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

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Bethany Saltman) ,
2021-08
版次: 1
ISBN: 9787115568625
定价: 5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9页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9人买过
  • 《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作者贝丝妮· 索特曼在生下女儿后,深深地爱着女儿,但她感到自己有些不对劲儿。回顾童年的孤独经历、青春期的放纵行为以及刚刚步入成年期后对爱的沉溺,索特曼认为,也许自己早年经历了创伤,心早已破碎了。

    后来,索特曼发现了依恋理论和陌生情境实验。开始学习依恋科学后,索特曼对爱、对家庭、对过往经历、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发现自己的心没有破碎,爱是坚不可摧的。通过陌生情境实验,索特曼发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真相:对孩子产生影响的,不是母乳喂养和陪伴式睡眠等外在行为,而是我们内心对爱的认识和感受。我们通过心与心传给下一代的是我们对爱的认识和感受。这项研究结果振奋人心,因为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变我们内心的认识和感受。

    《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的行文不但体现了作者理性的科学分析,而且还交织着感性的抒情,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一位母亲对自身经历的思考和对家庭未来的期盼,还可以通过书中讲解的心理学工具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往日经历及现在的各种关系。 [美]贝丝妮·索特曼(Bethany Saltman)

    专业研究者、作家,她的作品发表在《纽约客》《纽约杂志》《大西洋月刊》《父母》等杂志上,《陌生情境实验》一书是她的处女作。 目录:

    序 幕 001

    当女儿阿嘉丽娅呱呱坠地时, 现实生活让贝丝妮· 索特曼感到伤感。“我算什么母亲? 我算什么人?” 这些问题苦苦地纠缠着贝丝妮。 当贝丝妮偶然间发现了有关依恋的科学研究时, 她似乎有所领悟。 然后, 她知道了陌生情境实验及这个实验的设计者――玛丽·安斯沃斯。 在安斯沃斯智慧的启迪下, 贝丝妮迈入了有关爱与依恋的科学研究, 开始了一场心路历程。

    第 一卷 重新梳理往事 013

    贝丝妮回想起小时候父母对自己视而不见, 哥哥们对自己不理不睬, 她在家中感到孤独、 伤心并渴望得到拯救。 怀孕后的贝丝妮全心全意地满足腹中宝宝的需求, 这让她感到心满意足, 她一心想做一个好母亲, 而且要比自己的母亲做得好。 但那时她没有想到, 过去与现在、 快乐与失落、 安全与孤独的结合, 将会产生如此美好的联结。

    第二卷 亲爱的孩子 033

    玛丽· 安斯沃斯曾与约翰· 鲍尔比博士共过事, 当时鲍尔比正在构思他的理论。 起初玛丽并不认同鲍尔比的理论,于是她决定自己进行研究。 1954 年, 玛丽随丈夫抵达乌干达,之后她开始在当地的受访家庭之间来回奔走, 观察母婴及他们的生活, 期间还做了大量观察笔记。 这些观察笔记仿佛一颗种子, 生根发芽并孕育出心理学史上重要的实验模型之一。

    第三卷 神奇 051

    参加工作后, 贝丝妮· 索特曼因一段热烈但痛苦的亲密关系而心灰意凉。 在“人生的谷底”, 贝丝妮了解到坐禅, 然后去卡兹奇山禅院修禅并在那里遇到现在的丈夫赛耶。 之后,他们的女儿阿嘉丽娅降生了, 对贝丝妮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但同时养育女儿的生活很“凄惨”。 贝丝妮觉得自己一定有某种非常严重的问题, 自己的心一定早已经破碎了。 直到她带女儿去唐人街并拥有了一段神奇的经历。

    第四卷 形影不离 077

    当约翰· 鲍尔比还是一位年轻的精神分析师时, 他对精神分析师只处理患儿的心理活动产生了疑问。 此时, 玛丽加入了鲍尔比有关母婴分离问题的研究项目。 当时, 洛伦兹的“印记” 概念让鲍尔比有了焕然一新的认识并促使他提出了依恋理论。 为了写一个有关养育子女的专栏, 贝丝妮开始对依恋、 陌生情境实验和成人依恋访谈有所了解, 并慢慢地为之

    痴迷。

    第五卷 陌生情境实验 107

    自从开始了解依恋、 陌生情境实验及成人依恋访谈后,贝丝妮想要通过依恋理论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 从第 一次现场观看陌生情境实验, 到去美国国家心理学博物馆和美国心理学历史档案馆查阅有关玛丽的生平资料和档案及玛丽的巴尔的摩研究项目的观察笔记, 再到参加依恋研究者培训课程, 贝丝妮将所学内容用于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前半生。

    第六卷 叫我妈来 187

    当父亲突然把头探进卫浴间时, 贝丝妮大喊“别! 叫我妈来!” 7 岁那年的卫浴间事件一直萦绕在贝丝妮的心间, 并让她怀疑自己小时候是否遭受过虐待。 回想自己的前半生,孤独的童年、 叛逆的青春期、 欲罢不能的爱情和养育女儿的痛苦, 贝丝妮开始担心阿嘉丽娅也会出现青春期叛逆、 愤怒和不服管教等问题。 更让她担心的是, 她害怕女儿会按照自己的模子成长下去。

    第七卷 缓缓陷落 211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及与阿嘉丽娅之间的母女关系,贝丝妮决定做一次成人依恋访谈。 在得知自己及母亲的依恋类型是安全自主型后, 贝丝妮的感受发生了变化, 一幅崭新的画卷展现在她的眼前, 原来自己算不上什么“大坏蛋”。 不管我们的依恋模式如何, 审视自己都会让我们感到烦恼, 尤其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审视自己时, 我们会感到烦躁, 缺乏安全感, 但这是值得的。



    第八卷 重新讲述往事 257

    自从女儿降生和了解、 学习依恋理论及陌生情境实验后,贝丝妮开始质疑自己之前的许多认识, 比如自己与两个哥哥的关系或许并没有那么糟。 当再次看自己童年时的照片时,贝丝妮有了不同的感受, 感到自己以前并不孤单。 反反复复,从古至今, 贝丝妮觉得大家形影不离, 无论是聚、 是散、 是伤、 是愈, 都在一起。 这个情境既陌生又美好。

    尾 声 266

    后 记 今日的依恋 267

    致 谢 313
  • 内容简介:
    《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作者贝丝妮· 索特曼在生下女儿后,深深地爱着女儿,但她感到自己有些不对劲儿。回顾童年的孤独经历、青春期的放纵行为以及刚刚步入成年期后对爱的沉溺,索特曼认为,也许自己早年经历了创伤,心早已破碎了。

    后来,索特曼发现了依恋理论和陌生情境实验。开始学习依恋科学后,索特曼对爱、对家庭、对过往经历、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发现自己的心没有破碎,爱是坚不可摧的。通过陌生情境实验,索特曼发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真相:对孩子产生影响的,不是母乳喂养和陪伴式睡眠等外在行为,而是我们内心对爱的认识和感受。我们通过心与心传给下一代的是我们对爱的认识和感受。这项研究结果振奋人心,因为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变我们内心的认识和感受。

    《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的行文不但体现了作者理性的科学分析,而且还交织着感性的抒情,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一位母亲对自身经历的思考和对家庭未来的期盼,还可以通过书中讲解的心理学工具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往日经历及现在的各种关系。
  • 作者简介:
    [美]贝丝妮·索特曼(Bethany Saltman)

    专业研究者、作家,她的作品发表在《纽约客》《纽约杂志》《大西洋月刊》《父母》等杂志上,《陌生情境实验》一书是她的处女作。
  • 目录:
    目录:

    序 幕 001

    当女儿阿嘉丽娅呱呱坠地时, 现实生活让贝丝妮· 索特曼感到伤感。“我算什么母亲? 我算什么人?” 这些问题苦苦地纠缠着贝丝妮。 当贝丝妮偶然间发现了有关依恋的科学研究时, 她似乎有所领悟。 然后, 她知道了陌生情境实验及这个实验的设计者――玛丽·安斯沃斯。 在安斯沃斯智慧的启迪下, 贝丝妮迈入了有关爱与依恋的科学研究, 开始了一场心路历程。

    第 一卷 重新梳理往事 013

    贝丝妮回想起小时候父母对自己视而不见, 哥哥们对自己不理不睬, 她在家中感到孤独、 伤心并渴望得到拯救。 怀孕后的贝丝妮全心全意地满足腹中宝宝的需求, 这让她感到心满意足, 她一心想做一个好母亲, 而且要比自己的母亲做得好。 但那时她没有想到, 过去与现在、 快乐与失落、 安全与孤独的结合, 将会产生如此美好的联结。

    第二卷 亲爱的孩子 033

    玛丽· 安斯沃斯曾与约翰· 鲍尔比博士共过事, 当时鲍尔比正在构思他的理论。 起初玛丽并不认同鲍尔比的理论,于是她决定自己进行研究。 1954 年, 玛丽随丈夫抵达乌干达,之后她开始在当地的受访家庭之间来回奔走, 观察母婴及他们的生活, 期间还做了大量观察笔记。 这些观察笔记仿佛一颗种子, 生根发芽并孕育出心理学史上重要的实验模型之一。

    第三卷 神奇 051

    参加工作后, 贝丝妮· 索特曼因一段热烈但痛苦的亲密关系而心灰意凉。 在“人生的谷底”, 贝丝妮了解到坐禅, 然后去卡兹奇山禅院修禅并在那里遇到现在的丈夫赛耶。 之后,他们的女儿阿嘉丽娅降生了, 对贝丝妮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但同时养育女儿的生活很“凄惨”。 贝丝妮觉得自己一定有某种非常严重的问题, 自己的心一定早已经破碎了。 直到她带女儿去唐人街并拥有了一段神奇的经历。

    第四卷 形影不离 077

    当约翰· 鲍尔比还是一位年轻的精神分析师时, 他对精神分析师只处理患儿的心理活动产生了疑问。 此时, 玛丽加入了鲍尔比有关母婴分离问题的研究项目。 当时, 洛伦兹的“印记” 概念让鲍尔比有了焕然一新的认识并促使他提出了依恋理论。 为了写一个有关养育子女的专栏, 贝丝妮开始对依恋、 陌生情境实验和成人依恋访谈有所了解, 并慢慢地为之

    痴迷。

    第五卷 陌生情境实验 107

    自从开始了解依恋、 陌生情境实验及成人依恋访谈后,贝丝妮想要通过依恋理论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 从第 一次现场观看陌生情境实验, 到去美国国家心理学博物馆和美国心理学历史档案馆查阅有关玛丽的生平资料和档案及玛丽的巴尔的摩研究项目的观察笔记, 再到参加依恋研究者培训课程, 贝丝妮将所学内容用于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前半生。

    第六卷 叫我妈来 187

    当父亲突然把头探进卫浴间时, 贝丝妮大喊“别! 叫我妈来!” 7 岁那年的卫浴间事件一直萦绕在贝丝妮的心间, 并让她怀疑自己小时候是否遭受过虐待。 回想自己的前半生,孤独的童年、 叛逆的青春期、 欲罢不能的爱情和养育女儿的痛苦, 贝丝妮开始担心阿嘉丽娅也会出现青春期叛逆、 愤怒和不服管教等问题。 更让她担心的是, 她害怕女儿会按照自己的模子成长下去。

    第七卷 缓缓陷落 211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及与阿嘉丽娅之间的母女关系,贝丝妮决定做一次成人依恋访谈。 在得知自己及母亲的依恋类型是安全自主型后, 贝丝妮的感受发生了变化, 一幅崭新的画卷展现在她的眼前, 原来自己算不上什么“大坏蛋”。 不管我们的依恋模式如何, 审视自己都会让我们感到烦恼, 尤其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审视自己时, 我们会感到烦躁, 缺乏安全感, 但这是值得的。



    第八卷 重新讲述往事 257

    自从女儿降生和了解、 学习依恋理论及陌生情境实验后,贝丝妮开始质疑自己之前的许多认识, 比如自己与两个哥哥的关系或许并没有那么糟。 当再次看自己童年时的照片时,贝丝妮有了不同的感受, 感到自己以前并不孤单。 反反复复,从古至今, 贝丝妮觉得大家形影不离, 无论是聚、 是散、 是伤、 是愈, 都在一起。 这个情境既陌生又美好。

    尾 声 266

    后 记 今日的依恋 267

    致 谢 313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
一个画家的旅程(一本讲述被誉为“美国艺术创始人”的传记绘本)
[美]哈德逊·塔尔伯特
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
亚拉山大的读心术(数学大师的逻辑课) 伦理学、逻辑学 [美]雷蒙德·m.斯穆里安(raymondm.smullyan)
[美]雷蒙德·m.斯穆里安(raymondm.smullyan)
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
蒙特卡洛的密码锁(数学大师的逻辑课) 文教科普读物 [美]雷蒙德·m.斯穆里安(raymondm.smullyan)
[美]雷蒙德·m.斯穆里安(raymondm.smullyan)
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
纳博科夫精选集第五辑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
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
九桃盘(美国二十世纪重要女诗人玛丽安·摩尔诗歌精选集,由知名女诗人和女性诗学研究者倪志娟倾情翻译)
[美]玛丽安•摩尔
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
福尔摩斯的棋盘:关于国际象棋的推理题(数学大师的逻辑课)
[美]雷蒙德·m.斯穆里安
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
你好,我是阿斯伯格女孩
[美]露迪·西蒙
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
金钱游戏(划时代增订版):深层透析金融游戏表象之下的规则与黑箱 长达60年盘踞金融畅销榜的现象级作品
[美]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 著;刘寅龙 译
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
波西·杰克逊阿波罗的试炼系列第3册:烈焰迷宫
[美]雷克·莱尔顿 著;火皮豆 译
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
矿王谷的黎明:塞拉俱乐部诉莫顿案与美国环境法的转变(精装典藏版)
[美]丹尼尔·P.塞尔米,(Daniel,P.Selmi)
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
故事思维 商业管理 思维表达职场沟通人际交往
[美]安妮特·西蒙斯 后浪
陌生情境实验:爱与依恋的心理学
《星际争霸》动画影像艺术
[美]罗伯特·布鲁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