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

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4-05
版次: 1
ISBN: 9787501222797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72页
字数: 520千字
分类: 政治
57人买过
  • 《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是由北京大学现代史料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主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精选。所选论文多有新意,而且资料详实,运用了很多新材料。论文集从不同的方面研究了冷战时期我国的周边情势以及有关外交政策产生和实施的各种因素,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观点。在本论文集中,我国台湾学者和外国学者的文章也为拓宽冷战史研究思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可以说,这些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我国史学界的冷战史研究。
      
      我们出版这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是希望进一步推动我国学术界的冷战史研究。本论文集中的文章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冷战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特点

    对新疆苏联侨民问题的历史考察(1945-1965)

    “蒙古问题”和冷战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美日同盟与毛泽东的“一边倒”决策 (1947-1950)

    雅尔塔秘密协定与中国

    中国与社会主义国际:标志表象一体化

    中苏同盟体制考——1957-1959年的政治过程

    赫鲁晓夫、毛泽东与中苏未实现的军事合作

    论1958-1959年间的中苏关系

    1950年代美国对台决策模式分析

    毛泽东与两次台海危机——50年代中后期中国对美政策变动原因及趋向

    60年代初期美国迫使台湾当局从华南边境和沿海岛屿撤兵问题

    1960年代前期的日台关系 —— 从周鸿庆事件到“日台反共参谋部”的构想

    中国与第四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

    冷战与60年代前期南亚国际关系的变化

    印度外交政策、大国关系与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

    1962:中国对外政策“左”转的前夜

    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的特殊“信息传递”

    越南和平谈判的中国因素(1968-1973)
  • 内容简介:
    《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是由北京大学现代史料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主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精选。所选论文多有新意,而且资料详实,运用了很多新材料。论文集从不同的方面研究了冷战时期我国的周边情势以及有关外交政策产生和实施的各种因素,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观点。在本论文集中,我国台湾学者和外国学者的文章也为拓宽冷战史研究思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可以说,这些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我国史学界的冷战史研究。
      
      我们出版这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是希望进一步推动我国学术界的冷战史研究。本论文集中的文章只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 目录:
    冷战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特点

    对新疆苏联侨民问题的历史考察(1945-1965)

    “蒙古问题”和冷战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美日同盟与毛泽东的“一边倒”决策 (1947-1950)

    雅尔塔秘密协定与中国

    中国与社会主义国际:标志表象一体化

    中苏同盟体制考——1957-1959年的政治过程

    赫鲁晓夫、毛泽东与中苏未实现的军事合作

    论1958-1959年间的中苏关系

    1950年代美国对台决策模式分析

    毛泽东与两次台海危机——50年代中后期中国对美政策变动原因及趋向

    60年代初期美国迫使台湾当局从华南边境和沿海岛屿撤兵问题

    1960年代前期的日台关系 —— 从周鸿庆事件到“日台反共参谋部”的构想

    中国与第四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

    冷战与60年代前期南亚国际关系的变化

    印度外交政策、大国关系与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

    1962:中国对外政策“左”转的前夜

    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的特殊“信息传递”

    越南和平谈判的中国因素(1968-1973)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