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史前玉器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2016-01
版次: 1
ISBN: 9787513408288
定价: 260.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87页
字数: 54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75人买过
  •   中国远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由于没有文字,其六千年的历史只能以口头传递的方式流传,到了发明文字的时候,口头传说已像经过漏斗那样剩不下几滴,历史的业绩都像尘埃落地那样不为人们所认知,几乎大部分已被遗忘。剩余下来的保留住了多少呢?看了司马迁的《史记》五帝篇便可了解。《史记》将史前长达六干余年的历史仅仅保留下来了一两千年的史诗般的英雄功绩,即自黄帝始至舜止。《史记》五帝本纪包含了全部史前史迹,这些史料对玉文化学和玉器史的研究是大有裨益的;以甲骨文为基本内涵的古文字学盖涵了史前玉文化、玉器的原始基因;先秦文献中有关史前史迹的零星记载对史前玉文化和古玉史的研究也提供了有益的线索。由此可知,史前的历史记录极其单薄,不能为我们玉文化、玉器史的研究提供足够的资料,这些资料也早已为学者、专家所揭示并加以应用,但很少有与远古玉器联系起来的。
      古玉在过去多为历代朝廷、皇家贵族珍藏,散落到社会上的传世古玉亦为文人士大夫所收藏。由于旧时代的远古玉器大多经盗掘或零星出土而传世,其年代难以确定,加以传世远古玉器稀缺,收藏家尤为青睐,供不应求,于是便出现仿品,以假充真地流通于市场,为收藏家购入秘藏箧笥。在这一条件下,有的学者、收藏家辨伪鉴定古玉则难免失误。自从西方考古学传入我国之后,方有科学发掘出土的古玉问世,并可用于历史学和器物学的研究。上世纪70~80年代,考古界有了许多重大发现,仅以史前阶段来说,即有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以及良渚文化等四大古文化玉器群的问世,夏商周至明代亦均有重大发现,出土了大量珍贵玉器,为我国古代玉器史的研究和撰写提供了**手宝贵资料,这是旧中国不可能具备的物质的、学术的重要条件。   杨伯达,1927年出生于辽宁省旅顺。1948年华北大学美术系毕业。1956年入故宫博物院负责陈列工作,1980年10月至1987年6月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1997年离休。曾任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大学考古系玉器鉴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术研究侧重玉器、金银器、玻璃器、珐琅器、象牙犀角器、雕刻、鼻烟壶及清代院画等诸多领域,著述甚丰,颇多建树。
      发表的文集、专著主要有《清代院画》、《杨伯达论艺术文物》、《杨伯达说翡翠》、《杨伯达论玉》、《古玉考》、《巫玉之光》、《巫玉之光·续集》、《中国史前玉文化》、《古玉鉴定——隋唐至明清》、《传世古玉辨伪研究》、《中国古玉辨伪》等。担任主编的大型系列书主要有《中国美术全集·玉器》、《中国玉器全集》、《中国金银器、玻璃器、珐琅器全集》等。
      近年来,作者专注于古代玉器、玉文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提出的“玉学、玉文化”、“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奠基石”、“玉文化的巫玉、王玉、民玉三期论”、“玉文化板块论”、“玉石之路(和田玉的传播路线网络)”等新概念、新论点,为古玉研究开辟了新路径,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前言:从玉文化的崭新角度解读中国史前玉器的系列和个体
    壹 绪论:玉器的六大成因
    一 社会因素
    二 巫觋因素
    三 玉人因素
    (一)相玉玉人
    (二)画样玉人
    (三)锼镂之匠
    (四)雕琢之工
    (五)抛光之匠
    四 玉石因素
    (一)玉石的界定
    (二)五大玉产地
    (三)玉石之路
    五 工艺因素
    (一)作坊
    (二)工艺过程
    六 形饰因素
    (一)形制概说
    (二)器形构成的原生系列
    (三)形体空间论
    (四)纹饰的作用
    (五)形饰的艺术方法论——古拙象征主义
    (六)形饰的艺术风格论
    (七)玉器形饰的价值观

    贰 俗世玉器——巫玉的基石
    一 新乐遗址出土玉工具
    二 龙岗寺遗址出土玉工具
    三 楼兰玉斧
    四 后洼遗址玉器

    叁 巫玉之萌发与成长
    一 玉块形珥
    (一)玉小孔块形珥
    (二)玉管状块形珥
    (三)玉大孔块形珥
    (四)玉殃形珥的解读
    二 玉匕形器
    (一)兴隆洼遗址T0307出土玉匕形器
    (二)查海遗址F7出土玉匕形器
    (三)锡本包楞遗址出土玉匕形器
    (四)牛道口遗址采集玉匕形器
    (五)玉匕形器的解读

    肆 东北夷古国玉神器的发展与繁荣打造了巫玉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一 东北夷古国极北玉器
    ……
  • 内容简介:
      中国远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由于没有文字,其六千年的历史只能以口头传递的方式流传,到了发明文字的时候,口头传说已像经过漏斗那样剩不下几滴,历史的业绩都像尘埃落地那样不为人们所认知,几乎大部分已被遗忘。剩余下来的保留住了多少呢?看了司马迁的《史记》五帝篇便可了解。《史记》将史前长达六干余年的历史仅仅保留下来了一两千年的史诗般的英雄功绩,即自黄帝始至舜止。《史记》五帝本纪包含了全部史前史迹,这些史料对玉文化学和玉器史的研究是大有裨益的;以甲骨文为基本内涵的古文字学盖涵了史前玉文化、玉器的原始基因;先秦文献中有关史前史迹的零星记载对史前玉文化和古玉史的研究也提供了有益的线索。由此可知,史前的历史记录极其单薄,不能为我们玉文化、玉器史的研究提供足够的资料,这些资料也早已为学者、专家所揭示并加以应用,但很少有与远古玉器联系起来的。
      古玉在过去多为历代朝廷、皇家贵族珍藏,散落到社会上的传世古玉亦为文人士大夫所收藏。由于旧时代的远古玉器大多经盗掘或零星出土而传世,其年代难以确定,加以传世远古玉器稀缺,收藏家尤为青睐,供不应求,于是便出现仿品,以假充真地流通于市场,为收藏家购入秘藏箧笥。在这一条件下,有的学者、收藏家辨伪鉴定古玉则难免失误。自从西方考古学传入我国之后,方有科学发掘出土的古玉问世,并可用于历史学和器物学的研究。上世纪70~80年代,考古界有了许多重大发现,仅以史前阶段来说,即有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以及良渚文化等四大古文化玉器群的问世,夏商周至明代亦均有重大发现,出土了大量珍贵玉器,为我国古代玉器史的研究和撰写提供了**手宝贵资料,这是旧中国不可能具备的物质的、学术的重要条件。
  • 作者简介:
      杨伯达,1927年出生于辽宁省旅顺。1948年华北大学美术系毕业。1956年入故宫博物院负责陈列工作,1980年10月至1987年6月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1997年离休。曾任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大学考古系玉器鉴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术研究侧重玉器、金银器、玻璃器、珐琅器、象牙犀角器、雕刻、鼻烟壶及清代院画等诸多领域,著述甚丰,颇多建树。
      发表的文集、专著主要有《清代院画》、《杨伯达论艺术文物》、《杨伯达说翡翠》、《杨伯达论玉》、《古玉考》、《巫玉之光》、《巫玉之光·续集》、《中国史前玉文化》、《古玉鉴定——隋唐至明清》、《传世古玉辨伪研究》、《中国古玉辨伪》等。担任主编的大型系列书主要有《中国美术全集·玉器》、《中国玉器全集》、《中国金银器、玻璃器、珐琅器全集》等。
      近年来,作者专注于古代玉器、玉文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提出的“玉学、玉文化”、“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奠基石”、“玉文化的巫玉、王玉、民玉三期论”、“玉文化板块论”、“玉石之路(和田玉的传播路线网络)”等新概念、新论点,为古玉研究开辟了新路径,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 目录:
    前言:从玉文化的崭新角度解读中国史前玉器的系列和个体
    壹 绪论:玉器的六大成因
    一 社会因素
    二 巫觋因素
    三 玉人因素
    (一)相玉玉人
    (二)画样玉人
    (三)锼镂之匠
    (四)雕琢之工
    (五)抛光之匠
    四 玉石因素
    (一)玉石的界定
    (二)五大玉产地
    (三)玉石之路
    五 工艺因素
    (一)作坊
    (二)工艺过程
    六 形饰因素
    (一)形制概说
    (二)器形构成的原生系列
    (三)形体空间论
    (四)纹饰的作用
    (五)形饰的艺术方法论——古拙象征主义
    (六)形饰的艺术风格论
    (七)玉器形饰的价值观

    贰 俗世玉器——巫玉的基石
    一 新乐遗址出土玉工具
    二 龙岗寺遗址出土玉工具
    三 楼兰玉斧
    四 后洼遗址玉器

    叁 巫玉之萌发与成长
    一 玉块形珥
    (一)玉小孔块形珥
    (二)玉管状块形珥
    (三)玉大孔块形珥
    (四)玉殃形珥的解读
    二 玉匕形器
    (一)兴隆洼遗址T0307出土玉匕形器
    (二)查海遗址F7出土玉匕形器
    (三)锡本包楞遗址出土玉匕形器
    (四)牛道口遗址采集玉匕形器
    (五)玉匕形器的解读

    肆 东北夷古国玉神器的发展与繁荣打造了巫玉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一 东北夷古国极北玉器
    ……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分省交通地图-河南省(202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分省交通地图-吉林省(202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绘画:大师和原理
[瑞典]喜龙仁(Osvald Siren) 著;[中国]郑涛 译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公证视野下脆弱群体保护的法律研究
李勇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吴越春秋风云(中国吴越文化丛书)
黄胜平,王国平等编著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分省交通地图-云南省(202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分省交通地图-陕西省(2024)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家儿童文学书系·王蒙卷
王蒙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建筑常识(典藏本)
林徽因、梁思成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好小说·中篇卷—— 2023中国年度优秀中篇小说选
小说选刊;鲁敏,尹学芸,邵丽,王啸峰,林森,南翔,杨少衡,林筱聆 等著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第二卷(1949-1978)
[中国]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组织史资料 六卷
[中国]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史前玉巫教探秘
杨伯达 著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古玉辨伪(修订本)
杨伯达 著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玉器全集(1-6)(套装共6册)
杨伯达 著
中国史前玉器史
辉煌十年继往开来:1999-2008中国玉文化玉学学术成果精粹
杨伯达、曾卫胜 编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四编(上下)
杨伯达 编
中国史前玉器史
古玉鉴定:隋唐至明清
杨伯达 著
中国史前玉器史
巫玉之光
杨伯达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上下册)
杨伯达 主编
中国史前玉器史
古玉史论
杨伯达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古代艺术文物论丛:故宫博物院学术文库
杨伯达 著
中国史前玉器史
清代院画
杨伯达
中国史前玉器史
中国美术全集 工艺美术编10金银玻璃珐琅器
杨伯达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