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作技术

数字农作技术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08-08
版次: 1
ISBN: 9787030222343
定价: 120.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72页
字数: 72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12人买过
  • 《数字农作技术》以农作信息的获取、处理、模拟、调控为主要环节,重点论述数字农作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关键技术、应用系统、发展前景等,主要包括数字农作的产生、特征及作用,数字农作研究的原理与方法,数字化种植设计技术,作物管理知识模型,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作物生长监测诊断,农作空间信息管理,数字农作支持系统,数字农作技术发展前景等9章内容,形成较为全面深入的数字农作理论与技术体系,具有突出的系统性、先进性、知识性和应用性。
    《数字农作技术》可作为从事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学科研究生的科技参考书。 曹卫星,男,南京农业大学,汉族,1958年8月生,江苏南通人,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民盟中央常委,民盟江苏省委主委,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作物栽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863计划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
    主要研究作物生态和信息农学,先后主持完成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等40多项。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62篇,其中SCI收录65篇;出版著作5部;登记国家软件著作权2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等。 序
    前言
    第1章数字农作的产生、特征及作用
    1.1数字农作的产生与发展
    1.1.1数字农作的产生背景
    1.1.2数字农作的发展过程

    1.2数字农作的技术内涵与特征
    1.2.1数字农作的内涵
    1.2.2数字农作的关键技术
    1.2.3数字农作的基本特征

    1.3数字农作的作用与应用
    1.3.1数字农作的作用

    第2章数字农作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1农作系统分析
    2.1.1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
    2.1.2农作系统的等级性
    2.1.3农作系统的水平
    2.1.4农作系统的表示

    2.2农作信息获取方法
    2.2.1试验设计与实施
    2.2.2观察与测定
    2.2.3文献资料获取

    2.3农作信息处理技术
    2.3.1定量分析
    2.3.2算法构建

    2.4农作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4.1系统总体设计
    2.4.2系统构件设计
    2.4.3系统集成开发
    2.4.4系统的测试检验与应用

    第3章数字化种植设计技术
    3.1作物生态适应性评价
    3.1.1作物气候适应性评价
    3.1.2作物土壤适应性评价
    3.1.3作物地域生态适应性评价

    3.2作物空间分区技术
    3.2.1作物空间分布特点
    3.2.2作物空间分区技术
    3.2.3作物空间分区实例

    3.3作物周年布局技术
    3.3.1复种潜力指数估算
    3.3.2熟制类型确定
    3.3.3作物周年布局

    3.4种植优化设计及效益评价
    3.4.1种植模式优化设计
    3.4.2种植结构优化设计
    3.4.3作物种植模式效益评价
    3.4.4种植结构效益评价

    第4章作物管理知识模型
    4.1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的定义、特征与作用
    4.1.1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的产生背景
    4.1.2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的定义与特征
    4.1.3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的作用与意义

    4.2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的构建
    4.2.1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的框架结构
    4.2.2作物栽培方案设计模型
    4.2.3作物生长指标设计模型

    4.3基于知识模型的作物管理方案设计
    4.3.1作物管理方案的实例分析
    4.3.2作物管理方案的测试与检验

    第5章作物生长模拟模型
    5.1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5.1.1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概念
    5.1.2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特征
    5.1.3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作用

    5.2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构建
    5.2.1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构建方法
    5.2.2作物阶段发育模型
    5.2.3作物器官建成模型
    5.2.4物质生产与分配模型
    5.2.5作物品质形成模型
    5.2.6作物养分动态模型
    5.2.7土壤-作物系统水分平衡模型

    5.3可视化作物生长系统的构建
    5.3.1作物形态结构模型
    5.3.2作物形态可视化技术
    5.3.3数字化可视化作物生长系统

    5.4智能化作物集成建模辅助系统
    5.4.1系统原理与构建方法
    5.4.2系统结构及内容
    5.4.3系统功能及核心部件
    5.4.4应用分析:重构小麦生长模型

    第6章作物生长的遥感监测
    6.1农业遥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6.1.1农业遥感的生物物理基础
    6.1.2农业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方法

    6.2作物生长的遥感监测模型
    6.2.1作物反射光谱的变化模式
    6.2.2作物生长特征的监测模型
    6.2.3作物生理参数的监测模型
    6.2.4作物生产力的监测模型
    6.2.5基于地空信息融合的作物生长监测

    6.3作物生长监测系统
    6.3.1作物生长监测设备的设计与研制
    6.3.2作物生长监测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6.3.3作物遥感技术与模型技术的耦合

    第7章农作空间信息管理
    7.1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7.1.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7.1.2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7.1.3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7.2基于GIS的农作空间信息管理
    7.2.1农作空间信息的变化特征
    7.2.2农作空间信息分析技术
    7.2.3GIS与GPS和RS集成的机制与模式
    7.2.4农作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7.3基于GIS和模型的农作生产力评价
    7.3.1农作潜在生产力
    7.3.2农作现实生产力
    7.3.3基于GIs和知识模型的农作生产力评价
    7.3.4基于GIS和生长模型的农作生产力评价
    7.3.5农作生产力优化

    第8章数字农作支持系统
    8.1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8.1.1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8.1.2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
    8.1.3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与应用

    8.2数字农作支持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8.2.1数字农作支持系统的技术支撑
    8.2.2数字农作关键技术的耦合机制
    8.2.3数字农作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8.3数字农作支持系统的应用评价

    8.4数字化农作管理仪的研制与实现
    8.4.1系统目标、特性及功能需求
    8.4.2关键开发技术
    8.4.3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第9章数字农作技术发展前景
    9.1数字农业的总体发展趋势
    9.2数字农作技术的发展方向
    9.2.1遥感监测技术
    9.2.2过程模拟技术
    9.2.3知识工程技术
    9.2.4系统集成技术

    9.3数字农作技术的前景展望
    9.3.1信息农作
    9.3.23S农作
    9.3.3数字农作
    9.3.4虚拟农作
    9.3.5精确农作
    参考文献
    索引
  • 内容简介:
    《数字农作技术》以农作信息的获取、处理、模拟、调控为主要环节,重点论述数字农作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关键技术、应用系统、发展前景等,主要包括数字农作的产生、特征及作用,数字农作研究的原理与方法,数字化种植设计技术,作物管理知识模型,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作物生长监测诊断,农作空间信息管理,数字农作支持系统,数字农作技术发展前景等9章内容,形成较为全面深入的数字农作理论与技术体系,具有突出的系统性、先进性、知识性和应用性。
    《数字农作技术》可作为从事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学科研究生的科技参考书。
  • 作者简介:
    曹卫星,男,南京农业大学,汉族,1958年8月生,江苏南通人,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民盟中央常委,民盟江苏省委主委,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作物栽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863计划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
    主要研究作物生态和信息农学,先后主持完成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等40多项。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62篇,其中SCI收录65篇;出版著作5部;登记国家软件著作权2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等。
  • 目录:

    前言
    第1章数字农作的产生、特征及作用
    1.1数字农作的产生与发展
    1.1.1数字农作的产生背景
    1.1.2数字农作的发展过程

    1.2数字农作的技术内涵与特征
    1.2.1数字农作的内涵
    1.2.2数字农作的关键技术
    1.2.3数字农作的基本特征

    1.3数字农作的作用与应用
    1.3.1数字农作的作用

    第2章数字农作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1农作系统分析
    2.1.1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
    2.1.2农作系统的等级性
    2.1.3农作系统的水平
    2.1.4农作系统的表示

    2.2农作信息获取方法
    2.2.1试验设计与实施
    2.2.2观察与测定
    2.2.3文献资料获取

    2.3农作信息处理技术
    2.3.1定量分析
    2.3.2算法构建

    2.4农作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4.1系统总体设计
    2.4.2系统构件设计
    2.4.3系统集成开发
    2.4.4系统的测试检验与应用

    第3章数字化种植设计技术
    3.1作物生态适应性评价
    3.1.1作物气候适应性评价
    3.1.2作物土壤适应性评价
    3.1.3作物地域生态适应性评价

    3.2作物空间分区技术
    3.2.1作物空间分布特点
    3.2.2作物空间分区技术
    3.2.3作物空间分区实例

    3.3作物周年布局技术
    3.3.1复种潜力指数估算
    3.3.2熟制类型确定
    3.3.3作物周年布局

    3.4种植优化设计及效益评价
    3.4.1种植模式优化设计
    3.4.2种植结构优化设计
    3.4.3作物种植模式效益评价
    3.4.4种植结构效益评价

    第4章作物管理知识模型
    4.1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的定义、特征与作用
    4.1.1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的产生背景
    4.1.2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的定义与特征
    4.1.3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的作用与意义

    4.2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的构建
    4.2.1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的框架结构
    4.2.2作物栽培方案设计模型
    4.2.3作物生长指标设计模型

    4.3基于知识模型的作物管理方案设计
    4.3.1作物管理方案的实例分析
    4.3.2作物管理方案的测试与检验

    第5章作物生长模拟模型
    5.1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5.1.1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概念
    5.1.2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特征
    5.1.3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作用

    5.2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构建
    5.2.1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构建方法
    5.2.2作物阶段发育模型
    5.2.3作物器官建成模型
    5.2.4物质生产与分配模型
    5.2.5作物品质形成模型
    5.2.6作物养分动态模型
    5.2.7土壤-作物系统水分平衡模型

    5.3可视化作物生长系统的构建
    5.3.1作物形态结构模型
    5.3.2作物形态可视化技术
    5.3.3数字化可视化作物生长系统

    5.4智能化作物集成建模辅助系统
    5.4.1系统原理与构建方法
    5.4.2系统结构及内容
    5.4.3系统功能及核心部件
    5.4.4应用分析:重构小麦生长模型

    第6章作物生长的遥感监测
    6.1农业遥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6.1.1农业遥感的生物物理基础
    6.1.2农业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方法

    6.2作物生长的遥感监测模型
    6.2.1作物反射光谱的变化模式
    6.2.2作物生长特征的监测模型
    6.2.3作物生理参数的监测模型
    6.2.4作物生产力的监测模型
    6.2.5基于地空信息融合的作物生长监测

    6.3作物生长监测系统
    6.3.1作物生长监测设备的设计与研制
    6.3.2作物生长监测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6.3.3作物遥感技术与模型技术的耦合

    第7章农作空间信息管理
    7.1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7.1.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7.1.2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7.1.3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7.2基于GIS的农作空间信息管理
    7.2.1农作空间信息的变化特征
    7.2.2农作空间信息分析技术
    7.2.3GIS与GPS和RS集成的机制与模式
    7.2.4农作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7.3基于GIS和模型的农作生产力评价
    7.3.1农作潜在生产力
    7.3.2农作现实生产力
    7.3.3基于GIs和知识模型的农作生产力评价
    7.3.4基于GIS和生长模型的农作生产力评价
    7.3.5农作生产力优化

    第8章数字农作支持系统
    8.1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8.1.1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8.1.2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
    8.1.3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与应用

    8.2数字农作支持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8.2.1数字农作支持系统的技术支撑
    8.2.2数字农作关键技术的耦合机制
    8.2.3数字农作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8.3数字农作支持系统的应用评价

    8.4数字化农作管理仪的研制与实现
    8.4.1系统目标、特性及功能需求
    8.4.2关键开发技术
    8.4.3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第9章数字农作技术发展前景
    9.1数字农业的总体发展趋势
    9.2数字农作技术的发展方向
    9.2.1遥感监测技术
    9.2.2过程模拟技术
    9.2.3知识工程技术
    9.2.4系统集成技术

    9.3数字农作技术的前景展望
    9.3.1信息农作
    9.3.23S农作
    9.3.3数字农作
    9.3.4虚拟农作
    9.3.5精确农作
    参考文献
    索引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数字农作技术
儿童游戏通论
刘焱 著
数字农作技术
托尔斯泰研究
杨正先 著
数字农作技术
搜索引擎:原理、技术与系统
李晓明 著
数字农作技术
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肝胆相照:邓文钊与饶彰风合传
谭元亨、敖叶湘琼 著
数字农作技术
医学人文学导论
张大庆 著
数字农作技术
枣疯病
刘孟军 著
数字农作技术
中国:阻击腐败
邵道生 著
数字农作技术
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神经系统疾病血管内介入诊疗学
杨华 编
数字农作技术
药物剂型与制剂设计
曹德英 编
数字农作技术
厌氧生物技术. 2, 工程与实践
王凯军 编著
数字农作技术
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经济转型期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及其影响
邓翔、姜洋 著
数字农作技术
国家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研究
谢茹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数字农作技术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来自“千村调查”的发现
许涛
数字农作技术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李娇,张金艺,任春明,孙学成
数字农作技术
数字定义未来:经济新思想与竞争新战略
许余洁 肖馨 徐晋
数字农作技术
数字浙江建设20年——数字中国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
张才方
数字农作技术
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
数字农作技术
数字中国学习辅导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中国网信》杂志
数字农作技术
数字社会基础设施
许正中等
数字农作技术
数字法学判例百选
胡铭,高艳东,陆青,魏立舟 主编
数字农作技术
数字建造 提升专业能级--建筑装饰工程数字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上海建工装饰集团装饰工程关键技术丛书)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编著
数字农作技术
数字时代的用户创新 [美] 埃里克·冯·希普尔
(美) 埃里克·冯·希普尔
数字农作技术
数字化何以赋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宋瑞,杨晓琰,张琴悦著
数字农作技术
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及路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经济)
钞小静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