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

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2
版次: 1
ISBN: 9787301290934
定价: 8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36页
字数: 48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33人买过
  •   为国家重大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的主体部分,在理论上提出了"生生遗续"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代表性概念。在绪论中,首席专家提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崇高性"概念,凸显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宇宙观,并与西方文化遗产的"纪念碑性"进行对话。上编主要从遗产体系的知识构成形制,包括文化遗产的生成原理、文化传统与文化传承、"礼"之体与"仪"之用、乡土知识与家园遗产、遗产与博物学谱系等。下编围绕"生生遗续"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纲要展开论述,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生命之活态遗产的身体践行、生态之写于水上的文化遗产、生养之文化遗产的养育制度、生计之美味"大羊"尚可馔享、生产之形制工作工具与功名、生业之以生为业的世俗神圣。在结论部分,将中国文化遗产的"崇高性"与"中华本草学与生命本体"相互呼应,突出我国文化遗产的体系的生生不息,体现"天人合一"的崇高性,并以关照生命本体为践行原则和实现手段。   彭兆荣,厦门大学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人类学系高级访问教授,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出版《遗产:反思与阐释》等20部专著,论文500多篇。 目录 

    代绪言 中国文化遗产中的崇高性 

    上编 

    第一章 文化遗产体系之“知识考古” 

    题旨 

    第一节 “遗产”释义 

    第二节 “遗产事业”的生成语境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辨 

    第四节 “传家宝”:我国文化遗产体系之承 

    小结 

    第二章 文化传统与文化传承 

    题旨 

    第一节 文化始于“交错” 

    第二节 “传承”成于文化 

    第三节 文化传统之机要 

    小结 

    第三章 “礼”之体与“仪”之用 

    题旨 

    第一节 “礼”体与 “仪”用 

    第二节 以“禮”服人 

    第三节 “圣/俗”原型的社会剧表演 

    小结 

    第四章 乡土知识与家园遗产 

    题旨 

    第一节 “家”的界定与边界 

    第二节 地方与地方感 

    第三节 地方性文化地图 

    小结 

    第五章 文化遗产之博物学知识谱系 

    题旨 

    第一节 物与词:博物学的知识考古 

    第二节 脉与象:人类学与博物(馆)学 

    第三节 名与实:博物馆的展示构造 

    第四节 我与他:中国独特的博物学 

    第五节 西方博物馆与中国“博物体” 

    小结 

    第六章 置身于距离中的美景 

    题旨 

    第一节 “景观”的文化考释 

    第二节 文化景观 

    第三节 凝视景观 

    小结 

    下编 

    绪论 生生遗续 代代相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纲要 

    第一章 生命之活态遗产的身体践行 

    题旨 

    第一节 人类身体遗产的认知维度 

    第二节 西方的身体认知维度 

    第三节 中国文化遗产中的身体观 

    第四节 “体味”之活态践行 

    小结 

    第二章 生态之写于水上的文化遗产 

    题旨 

    第一节 重读《金枝》:生命之水木年华 

    第二节 历史人类学与河流研究 

    第三节 历史的叙事与水的社会研究 

    第四节 中国水文化的遗产生成与智慧表达 

    小结 

    第三章 生养之文化遗产的养育制度 

    题旨 

    第一节 观星台:以“天地之中”传统文化为基因的生养制度 

    第二节 杜甫草堂:一种以“名”张“实”的累递性生养制度 

    第三节 大足石刻:一种造像修斋的技艺专属性供养人制度 

    小结 

    第四章 生计之美味“大羊”尚可馔享 

    题旨 

    第一节 新木马沉思录 

    第二节 阿喀琉斯(Achilles)之盾的“矛盾” 

    第三节 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小结 

    第五章 生产之形制工作工具与功 

    题旨 

    第一节 “工”简谱 

    第二节 工作与工具 

    第三节 深刻“工”铭与“功”名 

    小结 

    第六章 生业之以生为业的世俗神圣 

    题旨 

    第一节 业源与业缘 

    第二节 行业与社会化分工及其演变 

    第三节 行业形制与组织 

    小结 

    代结语 中华本草与生命本体 

    题旨 

    一 本草名实 

    二 本草体性 

    三 本草博物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为国家重大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的主体部分,在理论上提出了"生生遗续"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代表性概念。在绪论中,首席专家提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崇高性"概念,凸显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宇宙观,并与西方文化遗产的"纪念碑性"进行对话。上编主要从遗产体系的知识构成形制,包括文化遗产的生成原理、文化传统与文化传承、"礼"之体与"仪"之用、乡土知识与家园遗产、遗产与博物学谱系等。下编围绕"生生遗续"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纲要展开论述,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生命之活态遗产的身体践行、生态之写于水上的文化遗产、生养之文化遗产的养育制度、生计之美味"大羊"尚可馔享、生产之形制工作工具与功名、生业之以生为业的世俗神圣。在结论部分,将中国文化遗产的"崇高性"与"中华本草学与生命本体"相互呼应,突出我国文化遗产的体系的生生不息,体现"天人合一"的崇高性,并以关照生命本体为践行原则和实现手段。
  • 作者简介:
      彭兆荣,厦门大学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人类学系高级访问教授,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出版《遗产:反思与阐释》等20部专著,论文500多篇。
  • 目录:
    目录 

    代绪言 中国文化遗产中的崇高性 

    上编 

    第一章 文化遗产体系之“知识考古” 

    题旨 

    第一节 “遗产”释义 

    第二节 “遗产事业”的生成语境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辨 

    第四节 “传家宝”:我国文化遗产体系之承 

    小结 

    第二章 文化传统与文化传承 

    题旨 

    第一节 文化始于“交错” 

    第二节 “传承”成于文化 

    第三节 文化传统之机要 

    小结 

    第三章 “礼”之体与“仪”之用 

    题旨 

    第一节 “礼”体与 “仪”用 

    第二节 以“禮”服人 

    第三节 “圣/俗”原型的社会剧表演 

    小结 

    第四章 乡土知识与家园遗产 

    题旨 

    第一节 “家”的界定与边界 

    第二节 地方与地方感 

    第三节 地方性文化地图 

    小结 

    第五章 文化遗产之博物学知识谱系 

    题旨 

    第一节 物与词:博物学的知识考古 

    第二节 脉与象:人类学与博物(馆)学 

    第三节 名与实:博物馆的展示构造 

    第四节 我与他:中国独特的博物学 

    第五节 西方博物馆与中国“博物体” 

    小结 

    第六章 置身于距离中的美景 

    题旨 

    第一节 “景观”的文化考释 

    第二节 文化景观 

    第三节 凝视景观 

    小结 

    下编 

    绪论 生生遗续 代代相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纲要 

    第一章 生命之活态遗产的身体践行 

    题旨 

    第一节 人类身体遗产的认知维度 

    第二节 西方的身体认知维度 

    第三节 中国文化遗产中的身体观 

    第四节 “体味”之活态践行 

    小结 

    第二章 生态之写于水上的文化遗产 

    题旨 

    第一节 重读《金枝》:生命之水木年华 

    第二节 历史人类学与河流研究 

    第三节 历史的叙事与水的社会研究 

    第四节 中国水文化的遗产生成与智慧表达 

    小结 

    第三章 生养之文化遗产的养育制度 

    题旨 

    第一节 观星台:以“天地之中”传统文化为基因的生养制度 

    第二节 杜甫草堂:一种以“名”张“实”的累递性生养制度 

    第三节 大足石刻:一种造像修斋的技艺专属性供养人制度 

    小结 

    第四章 生计之美味“大羊”尚可馔享 

    题旨 

    第一节 新木马沉思录 

    第二节 阿喀琉斯(Achilles)之盾的“矛盾” 

    第三节 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小结 

    第五章 生产之形制工作工具与功 

    题旨 

    第一节 “工”简谱 

    第二节 工作与工具 

    第三节 深刻“工”铭与“功”名 

    小结 

    第六章 生业之以生为业的世俗神圣 

    题旨 

    第一节 业源与业缘 

    第二节 行业与社会化分工及其演变 

    第三节 行业形制与组织 

    小结 

    代结语 中华本草与生命本体 

    题旨 

    一 本草名实 

    二 本草体性 

    三 本草博物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
文化遗产的人类学研究
彭兆荣著
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
生命中的田野
彭兆荣
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
文学民族志:范式与实践
彭兆荣
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
中国文化遗产田野案例报告
彭兆荣
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
师说人类学
彭兆荣
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
文学与仪式:酒神及其祭祀仪式的发生学原理/中国文学人类学原创书系
彭兆荣 著
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
重建中国乡土景观
彭兆荣 著
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
天下一点:人类学“我者”研究之尝试
彭兆荣 著
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
人类与遗产丛书·遗产:反思与阐释
彭兆荣 著
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
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
彭兆荣 著
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
边际族群:远离帝国庇佑的客人
彭兆荣 著
生生遗续 代代相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研究
西南舅权论
彭兆荣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