佳妮译
[美]莎伦·格兰德(sharon grand)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艺术批评入门:历史、策略与声音
[美]克尔·休斯顿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金钱游戏(划时代增订版):深层透析金融游戏表象之下的规则与黑箱 长达60年盘踞金融畅销榜的现象级作品
[美]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 著;刘寅龙 译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矿王谷的黎明:塞拉俱乐部诉莫顿案与美国环境法的转变(精装典藏版)
[美]丹尼尔·P.塞尔米,(Daniel,P.Selmi)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体式神话:瑜伽传统故事精粹(第二版) (从30个体式古老起源中汲取灵感与力量,内附精美插图)
[美]阿兰娜·凯瓦娅(Alanna Kaivalya)[荷]阿诸那·范德·库伊(Arjuna van der Kooij)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诺奖作家给孩子的阅读课·生命教育(3-9年级,莫言余华的文学启蒙,垫高阅读起点,提升作文能力)
[美]海明威等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蚯蚓的日记(全4册)【平装版】
[美]朵琳·克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