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博物馆里的中国:我家七十年

家庭博物馆里的中国:我家七十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2
版次: 1
ISBN: 9787209121866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2页
分类: 生活
44人买过
  • 崔兆森喜欢收藏,他将20多年的藏品集中起来,办了一个家庭博物馆。家庭博物馆外形低调却内藏乾坤。走进它,就如同走进了时间,过去的时光重又“看得见、摸得着”。里面的14000多件藏品,不是价值连城的文玩珍品,而是从他家三代人的生活中集聚甚至“淘汰”而来的物品。这些“上了岁数”的老物件,每一件都是亲切的、贴近的、富有亲和力的,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层层“切面”,堪称70年“宏大叙事”中血肉丰满的“个人叙事”。 崔兆森,1947年生。从军15年,其间七次受到嘉奖,荣立三等功一次。转业后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山东分行办公室副主任,山东齐泉纪念币公司总经理,多次被评为“优选工作者”和“很好共产党员”。自1994年起收藏自家老物件和生活档案资料,后来,自办家庭博物馆,向社会公益开放,每年观众有数千人,受到人民网、新华社、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济南时报等媒体报道150余次。2016年入选“山东民间十大收藏家”之首,2018年获“济南好人”“关心下一代工作优选工作者”称号。
    公晓慧,山东画报社新锐编辑。 序 宏大历史的私人“切面”3
    自办家庭博物馆,为共和国留下历史“切片”10
    歌声里的国庆记忆14
    经济建设公债,见证对新中国最初的爱21
    70载贺年卡里的“慢时光”26
    老皇历背后的光阴故事31
    我写日志49载:一个“小决定”,坚守“一辈子” 36
    盛世修谱:寻访三千年崔氏故地40
    云中谁寄锦书来44
    样板戏,独特年代的青春伴奏50
    鸳鸯板背后的“文艺轻骑兵岁月”56
    三代人的语文课本63
    被《大众电影》拉长的时光71
    算盘:从“技艺”走向“记忆”82
    一张迟到的毕业证书66
    两位“70后”,毕业照里说流年94
    篦子:梳出时代的无奈与尴尬101
    袜板:功成身退的补袜“神器”106
    熨斗:烫出几代人的体面与讲究109
    缝纫机:飞针走线间成就盛世华服115
    染衣,为生活上色119
    从干粮筐子到饼干桶124
    票证:以方寸之身,见证计划经济128
    老式暖壶:四十年前的循环经济样板132
    从火镰到打火机137
    锔子瓷器:让生活“重修旧好”142
    从坛子到冰箱:变的是方式,不变的是亲情147
    工资档案,让时代发展“跃然纸上”151
    从废墟里打捞老街记忆160
    鼓呼之间,留住老城的传奇往事165
    这些年,洗澡那些事儿173
    老家具:镌刻时光的模样177
    户口的故事182
    那一膛炉火的回忆186
    一盏灯火中的时代变迁192
    关于锁的琐事200
    我家电视机的“换代史”203
    半导体收音机相伴的军营岁月209
    录音机:何日君再来214
    固定电话:天涯咫尺尽收耳侧218
    木制童车:孩子们也有专属“座驾”222
    自行车的《归去来兮辞》226
    呼啸的火车232
    走遍世界人未老237
    老地图:解码城池之变244
    我家的照相进化史249
    彩色胶卷:定格时代的彩色记忆257
    “有事您呼我!”264
    “大哥大”的江湖往事267
    老式手表:在腕间镌刻时光记忆273
    有故事的行李箱278
  • 内容简介:
    崔兆森喜欢收藏,他将20多年的藏品集中起来,办了一个家庭博物馆。家庭博物馆外形低调却内藏乾坤。走进它,就如同走进了时间,过去的时光重又“看得见、摸得着”。里面的14000多件藏品,不是价值连城的文玩珍品,而是从他家三代人的生活中集聚甚至“淘汰”而来的物品。这些“上了岁数”的老物件,每一件都是亲切的、贴近的、富有亲和力的,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层层“切面”,堪称70年“宏大叙事”中血肉丰满的“个人叙事”。
  • 作者简介:
    崔兆森,1947年生。从军15年,其间七次受到嘉奖,荣立三等功一次。转业后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山东分行办公室副主任,山东齐泉纪念币公司总经理,多次被评为“优选工作者”和“很好共产党员”。自1994年起收藏自家老物件和生活档案资料,后来,自办家庭博物馆,向社会公益开放,每年观众有数千人,受到人民网、新华社、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济南时报等媒体报道150余次。2016年入选“山东民间十大收藏家”之首,2018年获“济南好人”“关心下一代工作优选工作者”称号。
    公晓慧,山东画报社新锐编辑。
  • 目录:
    序 宏大历史的私人“切面”3
    自办家庭博物馆,为共和国留下历史“切片”10
    歌声里的国庆记忆14
    经济建设公债,见证对新中国最初的爱21
    70载贺年卡里的“慢时光”26
    老皇历背后的光阴故事31
    我写日志49载:一个“小决定”,坚守“一辈子” 36
    盛世修谱:寻访三千年崔氏故地40
    云中谁寄锦书来44
    样板戏,独特年代的青春伴奏50
    鸳鸯板背后的“文艺轻骑兵岁月”56
    三代人的语文课本63
    被《大众电影》拉长的时光71
    算盘:从“技艺”走向“记忆”82
    一张迟到的毕业证书66
    两位“70后”,毕业照里说流年94
    篦子:梳出时代的无奈与尴尬101
    袜板:功成身退的补袜“神器”106
    熨斗:烫出几代人的体面与讲究109
    缝纫机:飞针走线间成就盛世华服115
    染衣,为生活上色119
    从干粮筐子到饼干桶124
    票证:以方寸之身,见证计划经济128
    老式暖壶:四十年前的循环经济样板132
    从火镰到打火机137
    锔子瓷器:让生活“重修旧好”142
    从坛子到冰箱:变的是方式,不变的是亲情147
    工资档案,让时代发展“跃然纸上”151
    从废墟里打捞老街记忆160
    鼓呼之间,留住老城的传奇往事165
    这些年,洗澡那些事儿173
    老家具:镌刻时光的模样177
    户口的故事182
    那一膛炉火的回忆186
    一盏灯火中的时代变迁192
    关于锁的琐事200
    我家电视机的“换代史”203
    半导体收音机相伴的军营岁月209
    录音机:何日君再来214
    固定电话:天涯咫尺尽收耳侧218
    木制童车:孩子们也有专属“座驾”222
    自行车的《归去来兮辞》226
    呼啸的火车232
    走遍世界人未老237
    老地图:解码城池之变244
    我家的照相进化史249
    彩色胶卷:定格时代的彩色记忆257
    “有事您呼我!”264
    “大哥大”的江湖往事267
    老式手表:在腕间镌刻时光记忆273
    有故事的行李箱278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家庭博物馆里的中国:我家七十年
家庭急救,有备无患(汉竹)
刘祖河
家庭博物馆里的中国:我家七十年
家庭教育学(第二版)(教育类专业基础课系列教材)
黄河清
家庭博物馆里的中国:我家七十年
家庭经济学
(英)马丁·布朗宁 (法)皮埃尔-安德烈·基亚波里 (以)约拉姆·魏斯 著,曹晖 译
家庭博物馆里的中国:我家七十年
家庭健康管理手册
何文
家庭博物馆里的中国:我家七十年
家庭教育指导二十讲
宋萑
家庭博物馆里的中国:我家七十年
家庭教育指导
陈鹏 王辉
家庭博物馆里的中国:我家七十年
家庭治疗:一种系统性整合(第八版)
(美)多萝西·S.贝科沃,(美)拉斐尔·J.贝科沃
家庭博物馆里的中国:我家七十年
家庭医生在身边——女性保健
任菁菁
家庭博物馆里的中国:我家七十年
家庭教育光有爱还不够 壹心理投资人、资深心理学导师黄启团写给父母的高价值感养育指南
黄启团
家庭博物馆里的中国:我家七十年
家庭教育实操手册·给家长 高中卷(10-12年级)
边玉芳
家庭博物馆里的中国:我家七十年
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
马国川 张蓝心 主编,蔡丹等 著
家庭博物馆里的中国:我家七十年
家庭教育原理与操作指导手册(小学版)(家庭教育指导丛书)
连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