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11
版次: 2
ISBN: 9787300182704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2页
字数: 39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16人买过
  •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在对司法权的性质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讨论了司法裁判的行政模式、审判委员会制度以及检察监督制度,对这些司法制度的深层问题进行了分析。《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入手,对长期存在的“义务本位主义”刑事诉讼模式进行了理论总结,讨论了这一模式对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广泛影响。针对中国刑事诉讼程序所面临的实施困境,《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还讨论了回避和管辖变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卷移送、事实审重构、法院变更起诉罪名、留有余地的裁判方式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解释力的理论思路。最后,《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结合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律师法难以实施的问题,对中国“立法推动主义”的制度变革道路作出了评价,并对那种自生自发的“司法推动主义”的制度试验模式进行了展望。《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倡导一种“以世界眼光研究中国问题”的研究思路,强调既要避免过于主观的法学移植主义,又要克服那种动辄提出立法建议的法对策主义,主张将制度层面的问题转化为理论问题,从而作出学术上的贡献。   陈瑞华,1967年2月生于中国山东。目前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任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2004年获得中国法学会“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2010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学术兴趣是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据法、司法制度和程序法理学。独立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其中代表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2003);《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2005,2011,2013);《看得见的正义》(2000,2013);《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2011);《程序性制裁理论》(2005,2010);《法律人的思维方式》(2008,2011);《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2008,2010);《论法学研究方法》(2009);《比较刑事诉讼法》(2010);《程序正义理论》(2010);《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2011);《刑事证据法学》(2012);《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2012)。 第一章 司法权的性质
    一、引言
    二、司法权的构成要素
    三、司法权的功能
    四、司法权的基本特征
    五、警察权与检察权的性质
    六、刑事执行权的性质
    七、司法裁判权行使的方式
    八、结语

    第二章 司法裁判的行政决策模式——对中国法院“司法行政化”现象的重新考察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对一个基层法院主审法官制度的观察
    三、司法裁判的行政审批模式
    四、司法行政管理与司法裁判的职能混淆
    五、行政审批还是诉权制约?
    六、结论

    第三章 刑事司法中的审判委员会制度
    一、引言
    二、作为审判组织的审判委员会
    三、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基本缺陷
    四、对两个案例的分析
    五、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近期改革动向
    六、中国法院的内部独立问题

    第四章 检察监督制度的若干问题
    一、引言
    二、刑事抗诉
    三、量刑监督
    四、侦查监督
    五、刑事执行的监督
    六、对未决羁押的监督
    七、结论

    第五章 义务本位主义的刑事诉讼模式——论“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程序效应
    一、引言
    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历史考察
    三、“坦白从宽”的诉讼效果
    四、嫌疑人的如实回答义务
    五、被告人的认罪态度
    六、“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对辩护效果的影响
    七、两种法律传统的博弈
    八、结论

    第六章 中立的裁判者——回避与管辖变更制度之初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法官的回避问题
    三、“法院的回避”——审判管辖的变更问题
    四、回避制度的基本缺陷
    五、变更管辖制度的主要问题
    六、回避和变更管辖制度的根基
    七、诉权与裁判权的关系
    八、违反回避和管辖制度的程序后果
    九、裁判者走向中立化的难题

    第七章 案卷移送制度的演变与反思
    一、引言
    二、1979年确立的庭前案卷移送制度
    三、1996年的“审判方式改革”
    四、“庭后移送案卷”制度的形成
    五、庭前移送案卷制度的重新恢复
    六、制约案卷笔录移送制度的几个深层因素
    七、结论

    第八章 彻底的事实审——一个困扰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难题
    一、引言
    二、事实审的形式化
    三、“彻底的事实审”理念的提出
    四、在第一审程序中构建“彻底的事实审”的必要性
    五、重构事实审的改革努力
    六、走向“彻底的事实审”

    第九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三个模式
    一、引言
    二、“先刑后民”模式
    三、“刑民分离”模式
    四、“先民后刑”模式
    五、结论

    第十章 法院变更起诉问题之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法院变更起诉的个案分析
    三、法院变更起诉的成因
    四、变更起诉实践的负面效应
    五、改革变更起诉制度的可能性
    六、结论

    第十一章 留有余地的裁判方式——对中国冤假错案形成原因的一种解释
    一、引言
    二、“留有余地”的两个模式
    三、法院选择“疑罪从有”的体制原因
    四、“疑罪从有”的成本收益分析
    五、结论

    第十二章 制度变革中的立法推动主义
    一、引言
    二、立法机关在推动制度变革方面的局限性
    三、制度变革中的司法推动主义
    四、制度变革的另一条道路
    参考书目
    索引
  • 内容简介: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在对司法权的性质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讨论了司法裁判的行政模式、审判委员会制度以及检察监督制度,对这些司法制度的深层问题进行了分析。《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入手,对长期存在的“义务本位主义”刑事诉讼模式进行了理论总结,讨论了这一模式对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广泛影响。针对中国刑事诉讼程序所面临的实施困境,《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还讨论了回避和管辖变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卷移送、事实审重构、法院变更起诉罪名、留有余地的裁判方式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解释力的理论思路。最后,《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结合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律师法难以实施的问题,对中国“立法推动主义”的制度变革道路作出了评价,并对那种自生自发的“司法推动主义”的制度试验模式进行了展望。《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倡导一种“以世界眼光研究中国问题”的研究思路,强调既要避免过于主观的法学移植主义,又要克服那种动辄提出立法建议的法对策主义,主张将制度层面的问题转化为理论问题,从而作出学术上的贡献。
  • 作者简介:
      陈瑞华,1967年2月生于中国山东。目前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任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2004年获得中国法学会“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2010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学术兴趣是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据法、司法制度和程序法理学。独立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其中代表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2003);《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2005,2011,2013);《看得见的正义》(2000,2013);《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2011);《程序性制裁理论》(2005,2010);《法律人的思维方式》(2008,2011);《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2008,2010);《论法学研究方法》(2009);《比较刑事诉讼法》(2010);《程序正义理论》(2010);《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2011);《刑事证据法学》(2012);《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2012)。
  • 目录:
    第一章 司法权的性质
    一、引言
    二、司法权的构成要素
    三、司法权的功能
    四、司法权的基本特征
    五、警察权与检察权的性质
    六、刑事执行权的性质
    七、司法裁判权行使的方式
    八、结语

    第二章 司法裁判的行政决策模式——对中国法院“司法行政化”现象的重新考察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对一个基层法院主审法官制度的观察
    三、司法裁判的行政审批模式
    四、司法行政管理与司法裁判的职能混淆
    五、行政审批还是诉权制约?
    六、结论

    第三章 刑事司法中的审判委员会制度
    一、引言
    二、作为审判组织的审判委员会
    三、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基本缺陷
    四、对两个案例的分析
    五、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近期改革动向
    六、中国法院的内部独立问题

    第四章 检察监督制度的若干问题
    一、引言
    二、刑事抗诉
    三、量刑监督
    四、侦查监督
    五、刑事执行的监督
    六、对未决羁押的监督
    七、结论

    第五章 义务本位主义的刑事诉讼模式——论“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程序效应
    一、引言
    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历史考察
    三、“坦白从宽”的诉讼效果
    四、嫌疑人的如实回答义务
    五、被告人的认罪态度
    六、“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对辩护效果的影响
    七、两种法律传统的博弈
    八、结论

    第六章 中立的裁判者——回避与管辖变更制度之初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法官的回避问题
    三、“法院的回避”——审判管辖的变更问题
    四、回避制度的基本缺陷
    五、变更管辖制度的主要问题
    六、回避和变更管辖制度的根基
    七、诉权与裁判权的关系
    八、违反回避和管辖制度的程序后果
    九、裁判者走向中立化的难题

    第七章 案卷移送制度的演变与反思
    一、引言
    二、1979年确立的庭前案卷移送制度
    三、1996年的“审判方式改革”
    四、“庭后移送案卷”制度的形成
    五、庭前移送案卷制度的重新恢复
    六、制约案卷笔录移送制度的几个深层因素
    七、结论

    第八章 彻底的事实审——一个困扰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难题
    一、引言
    二、事实审的形式化
    三、“彻底的事实审”理念的提出
    四、在第一审程序中构建“彻底的事实审”的必要性
    五、重构事实审的改革努力
    六、走向“彻底的事实审”

    第九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三个模式
    一、引言
    二、“先刑后民”模式
    三、“刑民分离”模式
    四、“先民后刑”模式
    五、结论

    第十章 法院变更起诉问题之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法院变更起诉的个案分析
    三、法院变更起诉的成因
    四、变更起诉实践的负面效应
    五、改革变更起诉制度的可能性
    六、结论

    第十一章 留有余地的裁判方式——对中国冤假错案形成原因的一种解释
    一、引言
    二、“留有余地”的两个模式
    三、法院选择“疑罪从有”的体制原因
    四、“疑罪从有”的成本收益分析
    五、结论

    第十二章 制度变革中的立法推动主义
    一、引言
    二、立法机关在推动制度变革方面的局限性
    三、制度变革中的司法推动主义
    四、制度变革的另一条道路
    参考书目
    索引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刑事实务与大数据分析指引
盈科律师事务所编 张文明著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刑事诉讼出罪论
拜荣静著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37辑(2023.1)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 著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刑事涉财执行实务精要
梁雅丽,傅庆涛,刘嘉梁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22.7总第205辑
人民法院出版社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刑事法评论:正当防卫 江溯
江溯 主编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刑事法判解·第23卷
陈兴良 著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刑事法学研究(2023年第1辑)
吴宏耀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刑事诉讼移管研究 法学理论 郇顶著 新华正版
郇顶著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38辑(2023.2)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刑事办案实用手册(修订第八版)
人民法院出版社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指南
上海市浦东新区法学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企业合规基本理论(第三版)
陈瑞华 著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刑事辩护的理念(第二版)
陈瑞华 著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企业合规基本理论(第二版)
陈瑞华 著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比较刑事诉讼法(第二版)
陈瑞华 著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企业合规基本理论
陈瑞华 著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天下·刑事审判原理论(第三版)
陈瑞华 著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看得见的正义(第三版)
陈瑞华 著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天下·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第三版)
陈瑞华 著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天下·法学新经典 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第二版)
陈瑞华 著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天下·司法体制改革导论
陈瑞华 著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刑事辩护的艺术
陈瑞华 著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论法学研究方法
陈瑞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