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特质与世界眼光

本土特质与世界眼光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6-01
版次: 1
ISBN: 9787301101391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6页
字数: 32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7人买过
  •   本书作者系国内著名社会学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本书系作者20余年来代表性作品的结集,全书从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化和社会互构论四个方面具体展示了作者提出和倡导的"社会运行学派"的理论构思,凡对社会学理论有兴趣者均能从中得到较大的启示。   郑杭生,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年生于浙江杭州,1950年毕业于浙江省余姚县立中学初中部,1956年毕业于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中部。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留校任教。1981-1983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进修社会学和现代西方哲学。1984年受命创建人大社会学研究所、1987年建立社会学系。1986年和1993年分别作为学术带头人建立“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硕士点和博士点,1998年建立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社会学系第一任主任,副校长(1987.9-1997.5)。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北京市社会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评审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长,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分别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方面的“七·五”、“八·五”、“十、五”重点课题、“九·五”重大课题。2003年担任为期八年的《奥运会总体影响项目〈OGGI〉》的首席专家;2004年开始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进行讲学活动。1991年10月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证书。1998年受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聘请,去日本担任改校产业社会学部客座教授一年。有著作多部;论文多篇。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 第一篇 社会运行论
    社会学对象问题新探
    改革与社会主义社会运行
    社会协调发问题的基本思路
    关于我的社会学定义——序董驹翔主编的《社会学》·答我的一些批评者
    从社会学学科层次结构看社会学对象问题
    也谈社会学的学术规范问题
    究竟如何看待“价值中立”?——回应《为“价值中立”辩护》一文对我观点的批评
    第二篇 社会转型论
    要研究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
    中国社会大转型
    社会公平与社会分层
    关于我国城市社会阶层划分的几个问题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新变化的几个问题
    警惕“类发展困境”——社会学视野下我国社会稳定面临的新形势
    走出“逆发展困境”——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几点思考
    第三篇 学科本土论
    中国社会学百年轨迹
    社会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社会学——纪念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20周年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和诞辰185周年而作
    第四篇 社会互构论
    社会互构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前现代到现代的社会学考察
    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拓展——简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学理论研究中的意义
    论社会学元问题与社会学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逻辑结构要素和特定历史过程
    社会互构论的提出——对社会学学术传统的审视和快速转型期经验现实的反思
  •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系国内著名社会学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本书系作者20余年来代表性作品的结集,全书从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化和社会互构论四个方面具体展示了作者提出和倡导的"社会运行学派"的理论构思,凡对社会学理论有兴趣者均能从中得到较大的启示。
  • 作者简介:
      郑杭生,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年生于浙江杭州,1950年毕业于浙江省余姚县立中学初中部,1956年毕业于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中部。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留校任教。1981-1983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进修社会学和现代西方哲学。1984年受命创建人大社会学研究所、1987年建立社会学系。1986年和1993年分别作为学术带头人建立“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硕士点和博士点,1998年建立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社会学系第一任主任,副校长(1987.9-1997.5)。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北京市社会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评审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长,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分别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方面的“七·五”、“八·五”、“十、五”重点课题、“九·五”重大课题。2003年担任为期八年的《奥运会总体影响项目〈OGGI〉》的首席专家;2004年开始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进行讲学活动。1991年10月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证书。1998年受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聘请,去日本担任改校产业社会学部客座教授一年。有著作多部;论文多篇。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
  • 目录:
    第一篇 社会运行论
    社会学对象问题新探
    改革与社会主义社会运行
    社会协调发问题的基本思路
    关于我的社会学定义——序董驹翔主编的《社会学》·答我的一些批评者
    从社会学学科层次结构看社会学对象问题
    也谈社会学的学术规范问题
    究竟如何看待“价值中立”?——回应《为“价值中立”辩护》一文对我观点的批评
    第二篇 社会转型论
    要研究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
    中国社会大转型
    社会公平与社会分层
    关于我国城市社会阶层划分的几个问题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新变化的几个问题
    警惕“类发展困境”——社会学视野下我国社会稳定面临的新形势
    走出“逆发展困境”——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几点思考
    第三篇 学科本土论
    中国社会学百年轨迹
    社会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社会学——纪念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20周年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和诞辰185周年而作
    第四篇 社会互构论
    社会互构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前现代到现代的社会学考察
    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拓展——简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学理论研究中的意义
    论社会学元问题与社会学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逻辑结构要素和特定历史过程
    社会互构论的提出——对社会学学术传统的审视和快速转型期经验现实的反思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本土特质与世界眼光
多元话语分析:社会分析模式的新尝试
谢立中 著
本土特质与世界眼光
社会治理与社会保护
唐钧 著
本土特质与世界眼光
社会研究:科学与艺术
风笑天 著
本土特质与世界眼光
社会理论的本土化建构
叶启政 著
本土特质与世界眼光
理论的邂逅: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路径
周晓虹 著
本土特质与世界眼光
社会理论
谢立中 著
本土特质与世界眼光
社会理论与当代现实
苏国勋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