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刑事诉讼法/“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比较刑事诉讼法/“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1
版次: 1
ISBN: 9787300115580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00页
字数: 52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34人买过
  •   《比较刑事诉讼法》以专题的形式,对西方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基本理论和制度层蕊上,对西方国家法院制度、法官制度,律师制度、陪审制度,权利救济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都作出了简要但尽量系统的比较分析;运用比较法学的方法,对诉讼行为无效,诉讼终止,未决羁押,侦查构造、证据展示。变更起诉,审判模式,定罪与量刑关系。简易程序、程序性上诉,刑事再审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考察;在法律移植的角度上,还对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的司法改革作出了比较法层面的分析和评价。《比较刑事诉讼法》适合那些对西方国家法律制度已有初步了解的读者阅读,可用作法学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研究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的教学参考书。   陈端华,男,1967年生于山东。199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在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至今,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兴趣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和程序法基础理论。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主要代表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004);《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005);《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008);《程序性制裁理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法律出版社,2008,2010);《论法学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曾获得多项学术奖励。2004年,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第一部分基础
    1.英国刑事司法制度
    1.1治安法院及其审判程序
    1.2刑事法院及其审判程序
    1.3英国律师的分类
    1.4近年来的刑事司法改革
    2.英美法和大陆法中的证据概念
    2.1英美法中的可采性与相关性
    2.2大陆法中的证明力与证据能力
    2.3两大法系证据概念的简要比较
    3.英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3.1排除证据的一般原则
    3.21984年警察与刑事证据法
    3.3被告人供述的排除
    3.4派生证据的效力
    3.5排除规则的适用程序
    4.美国刑事诉讼中的权利救济
    4.1排除规则
    4.2撤销起诉
    4.3推翻有罪判决
    4.4民事侵权诉讼
    4.5内部纪律惩戒
    4.6刑事追诉
    5.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5.1引言
    5.2第四修正案与排除规则:历史的考察
    5.3排除规则与第五、六和十四修正案
    5.4“毒树之果”规则
    5.5排除规则的例外
    5.6审前动议与证据禁止之听证
    5.7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
    5.8证据禁止的再救济程序
    6.加拿大的刑事证据制度
    6.1加拿大的宪法性救济制度
    6.2证明责任
    6.3证明标准
    6.4证据展示
    6.5拒绝自证其罪的特权
    6.6沉默权规则
    6.7口供规则
    6.8证据排除规则
    7.德国的证据禁止制度
    7.1证据禁止的概念和分类
    7.2自主性证据使用禁止
    7.3非自主性证据使用禁止
    7.4证据禁止与宪法救济
    8.大陆法中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
    8.1引言
    8.2法国:法定无效与实质无效
    8.3澳门一葡萄牙:不可补正之无效与取决于抗辩之无效
    8.4意大利:一般无效与相对无效
    8.5诉讼行为无效的实施程序
    9.英美法中的诉讼终止制度
    9.1英国的诉讼终止制度
    9.2美国的撤销起诉制度
    9.3加拿大的诉讼终止制度
    10.公正审判的国际标准
    10.1国际人权公约中的公正审判权
    10.2公开审判
    10.3独立审判
    10.4法庭中立
    10.5无罪推定
    10.6及时获知被控罪名和理由
    10.7辩护权的保障
    10.8法庭上的公平质证
    10.9避免不合理的拖延
    10.10免费获得翻译的帮助
    10.11不被强迫自证其罪
    10.12获得向上一级法院上诉的机会
    10.13获得刑事错案赔偿
    10.14免受双重危险

    第二部分比较
    11.侦查模式之比较研究
    11.1引言
    11.2英国的侦查模式
    11.3美国的侦查模式
    11.4德国的侦查模式
    11.5意大利的侦查模式
    11.6比较分析
    12.未决羁押制度的比较研究
    12.1引言
    12.2未决羁押与逮捕的分离
    12.3未决羁押的法定理由
    12.4对羁押的其他实体限制
    12.5羁押期限及其延长
    12.6羁押的场所
    12.7对未决羁押的司法救济
    12.8程序性辩护
    13.变更起诉制度之比较考察
    13.1英美法的经验
    13.2德国的诉讼客体理论
    13.3日本的诉因理论
    13.4比较分析
    14.刑事审判的两个模式
    14.1刑事审判模式的划分标准
    14.2对抗式审判模式
    14.3审问式审判模式
    14.4刑事审判模式的融合
    14.5评价
    15.定罪与量刑的程序关系模式
    15.1大陆法中的一体化模式
    15.2英美法中的分离模式
    15.3两大程序模式优劣得失之评估
    16.英美证据展示制度之比较
    16.1英国的证据展示制度
    16.2美国的证据展示制度
    ……
    参考文献
    索引
  • 内容简介:
      《比较刑事诉讼法》以专题的形式,对西方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基本理论和制度层蕊上,对西方国家法院制度、法官制度,律师制度、陪审制度,权利救济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都作出了简要但尽量系统的比较分析;运用比较法学的方法,对诉讼行为无效,诉讼终止,未决羁押,侦查构造、证据展示。变更起诉,审判模式,定罪与量刑关系。简易程序、程序性上诉,刑事再审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考察;在法律移植的角度上,还对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的司法改革作出了比较法层面的分析和评价。《比较刑事诉讼法》适合那些对西方国家法律制度已有初步了解的读者阅读,可用作法学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研究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的教学参考书。
  • 作者简介:
      陈端华,男,1967年生于山东。199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在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至今,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兴趣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和程序法基础理论。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主要代表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004);《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005);《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008);《程序性制裁理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法律出版社,2008,2010);《论法学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曾获得多项学术奖励。2004年,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 目录:
    第一部分基础
    1.英国刑事司法制度
    1.1治安法院及其审判程序
    1.2刑事法院及其审判程序
    1.3英国律师的分类
    1.4近年来的刑事司法改革
    2.英美法和大陆法中的证据概念
    2.1英美法中的可采性与相关性
    2.2大陆法中的证明力与证据能力
    2.3两大法系证据概念的简要比较
    3.英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3.1排除证据的一般原则
    3.21984年警察与刑事证据法
    3.3被告人供述的排除
    3.4派生证据的效力
    3.5排除规则的适用程序
    4.美国刑事诉讼中的权利救济
    4.1排除规则
    4.2撤销起诉
    4.3推翻有罪判决
    4.4民事侵权诉讼
    4.5内部纪律惩戒
    4.6刑事追诉
    5.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5.1引言
    5.2第四修正案与排除规则:历史的考察
    5.3排除规则与第五、六和十四修正案
    5.4“毒树之果”规则
    5.5排除规则的例外
    5.6审前动议与证据禁止之听证
    5.7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
    5.8证据禁止的再救济程序
    6.加拿大的刑事证据制度
    6.1加拿大的宪法性救济制度
    6.2证明责任
    6.3证明标准
    6.4证据展示
    6.5拒绝自证其罪的特权
    6.6沉默权规则
    6.7口供规则
    6.8证据排除规则
    7.德国的证据禁止制度
    7.1证据禁止的概念和分类
    7.2自主性证据使用禁止
    7.3非自主性证据使用禁止
    7.4证据禁止与宪法救济
    8.大陆法中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
    8.1引言
    8.2法国:法定无效与实质无效
    8.3澳门一葡萄牙:不可补正之无效与取决于抗辩之无效
    8.4意大利:一般无效与相对无效
    8.5诉讼行为无效的实施程序
    9.英美法中的诉讼终止制度
    9.1英国的诉讼终止制度
    9.2美国的撤销起诉制度
    9.3加拿大的诉讼终止制度
    10.公正审判的国际标准
    10.1国际人权公约中的公正审判权
    10.2公开审判
    10.3独立审判
    10.4法庭中立
    10.5无罪推定
    10.6及时获知被控罪名和理由
    10.7辩护权的保障
    10.8法庭上的公平质证
    10.9避免不合理的拖延
    10.10免费获得翻译的帮助
    10.11不被强迫自证其罪
    10.12获得向上一级法院上诉的机会
    10.13获得刑事错案赔偿
    10.14免受双重危险

    第二部分比较
    11.侦查模式之比较研究
    11.1引言
    11.2英国的侦查模式
    11.3美国的侦查模式
    11.4德国的侦查模式
    11.5意大利的侦查模式
    11.6比较分析
    12.未决羁押制度的比较研究
    12.1引言
    12.2未决羁押与逮捕的分离
    12.3未决羁押的法定理由
    12.4对羁押的其他实体限制
    12.5羁押期限及其延长
    12.6羁押的场所
    12.7对未决羁押的司法救济
    12.8程序性辩护
    13.变更起诉制度之比较考察
    13.1英美法的经验
    13.2德国的诉讼客体理论
    13.3日本的诉因理论
    13.4比较分析
    14.刑事审判的两个模式
    14.1刑事审判模式的划分标准
    14.2对抗式审判模式
    14.3审问式审判模式
    14.4刑事审判模式的融合
    14.5评价
    15.定罪与量刑的程序关系模式
    15.1大陆法中的一体化模式
    15.2英美法中的分离模式
    15.3两大程序模式优劣得失之评估
    16.英美证据展示制度之比较
    16.1英国的证据展示制度
    16.2美国的证据展示制度
    ……
    参考文献
    索引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比较刑事诉讼法/“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比较视野下中日梦记研究
赵季玉 著
比较刑事诉讼法/“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比较新闻学教程:跨文化视角(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单波 曹皓
比较刑事诉讼法/“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比较学理论中西文论阐释大视角
张艺声 著
比较刑事诉讼法/“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比较政治学研究.总第23辑,国外选举政治与制度变迁研究
李路曲 编
比较刑事诉讼法/“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比较文学概论(第3版)
陈惇
比较刑事诉讼法/“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比较法视域下的合同解除制度
李琳
比较刑事诉讼法/“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比较 2023年辑 总24期
主编吴敬琏
比较刑事诉讼法/“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比较政治制度
谈火生 张君
比较刑事诉讼法/“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比较经济思想史(1776年前)
柴毅 主编
比较刑事诉讼法/“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比较行政法
姜明安
比较刑事诉讼法/“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比较第116辑吴敬琏主编
吴敬琏
比较刑事诉讼法/“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比较新闻传播研究
包鹏程 著;孔正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