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图”到“搭班”:上海民俗音乐传统的变迁研究

从“门图”到“搭班”:上海民俗音乐传统的变迁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9-12
版次: 1
ISBN: 9787556602575
定价: 7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8页
分类: 艺术
1人买过
  •   上海城市音乐研究的领域,是作者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探讨民俗音乐在当代社会的变迁问题。   吴艳,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特约梯队研究员。200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音乐人类学,师从于洛秦教授。博士论文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曾获第二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优秀奖。
      主要学术成果包括《淮剧陈派形成原因探析》(2007)、《淮剧“两个中心”分布格局及其成因》(2008)、《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教研基地”作用于学科发展的思考一一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教研基地落成及首次考察纪行》(2009)、《“搭班”:上海民俗音乐艺人群体的组合关系》(2011)、《“聆听”三代人的“音乐对话”一一云南景洪地区音乐文化生态考察》(2012)、《“门图”:1920年代前上海民俗艺人班社的组织方式》(2013)、《从“门图”到“搭班”一一上海民俗音乐传统在现代的转型及成因》(2013)。 序言:“音乐上海学”的意义 洛秦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二、田野考察与研究综述
    三、理论视角与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与章节安排
    五、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第一章 “门图”:20世纪20年代前上海民俗艺人班社的组织方式
    第一节 “门图”及其特征
    一、何谓“门图
    二、“六色人”与“门图”
    三、“门图”的特征
    第二节 “门图”时期的班社活动:各安本分不越位
    一、吹打班活跃于众多民俗事象
    二、丝竹班不参与丧葬
    三、道教班是丧葬及其他信仰民俗事象的重要群体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搭班”: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民俗艺人班社的组织方式
    第一节 “搭班”及其特征
    一、何谓“搭班”
    二、“搭班”的特征
    第二节 “搭班”时期的班社活动:兼职跨业成风气
    一、吹打班艺人转至丝竹班
    二、丝竹班的续存及铜管乐队的兴起
    三、道教班的兴起
    ……
    第三章 从“门图”到“搭班”(1920-1980)的演变过程与音乐的变化
    第四章 “门图”转至“搭班”的原因解析
    结语:上海民俗音乐人事的特定机制
    余论
    参考文献
    图表及谱例索引
    附录
    后记
  • 内容简介:
      上海城市音乐研究的领域,是作者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探讨民俗音乐在当代社会的变迁问题。
  • 作者简介:
      吴艳,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特约梯队研究员。200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音乐人类学,师从于洛秦教授。博士论文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曾获第二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优秀奖。
      主要学术成果包括《淮剧陈派形成原因探析》(2007)、《淮剧“两个中心”分布格局及其成因》(2008)、《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教研基地”作用于学科发展的思考一一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教研基地落成及首次考察纪行》(2009)、《“搭班”:上海民俗音乐艺人群体的组合关系》(2011)、《“聆听”三代人的“音乐对话”一一云南景洪地区音乐文化生态考察》(2012)、《“门图”:1920年代前上海民俗艺人班社的组织方式》(2013)、《从“门图”到“搭班”一一上海民俗音乐传统在现代的转型及成因》(2013)。
  • 目录:
    序言:“音乐上海学”的意义 洛秦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二、田野考察与研究综述
    三、理论视角与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与章节安排
    五、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第一章 “门图”:20世纪20年代前上海民俗艺人班社的组织方式
    第一节 “门图”及其特征
    一、何谓“门图
    二、“六色人”与“门图”
    三、“门图”的特征
    第二节 “门图”时期的班社活动:各安本分不越位
    一、吹打班活跃于众多民俗事象
    二、丝竹班不参与丧葬
    三、道教班是丧葬及其他信仰民俗事象的重要群体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搭班”: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民俗艺人班社的组织方式
    第一节 “搭班”及其特征
    一、何谓“搭班”
    二、“搭班”的特征
    第二节 “搭班”时期的班社活动:兼职跨业成风气
    一、吹打班艺人转至丝竹班
    二、丝竹班的续存及铜管乐队的兴起
    三、道教班的兴起
    ……
    第三章 从“门图”到“搭班”(1920-1980)的演变过程与音乐的变化
    第四章 “门图”转至“搭班”的原因解析
    结语:上海民俗音乐人事的特定机制
    余论
    参考文献
    图表及谱例索引
    附录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