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方略史鉴

治国方略史鉴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出版社: 三晋出版社
2018-12
版次: 1
ISBN: 9787545715422
定价: 1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页数: 559页
字数: 100千字
分类: 历史
5人买过
  • 《治国方略史鉴》共分三篇,篇从章到第十一章,是“治国方略的孕育与形成”,概述了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过程和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治国思想发展的线索;第二篇从第十二章到第十六章,是“治国方略主线”,从唐尧时皋陶的“明刑弼教”发展到春秋末卜子夏的“儒法兼容”,再发展到战国中期苟子的“隆礼重法”;第三篇从第十七章到第二十九章,是“治国史鉴”,按国别概述了各朝代治国思想的同异和实践及其经验教训,并对历代王朝更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当下治国理政可以借鉴的诸多方面。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篇 儒法治国方略学说的孕育与形成
      章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概述
        节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第二节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简况
      第二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及先秦时期的中国历史概况
        节  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概况
        第二节  华夏文明起源的尧、舜、禹时期概况
        第三节  华夏文明起源的夏、商时期概况
        第四节  华夏文明起源的周朝时期概况
        第五节  先秦时期的秦国概况
      第三章  儒家治国思想的孕育
        节  儒家思想的远源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近源
      第四章  初期儒家治国思想在鲁国的传承
        节  鲁国简况
        第二节  臧文仲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柳下惠的道德思想
      第五章  儒家思想的形成
        节  解析鲁史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途径
        第二节  儒学的创始者――孔子
        第三节  孟子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节  儒家的治国思想
      第六章  法家思想文化的孕育与成熟(一)
        节  法家思想的远源
        第二节  西周宗法制度的传承与裂变
        第三节  晋国的治国思想文化
        第四节  齐国、楚国的法家思想文化简况
      第七章  法家思想文化的孕育与成熟(二)
        节  魏文侯的“重法尊儒”治国思想及其治国之道
        第二节  魏文侯以后的魏国治国思想
      第八章  法家思想文化的孕育与成熟(三)
        节  赵烈侯任用公仲连实行改革及其治国思想
        第二节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及其治国思想
      第九章  法家思想文化的孕育与成熟(四)
        节  韩昭侯时期的申不害变法及其治国思想
        第二节  慎到对法家思想的发展――“势”
        第三节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的治国思想
      第十章  法家思想从魏国到秦国的次移植
        节  秦献公的改革
        第二节  商鞅变法
      第十一章  法家思想文化从韩国到秦国的第二次移植
        节  韩非入秦
        第二节  韩非的法家治国思想
        第三节  法家治国思想
    第二篇  治国方略主线
      第十二章  皋陶“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治国思想
        节  皋陶生平简介
        第二节  皋陶治国思想框架
        第三节  皋陶治国思想框架对后世的影响
      第十三章  卜子夏“礼法兼容”的治国思想
        节  鲁儒孔丘对晋政的抨击
        第二节  卜子夏的生平概况
        第三节  卜子夏的治国思想特色
        第四节  子夏之学的发展
      第十四章  荀子生平及其治国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
        节  荀子的生平事迹
        第二节  荀子治国思想的形成及其源流
      第十五章  荀子治国思想(上)
        节  荀子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
        第二节  荀子“隆一而治”的礼制和尚贤思想
        第三节  荀子“隆礼”“重法”的治国思想
        第四节  荀子“以政裕民”的民本治国思想
        第五节  荀子的中道思想及构建和而不同的和谐社会的治国思想
      第十六章  荀子治国思想(下)
        节  荀子的君本主义和君民“舟水”重民治国思想
        第二节  荀子的社会控制思想
        第三节  荀子的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思想
        第四节  荀子的教育治国思想
    第三篇  治国史鉴
      第十七章  秦国(朝)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节  秦国法治思想的移植与传承
        第二节  秦朝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三节  法家思想在秦国的实践运用
        第四节  后人对秦国(朝)法治思想的评判
      第十八章  西汉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节  西汉初期各家思想概况
        第二节  汉高祖刘邦的治国思想及其治国方略概况
        第三节  汉代正宗神学的奠基者董仲舒的治国思想
        第四节  汉武帝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五节  西汉末期的治国思想
        第六节  西汉的衰亡及灭亡原因
      第十九章  王莽新朝的治国思想及败国概况
      第二十章  东汉的治国思想、治国方略概况
        节  刘秀的乱世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二节  东汉的灭亡及其原因
      第二十一章  隋朝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节  隋文帝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二节  隋炀帝杨广的暴政与隋朝的灭亡
        第三节  隋朝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方略概况综述
      第二十二章  唐朝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节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二节  唐玄宗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三节  唐朝礼法结合的治国思想
        第四节  唐朝的衰亡与灭亡原因
      第二十三章  北宋王朝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节  宋太祖赵匡胤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
        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
        第三节  司马光的治国思想
        第四节  北宋王朝的衰亡及灭亡原因
      第二十四章  元朝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概况
        节  耶律楚材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概况
        第二节  忽必烈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概况
        第三节  元朝的衰败灭亡及其原因
      第二十五章  明朝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节  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二节  明成祖朱棣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三节  张居正的治国思想及改革概况
        第四节  明朝的衰亡及其原因
      第二十六章  清朝(康、雍、乾)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节  康熙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二节  雍正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三节  乾隆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四节  清朝的衰亡及其原因
      第二十七章  古代贤明统治者的自律与规范
      第二十八章  古代王朝的政治危局和应对策略
        节  古代王朝政治危局的基本类型及其原因
        第二节  古代王朝政治危局人应对策略
      第二十九章  历代封建王朝的兴亡原因
    后记
  • 内容简介:
    《治国方略史鉴》共分三篇,篇从章到第十一章,是“治国方略的孕育与形成”,概述了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过程和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治国思想发展的线索;第二篇从第十二章到第十六章,是“治国方略主线”,从唐尧时皋陶的“明刑弼教”发展到春秋末卜子夏的“儒法兼容”,再发展到战国中期苟子的“隆礼重法”;第三篇从第十七章到第二十九章,是“治国史鉴”,按国别概述了各朝代治国思想的同异和实践及其经验教训,并对历代王朝更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当下治国理政可以借鉴的诸多方面。
  •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篇 儒法治国方略学说的孕育与形成
      章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概述
        节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第二节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简况
      第二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及先秦时期的中国历史概况
        节  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概况
        第二节  华夏文明起源的尧、舜、禹时期概况
        第三节  华夏文明起源的夏、商时期概况
        第四节  华夏文明起源的周朝时期概况
        第五节  先秦时期的秦国概况
      第三章  儒家治国思想的孕育
        节  儒家思想的远源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近源
      第四章  初期儒家治国思想在鲁国的传承
        节  鲁国简况
        第二节  臧文仲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柳下惠的道德思想
      第五章  儒家思想的形成
        节  解析鲁史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途径
        第二节  儒学的创始者――孔子
        第三节  孟子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节  儒家的治国思想
      第六章  法家思想文化的孕育与成熟(一)
        节  法家思想的远源
        第二节  西周宗法制度的传承与裂变
        第三节  晋国的治国思想文化
        第四节  齐国、楚国的法家思想文化简况
      第七章  法家思想文化的孕育与成熟(二)
        节  魏文侯的“重法尊儒”治国思想及其治国之道
        第二节  魏文侯以后的魏国治国思想
      第八章  法家思想文化的孕育与成熟(三)
        节  赵烈侯任用公仲连实行改革及其治国思想
        第二节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及其治国思想
      第九章  法家思想文化的孕育与成熟(四)
        节  韩昭侯时期的申不害变法及其治国思想
        第二节  慎到对法家思想的发展――“势”
        第三节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的治国思想
      第十章  法家思想从魏国到秦国的次移植
        节  秦献公的改革
        第二节  商鞅变法
      第十一章  法家思想文化从韩国到秦国的第二次移植
        节  韩非入秦
        第二节  韩非的法家治国思想
        第三节  法家治国思想
    第二篇  治国方略主线
      第十二章  皋陶“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治国思想
        节  皋陶生平简介
        第二节  皋陶治国思想框架
        第三节  皋陶治国思想框架对后世的影响
      第十三章  卜子夏“礼法兼容”的治国思想
        节  鲁儒孔丘对晋政的抨击
        第二节  卜子夏的生平概况
        第三节  卜子夏的治国思想特色
        第四节  子夏之学的发展
      第十四章  荀子生平及其治国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
        节  荀子的生平事迹
        第二节  荀子治国思想的形成及其源流
      第十五章  荀子治国思想(上)
        节  荀子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
        第二节  荀子“隆一而治”的礼制和尚贤思想
        第三节  荀子“隆礼”“重法”的治国思想
        第四节  荀子“以政裕民”的民本治国思想
        第五节  荀子的中道思想及构建和而不同的和谐社会的治国思想
      第十六章  荀子治国思想(下)
        节  荀子的君本主义和君民“舟水”重民治国思想
        第二节  荀子的社会控制思想
        第三节  荀子的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思想
        第四节  荀子的教育治国思想
    第三篇  治国史鉴
      第十七章  秦国(朝)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节  秦国法治思想的移植与传承
        第二节  秦朝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三节  法家思想在秦国的实践运用
        第四节  后人对秦国(朝)法治思想的评判
      第十八章  西汉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节  西汉初期各家思想概况
        第二节  汉高祖刘邦的治国思想及其治国方略概况
        第三节  汉代正宗神学的奠基者董仲舒的治国思想
        第四节  汉武帝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五节  西汉末期的治国思想
        第六节  西汉的衰亡及灭亡原因
      第十九章  王莽新朝的治国思想及败国概况
      第二十章  东汉的治国思想、治国方略概况
        节  刘秀的乱世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二节  东汉的灭亡及其原因
      第二十一章  隋朝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节  隋文帝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二节  隋炀帝杨广的暴政与隋朝的灭亡
        第三节  隋朝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方略概况综述
      第二十二章  唐朝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节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二节  唐玄宗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三节  唐朝礼法结合的治国思想
        第四节  唐朝的衰亡与灭亡原因
      第二十三章  北宋王朝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节  宋太祖赵匡胤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
        第二节  王安石变法
        第三节  司马光的治国思想
        第四节  北宋王朝的衰亡及灭亡原因
      第二十四章  元朝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概况
        节  耶律楚材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概况
        第二节  忽必烈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概况
        第三节  元朝的衰败灭亡及其原因
      第二十五章  明朝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节  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二节  明成祖朱棣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三节  张居正的治国思想及改革概况
        第四节  明朝的衰亡及其原因
      第二十六章  清朝(康、雍、乾)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节  康熙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二节  雍正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三节  乾隆的治国思想及治国方略概况
        第四节  清朝的衰亡及其原因
      第二十七章  古代贤明统治者的自律与规范
      第二十八章  古代王朝的政治危局和应对策略
        节  古代王朝政治危局的基本类型及其原因
        第二节  古代王朝政治危局人应对策略
      第二十九章  历代封建王朝的兴亡原因
    后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治国方略史鉴
晋国通史
李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