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与华夏文明

客家与华夏文明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3-10
版次: 1
ISBN: 9787562320043
定价: 21.8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9页
字数: 238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3人买过
  • 《客家与华夏文明》,所提出的是“文化动因说”,认为宋代文化重心南移,催生了这个民系;又是宋元的战乱,激发起的文化自尊,方使这个民系在历史上凸现出来。我们坚持学术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绝不搞什么“独尊”,这对于刚刚兴起的客家学,是非常之可贵的。
      
      
      如果说,《客家圣黄》是“一个大迁徒民系的文化史”的话,那这部《客家与华夏文明》,当是同一个大迁徒民系的文明史,固然,它并未触及文明的方方面面,但总归拎出了一条纲来。在这个意义上,它当是《客家圣典》的续篇。
      
      
      但《客家圣典》所曾有过的激情、诗意,似乎已减褪了不少,取而代之的,当是更多的思考与理性。当年的《客家圣典》,是在三卷本《客家魂》完成之后,按捺不住激情,一气呵成的。而这一部,则只是在另一部客家文学著作《老圃》完成之后,经一段积累才提笔的。也许这与人的年纪有关,那时,当是不惑之年,而今,当知天命矣。 谭元亨,广东顺德人,出生于四会。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美学学科点负责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IRSCL会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省市青联、政协委员等。出书73种,获8项全国奖,30余项省市奖,内含哲学、文学、史学以及影视等多方面,作品译为英、法、日等多种文 第—章  从历史的深处走来

      一、华夏古代文明的“滑铁卢”

      二、寻找新的切入角度

      三、危机感与自省

      四、“过渡地带”

      五、“南人北相”

      六、时与空

      七、蛰伏

      八、回旋与固守

      九、激活

      十、全息摄影

    第二章  “文明的宿命”

      一、远去的文明

      二、季孙之忧

      三、清流

      四、又是“死亡之门”

      五、“盛世”的真相

      六、“反客为主”

    第三章  民系意识的自觉

      一、文化自尊

      二、危亡中的“得名”

      三、民系意识的觉醒

      四、历史与人性

    第四章  承前继后的海洋文明

      一、汉、唐、宋之“海风”

      二、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绝响”

      三、开埠与占埠

      四、天后

      五、黄与蓝的交响

      六、客地的“入海口”

    第五章  人才群落的形成

      一、名人爆炸

      二、汉民族意识

      三、流亡者的学校

      四、敏而好学

      五、双重的结合

    第六章客家文学的自觉

      一、寻根与文化反思

      二、精神史的开拓

      三、浪漫主义与“精神贵族”

      四、自然主义与平民意识

      五、悲悯的情怀

      六、恢弘的史诗

      七、客家人的良知

      八、史与论

      九、实至名归

      十、艺术大师的精神故乡

    第七章  民居建筑与家庭形态

      一、自然与人文环境

      二、生态群落

      三、天人合一

      四、夯土的史书

      五、聚族而居

      六、走出围楼

      七、家教之维

      八、学田与学谷

    第八章  民俗,岁月的积淀

      一、民俗文化

      二、华南民俗及其功能

      三、岭南古镇

      四、山歌与风水林

    第九章  方言、文化与思维方式

    第十章  华侨文化对客家属地的“反哺”

    结束语  活力因子与创新特质

    附1  思想者论坛简介

    附2  让世界更加了解客家--访著名客家学学者、作家谭元亨

    后记
  • 内容简介:
    《客家与华夏文明》,所提出的是“文化动因说”,认为宋代文化重心南移,催生了这个民系;又是宋元的战乱,激发起的文化自尊,方使这个民系在历史上凸现出来。我们坚持学术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绝不搞什么“独尊”,这对于刚刚兴起的客家学,是非常之可贵的。
      
      
      如果说,《客家圣黄》是“一个大迁徒民系的文化史”的话,那这部《客家与华夏文明》,当是同一个大迁徒民系的文明史,固然,它并未触及文明的方方面面,但总归拎出了一条纲来。在这个意义上,它当是《客家圣典》的续篇。
      
      
      但《客家圣典》所曾有过的激情、诗意,似乎已减褪了不少,取而代之的,当是更多的思考与理性。当年的《客家圣典》,是在三卷本《客家魂》完成之后,按捺不住激情,一气呵成的。而这一部,则只是在另一部客家文学著作《老圃》完成之后,经一段积累才提笔的。也许这与人的年纪有关,那时,当是不惑之年,而今,当知天命矣。
  • 作者简介:
    谭元亨,广东顺德人,出生于四会。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美学学科点负责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IRSCL会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省市青联、政协委员等。出书73种,获8项全国奖,30余项省市奖,内含哲学、文学、史学以及影视等多方面,作品译为英、法、日等多种文
  • 目录:
    第—章  从历史的深处走来

      一、华夏古代文明的“滑铁卢”

      二、寻找新的切入角度

      三、危机感与自省

      四、“过渡地带”

      五、“南人北相”

      六、时与空

      七、蛰伏

      八、回旋与固守

      九、激活

      十、全息摄影

    第二章  “文明的宿命”

      一、远去的文明

      二、季孙之忧

      三、清流

      四、又是“死亡之门”

      五、“盛世”的真相

      六、“反客为主”

    第三章  民系意识的自觉

      一、文化自尊

      二、危亡中的“得名”

      三、民系意识的觉醒

      四、历史与人性

    第四章  承前继后的海洋文明

      一、汉、唐、宋之“海风”

      二、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绝响”

      三、开埠与占埠

      四、天后

      五、黄与蓝的交响

      六、客地的“入海口”

    第五章  人才群落的形成

      一、名人爆炸

      二、汉民族意识

      三、流亡者的学校

      四、敏而好学

      五、双重的结合

    第六章客家文学的自觉

      一、寻根与文化反思

      二、精神史的开拓

      三、浪漫主义与“精神贵族”

      四、自然主义与平民意识

      五、悲悯的情怀

      六、恢弘的史诗

      七、客家人的良知

      八、史与论

      九、实至名归

      十、艺术大师的精神故乡

    第七章  民居建筑与家庭形态

      一、自然与人文环境

      二、生态群落

      三、天人合一

      四、夯土的史书

      五、聚族而居

      六、走出围楼

      七、家教之维

      八、学田与学谷

    第八章  民俗,岁月的积淀

      一、民俗文化

      二、华南民俗及其功能

      三、岭南古镇

      四、山歌与风水林

    第九章  方言、文化与思维方式

    第十章  华侨文化对客家属地的“反哺”

    结束语  活力因子与创新特质

    附1  思想者论坛简介

    附2  让世界更加了解客家--访著名客家学学者、作家谭元亨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客家与华夏文明
城市美学(自然与艺术)
谭元亨 著
客家与华夏文明
客家之谜
谭元亨
客家与华夏文明
客家文化美学
谭元亨 著
客家与华夏文明
古色龙川(客家研究文丛·龙川历史文化书系)
谭元亨 著
客家与华夏文明
珠江文化之旅
谭元亨 著
客家与华夏文明
元亨文存·客家圣典:一个大迁徒民系的文化史
谭元亨 著
客家与华夏文明
华南两大族群文化人类学建构:重绘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地图
谭元亨 著
客家与华夏文明
客家图志
谭元亨 著
客家与华夏文明
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客家新探
谭元亨 著
客家与华夏文明
客家之子
谭元亨 著
客家与华夏文明
千年圣火:客家文化之谜——探索与发现丛书
谭元亨 著
客家与华夏文明
岭南文化艺术
谭元亨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