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11
版次: 1
ISBN: 9787301260944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0页
字数: 207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9人买过
  •   在当代,无论是世界范围内还是中国语境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都面临着多重挑战,世界政治格局、文学发展格局以及当代文化秩序已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但这并不影响作为一种思想精神与理论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仍然会有它的现实性,也不影响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和方法观念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生命力。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正走向综合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即如何在学理层面上更切实地面对当代文化经验,如何在根本上将那种学理层面上的理论建构与生活经验和情感诉求层面上的现实发展结合起来,以增强理论对象化现实的能力,是这本《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讨论的主题。   段吉方,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审美文化理论与批评、比较诗学、20世纪英国文化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两项,著有《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研究》。 导论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建构:语境、问题与理论范式
    1    作为美学基本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
    2    审美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
    3    如何看待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问题
    4    理论的现代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及其
    理论呈现
    上篇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问题
    一    审美意识形态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建构
    1    《讲话》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知识经验
    2    审美意识形态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问题
    3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学术定位与历史责任
    二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
    理论经验
    1    50年代“美学大讨论”与《手稿》美学研究的理论开端
    2    80年代以来的“美学热”与《手稿》研究的“经典化”
    阐释
    3    新一轮的美学论争与《手稿》美学研究的深化发展
    4    《手稿》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形态问题
    三    “社会主义文学生产方式”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性
    1    作为一种“历史总体性”的“社会主义文学生产方式”
    2    “社会主义文学生产方式”与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性的生成
    语境
    3    “社会主义文学生产方式”与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性问题的
    悖谬处境
    四    “文艺学危机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价值诉求
    1    “文艺学危机论”:一个反讽的命题
    2    理论的焦虑与突围:当代文艺学的知识生产和知识
    建构
    3    面向现实的文艺学:文学理论批评的价值诉求
    五    “后现代语境”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现代性问题
    1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范式转型
    2    作为“问题之源”的中国文论的现代性
    3    作为一种“提问方式”的中国文论的现代性
    4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构
    中篇    理论之后的文化理论与批评
    六    理论的终结
    ——“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形态及其历史走向
    1    “反理论”:学科互涉与理论融通的可能与困境
    2    “理论的抵抗”:伦理学、哲学、美学向文学理论的转折与
    位移
    3    “理论之后”:批判理论的转折
    4    “理论的终结?”:“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思考
    七    艺术的终结与审美的期待:“艺术终结”问题的美学
    思考
    1    “艺术的终结”:一种艺术哲学
    2    “艺术的终结”:哲学对艺术的剥夺?
    3    艺术终结了吗:艺术终结之后的美学与艺术
    八    文化理论的兴衰:理论之后的批评旅途及其实现方式
    1    理论之后:后现代主义之后的文化理论与文化研究
    2    文化理论的兴衰:“理论之后”与马克思主义
    3    “向这一切说再见”还是“处于问题之中”:伊格尔顿的
    理论情结
    4    文学研究走向后理论时代了吗?
    九    后现代政治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发展
    1    “元叙事”的解构:知识合法性的悖论
    2    解构主义的“政治冲动”与后现代主义
    3    当代文化政治研究的语境转换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
    4    后现代主义的困境与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的批判性
    重建
    十    激进还是保守:特里·伊格尔顿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
    1    后现代主义思想风格的生成
    2    后现代主义幻象与马克思主义
    3    激进政治与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
    十一    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激进美学的逻辑与
    立场
    1    激进的美学锋芒:“一切批评都是政治的”
    2    唯物主义美学与激进美学的理论归宿
    3    质疑与批判:激进美学的历史命运
    下篇    文化研究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
    十二    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范式转换与观念变革
    1    文化研究的双重血统
    2    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
    3    范式转换与观念变革
    4    文化研究的启示与挑战
    十三    文化研究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范式及其构成
    1    文化研究的本土接受与本土化反思:从两种话语模式
    谈起
    2    如何继承作为一种思想资源的文化研究
    3    文化研究与跨越文学理论范式问题
    4    文化研究与文学理论的价值重构
    十四    文艺学学科反思与文学理论的科学性
    1    文艺学学科反思与文学理论的“科学性”
    2    文学理论科学性的历史维度
    3    文学理论科学性的价值维度
    十五    “文学性”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价值重建
    1    “文学性”与“文学性”理论
    2    “文学性”的蔓延与当代“文学性”问题的现实境遇
    3    “文学性”与文学理论的价值重建
    十六    面向现实的文学理论:意义及其限度
    1    “批评的世纪”:对一个批评命题的回溯性考察
    2    “泛理论”与“反理论”时代的文艺学
    3    面向现实的文学理论:意义及其限度
    后记
  • 内容简介:
      在当代,无论是世界范围内还是中国语境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都面临着多重挑战,世界政治格局、文学发展格局以及当代文化秩序已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但这并不影响作为一种思想精神与理论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仍然会有它的现实性,也不影响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和方法观念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生命力。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正走向综合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即如何在学理层面上更切实地面对当代文化经验,如何在根本上将那种学理层面上的理论建构与生活经验和情感诉求层面上的现实发展结合起来,以增强理论对象化现实的能力,是这本《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讨论的主题。
  • 作者简介:
      段吉方,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审美文化理论与批评、比较诗学、20世纪英国文化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两项,著有《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研究》。
  • 目录:
    导论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建构:语境、问题与理论范式
    1    作为美学基本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
    2    审美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
    3    如何看待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问题
    4    理论的现代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及其
    理论呈现
    上篇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问题
    一    审美意识形态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建构
    1    《讲话》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知识经验
    2    审美意识形态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问题
    3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学术定位与历史责任
    二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
    理论经验
    1    50年代“美学大讨论”与《手稿》美学研究的理论开端
    2    80年代以来的“美学热”与《手稿》研究的“经典化”
    阐释
    3    新一轮的美学论争与《手稿》美学研究的深化发展
    4    《手稿》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形态问题
    三    “社会主义文学生产方式”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性
    1    作为一种“历史总体性”的“社会主义文学生产方式”
    2    “社会主义文学生产方式”与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性的生成
    语境
    3    “社会主义文学生产方式”与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性问题的
    悖谬处境
    四    “文艺学危机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价值诉求
    1    “文艺学危机论”:一个反讽的命题
    2    理论的焦虑与突围:当代文艺学的知识生产和知识
    建构
    3    面向现实的文艺学:文学理论批评的价值诉求
    五    “后现代语境”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现代性问题
    1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范式转型
    2    作为“问题之源”的中国文论的现代性
    3    作为一种“提问方式”的中国文论的现代性
    4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构
    中篇    理论之后的文化理论与批评
    六    理论的终结
    ——“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形态及其历史走向
    1    “反理论”:学科互涉与理论融通的可能与困境
    2    “理论的抵抗”:伦理学、哲学、美学向文学理论的转折与
    位移
    3    “理论之后”:批判理论的转折
    4    “理论的终结?”:“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思考
    七    艺术的终结与审美的期待:“艺术终结”问题的美学
    思考
    1    “艺术的终结”:一种艺术哲学
    2    “艺术的终结”:哲学对艺术的剥夺?
    3    艺术终结了吗:艺术终结之后的美学与艺术
    八    文化理论的兴衰:理论之后的批评旅途及其实现方式
    1    理论之后:后现代主义之后的文化理论与文化研究
    2    文化理论的兴衰:“理论之后”与马克思主义
    3    “向这一切说再见”还是“处于问题之中”:伊格尔顿的
    理论情结
    4    文学研究走向后理论时代了吗?
    九    后现代政治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发展
    1    “元叙事”的解构:知识合法性的悖论
    2    解构主义的“政治冲动”与后现代主义
    3    当代文化政治研究的语境转换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
    4    后现代主义的困境与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的批判性
    重建
    十    激进还是保守:特里·伊格尔顿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
    1    后现代主义思想风格的生成
    2    后现代主义幻象与马克思主义
    3    激进政治与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
    十一    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激进美学的逻辑与
    立场
    1    激进的美学锋芒:“一切批评都是政治的”
    2    唯物主义美学与激进美学的理论归宿
    3    质疑与批判:激进美学的历史命运
    下篇    文化研究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
    十二    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范式转换与观念变革
    1    文化研究的双重血统
    2    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
    3    范式转换与观念变革
    4    文化研究的启示与挑战
    十三    文化研究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范式及其构成
    1    文化研究的本土接受与本土化反思:从两种话语模式
    谈起
    2    如何继承作为一种思想资源的文化研究
    3    文化研究与跨越文学理论范式问题
    4    文化研究与文学理论的价值重构
    十四    文艺学学科反思与文学理论的科学性
    1    文艺学学科反思与文学理论的“科学性”
    2    文学理论科学性的历史维度
    3    文学理论科学性的价值维度
    十五    “文学性”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价值重建
    1    “文学性”与“文学性”理论
    2    “文学性”的蔓延与当代“文学性”问题的现实境遇
    3    “文学性”与文学理论的价值重建
    十六    面向现实的文学理论:意义及其限度
    1    “批评的世纪”:对一个批评命题的回溯性考察
    2    “泛理论”与“反理论”时代的文艺学
    3    面向现实的文学理论:意义及其限度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理论力学(第3版)(“十四五”时期水利类专业重点建设教材)
李晓丽 姚占全 主编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理论之后的写作
刘阳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理论的边际——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美学探思
金浪 著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理论力学(第9版)(I)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 编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理论力学(第5版)
郝桐生 编;殷祥超 赵慧明 赵玉成 巫静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理论力学
高向东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理论与实践--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研究
麻芝奕 著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理论中的中国--《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十周年集(《探索与争鸣》文库)
杜运泉 主编;叶祝弟;李梅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理论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
高宗战、西北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 编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理论力学教程(第五版)
周衍柏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理论力学(第4版)
董云峰;沙丽荣;李广博;方娟
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
理论力学(第9版)(II)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