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1
版次: 1
ISBN: 9787303215010
定价: 56.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326页
字数: 195千字
分类: 历史
66人买过
  • 近代中国波澜壮阔,政治与社会出现了惊天的大变革,值得予以重新审视。作者认为,认知历史自史实开始,从而不能不从未识整体之前先见个别与片段开始。因此今日被称作碎片的割裂和分解本是这个过程里必有和应有的一段。但认知历史最终是为了理解历史和说明历史,则这种以个别和片段为存在方式的史实,便因其没有前后因果,没有上下联系,没有来路去踪而成为既不能说明自身,又不能说明他者的孤立的事实。所以片段的史实需要彼此贯通以重现它们之间曾经有过的前后因果、上下联系、来路去踪,而后历史中的事实才可能是一种读得出意义的事实。本书正是作者本着这一研究路径,围绕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所做的研究,颇具学术价值与可读性。 杨国强,1948年生人,师从陈旭麓先生,研究中国近代史,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自序
    上篇
    清学和近代中国思想走向中的偏失
    儒学、士人与近代中国
    曾国藩传稿
    一个社会解体的时代和辛亥革命
    蔡元培的文化品格与民初中国的新文化
    公平正义和息争以安天下
    关于《衰世与西法》的对话
    钱穆:以文化贯通历史——钱穆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答《澎湃新闻•私家历史》问
    笔谈两篇
    一、维新变法与儒学的异化
    二、辛亥革命与蜕变中的知识人
    杂论四则
    一、制度背后应有神圣性
    二、反思中国人的自我意识
    三、寻找安身立命之地
    四、“君子之在势者”与天下人才的消长
    下篇
    在翻耕陈旧中进入历史的深处——读《当代学者自选文章•唐振常卷》
    史学理论和史学的碎片化——读《走向田野和社会》书后
    百年沧桑:一座城市和一条河——《苏州河》画册序
    漫长的认知:中日之间的可比和不可比——《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文化界译介日本“中国研究”文献目录简编》序
    革命所改变的东西和没有改变的东西——丁业鹏《百年孤独:写给大众看的辛亥革命》序文
    以敬慎之心立自得之见——《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序
    科学的本相和科学的声势——《科学社团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以近代中国科学社为中心》序
    在积寸累铢中切近历史——《上海:中西交汇里的历史变迁》序
    上帝的福音与尘世里的中国——《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序
    民族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序
    历史的回顾——《中国GCD七十年》(沪版)引言
    追怀沈渭滨教授
    附录
    杨国强:走近晚清士人的心灵——《中华读书报》访谈
  •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波澜壮阔,政治与社会出现了惊天的大变革,值得予以重新审视。作者认为,认知历史自史实开始,从而不能不从未识整体之前先见个别与片段开始。因此今日被称作碎片的割裂和分解本是这个过程里必有和应有的一段。但认知历史最终是为了理解历史和说明历史,则这种以个别和片段为存在方式的史实,便因其没有前后因果,没有上下联系,没有来路去踪而成为既不能说明自身,又不能说明他者的孤立的事实。所以片段的史实需要彼此贯通以重现它们之间曾经有过的前后因果、上下联系、来路去踪,而后历史中的事实才可能是一种读得出意义的事实。本书正是作者本着这一研究路径,围绕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所做的研究,颇具学术价值与可读性。
  • 作者简介:
    杨国强,1948年生人,师从陈旭麓先生,研究中国近代史,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 目录:
    自序
    上篇
    清学和近代中国思想走向中的偏失
    儒学、士人与近代中国
    曾国藩传稿
    一个社会解体的时代和辛亥革命
    蔡元培的文化品格与民初中国的新文化
    公平正义和息争以安天下
    关于《衰世与西法》的对话
    钱穆:以文化贯通历史——钱穆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答《澎湃新闻•私家历史》问
    笔谈两篇
    一、维新变法与儒学的异化
    二、辛亥革命与蜕变中的知识人
    杂论四则
    一、制度背后应有神圣性
    二、反思中国人的自我意识
    三、寻找安身立命之地
    四、“君子之在势者”与天下人才的消长
    下篇
    在翻耕陈旧中进入历史的深处——读《当代学者自选文章•唐振常卷》
    史学理论和史学的碎片化——读《走向田野和社会》书后
    百年沧桑:一座城市和一条河——《苏州河》画册序
    漫长的认知:中日之间的可比和不可比——《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文化界译介日本“中国研究”文献目录简编》序
    革命所改变的东西和没有改变的东西——丁业鹏《百年孤独:写给大众看的辛亥革命》序文
    以敬慎之心立自得之见——《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序
    科学的本相和科学的声势——《科学社团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以近代中国科学社为中心》序
    在积寸累铢中切近历史——《上海:中西交汇里的历史变迁》序
    上帝的福音与尘世里的中国——《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序
    民族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序
    历史的回顾——《中国GCD七十年》(沪版)引言
    追怀沈渭滨教授
    附录
    杨国强:走近晚清士人的心灵——《中华读书报》访谈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
卡罗琳·T. 布朗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两美元过一天 : 美国的福利与贫穷
凯瑟琳·爱丁;卢克·谢弗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重构契丹早期史 新锐学者关于契丹早期历史全新力作 苗润博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
苗润博 著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我能帮上什么忙?(万镜·现象)
戴维·戈德布卢姆;皮尔·布莱登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图鉴 :真菌(地球分解者)
[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 著;陈伟 译;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出品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克洛德·夏布罗尔 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开创者夏布罗尔导演评传
若埃尔·马尼(Jo.l Magny) 著;谢强 译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何冠环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修志 石榴花 著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周月峰 著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辛弃疾新传
辛更儒 后浪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荷兰]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两头不到岸: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
杨国强 著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前沿化学实验
杨国强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晚清的士人与世相(增补本)
杨国强 著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最美的相遇--最美青春文学读本系列(1书+1CD)
杨国强 选编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
杨国强 著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历史意识与帝王意志
杨国强 著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义理与事功之间的徊徨:曾国藩、李鸿章及其时代
杨国强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杨国强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教师口才艺术
杨国强 主编;赖华强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海上文明絮语
杨国强 主编;金福安;焦扬
脉延的人文:历史中的问题和意义
百年嬗蜕:中国近代的士与社会
杨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