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
2006-09
版次: 3
ISBN: 9787801495327
定价: 3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95页
字数: 534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380人买过
  •   对本人以及本书而言,能有机会接触中文读者,真是荣幸之至。这不但是因为中国文化与文明是最古老也是最高度发展的人类历史之一,还因为未来的世界将越发紧密地与中国的未来相互联系。公元2000年将届之际,中国各地不寻常的经济增长、技术现代化与社会变迁过程,都正在重新塑造地球的面貌。对中国及人类而言,用充满智慧的意义与充满展望的视野经历当前这个转化过程,确实是必要的。西方经常缺乏这种意识,而我怀疑中国人也相当有限。就像历史上所有快速而多重向度变迁的时期一样,我们习惯用来思考社会的知识范畴已经变得过时:社会、经济与政治理论,在我们最需要据以了解世界与引导我们的实践时却失效了。三卷之一的本书,在我们当前知识的状态下,尝试以经验分析为基础,重新思考这个正在浮现的社会与经济。本书从全球视角着手,分析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影响,因为这些戏剧性的技术变迁,是当前最直接感觉到的结构性转化。但是这并非认为技术决定了社会,而是技术、社会、经济、文化与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重新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场景。因此,虽然本书的确奠基于研究和理论,却是在处理我们个人的事件,因为本书尝试诠释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之物质基础的变迁。本书试图针对不同的社会,研究不同的文化与知识传统。事实上,我认为,更甚以往,许多探究后工业社会或信息化社会之转化的努力,大部分都是受美国或西欧经验启发的种族中心主义研究。即使是日本,对于信息社会及其意义的研究,也经常只是重复美国的诠释。而中国人许多有关新信息社会的观点,大都取自美国的意识形态专家——未来学家。这些人是商业作家,他们的观点多半是没有学术研究根据的臆测,以一种新版的文化殖民主义,将美国所发生的经验推延至世界各地。本书一开始即将人类经验的整个范围存之于心,审视技术与社会力量互相影响下新社会的浮现。这是作者12年来行走北美洲、拉丁美洲、西欧、俄罗斯(包括西伯利亚与俄罗斯太平洋地区)、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区、新加坡、韩国与日本,加上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补充材料与观察的作品。接触非西方文化的资料时,比如说中文,由于语言的限制,我则依赖同僚的协助,以及通过研究助理的介绍,告诉我需要了解的且对分析世界有所裨益的非西方文化成果与材料。就此,我特别感谢我的同僚夏铸九博士与邢幼田博士,与他们多年来的持续性知识对话,加深了我对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的了解。其他中国、日本、韩国与俄罗斯同僚的贡献,当在本书谢辞中再三鸣谢。
      我希望通过本书与中文读者进行观点交流,并能在知识交汇过程中,有助于本书的最终目的: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正在浮现成为全球系统的新社会,并及时地让各地人民知道这个社会,从而控制他们自己的命运。   曼纽尔·卡斯特,1942年生于西班牙,1979年起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社会学与城市和区域规划学系,曾在巴黎大学任教12年,还曾任教与客座访问于马德里、智利、蒙特利尔、坎皮纳斯、卡拉卡斯、墨西哥、日内瓦、哥本哈根、威斯康星、波士顿、南加州、香港、新加坡、台湾、阿姆斯特丹、莫斯科、新西伯利亚、东京/一桥以及巴塞罗娜等地。已出版了20余种著作,包括1989年《信息化城市》。古根海默会员,欧盟执委会委员。曾获得莱特·米尔斯奖与罗伯特和海伦·林德奖。 信息化社会与认同的运动——中文版译者序
    中文版作者序
    2000年版谢辞
    1996年版谢辞
    总导言网络与自我
    技术、社会与历史变迁
    信息主义、工业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主义:发展方式与生产方式
    信息主义与资本主义“重建”
    信息化社会中的自我
    方法简述
    第一章信息技术革命
    哪一种革命?
    工业革命的启示
    信息技术革命的历史序列
    微体工程的巨大变革:电子学与信息
    互联网的建立
    网络技术与普遍存在的电脑运算
    20世纪70年代的技术分水岭
    生命技术
    技术变迁的社会脉络与动态
    信息技术革命的模型、行动者与基地
    信息技术范式
    第二章新经济:信息主义、全球化、网络化
    生产力、竞争力与信息化经济
    生产力之谜
    以知识为基础的生产力是信息化经济特有的吗?
    信息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力与获利力
    信息主义的历史特殊性
    全球经济:结构、动态与起源
    全球金融市场
    商品与服务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的增长与转变
    全球化对抗区域化
    生产的国际化:多国公司与国际生产网络
    信息生产与选择性的科学及技术全球化
    全球劳动
    全球经济的几何形势:区段与网络
    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再结构、信息技术以及国家政策
    新经济
    第三章网络企业:信息化经济的文化、制度与组织
    资本主义重构以及由工业主义转向信息主义的组织轨迹
    从大量生产到弹性生产
    小型企业与大公司的危机:神话与现实
    丰田主义:管理阶层、工人合作、多功能劳动力、
    全面质量管理以及降低不确定性
    公司间的网络化
    公司策略联盟
    水平公司与全球企业网络
    垂直公司模型的危机与企业网络的兴起
    网络的网络连接:思科模式
    信息科技与网络企业
    文化、制度与经济组织:东亚企业网络
    东亚企业网络的类型学
    文化、组织与制度:亚洲企业网络与发展性国家
    多国企业、跨国公司与国际网络
    信息主义精神
    第四章工作与就业转化:网络工作者、无工作及弹性工作者
    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与职业结构之历史演变:
    以1920~2005年的七大工业国为例
    后工业主义、服务业经济以及信息化社会
    就业结构的转化:1920~1970年与1970~1990年
    新职业结构
    信息化社会的成熟:21世纪的就业预测
    总结:就业结构演变及其对信息化社会之比较分析的意义
    有全球劳动力吗?
    信息化范式的劳动过程
    信息技术对就业的影响:通向无工作社会?
    工作与信息分隔:弹性工作者
    信息技术与劳资关系的再结构:社会二元论或片断化的社会?
    附录A:第四章统计图表
    附录B:七大工业国就业与职业结构分析之方法论
    注记与统计参考资料(1920~2005)
    第五章真实虚拟的文化:电子沟通的整合、受众的终结与互动式网络的出现
    从古腾堡星系到麦克卢汉星系:大众媒体文化的兴起
    新媒体与受众的分殊化
    电脑中介之沟通、机构控制、社会网络与虚拟社群
    迷你电信的故事:国家与情爱
    互联网星系
    互动式社会
    大融合:作为象征环境的多媒体
    真实虚拟的文化
    第六章流动空间
    先进服务业、信息流动与全球城市
    新工业空间
    电子别墅里的日常生活:城市的终结?
    都市形式的转化:信息化城市
    美国最后的郊区边境
    欧洲城市消逝中的魅力
    第三千禧年的都市化:巨型城市
    空间的社会理论与流动空间的理论
    历史终结之建筑
    流动空间与地方空间
    第七章永恒的边缘:无时间之时间
    时间、历史与社会
    时间是价值的根源:全球赌场
    弹性时间与网络企业
    生涯工作时间缩减与扭转
    生命周期的模糊化:趋向社会失律症?
    否定死亡
    瞬间战争
    虚拟时间
    时间、空间与社会:永恒的边缘
    结论网络社会
    参考文献


    表目录

    表2-1生产率:每个工人产出增长率
    表2-2企业部门生产力
    表2-3企业部门生产力之演变
    表2-4非自由贸易部门的生产力演变
    表2-5美国工业部门与周期生产力之演变
    表2-61970~1996年跨国债券与股票流动比率
    表2-71960~1997年表列各国商业银行中有价资产与债务中外国人持有所占比率表
    表2-81965~1995年世界出口趋势表
    表2-9按最近的年份、地区与国家所统计的母公司与外国分公司数目表
    表2-101995~1999年股票价值变动率:500家涨幅最大的股票
    表4-11920~1991年美国:各级产业与各产业细项之就业分配百分比
    表4-21920~1990年日本:各级产业与各产业细项之就业分配百分比
    表4-31925~1987年德国:各级产业与各产业细项之就业分配百分比
    表4-41921~1989年法国:各级产业与各产业细项之就业分配百分比
    表4-51921~1990年意大利:各级产业与各产业细项之就业分配百分比
    表4-61921~1992年英国:各级产业与各产业细项之就业分配百分比
    表4-71921~1992年加拿大:各级产业与各产业细项之就业分配百分比
    表4-81921~1991年美国:各产业就业统计
    表4-91920~1990年日本:各产业就业统计
    表4-101925~1987年德国:各产业就业统计
    表4-111921~1989年法国:各产业就业统计
    表4-121921~1990年意大利:各产业就业统计
    表4-131921~1990年英国:各产业就业统计
    表4-141921~1992年加拿大:各产业就业统计
    表4-15选择国家之架构
    表4-161960~1991年美国:各职业雇员分配百分比
    表4-171955~1990年日本:各职业雇员分配百分比
    表4-181976~1989年德国:各职业雇员分配百分比
    表4-191982~1989年法国:各职业雇员分配百分比
    表4-201961~1990年英国:各职业雇员分配百分比
    表4-211950~1992年加拿大:各职业雇员分配百分比
    表4-221950~1990年西欧之外国居留人口
    表4-231970~1997年主要国家与区域制造业就业人数统计表
    表4-241960~1998年美国所有工作者中种族与性别群组就业率
    表4-25各个国家信息科技每一位工作者花费(1987~1994),就业增长率(1987~1994),未就业率(1995)
    表4-26各个国家每一雇员主要电话线(1986年和1993年)与每1000人网路主机数(1996年1月)
    表4-271973~1998年15~64岁男人和女人就业/人口比率
    表4-28日本公司在长期雇佣体系中标准工人比率
    表4-291995年美国收入等级区分股票拥有权集中比率
    表A4-1产业部门的分类各中间产业类别
    表A4-2国家的产业分类
    表7-11870~1979年每人每年工作时数
    表7-21950~1985年潜在的一生工作时数
    表7-31970~1987年工作的时间与缩减
    表7-41970~1995年世界主要区域人口特征
    表7-51901~1985年若干工业化国家的总生育率
    表7-61960与1990年美国每千位妇女第一胎成活数,依母亲年龄组分(30~49岁)及依种族分
    表7-71990~1995年选择国家之婴儿死亡数比较(估计数)


    图目录

    图2-11995~1999年美国生产力增长图
    图2-21972~1999年美国生产力演变估计图
    图2-31970~1995年贸易与资本流动增长图
    图2-41976年和1996年以科技强度等级界定的国际贸易商品图
    图2-5国外直接投资图
    图2-61992~1997年跨界合并与购并图
    图2-7出口占有率
    图2-81986~1998年美国高科技部门占有率增长图
    图2-9衰退中的股利分配图
    图4-11900~1994年美国人口中境外出生比率百分比
    图4-2有选择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本国人及外国人总生育率
    图4-31973~1999年国际区域就业增长指数图
    图4-41983~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兼职雇员比率图
    图4-51983~199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自雇工比率图
    图4-61983~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临时雇员比率图
    图4-71983~199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受雇劳工非标准类型就业比率图
    图4-81982~1997年美国临时雇工就业数
    图4-91999年加州工作年龄居民任职传统工作百分比图
    图4-101999年加州工作年龄居民传统工作任期的状况与长度分类图
    图4-11战后时期的日本劳动市场
    图4-121984~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每年生产力、就业、工资增长图
    图5-1主要媒体集团1998年营业额
    图5-21999年欧洲媒体集团策略联盟关系图
    图5-31989~2006年互联网主机数
    图5-4全世界互联网网址与国家代码名称网域之城市分布图
    图5-5北美互联网网址与国家代码名称网域之城市分布图
    图5-6欧洲互联网网址与国家代码名称网域之城市分布图
    图5-7亚洲互联网网址与国家代码名称网域之城市分布图
    图6-11982年与1990年信息流动的最大绝对增长图
    图6-2美国输出至世界主要区域与中心的信息图
    图6-3信息技术制造业特征与其产业空间模式之间的关系系统图
    图6-4世界最大的都市聚集区
    图6-5珠江三角洲都市区域的主要节点与扣连图示
    图6-6高雄市中心街景
    图6-7巴塞罗那机场入境大厅
    图6-8D.E.萧氏公司大厅接待室
    图6-91999年贝尔维尔:一个多重文化的都市地区
    图6-101999年巴塞罗那的拉斯兰伯拉斯:一个可居住地区的城市生活
    图6-11巴塞罗那:格拉西亚(PaseodeGracia)
    图6-12加州欧文(Irvine)企业园区
    图7-11970~1998年8个国家55~64岁男人劳动力参与率图
    图7-21947~1987年日本依年份在医院死亡数相较于总死亡数的比率(%)
    图7-31720~2000年依年份相较于世界人口的战争死亡数图
  • 内容简介:
      对本人以及本书而言,能有机会接触中文读者,真是荣幸之至。这不但是因为中国文化与文明是最古老也是最高度发展的人类历史之一,还因为未来的世界将越发紧密地与中国的未来相互联系。公元2000年将届之际,中国各地不寻常的经济增长、技术现代化与社会变迁过程,都正在重新塑造地球的面貌。对中国及人类而言,用充满智慧的意义与充满展望的视野经历当前这个转化过程,确实是必要的。西方经常缺乏这种意识,而我怀疑中国人也相当有限。就像历史上所有快速而多重向度变迁的时期一样,我们习惯用来思考社会的知识范畴已经变得过时:社会、经济与政治理论,在我们最需要据以了解世界与引导我们的实践时却失效了。三卷之一的本书,在我们当前知识的状态下,尝试以经验分析为基础,重新思考这个正在浮现的社会与经济。本书从全球视角着手,分析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影响,因为这些戏剧性的技术变迁,是当前最直接感觉到的结构性转化。但是这并非认为技术决定了社会,而是技术、社会、经济、文化与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重新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场景。因此,虽然本书的确奠基于研究和理论,却是在处理我们个人的事件,因为本书尝试诠释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之物质基础的变迁。本书试图针对不同的社会,研究不同的文化与知识传统。事实上,我认为,更甚以往,许多探究后工业社会或信息化社会之转化的努力,大部分都是受美国或西欧经验启发的种族中心主义研究。即使是日本,对于信息社会及其意义的研究,也经常只是重复美国的诠释。而中国人许多有关新信息社会的观点,大都取自美国的意识形态专家——未来学家。这些人是商业作家,他们的观点多半是没有学术研究根据的臆测,以一种新版的文化殖民主义,将美国所发生的经验推延至世界各地。本书一开始即将人类经验的整个范围存之于心,审视技术与社会力量互相影响下新社会的浮现。这是作者12年来行走北美洲、拉丁美洲、西欧、俄罗斯(包括西伯利亚与俄罗斯太平洋地区)、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区、新加坡、韩国与日本,加上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补充材料与观察的作品。接触非西方文化的资料时,比如说中文,由于语言的限制,我则依赖同僚的协助,以及通过研究助理的介绍,告诉我需要了解的且对分析世界有所裨益的非西方文化成果与材料。就此,我特别感谢我的同僚夏铸九博士与邢幼田博士,与他们多年来的持续性知识对话,加深了我对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的了解。其他中国、日本、韩国与俄罗斯同僚的贡献,当在本书谢辞中再三鸣谢。
      我希望通过本书与中文读者进行观点交流,并能在知识交汇过程中,有助于本书的最终目的: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正在浮现成为全球系统的新社会,并及时地让各地人民知道这个社会,从而控制他们自己的命运。
  • 作者简介:
      曼纽尔·卡斯特,1942年生于西班牙,1979年起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社会学与城市和区域规划学系,曾在巴黎大学任教12年,还曾任教与客座访问于马德里、智利、蒙特利尔、坎皮纳斯、卡拉卡斯、墨西哥、日内瓦、哥本哈根、威斯康星、波士顿、南加州、香港、新加坡、台湾、阿姆斯特丹、莫斯科、新西伯利亚、东京/一桥以及巴塞罗娜等地。已出版了20余种著作,包括1989年《信息化城市》。古根海默会员,欧盟执委会委员。曾获得莱特·米尔斯奖与罗伯特和海伦·林德奖。
  • 目录:
    信息化社会与认同的运动——中文版译者序
    中文版作者序
    2000年版谢辞
    1996年版谢辞
    总导言网络与自我
    技术、社会与历史变迁
    信息主义、工业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主义:发展方式与生产方式
    信息主义与资本主义“重建”
    信息化社会中的自我
    方法简述
    第一章信息技术革命
    哪一种革命?
    工业革命的启示
    信息技术革命的历史序列
    微体工程的巨大变革:电子学与信息
    互联网的建立
    网络技术与普遍存在的电脑运算
    20世纪70年代的技术分水岭
    生命技术
    技术变迁的社会脉络与动态
    信息技术革命的模型、行动者与基地
    信息技术范式
    第二章新经济:信息主义、全球化、网络化
    生产力、竞争力与信息化经济
    生产力之谜
    以知识为基础的生产力是信息化经济特有的吗?
    信息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力与获利力
    信息主义的历史特殊性
    全球经济:结构、动态与起源
    全球金融市场
    商品与服务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的增长与转变
    全球化对抗区域化
    生产的国际化:多国公司与国际生产网络
    信息生产与选择性的科学及技术全球化
    全球劳动
    全球经济的几何形势:区段与网络
    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再结构、信息技术以及国家政策
    新经济
    第三章网络企业:信息化经济的文化、制度与组织
    资本主义重构以及由工业主义转向信息主义的组织轨迹
    从大量生产到弹性生产
    小型企业与大公司的危机:神话与现实
    丰田主义:管理阶层、工人合作、多功能劳动力、
    全面质量管理以及降低不确定性
    公司间的网络化
    公司策略联盟
    水平公司与全球企业网络
    垂直公司模型的危机与企业网络的兴起
    网络的网络连接:思科模式
    信息科技与网络企业
    文化、制度与经济组织:东亚企业网络
    东亚企业网络的类型学
    文化、组织与制度:亚洲企业网络与发展性国家
    多国企业、跨国公司与国际网络
    信息主义精神
    第四章工作与就业转化:网络工作者、无工作及弹性工作者
    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与职业结构之历史演变:
    以1920~2005年的七大工业国为例
    后工业主义、服务业经济以及信息化社会
    就业结构的转化:1920~1970年与1970~1990年
    新职业结构
    信息化社会的成熟:21世纪的就业预测
    总结:就业结构演变及其对信息化社会之比较分析的意义
    有全球劳动力吗?
    信息化范式的劳动过程
    信息技术对就业的影响:通向无工作社会?
    工作与信息分隔:弹性工作者
    信息技术与劳资关系的再结构:社会二元论或片断化的社会?
    附录A:第四章统计图表
    附录B:七大工业国就业与职业结构分析之方法论
    注记与统计参考资料(1920~2005)
    第五章真实虚拟的文化:电子沟通的整合、受众的终结与互动式网络的出现
    从古腾堡星系到麦克卢汉星系:大众媒体文化的兴起
    新媒体与受众的分殊化
    电脑中介之沟通、机构控制、社会网络与虚拟社群
    迷你电信的故事:国家与情爱
    互联网星系
    互动式社会
    大融合:作为象征环境的多媒体
    真实虚拟的文化
    第六章流动空间
    先进服务业、信息流动与全球城市
    新工业空间
    电子别墅里的日常生活:城市的终结?
    都市形式的转化:信息化城市
    美国最后的郊区边境
    欧洲城市消逝中的魅力
    第三千禧年的都市化:巨型城市
    空间的社会理论与流动空间的理论
    历史终结之建筑
    流动空间与地方空间
    第七章永恒的边缘:无时间之时间
    时间、历史与社会
    时间是价值的根源:全球赌场
    弹性时间与网络企业
    生涯工作时间缩减与扭转
    生命周期的模糊化:趋向社会失律症?
    否定死亡
    瞬间战争
    虚拟时间
    时间、空间与社会:永恒的边缘
    结论网络社会
    参考文献


    表目录

    表2-1生产率:每个工人产出增长率
    表2-2企业部门生产力
    表2-3企业部门生产力之演变
    表2-4非自由贸易部门的生产力演变
    表2-5美国工业部门与周期生产力之演变
    表2-61970~1996年跨国债券与股票流动比率
    表2-71960~1997年表列各国商业银行中有价资产与债务中外国人持有所占比率表
    表2-81965~1995年世界出口趋势表
    表2-9按最近的年份、地区与国家所统计的母公司与外国分公司数目表
    表2-101995~1999年股票价值变动率:500家涨幅最大的股票
    表4-11920~1991年美国:各级产业与各产业细项之就业分配百分比
    表4-21920~1990年日本:各级产业与各产业细项之就业分配百分比
    表4-31925~1987年德国:各级产业与各产业细项之就业分配百分比
    表4-41921~1989年法国:各级产业与各产业细项之就业分配百分比
    表4-51921~1990年意大利:各级产业与各产业细项之就业分配百分比
    表4-61921~1992年英国:各级产业与各产业细项之就业分配百分比
    表4-71921~1992年加拿大:各级产业与各产业细项之就业分配百分比
    表4-81921~1991年美国:各产业就业统计
    表4-91920~1990年日本:各产业就业统计
    表4-101925~1987年德国:各产业就业统计
    表4-111921~1989年法国:各产业就业统计
    表4-121921~1990年意大利:各产业就业统计
    表4-131921~1990年英国:各产业就业统计
    表4-141921~1992年加拿大:各产业就业统计
    表4-15选择国家之架构
    表4-161960~1991年美国:各职业雇员分配百分比
    表4-171955~1990年日本:各职业雇员分配百分比
    表4-181976~1989年德国:各职业雇员分配百分比
    表4-191982~1989年法国:各职业雇员分配百分比
    表4-201961~1990年英国:各职业雇员分配百分比
    表4-211950~1992年加拿大:各职业雇员分配百分比
    表4-221950~1990年西欧之外国居留人口
    表4-231970~1997年主要国家与区域制造业就业人数统计表
    表4-241960~1998年美国所有工作者中种族与性别群组就业率
    表4-25各个国家信息科技每一位工作者花费(1987~1994),就业增长率(1987~1994),未就业率(1995)
    表4-26各个国家每一雇员主要电话线(1986年和1993年)与每1000人网路主机数(1996年1月)
    表4-271973~1998年15~64岁男人和女人就业/人口比率
    表4-28日本公司在长期雇佣体系中标准工人比率
    表4-291995年美国收入等级区分股票拥有权集中比率
    表A4-1产业部门的分类各中间产业类别
    表A4-2国家的产业分类
    表7-11870~1979年每人每年工作时数
    表7-21950~1985年潜在的一生工作时数
    表7-31970~1987年工作的时间与缩减
    表7-41970~1995年世界主要区域人口特征
    表7-51901~1985年若干工业化国家的总生育率
    表7-61960与1990年美国每千位妇女第一胎成活数,依母亲年龄组分(30~49岁)及依种族分
    表7-71990~1995年选择国家之婴儿死亡数比较(估计数)


    图目录

    图2-11995~1999年美国生产力增长图
    图2-21972~1999年美国生产力演变估计图
    图2-31970~1995年贸易与资本流动增长图
    图2-41976年和1996年以科技强度等级界定的国际贸易商品图
    图2-5国外直接投资图
    图2-61992~1997年跨界合并与购并图
    图2-7出口占有率
    图2-81986~1998年美国高科技部门占有率增长图
    图2-9衰退中的股利分配图
    图4-11900~1994年美国人口中境外出生比率百分比
    图4-2有选择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本国人及外国人总生育率
    图4-31973~1999年国际区域就业增长指数图
    图4-41983~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兼职雇员比率图
    图4-51983~199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自雇工比率图
    图4-61983~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临时雇员比率图
    图4-71983~199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受雇劳工非标准类型就业比率图
    图4-81982~1997年美国临时雇工就业数
    图4-91999年加州工作年龄居民任职传统工作百分比图
    图4-101999年加州工作年龄居民传统工作任期的状况与长度分类图
    图4-11战后时期的日本劳动市场
    图4-121984~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每年生产力、就业、工资增长图
    图5-1主要媒体集团1998年营业额
    图5-21999年欧洲媒体集团策略联盟关系图
    图5-31989~2006年互联网主机数
    图5-4全世界互联网网址与国家代码名称网域之城市分布图
    图5-5北美互联网网址与国家代码名称网域之城市分布图
    图5-6欧洲互联网网址与国家代码名称网域之城市分布图
    图5-7亚洲互联网网址与国家代码名称网域之城市分布图
    图6-11982年与1990年信息流动的最大绝对增长图
    图6-2美国输出至世界主要区域与中心的信息图
    图6-3信息技术制造业特征与其产业空间模式之间的关系系统图
    图6-4世界最大的都市聚集区
    图6-5珠江三角洲都市区域的主要节点与扣连图示
    图6-6高雄市中心街景
    图6-7巴塞罗那机场入境大厅
    图6-8D.E.萧氏公司大厅接待室
    图6-91999年贝尔维尔:一个多重文化的都市地区
    图6-101999年巴塞罗那的拉斯兰伯拉斯:一个可居住地区的城市生活
    图6-11巴塞罗那:格拉西亚(PaseodeGracia)
    图6-12加州欧文(Irvine)企业园区
    图7-11970~1998年8个国家55~64岁男人劳动力参与率图
    图7-21947~1987年日本依年份在医院死亡数相较于总死亡数的比率(%)
    图7-31720~2000年依年份相较于世界人口的战争死亡数图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社会学之思(第二版)
[英]齐格蒙特·鲍曼、[英]蒂姆·梅 著;李康 译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发展经济学
[日]速水佑次郎、[日]神门善久 著;李周 译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社科文献精品译库·正义与非正义战争:通过历史实例的道德论证
[美]迈克尔·沃尔泽(Michael Walzer) 著;任辉献 译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印度:经济发展与社会机会
[印度]阿玛蒂亚·森、让·德雷兹 著;黄飞君 译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德]马克斯·韦伯 著;斯蒂芬·卡尔伯格、苏国勋、覃方明 译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著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千年终结
[美]曼纽尔·卡斯特 著;夏铸九 译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杜威文选
涂纪亮 编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 著;郭官义 译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原则政治,而非利益政治:通向非歧视性民主
[美]布坎南、[美]康格尔顿 著;张定淮、何志平 译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
[英]安东尼·吉登斯(Giddens A.) 著;李惠斌、杨雪冬 译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农民的终结
[法]孟德拉斯 著;李培林 译
相关图书 / 更多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信息系统监理师教程(第2版)
贾卓生、张树玲、李京、吕小刚、陈兵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信息物理系统安全
(澳)萨基卜·阿里,等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熊伟、陈浩、陈荦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信息论基础(原书第2版·典藏版) [美]托马斯·M.科沃
(美)托马斯·M.科沃 (美)乔伊·A.托马斯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案例分析一本通(第二版)
王树文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信息差:看透大数据背后的底层逻辑
(英) 保罗·古德温 著,文通天下 出品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信息安全工程师考试32小时通关
薛大龙 副主编 王开景 田禾 韩玉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信息安全法研究(第二版)
马民虎 方婷著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信息可视化设计
周承君、姜朝阳、王之娇 著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大纲
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信息助推,或适得其反--为什么知道的并非越多越好?
(美) 卡斯·R.桑斯坦 著,杨帅华 译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信息学竞赛宝典 动态规划
张新华 胡向荣 伍婉秋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语言恶女:女性如何夺回语言
[美]阿曼达·蒙特尔/著李辛/译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过劳:好工作是如何变坏的
[美]艾琳·L.凯利(Erin;L.Kelly;[美]菲利斯·莫恩((Phyllis;Moen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进阶书系-国际史的技艺
[美] 马克·特拉亨伯格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爵士乐史(精装本)
[美]泰德·乔亚 著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作家榜名著:夏日走过山间(王芳推荐版本!与《瓦尔登湖》齐名的经典名作!心浮气躁想要逃离现实生活?让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瞬间治愈你!)
[美]约翰·缪尔、作家榜经典名 著;刘子超 译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环境的科学 (平装版)
[美]威廉·坎宁安 后浪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作家榜名著:菊与刀全译本(一本书讲透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全新未删节插图版《菊与刀》!特别收录4000多字导读 +12幅彩插!)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作家榜经典名 著;何谦 译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数学侦探 游乐园里的古怪笑脸
[美]丹尼尔·肯尼 艾米丽·博艾尔 著 刘玙婧、王婧 译;小博集出品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读懂经济学:提升“财商”、塑造价值观念的经济学读本,一本书参破瞬息万变的经济世界底层逻辑!
[美]霍华德·亚鲁斯 著;赵善江 译;斯坦威 出品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数学侦探 神秘路线上的连环追踪
[美]丹尼尔·肯尼 艾米丽·博艾尔 著 刘玙婧、王婧 译;小博集出品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陶瓷创意造型新技法(陶艺学习系列丛书)
[美]黛布·施瓦茨科夫 著,张靖靖 译
信息时代三部曲:经济、社会与文化
千年终结
[美]曼纽尔·卡斯特 著;夏铸九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