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建设蓝皮书:北京社会建设报告(2013)

中国社会建设蓝皮书:北京社会建设报告(2013)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4-03
版次: 1
ISBN: 9787516140123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   2007年党的十七大后,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社会办成立。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整整五年。五年,北京社会建设发展状况如何?与全国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比较是什么情形?与全国其他12个千万人口大城市比较呢?与世界城市比较呢?全市16个区县相互比较呢?于是,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与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合作,研究制定了一套城市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测评分析,形成了《中国社会建设蓝皮书:北京社会建设报告(2013)》。   宋贵伦,男,1960年2月出生,河北新河人,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研究员职称。现任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北京市社会建没工作办公室主任,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行政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课题组成员。曾任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中央、市、区三级宣传部门工作多年,近六年致力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著有《毛泽东与中国文艺》、《北京社会建没慨沦》等。
      
      鲍宗豪,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05、2008、2011版首席专家、新西兰奥克兰科技大学兼职教授;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近年来,着重研究文化、文明与社会现代化。代表性沦著《论无知——一个新的认识域》、《权利论》、《科学发展论》、《全球化与当代社会》等23本;1984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欧洲经济伦理》(国际权威刊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沦文(文章)300多篇。《论无知》—书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86—1993)著作类二等奖,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科学发展论一中国城市和谐发展指数研究报告》获(2006—2007年度)上海市第七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导论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建设
    一大数据时代:社会建设研究的新变革
    (一)社会建设研究思路的变革
    (二)社会建设研究对象的变革
    (三)社会建设研究方法的变革
    (四)社会建设能力的变革
    二双重世界:社会建设大数据的特质、研究路径
    (一)社会建设大数据的“双重”特质
    (二)大数据时代的研究路径
    三积累大数据行动:北京社会建设报告
    (一)社会建设的实践积累
    (二)社会建设大数据的理论积累

    第一章建设世界城市视野下的北京社会建设
    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进程中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空气污染给北京社会建设带来的挑战
    (二)交通拥堵给北京社会建设带来的挑战
    (三)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半城市化”地区给北京社会建设带来的挑战
    (四)城市弱势群体生存与社会治理秩序矛盾给北京社会建设带来的挑战
    (五)社会治理方式难以适应快速城市化需求给北京社会建设带来的挑战
    二走向世界城市的北京社会建设
    (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完善北京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三不断提升世界城市社会建设的水平
    (一)社会建设指数的功能
    (二)北京社会建设指数的体系结构
    (三)北京社会建设指数的计算原理

    第二章北京与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指数的比较
    一北京与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的总指数比较
    (一)社会建设总指数得分排序
    (二)社会建设总指数比较分析
    二北京与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障指数的比较
    (一)社会保障指数得分排序
    (二)社会保障指数比较分析
    三北京与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服务指数的比较
    (一)社会服务指数得分排序
    (二)社会服务指数比较分析
    四北京与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治理指数的比较
    (一)社会治理指数得分排序
    (二)社会治理指数比较分析
    五北京与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环境指数的比较
    (一)社会环境指数得分排序
    (二)社会环境指数比较分析
    六北京与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若干指标的比较
    (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
    (二)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三)每千名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千人)
    (四)城镇登记失业率(%)
    (五)万元CDP能耗下降率(%)
    (六)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张/千人)
    (七)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张/千人)
    (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年均增加率(%)
    (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
    (十)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十一)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
    (十二)劳动争议结案数(件)

    第三章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指数的比较
    一比较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指数的意义
    (一)对特大型城市概念的研究
    (二)特大型城市社会生态问题的新特征
    (三)特大型城市社会生态问题的根源
    二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总指数的比较
    (一)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总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
    (二)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水平的比较
    三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保障指数的比较
    (一)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保障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
    (二)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保障水平的比较
    四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服务指数的比较
    (一)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服务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
    (二)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服务水平的比较
    五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指数的比较
    (一)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
    (二)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水平的比较
    六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环境指数的比较
    (一)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环境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
    (二)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环境水平的比较

    第四章北京与G20、金砖五国等社会建设若干指标的比较
    一北京如何与G20国家的社会建设进行比较
    (一)比较的重点
    (二)G20国家社会建设的不同模式
    (三)G20国家社会建设模式的启示
    二北京与G20国家社会建设若干指标的比较
    (一)出生时预期寿命
    (二)平均受教育年限
    (三)医生人数(每千人)
    (四)国际互联网用户(每百人)
    (五)失业率
    (六)GDP能耗下降率
    (七)每千人口病床数
    (八)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
    (九)文化娱乐等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十)社会保障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三北京与金砖五国社会建设若干指标的比较
    (一)出生时预期寿命
    (二)平均受教育年限
    (三)医生人数(每千人)
    (四)国际互联网用户(每百人)
    (五)失业率
    (六)GDP能耗下降率
    (七)每千人口病床数
    (八)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
    (九)文化娱乐等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十)社会保障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四北京与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社会建设若干指标的比较
    (一)出生时预期寿命
    (二)平均受教育年限
    (三)医生人数(每千人)
    (四)国际互联网用户(每百人)
    (五)失业率
    (六)GDP能耗下降率
    (七)每千人口病床数
    (八)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
    (九)文化娱乐等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十)社会保障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第五章近五年北京社会建设走势分析
    一对近五年北京社会保障的走势分析
    (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四)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五)城镇登记失业率(%)
    (六)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二对近五年北京社会服务的走势分析
    (一)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张/千人)
    (二)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张/千人)
    (三)每千名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
    (四)人均文化事业费(元)
    (五)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册/人)
    三对近五年北京社会治理的走势分析
    (一)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数(个)
    (二)国际互联网用户数(户)
    (三)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各类纠纷数(万件)
    (四)基层以上工会劳动监督组织受理职工举报件数(件)
    (五)劳动争议结案数(件)
    四对近五年北京社会环境的走势分析
    (一)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二)万元GDP能耗下降率(%)
    (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四)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平方米)
    (五)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
    (六)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第六章北京16个区县社会建设指数
    一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综合指数排序
    二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21个指标得分排序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三)每万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人)
    (四)每万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人)
    (五)每万人口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人)
    (六)城镇登记失业率(%)
    (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
    (八)每万人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人/万人)
    (九)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十)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
    (十一)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张/千人)
    (十二)每千名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
    (十三)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册/人)
    (十四)每万人口社会组织(个/万人)
    (十五)每万人口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人/万人)
    (十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例(%)
    (十七)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比率(%)
    (十八)万元GDP能耗下降率(%)
    (十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二十)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
    (二十一)每万人口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人/万人)
    附录Ⅰ北京与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指数的比较
    附录Ⅱ北京与国内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指数的比较
    附录Ⅲ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的主成分分析计算结果
    附录Ⅳ国内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水平的主成分
    附录Ⅴ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指数的原始数据
    附录Ⅵ近五年北京市社会建设指数走势测算
    附录Ⅶ2008-2012年北京社会建设走势及2013-2016年数据预测方法说明
    附录Ⅷ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数、特大型城市人口数、北京各区县人口数(第六次人口普查)
    附录Ⅸ指标解释和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2007年党的十七大后,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社会办成立。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整整五年。五年,北京社会建设发展状况如何?与全国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比较是什么情形?与全国其他12个千万人口大城市比较呢?与世界城市比较呢?全市16个区县相互比较呢?于是,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与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合作,研究制定了一套城市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测评分析,形成了《中国社会建设蓝皮书:北京社会建设报告(2013)》。
  • 作者简介:
      宋贵伦,男,1960年2月出生,河北新河人,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研究员职称。现任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北京市社会建没工作办公室主任,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行政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课题组成员。曾任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中央、市、区三级宣传部门工作多年,近六年致力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著有《毛泽东与中国文艺》、《北京社会建没慨沦》等。
      
      鲍宗豪,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05、2008、2011版首席专家、新西兰奥克兰科技大学兼职教授;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近年来,着重研究文化、文明与社会现代化。代表性沦著《论无知——一个新的认识域》、《权利论》、《科学发展论》、《全球化与当代社会》等23本;1984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欧洲经济伦理》(国际权威刊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沦文(文章)300多篇。《论无知》—书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86—1993)著作类二等奖,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科学发展论一中国城市和谐发展指数研究报告》获(2006—2007年度)上海市第七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目录:
    导论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建设
    一大数据时代:社会建设研究的新变革
    (一)社会建设研究思路的变革
    (二)社会建设研究对象的变革
    (三)社会建设研究方法的变革
    (四)社会建设能力的变革
    二双重世界:社会建设大数据的特质、研究路径
    (一)社会建设大数据的“双重”特质
    (二)大数据时代的研究路径
    三积累大数据行动:北京社会建设报告
    (一)社会建设的实践积累
    (二)社会建设大数据的理论积累

    第一章建设世界城市视野下的北京社会建设
    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进程中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空气污染给北京社会建设带来的挑战
    (二)交通拥堵给北京社会建设带来的挑战
    (三)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半城市化”地区给北京社会建设带来的挑战
    (四)城市弱势群体生存与社会治理秩序矛盾给北京社会建设带来的挑战
    (五)社会治理方式难以适应快速城市化需求给北京社会建设带来的挑战
    二走向世界城市的北京社会建设
    (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完善北京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三不断提升世界城市社会建设的水平
    (一)社会建设指数的功能
    (二)北京社会建设指数的体系结构
    (三)北京社会建设指数的计算原理

    第二章北京与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指数的比较
    一北京与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的总指数比较
    (一)社会建设总指数得分排序
    (二)社会建设总指数比较分析
    二北京与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障指数的比较
    (一)社会保障指数得分排序
    (二)社会保障指数比较分析
    三北京与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服务指数的比较
    (一)社会服务指数得分排序
    (二)社会服务指数比较分析
    四北京与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治理指数的比较
    (一)社会治理指数得分排序
    (二)社会治理指数比较分析
    五北京与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环境指数的比较
    (一)社会环境指数得分排序
    (二)社会环境指数比较分析
    六北京与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若干指标的比较
    (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
    (二)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三)每千名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千人)
    (四)城镇登记失业率(%)
    (五)万元CDP能耗下降率(%)
    (六)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张/千人)
    (七)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张/千人)
    (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年均增加率(%)
    (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
    (十)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十一)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
    (十二)劳动争议结案数(件)

    第三章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指数的比较
    一比较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指数的意义
    (一)对特大型城市概念的研究
    (二)特大型城市社会生态问题的新特征
    (三)特大型城市社会生态问题的根源
    二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总指数的比较
    (一)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总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
    (二)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水平的比较
    三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保障指数的比较
    (一)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保障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
    (二)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保障水平的比较
    四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服务指数的比较
    (一)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服务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
    (二)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服务水平的比较
    五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指数的比较
    (一)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
    (二)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水平的比较
    六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环境指数的比较
    (一)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环境指数排位前后三名的比较
    (二)北京与全国特大型城市社会环境水平的比较

    第四章北京与G20、金砖五国等社会建设若干指标的比较
    一北京如何与G20国家的社会建设进行比较
    (一)比较的重点
    (二)G20国家社会建设的不同模式
    (三)G20国家社会建设模式的启示
    二北京与G20国家社会建设若干指标的比较
    (一)出生时预期寿命
    (二)平均受教育年限
    (三)医生人数(每千人)
    (四)国际互联网用户(每百人)
    (五)失业率
    (六)GDP能耗下降率
    (七)每千人口病床数
    (八)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
    (九)文化娱乐等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十)社会保障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三北京与金砖五国社会建设若干指标的比较
    (一)出生时预期寿命
    (二)平均受教育年限
    (三)医生人数(每千人)
    (四)国际互联网用户(每百人)
    (五)失业率
    (六)GDP能耗下降率
    (七)每千人口病床数
    (八)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
    (九)文化娱乐等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十)社会保障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四北京与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社会建设若干指标的比较
    (一)出生时预期寿命
    (二)平均受教育年限
    (三)医生人数(每千人)
    (四)国际互联网用户(每百人)
    (五)失业率
    (六)GDP能耗下降率
    (七)每千人口病床数
    (八)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
    (九)文化娱乐等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十)社会保障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第五章近五年北京社会建设走势分析
    一对近五年北京社会保障的走势分析
    (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四)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五)城镇登记失业率(%)
    (六)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二对近五年北京社会服务的走势分析
    (一)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张/千人)
    (二)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张/千人)
    (三)每千名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
    (四)人均文化事业费(元)
    (五)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册/人)
    三对近五年北京社会治理的走势分析
    (一)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数(个)
    (二)国际互联网用户数(户)
    (三)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各类纠纷数(万件)
    (四)基层以上工会劳动监督组织受理职工举报件数(件)
    (五)劳动争议结案数(件)
    四对近五年北京社会环境的走势分析
    (一)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二)万元GDP能耗下降率(%)
    (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四)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平方米)
    (五)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
    (六)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第六章北京16个区县社会建设指数
    一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综合指数排序
    二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21个指标得分排序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三)每万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人)
    (四)每万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人)
    (五)每万人口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人)
    (六)城镇登记失业率(%)
    (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
    (八)每万人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人/万人)
    (九)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十)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
    (十一)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张/千人)
    (十二)每千名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
    (十三)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册/人)
    (十四)每万人口社会组织(个/万人)
    (十五)每万人口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人/万人)
    (十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例(%)
    (十七)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比率(%)
    (十八)万元GDP能耗下降率(%)
    (十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二十)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
    (二十一)每万人口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人/万人)
    附录Ⅰ北京与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指数的比较
    附录Ⅱ北京与国内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指数的比较
    附录Ⅲ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的主成分分析计算结果
    附录Ⅳ国内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水平的主成分
    附录Ⅴ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特大型城市社会建设指数的原始数据
    附录Ⅵ近五年北京市社会建设指数走势测算
    附录Ⅶ2008-2012年北京社会建设走势及2013-2016年数据预测方法说明
    附录Ⅷ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数、特大型城市人口数、北京各区县人口数(第六次人口普查)
    附录Ⅸ指标解释和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系列丛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