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与教民 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

治国与教民 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9-06
版次: 1
ISBN: 9787520346245
定价: 8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页数: 279页
字数: 268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6人买过
  • 治国、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先秦诸子为如何治理国家和天下以获得稳定的社会秩序提供了各种模式,如德治、礼治、法治、无为之治等。而治国、治天下又与教民有着直接的联系,与各种治理方式相适应,有诗教、礼教、乐教、法教、不言之教等教化方式。同一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为不同时期的思想家所继承、发展和诠释;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之间,因为分歧而互相批判,但分歧中又分享着共同的观念,且在批判中逐渐接受对方的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本书以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为纲,通过对先秦诸子治理思想和教化思想的比较,梳理出同一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的提出、发展和演变的线索,展现出不同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之间的论争情景,澄清其中的分歧与共识,以期为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和道德教育提供借鉴。
      导言 从中国哲学的固有问题说起(1)

    一 哲学、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1)

    二 “以西释中”与“以中释中”(4)

    三 中国古代哲人的致思对象与中国哲学的固有问题(6)

    四 治国与教民问题在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性(11)

    章 权力与法:老子与韩非的无为之治的比较(18)

    一 老子之“无为”与“自然”(18)

    二 老子之“无为”与“法”(22)

    三 韩非之“法”与君权(26)

    四 韩非之“法”与“无为”(35)

    五 结论(38)

    第二章 “自然”与“无为”:庄子学派对无为之治的诠释(39)

    一 “道”与万物“自然”(40)

    二 万物“自然”与权力的消解(45)

    三 人性与制度约束(51)

    四 “在宥天下”与“至德之世”(59)

    五 天道与秩序(65)

    六 君无为而臣有为(74)

    七 结论(77)

    第三章德治与法治:商鞅、韩非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与接受(79)

    一 三世说(80)

    二 “治世不一道”与“事异则备变”(84)

    三 “先德而治”与“前刑而法”(87)

    四 “述仁义于天下”与“至安之世”(97)

    五 结论(104)

    第四章 势、术与法治:韩非对前期法家思想的综合与发展(106)

    一 “自然之势”与“人设之势”(107)

    二 “因其势”(116)

    三 “形名参同”之术(118)

    四 “循名责实”之术(123)

    五 结论(126)

    第五章 黄帝之治:以《商君书》《管子》《庄子》《吕氏春秋》为中心的考察(127)

    一 仁义之治(128)

    二 礼法之治(133)

    三 法天之治(137)

    四 结论(140)

    第六章 “礼义化性”与“习俗化性”:荀子思想中礼与俗的教化作用(142)

    一 性恶论辨析(142)

    二 礼义与化性(146)

    三 习俗化性(151)

    四 美俗、恶俗与易俗、成俗(155)

    五 结论(160)

    第七章 “以法为教”与“以吏为师”:韩非的教化思想(162)

    一 “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163)

    二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168)

    三 “以法为教”与毁誉之名(172)

    四 余论(175)

    第八章 富民与教民:老子、荀子、韩非三者思想的比较研究(179)

    一 “我无事而民自富”与“不言之教”(180)

    二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185)

    三 “以力得富”与“以法为教”(190)

    四 结论(195)

    附录一 “新子学”概念系统的建构(196)

    附录二 先秦诸子论人性、人情与人欲之关系(211)

    附录三 西方学术与子学概念诠释的方法———以老子的“无为”为例(220)

    附录四 老子的无为政治与诺奇克“最低限度的国家”之比较(231)

    附录五 天下与国家:商鞅的政治哲学(242)

    参考文献(256)

    后记(277)
  • 内容简介:
    治国、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先秦诸子为如何治理国家和天下以获得稳定的社会秩序提供了各种模式,如德治、礼治、法治、无为之治等。而治国、治天下又与教民有着直接的联系,与各种治理方式相适应,有诗教、礼教、乐教、法教、不言之教等教化方式。同一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为不同时期的思想家所继承、发展和诠释;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之间,因为分歧而互相批判,但分歧中又分享着共同的观念,且在批判中逐渐接受对方的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本书以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为纲,通过对先秦诸子治理思想和教化思想的比较,梳理出同一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的提出、发展和演变的线索,展现出不同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之间的论争情景,澄清其中的分歧与共识,以期为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和道德教育提供借鉴。
  • 作者简介:
     
  • 目录:
    导言 从中国哲学的固有问题说起(1)

    一 哲学、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1)

    二 “以西释中”与“以中释中”(4)

    三 中国古代哲人的致思对象与中国哲学的固有问题(6)

    四 治国与教民问题在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性(11)

    章 权力与法:老子与韩非的无为之治的比较(18)

    一 老子之“无为”与“自然”(18)

    二 老子之“无为”与“法”(22)

    三 韩非之“法”与君权(26)

    四 韩非之“法”与“无为”(35)

    五 结论(38)

    第二章 “自然”与“无为”:庄子学派对无为之治的诠释(39)

    一 “道”与万物“自然”(40)

    二 万物“自然”与权力的消解(45)

    三 人性与制度约束(51)

    四 “在宥天下”与“至德之世”(59)

    五 天道与秩序(65)

    六 君无为而臣有为(74)

    七 结论(77)

    第三章德治与法治:商鞅、韩非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与接受(79)

    一 三世说(80)

    二 “治世不一道”与“事异则备变”(84)

    三 “先德而治”与“前刑而法”(87)

    四 “述仁义于天下”与“至安之世”(97)

    五 结论(104)

    第四章 势、术与法治:韩非对前期法家思想的综合与发展(106)

    一 “自然之势”与“人设之势”(107)

    二 “因其势”(116)

    三 “形名参同”之术(118)

    四 “循名责实”之术(123)

    五 结论(126)

    第五章 黄帝之治:以《商君书》《管子》《庄子》《吕氏春秋》为中心的考察(127)

    一 仁义之治(128)

    二 礼法之治(133)

    三 法天之治(137)

    四 结论(140)

    第六章 “礼义化性”与“习俗化性”:荀子思想中礼与俗的教化作用(142)

    一 性恶论辨析(142)

    二 礼义与化性(146)

    三 习俗化性(151)

    四 美俗、恶俗与易俗、成俗(155)

    五 结论(160)

    第七章 “以法为教”与“以吏为师”:韩非的教化思想(162)

    一 “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163)

    二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168)

    三 “以法为教”与毁誉之名(172)

    四 余论(175)

    第八章 富民与教民:老子、荀子、韩非三者思想的比较研究(179)

    一 “我无事而民自富”与“不言之教”(180)

    二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185)

    三 “以力得富”与“以法为教”(190)

    四 结论(195)

    附录一 “新子学”概念系统的建构(196)

    附录二 先秦诸子论人性、人情与人欲之关系(211)

    附录三 西方学术与子学概念诠释的方法———以老子的“无为”为例(220)

    附录四 老子的无为政治与诺奇克“最低限度的国家”之比较(231)

    附录五 天下与国家:商鞅的政治哲学(242)

    参考文献(256)

    后记(277)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治国与教民 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
治国古鉴
田广清 主编
治国与教民 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
治国平天下:王蒙读荀子
王蒙 著;世界观 出品
治国与教民 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
治国与修身:晏婴传
南门太守
治国与教民 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
治国理政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通讯选(二)
新华社总编室
治国与教民 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
治国方略
吕贵、王国平、郭庆松 编
治国与教民 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
治国理政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通讯选(一)
新华社总编室
治国与教民 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
治国理政新实践优秀新闻作品集一辑/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编
治国与教民 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
治国理政现代化研究系列马克思主义发生史探源——基于文本的研究
桁林 著
治国与教民 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
治国齐家锦言妙语书法欣赏——党政干部学习笔记
陈木香 书法
治国与教民 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
治国方略史鉴
李尚师 李光达
治国与教民 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
治国理政新实践优秀新闻作品集
新闻局编
治国与教民 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
治国理政在郡县 市县委书记谈新发展理念【第一卷】
王天象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治国与教民 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
国学经典:荀子译注
王威威 著
治国与教民 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
韩非思想研究:以黄老为本
王威威 著
治国与教民 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
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与百家争鸣
王威威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