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17-01
版次: 2
ISBN: 9787519703028
定价: 54.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76页
字数: 543千字
分类: 法律
9人买过
  • 本书依照新实施的法律组织、调整内容,注重总结和吸纳司法实践中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形成的理论体系,贴近司法实践,体现司法改革,反映司法成果。在传承成熟知识的基础上,将各学科研究的前沿成果介绍给未来的司法警官们,让他们在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学科体系的同时,把握学科研究的zui新方向,了解zui新研究成果。这样,既注意创新,又注重守恒,将知识的系统性、学术性、新颖性有机结合起来,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司法警官教育教学的需要。本书大多属于应用性学科,专业性强,知识更新换代快,实际操作技能要求高。因此,本书编写强调知识继承与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对司法实践工作的指导价值,以实现高等司法警官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和操作性。本书设立了“案例辅读”、“实验安排”、“实训设计”等板块,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掌握,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书涉及司法教育多个专业的课程,既包括刑事司法活动,也涉及侦查、审判与执行等,体系庞大,内容广泛。 上编刑法 

    第一章刑法概述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与体系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体系 

    第二节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刑法基本原则概述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刑法的任务与效力范围 

    一、刑法的任务 

    二、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二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犯罪概念 

    一、犯罪的概念 

    二、犯罪的特征 

    三、犯罪的分类 

    第二节犯罪构成概述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和意义 

    二、犯罪构成要件的概念和特征 

    三、犯罪构成的要件 

    四、犯罪构成的分类 

    第三章犯罪构成要件 

    第一节犯罪主体 

    一、犯罪主体概述 

    二、自然人犯罪主体 

    三、单位犯罪主体 

    第二节犯罪主观方面 

    一、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二、犯罪故意 

    三、犯罪过失 

    四、犯罪目的和动机 

    五、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六、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第三节犯罪客体 

    一、犯罪客体概述 

    二、犯罪客体的分类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第四节犯罪客观方面 

    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二、危害行为 

    三、危害结果 

    四、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五、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 

    第四章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第一节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与意义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三、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四、特殊防卫 

    第二节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特征 

    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四、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第五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 

    二、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与故意犯罪阶段、犯罪构成的关系 

    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 

    一、犯罪既遂形态概述 

    二、犯罪既遂的类型 

    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 

    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与特征 

    二、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 

    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 

    一、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与特征 

    二、犯罪未遂的种类 

    三、犯罪未遂的处罚 

    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 

    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 

    二、犯罪中止的种类 

    三、犯罪中止的处罚 

    第六章共同犯罪 

    第一节共同犯罪概述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三、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几种情况 

    第二节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共同犯罪形式的定义 

    二、共同犯罪形式的划分 

    第三节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一、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 

    二、各种共同犯罪人的特征及刑事责任 

    第七章刑罚的种类 

    第一节刑罚概述 

    一、刑罚的概念 

    二、刑罚的特征 

    三、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措施的区别 

    四、刑罚的目的 

    第二节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 

    一、刑罚体系的概念 

    二、刑罚体系的内容 

    三、刑罚的种类 

    第八章刑罚裁量制度 

    第一节刑罚裁量概述 

    一、刑罚裁量的概念 

    二、刑罚裁量的特征 

    三、刑罚裁量的原则 

    四、刑罚裁量的意义 

    第二节量刑情节 

    一、量刑情节概述 

    二、累犯 

    三、自首 

    四、立功 

    第三节量刑制度 

    一、从重、从轻、减轻与免除处罚制度 

    二、数罪并罚制度 

    三、缓刑制度 

    第九章刑罚执行制度 

    第一节刑罚执行制度概述 

    一、刑罚执行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罚执行机关 

    三、刑罚执行的原则 

    第二节减刑 

    一、减刑的概念 

    二、减刑的条件 

    三、减刑的限度 

    四、减刑的幅度 

    五、减刑的起始时间和间隔时间限制 

    六、减刑的程序 

    七、减刑后刑期的计算 

    第三节假释 

    一、假释的概念 

    二、假释的条件 

    三、假释的裁定和执行 

    四、对假释犯的监督和处理 

    五、假释的司法实践问题 

    第十章刑法分则概览 

    第一节刑法分则概述 

    一、刑法分则的体系 

    二、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 

    第二节重点罪名简介 

    一、放火罪 

    二、交通肇事罪 

    三、重大责任事故罪 

    四、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五、逃税罪 

    六、故意杀人罪 

    七、故意伤害罪 

    八、强奸罪 

    九、非法拘禁罪 

    十、绑架罪 

    十一、抢劫罪 

    十二、盗窃罪 

    十三、诈骗罪 

    十四、侵占罪 

    十五、妨害公务罪 

    十六、贪污罪 

    十七、受贿罪 

    十八、滥用职权罪 

    下编刑事诉讼法 

    第十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第一节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刑事诉讼 

    二、刑事诉讼法 

    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刑事诉讼主体 

    一、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机关 

    二、刑事诉讼的当事人 

    三、其他诉讼参与人 

    第十二章刑事诉讼管辖 

    第一节立案管辖 

    一、立案管辖的概念 

    二、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 

    四、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五、关于立案管辖执行中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审判管辖 

    一、审判管辖的概念 

    二、级别管辖 

    三、地区管辖 

    四、指定管辖 

    五、专门管辖 

    第十三章刑事诉讼中的回避 

    第一节回避概述 

    一、回避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价值 

    第二节回避的分类、理由和人员范围 

    一、回避制度的分类 

    二、回避的理由 

    三、回避的人员范围 

    第三节回避的程序 

    一、回避的启动方式 

    二、回避的申请 

    三、回避的决定 

    四、回避的救济 

    第十四章辩护与代理 

    第一节辩护制度概述 

    一、辩护的概念和特征 

    二、辩护制度的功能价值 

    第二节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辩护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辩护的种类与方式 

    三、辩护人的范围和数额 

    四、辩护人的权利 

    五、辩护人的主要义务 

    第三节刑事代理 

    一、刑事代理概述 

    二、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代理 

    三、自诉案件中的代理和反诉案件中的代理 

    四、附带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代理 

    第十五章刑事诉讼证据 

    第一节刑事诉讼证据概述 

    一、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 

    三、刑事诉讼证据的意义 

    第二节刑事诉讼证据种类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笔录 

    八、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第十六章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第一节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概述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 

    二、强制措施的特征 

    三、强制措施的意义 

    四、适用强制措施的原则 

    五、适用强制措施应当考虑的因素 

    六、强制措施与其他处罚及措施的区别 

    七、扭送 

    第二节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种类 

    一、拘传 

    二、取保候审 

    三、监视居住 

    四、刑事拘留 

    五、逮捕 

    第十七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概述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特征 

    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意义 

    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第二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条件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三、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期间 

    四、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 

    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先予执行措施 

    第三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理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二、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起诉的受理和准备程序 

    三、人民法院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 

    四、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限 

    第十八章刑事诉讼程序 

    第一节立案程序 

    一、立案的概念 

    二、立案的材料来源 

    三、立案的条件 

    四、立案程序 

    第二节侦查程序 

    一、侦查的概念 

    二、侦查行为 

    三、侦查终结 

    四、补充侦查 

    第三节起诉程序 

    一、起诉的概念和种类 

    二、审查起诉 

    三、提起公诉 

    四、不起诉 

    五、提起自诉 

    第四节审判程序 

    一、刑事审判概述 

    二、第一审程序 

    三、第二审程序 

    四、死刑复核程序 

    五、审判监督程序 

    第五节执行 

    一、执行概述 

    二、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三、变更执行程序 

    四、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 

    第六节特别程序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二、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四、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依照新实施的法律组织、调整内容,注重总结和吸纳司法实践中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形成的理论体系,贴近司法实践,体现司法改革,反映司法成果。在传承成熟知识的基础上,将各学科研究的前沿成果介绍给未来的司法警官们,让他们在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学科体系的同时,把握学科研究的zui新方向,了解zui新研究成果。这样,既注意创新,又注重守恒,将知识的系统性、学术性、新颖性有机结合起来,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司法警官教育教学的需要。本书大多属于应用性学科,专业性强,知识更新换代快,实际操作技能要求高。因此,本书编写强调知识继承与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对司法实践工作的指导价值,以实现高等司法警官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和操作性。本书设立了“案例辅读”、“实验安排”、“实训设计”等板块,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掌握,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书涉及司法教育多个专业的课程,既包括刑事司法活动,也涉及侦查、审判与执行等,体系庞大,内容广泛。
  • 目录:
    上编刑法 

    第一章刑法概述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与体系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体系 

    第二节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刑法基本原则概述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刑法的任务与效力范围 

    一、刑法的任务 

    二、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二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犯罪概念 

    一、犯罪的概念 

    二、犯罪的特征 

    三、犯罪的分类 

    第二节犯罪构成概述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和意义 

    二、犯罪构成要件的概念和特征 

    三、犯罪构成的要件 

    四、犯罪构成的分类 

    第三章犯罪构成要件 

    第一节犯罪主体 

    一、犯罪主体概述 

    二、自然人犯罪主体 

    三、单位犯罪主体 

    第二节犯罪主观方面 

    一、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二、犯罪故意 

    三、犯罪过失 

    四、犯罪目的和动机 

    五、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六、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第三节犯罪客体 

    一、犯罪客体概述 

    二、犯罪客体的分类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第四节犯罪客观方面 

    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二、危害行为 

    三、危害结果 

    四、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五、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 

    第四章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第一节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与意义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三、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四、特殊防卫 

    第二节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特征 

    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四、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第五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 

    二、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与故意犯罪阶段、犯罪构成的关系 

    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 

    一、犯罪既遂形态概述 

    二、犯罪既遂的类型 

    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 

    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与特征 

    二、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 

    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 

    一、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与特征 

    二、犯罪未遂的种类 

    三、犯罪未遂的处罚 

    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 

    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 

    二、犯罪中止的种类 

    三、犯罪中止的处罚 

    第六章共同犯罪 

    第一节共同犯罪概述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三、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几种情况 

    第二节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共同犯罪形式的定义 

    二、共同犯罪形式的划分 

    第三节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一、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 

    二、各种共同犯罪人的特征及刑事责任 

    第七章刑罚的种类 

    第一节刑罚概述 

    一、刑罚的概念 

    二、刑罚的特征 

    三、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措施的区别 

    四、刑罚的目的 

    第二节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 

    一、刑罚体系的概念 

    二、刑罚体系的内容 

    三、刑罚的种类 

    第八章刑罚裁量制度 

    第一节刑罚裁量概述 

    一、刑罚裁量的概念 

    二、刑罚裁量的特征 

    三、刑罚裁量的原则 

    四、刑罚裁量的意义 

    第二节量刑情节 

    一、量刑情节概述 

    二、累犯 

    三、自首 

    四、立功 

    第三节量刑制度 

    一、从重、从轻、减轻与免除处罚制度 

    二、数罪并罚制度 

    三、缓刑制度 

    第九章刑罚执行制度 

    第一节刑罚执行制度概述 

    一、刑罚执行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罚执行机关 

    三、刑罚执行的原则 

    第二节减刑 

    一、减刑的概念 

    二、减刑的条件 

    三、减刑的限度 

    四、减刑的幅度 

    五、减刑的起始时间和间隔时间限制 

    六、减刑的程序 

    七、减刑后刑期的计算 

    第三节假释 

    一、假释的概念 

    二、假释的条件 

    三、假释的裁定和执行 

    四、对假释犯的监督和处理 

    五、假释的司法实践问题 

    第十章刑法分则概览 

    第一节刑法分则概述 

    一、刑法分则的体系 

    二、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 

    第二节重点罪名简介 

    一、放火罪 

    二、交通肇事罪 

    三、重大责任事故罪 

    四、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五、逃税罪 

    六、故意杀人罪 

    七、故意伤害罪 

    八、强奸罪 

    九、非法拘禁罪 

    十、绑架罪 

    十一、抢劫罪 

    十二、盗窃罪 

    十三、诈骗罪 

    十四、侵占罪 

    十五、妨害公务罪 

    十六、贪污罪 

    十七、受贿罪 

    十八、滥用职权罪 

    下编刑事诉讼法 

    第十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第一节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刑事诉讼 

    二、刑事诉讼法 

    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刑事诉讼主体 

    一、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机关 

    二、刑事诉讼的当事人 

    三、其他诉讼参与人 

    第十二章刑事诉讼管辖 

    第一节立案管辖 

    一、立案管辖的概念 

    二、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 

    四、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五、关于立案管辖执行中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审判管辖 

    一、审判管辖的概念 

    二、级别管辖 

    三、地区管辖 

    四、指定管辖 

    五、专门管辖 

    第十三章刑事诉讼中的回避 

    第一节回避概述 

    一、回避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价值 

    第二节回避的分类、理由和人员范围 

    一、回避制度的分类 

    二、回避的理由 

    三、回避的人员范围 

    第三节回避的程序 

    一、回避的启动方式 

    二、回避的申请 

    三、回避的决定 

    四、回避的救济 

    第十四章辩护与代理 

    第一节辩护制度概述 

    一、辩护的概念和特征 

    二、辩护制度的功能价值 

    第二节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辩护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辩护的种类与方式 

    三、辩护人的范围和数额 

    四、辩护人的权利 

    五、辩护人的主要义务 

    第三节刑事代理 

    一、刑事代理概述 

    二、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代理 

    三、自诉案件中的代理和反诉案件中的代理 

    四、附带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代理 

    第十五章刑事诉讼证据 

    第一节刑事诉讼证据概述 

    一、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 

    三、刑事诉讼证据的意义 

    第二节刑事诉讼证据种类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笔录 

    八、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第十六章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第一节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概述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 

    二、强制措施的特征 

    三、强制措施的意义 

    四、适用强制措施的原则 

    五、适用强制措施应当考虑的因素 

    六、强制措施与其他处罚及措施的区别 

    七、扭送 

    第二节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种类 

    一、拘传 

    二、取保候审 

    三、监视居住 

    四、刑事拘留 

    五、逮捕 

    第十七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概述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特征 

    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意义 

    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第二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条件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三、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期间 

    四、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 

    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先予执行措施 

    第三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理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二、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起诉的受理和准备程序 

    三、人民法院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 

    四、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限 

    第十八章刑事诉讼程序 

    第一节立案程序 

    一、立案的概念 

    二、立案的材料来源 

    三、立案的条件 

    四、立案程序 

    第二节侦查程序 

    一、侦查的概念 

    二、侦查行为 

    三、侦查终结 

    四、补充侦查 

    第三节起诉程序 

    一、起诉的概念和种类 

    二、审查起诉 

    三、提起公诉 

    四、不起诉 

    五、提起自诉 

    第四节审判程序 

    一、刑事审判概述 

    二、第一审程序 

    三、第二审程序 

    四、死刑复核程序 

    五、审判监督程序 

    第五节执行 

    一、执行概述 

    二、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三、变更执行程序 

    四、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 

    第六节特别程序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二、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四、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罪犯心理矫正/全国司法警官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王威宇 编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民法原理与实务(第二版)
宋云仙 著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狱政管理
唐新礼 编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法医学/全国司法警官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郝树勇 编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行政法律原理与实务(第二版)
韩德利 著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监狱学基础理论/全国司法警官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王利杰、曹化霞 编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刑事影像技术
徐为霞 编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犯罪心理学
姚峰 编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罪犯教育学/全国司法警官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魏荣艳、王恒勤 编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中国监狱史
杨习梅 编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文件检验
柯昌林 编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侦查学总论/全国司法警官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徐为霞、赵向兵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刑事实务与大数据分析指引
盈科律师事务所编 张文明著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刑事诉讼出罪论
拜荣静著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37辑(2023.1)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 著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刑事涉财执行实务精要
梁雅丽,傅庆涛,刘嘉梁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22.7总第205辑
人民法院出版社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刑事法评论:正当防卫 江溯
江溯 主编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刑事法判解·第23卷
陈兴良 著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刑事法学研究(2023年第1辑)
吴宏耀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刑事诉讼移管研究 法学理论 郇顶著 新华正版
郇顶著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38辑(2023.2)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刑事办案实用手册(修订第八版)
人民法院出版社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指南
上海市浦东新区法学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治安管理学(第2版)
施秀艳 编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治安管理学
施秀艳 主编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第二版)
刑事法律基础与实务/全国司法警官院校教改课程规划教材
施秀艳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