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脉络中的民族主义

中国近代思想脉络中的民族主义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10
版次: 1
ISBN: 9787520136761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页数: 338页
字数: 355千字
分类: 历史
38人买过
  • 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很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它与中国近代相始终,并贯穿于其他各种思潮之中,对中国近代产生过重要影响。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代表人物(如孙中山、章太炎、梁启超、梁漱溟、张君劢等)和群体(如国家主义派、再生派、战国策派等)的研究较多,对某一时段(如晚清、民国初年、抗战时期等)的民族主义的研究较多,而对整个中国近代(从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和高涨的历史过程及其理论建构则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尤其是缺乏对“中华民族”这一表示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之观念从提出到确立、再到被各族人民普遍认同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高涨的关系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中的一大不足或缺失。该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弥补这一不足或缺失,即通过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厘清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形成、发展和高涨的演变过程,与此过程相适应的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以及“中华民族”观念从提出到确立、再到被各族人民普遍认同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高涨的关系等问题,以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提供历史的借鉴。
       绪论

    一 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

    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

    三 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章节结构

    四 本书的学术创新与不足

    章 清末民初: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

    节 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及形成

    一 中国传统民族主义以及在近代遇到的挑战

    二 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传入及其影响

    三 从传统到近代: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

    四 清末民初: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

    第二节 民族主义与清末知识分子的国民观(上)

    一 传统臣民观的瓦解

    二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产生

    三 清末知识分子的国家思想

    第三节 民族主义与清末知识分子的国民观(下)

    一 救国呼唤新国民

    二 清末国民观的特征及其影响

    三 国民观: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桥梁

    第四节 民族主义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

    一 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实质:建立民族国家

    二 在建立“民族国家”问题上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分歧

    三 中华民国: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

    第二章 五四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

    节 民族主义思潮在“五四”前后的兴起和发展

    一 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二 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的表现

    三 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派对“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的回应

    一 非殖民地化:民族自决的模式

    二 外抗强权,内除国贼:民族自决的目标

    三 对外战争:民族自决的道路

    四 “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一战”后知识界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思考

    一 为何成立国联?

    二 如何建设国联?

    三 怎样看待国联?

    第四节 晚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自决权”上的同与异

    一 两种“民族自决权”

    二 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与两种“民族自决权”

    三 同中有异与异中有同及其评价

    第三章 “九一八”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

    节 “九一八”后知识界对“战”与“和”的不同抉择――以《东方杂志》《独立评论》和《大公报》为中心

    一 《东方杂志》:主战

    二 《独立评论》:主和

    三 《大公报》:在战和之间

    四 对抉择不同的原因分析及其评价

    第二节 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系统传入与影响

    一 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的早期传入

    二 “九一八”后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系统传入及原因分析

    三 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第三节 民族主义理论的新构建: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

    一 从清末到五四:民族复兴思想的萌发和发展

    二 “九一八”后民族复兴思潮的形成及其原因

    三 知识界关于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和如何复兴的讨论

    第四节 七七事变后“抗战建国”话语下的“学术建国”

    一 为何要“学术建国”

    二 怎么样“学术建国”

    三 建什么样的“国”

    结语 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附录 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一 什么是民族主义?

    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如何形成的?

    三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

    四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很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它与中国近代相始终,并贯穿于其他各种思潮之中,对中国近代产生过重要影响。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代表人物(如孙中山、章太炎、梁启超、梁漱溟、张君劢等)和群体(如国家主义派、再生派、战国策派等)的研究较多,对某一时段(如晚清、民国初年、抗战时期等)的民族主义的研究较多,而对整个中国近代(从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和高涨的历史过程及其理论建构则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尤其是缺乏对“中华民族”这一表示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之观念从提出到确立、再到被各族人民普遍认同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高涨的关系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中的一大不足或缺失。该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弥补这一不足或缺失,即通过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厘清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形成、发展和高涨的演变过程,与此过程相适应的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以及“中华民族”观念从提出到确立、再到被各族人民普遍认同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高涨的关系等问题,以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提供历史的借鉴。
  • 作者简介:
      
  • 目录:
    绪论

    一 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

    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

    三 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章节结构

    四 本书的学术创新与不足

    章 清末民初: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

    节 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及形成

    一 中国传统民族主义以及在近代遇到的挑战

    二 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传入及其影响

    三 从传统到近代: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

    四 清末民初: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

    第二节 民族主义与清末知识分子的国民观(上)

    一 传统臣民观的瓦解

    二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产生

    三 清末知识分子的国家思想

    第三节 民族主义与清末知识分子的国民观(下)

    一 救国呼唤新国民

    二 清末国民观的特征及其影响

    三 国民观: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桥梁

    第四节 民族主义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

    一 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实质:建立民族国家

    二 在建立“民族国家”问题上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分歧

    三 中华民国: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

    第二章 五四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

    节 民族主义思潮在“五四”前后的兴起和发展

    一 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二 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的表现

    三 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派对“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的回应

    一 非殖民地化:民族自决的模式

    二 外抗强权,内除国贼:民族自决的目标

    三 对外战争:民族自决的道路

    四 “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一战”后知识界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思考

    一 为何成立国联?

    二 如何建设国联?

    三 怎样看待国联?

    第四节 晚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自决权”上的同与异

    一 两种“民族自决权”

    二 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与两种“民族自决权”

    三 同中有异与异中有同及其评价

    第三章 “九一八”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

    节 “九一八”后知识界对“战”与“和”的不同抉择――以《东方杂志》《独立评论》和《大公报》为中心

    一 《东方杂志》:主战

    二 《独立评论》:主和

    三 《大公报》:在战和之间

    四 对抉择不同的原因分析及其评价

    第二节 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系统传入与影响

    一 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的早期传入

    二 “九一八”后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系统传入及原因分析

    三 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第三节 民族主义理论的新构建: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

    一 从清末到五四:民族复兴思想的萌发和发展

    二 “九一八”后民族复兴思潮的形成及其原因

    三 知识界关于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和如何复兴的讨论

    第四节 七七事变后“抗战建国”话语下的“学术建国”

    一 为何要“学术建国”

    二 怎么样“学术建国”

    三 建什么样的“国”

    结语 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附录 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一 什么是民族主义?

    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如何形成的?

    三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

    四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