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供中西医结合专业用)

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供中西医结合专业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9
版次: 1
ISBN: 9787802314948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46页
字数: 67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医药卫生
35人买过
  • 《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供中西医结合专业用)》供医药院校申西医结合专业本科使用,也可供中医药其他专业使用。
    本教材是在以往教材的基础上,注重吸取本学科现代研究成果编写而成,旨在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中药基础理论、应用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本教材在总论部分系统介绍了中药学的发展概况,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的炮制及中药的性能、功效、配伍、用药禁忌、用法用量等基本理论知识。各论共收载常用中药500味(含附药),按主要功效归类,分21章介绍。每章先列概述,介绍该类药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与主治、现代医学与主治证相联系的疾病、配伍应用、使用注意、现代药理研究等內容。每味药的介绍按来源、主要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本草摘要等项详细论述,在应用中加入了现代研究报道的內容,介绍新的应用经验,并尽可能使现代应用与传统应用融会贯通。附录之成方制剂,主要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新编国家中成药》等。
    本教材有以下特点:①总论中充实了申西医结合现代研究进展;②在药物来源项中介绍药材实际滋味、主要化学成分;③药物应用既突出了中药的传统应用,又增加了与传统功效较吻合的药理作用,以及中西医病证结合的临床运用,并列举现代常用中成药制剂;④在使用注意中,适当增加了药物有关不良反应的现代报道。
    本教材由17所兄弟院校的临床中药学专家组成编委会,通力协作编写而成。其分工如下:陈蔚文编写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功效,蓝森麟编写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产地、中药的采集与贮藏、中药的炮制,吴庆光编写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用药剂量与用法,钟赣生编写解表药,郭忻编写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秦华珍编写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毛晓健编写泻下药、驱虫药,邱颂平编写祛风湿药、化湿药,王德友编写利水渗湿药,任艳玲编写温里药、杀虫止痒药,金华编写理气药、消食药,王茂盛编写止血药,周祯祥编写活血化瘀药,陈卫平编写化痰止咳平喘药,秦林编写安神药、开窍药,袁静编写平肝息风药、涌吐药,彭成编写补气药、补阳药,崔瑛编写补血药、补阴药,陈芳编写收涩药、拔毒生肌药。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一节中药的起源
    第二节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第一节中药的产地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
    第三节中药的贮藏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炮制的目的
    第二节常用炮制方法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四气
    第二节五味
    第三节升降浮沉
    第四节归经
    第五节毒性
    第五章中药的功效
    第六章中药的配伍
    第七章用药禁忌

    第八章用药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中药的用药剂量
    第二节中药的用法
    各论

    第九章解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紫苏叶(附药:紫苏梗)
    生姜(附药:生姜皮、生姜汁)
    香薷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白芷
    细辛
    苍耳子(附药:苍耳草)
    辛夷
    葱白
    胡荽
    柽柳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升麻
    葛根(附药:葛花)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第十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知母
    寒水石
    芦根
    天花粉
    竹叶
    淡竹叶
    鸭跖草
    栀子
    夏枯草
    决明子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
    苦参
    秦皮
    白鲜皮
    椿皮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附药:忍冬藤)
    连翘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穿心莲
    野菊花
    贯众
    鱼腥草
    金荞麦
    蒲公英
    紫花地丁
    败酱草
    大血藤
    土茯苓
    白花蛇舌草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胖大海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地锦草
    重楼
    拳参
    半边莲
    半枝莲
    山慈菇
    熊胆(附药:引流熊胆粉)
    漏芦
    白蔹
    四季青
    绿豆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水牛角(附药:水牛角浓缩粉)
    第五节清虚热药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第十一章泻下药
    第一节攻下药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第二节润下药
    火麻仁
    郁李仁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甘遂
    京大戟(附药:红大戟)
    芜花
    商陆
    牵牛子
    巴豆
    千金子

    第十二章祛风湿药
    第一节祛风湿止痹痛药
    独活
    威灵仙
    川乌(附药:草乌)
    防己
    马钱子
    雷公藤
    两面针
    徐长卿
    松节
    寻骨风
    海风藤
    海桐皮
    第二节祛风湿舒筋活络药
    秦艽
    木瓜
    蚕砂
    蕲蛇(附药:金钱白花蛇)
    乌梢蛇(附药:蛇蜕)
    稀莶草
    臭梧桐
    络石藤
    桑枝
    老鹳草
    伸筋草
    路路通
    丝瓜络
    穿山龙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
    千年健
    雪莲花

    第十三章化湿药
    广藿香
    佩兰
    苍术
    厚朴(附药:厚朴花)
    砂仁(附药:砂仁壳)
    豆蔻(附药:豆蔻壳)
    草豆蔻
    草果

    第十四章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
    茯苓(附药:茯苓皮、赤茯苓、
    茯神)
    猪苓
    泽泻
    薏苡仁
    冬瓜皮(附药:冬瓜子)
    玉米须
    葫芦
    香加皮
    泽漆
    蝼蛄
    荠菜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附药:车前草)
    滑石
    木通
    通草
    瞿麦
    扁蓄
    地肤子
    海金沙(附药:海金沙藤)
    石韦
    冬葵子
    灯心草
    萆薜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
    茵陈蒿
    金钱草
    虎杖
    地耳草
    垂盆草
    溪黄草

    第十五章温里药
    附子
    肉桂
    干姜
    吴茱萸
    丁香(附药:母丁香)
    小茴香(附药:八角茴香)
    花椒(附药:椒目)
    高良姜
    胡椒
    荜茇
    荜澄茄

    第十六章理气药
    陈皮(附药:橘核、橘络、橘叶、
    化橘红)
    青皮
    枳实(附药:枳壳)
    木香(附药:川木香)
    香附
    乌药
    沉香
    檀香
    川楝子
    荔枝核
    佛手
    香橼
    玫瑰花
    薤白
    大腹皮
    柿蒂
    刀豆
    甘松
    九香虫-
    娑罗子
    绿萼梅

    第十七章消食药
    山楂
    神曲
    麦芽
    谷芽
    莱菔子
    鸡内金
    鸡矢藤
    第十八章驱虫药
    使君子
    苦楝皮
    槟榔
    南瓜子
    鹤草芽
    雷丸
    芜荑
    鹤虱
    榧子
    第十九章止血药
    第二十章活血化瘀药
    第二十一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二十二章安神药
    第二十三章平肝息风药
    第二十四章开窍药
    第二十五章补虚药
    第二十六章收涩药
    第二十七章涌吐药
    第二十八章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九章拔毒生肌药
    附录成方制剂
  • 内容简介:
    《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供中西医结合专业用)》供医药院校申西医结合专业本科使用,也可供中医药其他专业使用。
    本教材是在以往教材的基础上,注重吸取本学科现代研究成果编写而成,旨在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中药基础理论、应用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本教材在总论部分系统介绍了中药学的发展概况,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的炮制及中药的性能、功效、配伍、用药禁忌、用法用量等基本理论知识。各论共收载常用中药500味(含附药),按主要功效归类,分21章介绍。每章先列概述,介绍该类药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与主治、现代医学与主治证相联系的疾病、配伍应用、使用注意、现代药理研究等內容。每味药的介绍按来源、主要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本草摘要等项详细论述,在应用中加入了现代研究报道的內容,介绍新的应用经验,并尽可能使现代应用与传统应用融会贯通。附录之成方制剂,主要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新编国家中成药》等。
    本教材有以下特点:①总论中充实了申西医结合现代研究进展;②在药物来源项中介绍药材实际滋味、主要化学成分;③药物应用既突出了中药的传统应用,又增加了与传统功效较吻合的药理作用,以及中西医病证结合的临床运用,并列举现代常用中成药制剂;④在使用注意中,适当增加了药物有关不良反应的现代报道。
    本教材由17所兄弟院校的临床中药学专家组成编委会,通力协作编写而成。其分工如下:陈蔚文编写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功效,蓝森麟编写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产地、中药的采集与贮藏、中药的炮制,吴庆光编写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用药剂量与用法,钟赣生编写解表药,郭忻编写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秦华珍编写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毛晓健编写泻下药、驱虫药,邱颂平编写祛风湿药、化湿药,王德友编写利水渗湿药,任艳玲编写温里药、杀虫止痒药,金华编写理气药、消食药,王茂盛编写止血药,周祯祥编写活血化瘀药,陈卫平编写化痰止咳平喘药,秦林编写安神药、开窍药,袁静编写平肝息风药、涌吐药,彭成编写补气药、补阳药,崔瑛编写补血药、补阴药,陈芳编写收涩药、拔毒生肌药。
  • 目录: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一节中药的起源
    第二节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第一节中药的产地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
    第三节中药的贮藏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炮制的目的
    第二节常用炮制方法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四气
    第二节五味
    第三节升降浮沉
    第四节归经
    第五节毒性
    第五章中药的功效
    第六章中药的配伍
    第七章用药禁忌

    第八章用药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中药的用药剂量
    第二节中药的用法
    各论

    第九章解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紫苏叶(附药:紫苏梗)
    生姜(附药:生姜皮、生姜汁)
    香薷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白芷
    细辛
    苍耳子(附药:苍耳草)
    辛夷
    葱白
    胡荽
    柽柳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升麻
    葛根(附药:葛花)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第十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知母
    寒水石
    芦根
    天花粉
    竹叶
    淡竹叶
    鸭跖草
    栀子
    夏枯草
    决明子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
    苦参
    秦皮
    白鲜皮
    椿皮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附药:忍冬藤)
    连翘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穿心莲
    野菊花
    贯众
    鱼腥草
    金荞麦
    蒲公英
    紫花地丁
    败酱草
    大血藤
    土茯苓
    白花蛇舌草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胖大海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地锦草
    重楼
    拳参
    半边莲
    半枝莲
    山慈菇
    熊胆(附药:引流熊胆粉)
    漏芦
    白蔹
    四季青
    绿豆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水牛角(附药:水牛角浓缩粉)
    第五节清虚热药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第十一章泻下药
    第一节攻下药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第二节润下药
    火麻仁
    郁李仁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甘遂
    京大戟(附药:红大戟)
    芜花
    商陆
    牵牛子
    巴豆
    千金子

    第十二章祛风湿药
    第一节祛风湿止痹痛药
    独活
    威灵仙
    川乌(附药:草乌)
    防己
    马钱子
    雷公藤
    两面针
    徐长卿
    松节
    寻骨风
    海风藤
    海桐皮
    第二节祛风湿舒筋活络药
    秦艽
    木瓜
    蚕砂
    蕲蛇(附药:金钱白花蛇)
    乌梢蛇(附药:蛇蜕)
    稀莶草
    臭梧桐
    络石藤
    桑枝
    老鹳草
    伸筋草
    路路通
    丝瓜络
    穿山龙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
    千年健
    雪莲花

    第十三章化湿药
    广藿香
    佩兰
    苍术
    厚朴(附药:厚朴花)
    砂仁(附药:砂仁壳)
    豆蔻(附药:豆蔻壳)
    草豆蔻
    草果

    第十四章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
    茯苓(附药:茯苓皮、赤茯苓、
    茯神)
    猪苓
    泽泻
    薏苡仁
    冬瓜皮(附药:冬瓜子)
    玉米须
    葫芦
    香加皮
    泽漆
    蝼蛄
    荠菜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附药:车前草)
    滑石
    木通
    通草
    瞿麦
    扁蓄
    地肤子
    海金沙(附药:海金沙藤)
    石韦
    冬葵子
    灯心草
    萆薜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
    茵陈蒿
    金钱草
    虎杖
    地耳草
    垂盆草
    溪黄草

    第十五章温里药
    附子
    肉桂
    干姜
    吴茱萸
    丁香(附药:母丁香)
    小茴香(附药:八角茴香)
    花椒(附药:椒目)
    高良姜
    胡椒
    荜茇
    荜澄茄

    第十六章理气药
    陈皮(附药:橘核、橘络、橘叶、
    化橘红)
    青皮
    枳实(附药:枳壳)
    木香(附药:川木香)
    香附
    乌药
    沉香
    檀香
    川楝子
    荔枝核
    佛手
    香橼
    玫瑰花
    薤白
    大腹皮
    柿蒂
    刀豆
    甘松
    九香虫-
    娑罗子
    绿萼梅

    第十七章消食药
    山楂
    神曲
    麦芽
    谷芽
    莱菔子
    鸡内金
    鸡矢藤
    第十八章驱虫药
    使君子
    苦楝皮
    槟榔
    南瓜子
    鹤草芽
    雷丸
    芜荑
    鹤虱
    榧子
    第十九章止血药
    第二十章活血化瘀药
    第二十一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二十二章安神药
    第二十三章平肝息风药
    第二十四章开窍药
    第二十五章补虚药
    第二十六章收涩药
    第二十七章涌吐药
    第二十八章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九章拔毒生肌药
    附录成方制剂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