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

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5
版次: 1
ISBN: 9787520124584
定价: 9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社会文化
15人买过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使僵化多年的社会结构开始松动,人们的职业、身份、社会地位也随之迅速改变,中产阶层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应运而生。本书即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从特大城市入手,基于扎实的大规模调查数据描述、分析和研究中产阶层的生成机制,在理论上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逻辑,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李友梅,1956年1月出生,江苏人,中共党员,197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3年11月参加工作。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早年师从费孝通先生进入社会学领域。曾获得上海和全国先进女职工标兵、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上海市十大杰出职业女性、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上海市领军人才等荣誉。2006年,获得“法兰西金棕榈骑士”勋章。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  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 中产阶层的概念、功能与规模

    中国特色的中等收入群体概念界定

      ——绝对标准模式与相对标准模式之比较【李春玲】

    中等收入群体与中间阶层的概念定义

      ——社会学取向与经济学取向的比较【李春玲】

    中等收入群体概念的兴起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李春玲】

    社会结构中的“白领”及其社会功能

      ——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上海为例【李友梅】

    中国特大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职业特征【梁玉成 贾小双】

    北上广社会中间阶层调查报告【梁玉成 张海东 执笔】

     

    中产阶层的形成与认同

    市场化与市场能力:中国中产阶层的生成机制

      ——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张海东 姚烨琳】

    中等收入群体变动趋势和结构性分析(2006~2015)【田 丰】

    住房与城市居民的阶层认同

      ——基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实证研究【张海东 杨城晨】

    中国私营企业主的社会构成:阶层与同期群差异【范晓光 吕 鹏】

    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与橄榄型社会的形成

      ——以北上广特大城市为例【姚烨琳 张海东】

    中等收入群体的代际流动:户籍与教育的视角【吕 鹏 范晓光】

    职业分层视野下的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收入差距研究【田 丰】

     

    中产阶层的消费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消费拉动经济

      ——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研究报告【李培林 朱 迪 执笔】

    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趋势:2006~2015【朱 迪】

    从强调“教育”到强调“供给”:

      都市中间阶层可持续消费的研究框架及实证分析【朱 迪】

    市场竞争、集体消费与环境质量

      ——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朱 迪】

    我国可持续消费的政策机制:历史和社会学的分析维度【朱 迪】

    上海亟待提升消费引领力,吸纳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潜力【李友梅】

     

    中产阶层的行为与价值观

    特大城市中产阶层的国家认同研究

      ——基于旅游行为的分析【梁玉成 杨晓东】

    新社会阶层的政治态度测量与比较研究

      ——基于六省市调查数据【张海东 邓美玲】

    中产阶层的生育意愿:基于北上广超大城市的调查研究【田 丰】

    新社会阶层的崛起及其再组织化问题【张海东 杜 平】

     

    作者简介

    后 记
  •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使僵化多年的社会结构开始松动,人们的职业、身份、社会地位也随之迅速改变,中产阶层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应运而生。本书即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从特大城市入手,基于扎实的大规模调查数据描述、分析和研究中产阶层的生成机制,在理论上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逻辑,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李友梅,1956年1月出生,江苏人,中共党员,197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3年11月参加工作。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早年师从费孝通先生进入社会学领域。曾获得上海和全国先进女职工标兵、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上海市十大杰出职业女性、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上海市领军人才等荣誉。2006年,获得“法兰西金棕榈骑士”勋章。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  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
  • 目录:
    中产阶层的概念、功能与规模

    中国特色的中等收入群体概念界定

      ——绝对标准模式与相对标准模式之比较【李春玲】

    中等收入群体与中间阶层的概念定义

      ——社会学取向与经济学取向的比较【李春玲】

    中等收入群体概念的兴起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李春玲】

    社会结构中的“白领”及其社会功能

      ——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上海为例【李友梅】

    中国特大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职业特征【梁玉成 贾小双】

    北上广社会中间阶层调查报告【梁玉成 张海东 执笔】

     

    中产阶层的形成与认同

    市场化与市场能力:中国中产阶层的生成机制

      ——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张海东 姚烨琳】

    中等收入群体变动趋势和结构性分析(2006~2015)【田 丰】

    住房与城市居民的阶层认同

      ——基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实证研究【张海东 杨城晨】

    中国私营企业主的社会构成:阶层与同期群差异【范晓光 吕 鹏】

    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与橄榄型社会的形成

      ——以北上广特大城市为例【姚烨琳 张海东】

    中等收入群体的代际流动:户籍与教育的视角【吕 鹏 范晓光】

    职业分层视野下的城镇户籍人口与农民工收入差距研究【田 丰】

     

    中产阶层的消费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消费拉动经济

      ——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研究报告【李培林 朱 迪 执笔】

    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趋势:2006~2015【朱 迪】

    从强调“教育”到强调“供给”:

      都市中间阶层可持续消费的研究框架及实证分析【朱 迪】

    市场竞争、集体消费与环境质量

      ——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朱 迪】

    我国可持续消费的政策机制:历史和社会学的分析维度【朱 迪】

    上海亟待提升消费引领力,吸纳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潜力【李友梅】

     

    中产阶层的行为与价值观

    特大城市中产阶层的国家认同研究

      ——基于旅游行为的分析【梁玉成 杨晓东】

    新社会阶层的政治态度测量与比较研究

      ——基于六省市调查数据【张海东 邓美玲】

    中产阶层的生育意愿:基于北上广超大城市的调查研究【田 丰】

    新社会阶层的崛起及其再组织化问题【张海东 杜 平】

     

    作者简介

    后 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
解码社会建设的思想逻辑
李友梅 著
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
中国社会变迁(1949~2019)
李友梅 著
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
组织社会学与决策分析
李友梅
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
改革开放40年的产业结构变迁与展望
李友梅 聂永有 詹宇波 殷凤 著
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
中国社会治理转型(1978~2018)
李友梅 著
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
思想引领未来
李友梅 赵克斌 周国平
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
新时期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研究
李友梅 著
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
中国社会生活变迁:since 1978
李友梅
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
社会的生产:1978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
李友梅 著
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
江村调查与农村建设研究
李友梅 主编
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与实证
李友梅;孙立平;沈原
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
组织社会学及其决策分析
李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