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软实力:2011嵩山论坛文集

中华文化软实力:2011嵩山论坛文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2011-12
版次: 1
ISBN: 9787505120679
定价: 86.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社会文化
13人买过
  •   《中华文化软实力:2011嵩山论坛文集》是“天地之中--嵩山国学与软实力建设论坛”论文集。考察当代中国,无论对“软实力”的界定,还是对“国学”的阐释,都远未完善,对于“软实力”与“国学”关联的研究,更是一个尚待开掘并推进的巨大命题。本次论坛立意于能够对“软实力”、对“国学”,特别是对“软实力与国学”的内在关联给出内容丰富而又思想深邃的学术回应。

      本论文集收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二十多所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一流及一线学者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五十多篇。分为:国家软实力专题、传统文化专题和嵩山文化专题三个部分。国家软实力专题涉猎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软实力基础理论研究、国家软实力的资源、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软实力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区域软实力建设等内容。传统文化专题更是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儒学价值、国学复兴、道教文化、国学热的反思、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嵩山文化专题主要涵盖泛嵩山地区文化研究的文章,包括天地之中形成的文化背景、二程洛学、“中”的深层思想、道曲、嵩山地区碑刻文化、金石学等内容。

      本论文集是“天地之中--嵩山国学与软实力建设论坛”最重要的成果,这些学术文章,可以为软实力建设如何从传统思想、学术、文化体系中寻找资源;如何推进中国软实力建设与国学建设,给出一个突破性的巅峰答案。
      牛大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历史学系主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06年5月-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2006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5年1月- 北京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2004年4月-中国史学会理事;2002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2002年5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1年7月-2003年1月,国际高教组织21世纪大学联盟(U21)理事;2001年3月-历史学博士导师;2001年2月-2002年10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1999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1998年7月-中美关系史专业研究委员会理事;1998年7月-8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1997年9月-1999年1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翟建军,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文化传承与发展项目主任,北京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课题合作部主任,北京大学软实力与文化遗产课题组常务副组长,研究员;中国文化管理学会茶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策划并主持:“软实力--河南文物与经济社会发展”,“后奥运场馆利用”等课题研究;出版《中华文化软实力》、《区域软实力研究与建构》等著作;发表《裴李岗文化社会发展阶段研究》,《加强文化遗产转化利用研究--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大法王寺在中国佛教及文化中的地位管见》等多篇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转化利用及文化产业发展实务研究。

      徐京波:北京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上海大学社会学在读博士,曾做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2009年中国软实力城市排行榜” 、“2009年中国企业软实力排行榜” 、“软实力:河南文物与经济社会发展”等课题项目。已发表《浅析当今社会公务员热现象》、《新农村建设的另类思考--对印度喀拉拉邦发展模式的解读》、《试论区域软实力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文章。

      研究方向:区域软实力与区域发展。
    前言
    国家软实力:国际竞争的新思维
    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及其相互关系的思考
    如何研究中国的“软实力”?——兼谈“生存性智慧”与中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与中国的崛起
    和谐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制定国家战略,给力文化繁荣——关于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中国与全球化下的软实力
    加强文化遗产转化利用研究——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
    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探析——对传统伦理价值观的通变阐释
    中华文治主义之递嬗与展望
    论国家软实力的政治和文化资源
    我国软实力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软实力定量研究问题探讨
    浅议中国软实力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从中华文明对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看中国政治软实力的资源开发
    后基督教世界历史秩序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西方医学的困境——兼论未来医学原理
    试论区域软实力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保卫文化遗产建设区域软实力
    中国文化精神之本源
    研究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觉提升文化创造力
    从中西本体论之不同看中国知识论传统缺乏之原因
    传统文化:国家软实力的无价之宝
    早期儒家的“社会角色”意识
    儒家价值观对中国传统体育影响浅析
    软实力视野下的“国学”与“普世学”
    关于国学与软实力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国学”如何可能成为一种“软实力”?——从知识谱系看“国学”的内蕴力量
    儒家伦理的好“价值观”与建设国家软实力
    儒学诚信理论与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
    儒学创造性改造的缘由、方法和实验
    “公道一仁德”:儒家核心价值论
    “曾点气象”与儒家的“乐活”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个维度
    孝道与现代教育之关系——兼论儒家的真精神及儒家的核心价值
    孔子教化思想及其启示
    朱熹《孟子序说》发微
    忠恕之道与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
    朴学精神的提倡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从“曹操墓”出土石牌上的“武”字说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教——从传统转向现实
    形下与形上的统一:《周易》之成书要素及其所显示出的意识世界——以《大畜》卦为例
    从《周易》看儒道同源与互通
    重温“道德经”再叙“道”与“德”
    试论墨学对于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贡献
    由“国学热”所引发的几个问题
    国学复兴与意识形态重构
    试论国学文化的产业集聚效应
    从红学看国学:问题域中的《红楼梦》“大问题”——以刘再复、王蒙、刘心武、周汝昌之“红学”为中心
    以电影科技促国学文化传播
    超隐喻视界中的“传统文化”
    嵩山文化:区域软实力的范例
    略论天地之中形成的文化背景及对嵩山的影响
    嵩阳书院与二程的洛学
    论嵩山少林寺现存唐代佛教碑刻文献的资源价值
    论嵩山碑刻题记的整理与开发
    从登封的文物古迹谈谈中国金石学的学术作用
    博物馆社会化初探
    嵩岳道曲述论——以中岳庙现行科仪唱本为考察中心
    关于“中”的随想
  • 内容简介:
      《中华文化软实力:2011嵩山论坛文集》是“天地之中--嵩山国学与软实力建设论坛”论文集。考察当代中国,无论对“软实力”的界定,还是对“国学”的阐释,都远未完善,对于“软实力”与“国学”关联的研究,更是一个尚待开掘并推进的巨大命题。本次论坛立意于能够对“软实力”、对“国学”,特别是对“软实力与国学”的内在关联给出内容丰富而又思想深邃的学术回应。

      本论文集收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二十多所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一流及一线学者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五十多篇。分为:国家软实力专题、传统文化专题和嵩山文化专题三个部分。国家软实力专题涉猎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软实力基础理论研究、国家软实力的资源、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软实力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区域软实力建设等内容。传统文化专题更是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儒学价值、国学复兴、道教文化、国学热的反思、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嵩山文化专题主要涵盖泛嵩山地区文化研究的文章,包括天地之中形成的文化背景、二程洛学、“中”的深层思想、道曲、嵩山地区碑刻文化、金石学等内容。

      本论文集是“天地之中--嵩山国学与软实力建设论坛”最重要的成果,这些学术文章,可以为软实力建设如何从传统思想、学术、文化体系中寻找资源;如何推进中国软实力建设与国学建设,给出一个突破性的巅峰答案。
  • 作者简介:
      牛大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历史学系主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06年5月-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2006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5年1月- 北京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2004年4月-中国史学会理事;2002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2002年5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1年7月-2003年1月,国际高教组织21世纪大学联盟(U21)理事;2001年3月-历史学博士导师;2001年2月-2002年10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1999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1998年7月-中美关系史专业研究委员会理事;1998年7月-8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1997年9月-1999年1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翟建军,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文化传承与发展项目主任,北京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课题合作部主任,北京大学软实力与文化遗产课题组常务副组长,研究员;中国文化管理学会茶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策划并主持:“软实力--河南文物与经济社会发展”,“后奥运场馆利用”等课题研究;出版《中华文化软实力》、《区域软实力研究与建构》等著作;发表《裴李岗文化社会发展阶段研究》,《加强文化遗产转化利用研究--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大法王寺在中国佛教及文化中的地位管见》等多篇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转化利用及文化产业发展实务研究。

      徐京波:北京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上海大学社会学在读博士,曾做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2009年中国软实力城市排行榜” 、“2009年中国企业软实力排行榜” 、“软实力:河南文物与经济社会发展”等课题项目。已发表《浅析当今社会公务员热现象》、《新农村建设的另类思考--对印度喀拉拉邦发展模式的解读》、《试论区域软实力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文章。

      研究方向:区域软实力与区域发展。
  • 目录:
    前言
    国家软实力:国际竞争的新思维
    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及其相互关系的思考
    如何研究中国的“软实力”?——兼谈“生存性智慧”与中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与中国的崛起
    和谐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制定国家战略,给力文化繁荣——关于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中国与全球化下的软实力
    加强文化遗产转化利用研究——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
    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探析——对传统伦理价值观的通变阐释
    中华文治主义之递嬗与展望
    论国家软实力的政治和文化资源
    我国软实力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软实力定量研究问题探讨
    浅议中国软实力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从中华文明对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看中国政治软实力的资源开发
    后基督教世界历史秩序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西方医学的困境——兼论未来医学原理
    试论区域软实力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保卫文化遗产建设区域软实力
    中国文化精神之本源
    研究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觉提升文化创造力
    从中西本体论之不同看中国知识论传统缺乏之原因
    传统文化:国家软实力的无价之宝
    早期儒家的“社会角色”意识
    儒家价值观对中国传统体育影响浅析
    软实力视野下的“国学”与“普世学”
    关于国学与软实力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国学”如何可能成为一种“软实力”?——从知识谱系看“国学”的内蕴力量
    儒家伦理的好“价值观”与建设国家软实力
    儒学诚信理论与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
    儒学创造性改造的缘由、方法和实验
    “公道一仁德”:儒家核心价值论
    “曾点气象”与儒家的“乐活”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个维度
    孝道与现代教育之关系——兼论儒家的真精神及儒家的核心价值
    孔子教化思想及其启示
    朱熹《孟子序说》发微
    忠恕之道与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
    朴学精神的提倡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从“曹操墓”出土石牌上的“武”字说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教——从传统转向现实
    形下与形上的统一:《周易》之成书要素及其所显示出的意识世界——以《大畜》卦为例
    从《周易》看儒道同源与互通
    重温“道德经”再叙“道”与“德”
    试论墨学对于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贡献
    由“国学热”所引发的几个问题
    国学复兴与意识形态重构
    试论国学文化的产业集聚效应
    从红学看国学:问题域中的《红楼梦》“大问题”——以刘再复、王蒙、刘心武、周汝昌之“红学”为中心
    以电影科技促国学文化传播
    超隐喻视界中的“传统文化”
    嵩山文化:区域软实力的范例
    略论天地之中形成的文化背景及对嵩山的影响
    嵩阳书院与二程的洛学
    论嵩山少林寺现存唐代佛教碑刻文献的资源价值
    论嵩山碑刻题记的整理与开发
    从登封的文物古迹谈谈中国金石学的学术作用
    博物馆社会化初探
    嵩岳道曲述论——以中岳庙现行科仪唱本为考察中心
    关于“中”的随想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