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2018-10
版次: 1
ISBN: 9787502849757
定价: 8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68页
字数: 23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9人买过
  •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首先分析了流行的传统线弹性理论的对称性及其逻辑缺陷,即承认旋转的存在,却未将它纳入其核心体系,指出旋转是反对称的,不能用对称理论来研究。为正确解释旋转现象,《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提出更具普遍性的非对称线弹性理论。非对称线弹性理论澄清了“剪应力互等(或应力对称)定律”只在静力学中成立,而在动力学中不成立;以非对称应力和非对称应变为出发点,建立了非对称胡克定律;建立了简明的非对称波动方程;修正了S波速度公式;提出了计算旋转能量的公式;提出了应变与旋转关系的公式;从理论和观测两方面说明了P波和S波的应变性质;建立了三维张量应变观测的理论模型。 第1章 传统线弹性理论的核心内容
    1.1 对称的应力和应变
    1.2 对称的胡克定律
    1.3 对称的平动方程
    1.4 传统线弹性理论的体波速度公式
    1.5 传统理论的变形协调条件

    第2章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的核心内容
    2.1 非对称的应力和应变
    2.2 非对称的胡克定律
    2.3 非对称的平动方程
    2.4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的体波速度公式
    2.5 非对称理论的变形协调条件

    第3章 势函数

    第4章 从应力对称到应力非对称
    4.1 微元力矩平衡
    4.2 传统线弹性理论的转动方程
    4.3 微极弹性理论的转动方程
    4.4 微元受力分析
    4.5 积分方程分析
    4.6 微元自旋与旋转的关系

    第5章 非对称应变能

    第6章 非对称弹性参数
    6.1 用应力换算应变
    6.2 实验证据

    第7章 应变与旋转的关系
    7.1 二维情形
    7.1.1 坐标变换
    7.1.2 应变主方向和主应变
    7.1.3 应变与旋转的几何联系
    7.1.4 应变率主方向
    7.2 三维情形
    7.2.1 坐标变换
    7.2.2 特征值和特征矢量
    7.2.3 应变率主方向

    第8章 弹性波的应变性质
    8.1 射线坐标系和平面波
    8.1.1 P波和S波的应变偏量
    8.1.2 变形协调条件的一个应用
    8.1.3 P波和S波的应变分量
    8.1.4 S波的非对称性
    8.2 表面波的旋转和应变

    第9章 S波的偏振面及其定位
    9.1 简单S波的偏振性
    9.2 S波偏振面的定位
    9.2.1 S波偏振面的地理坐标表示
    9.2.2 用三维应变观测定位S波偏振面
    9.2.3 用水平面应变观测估计定位S波偏振面

    第10章 水平张量应变的观测方法
    10.1 历史沿革
    10.2 理论模型
  • 内容简介: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首先分析了流行的传统线弹性理论的对称性及其逻辑缺陷,即承认旋转的存在,却未将它纳入其核心体系,指出旋转是反对称的,不能用对称理论来研究。为正确解释旋转现象,《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提出更具普遍性的非对称线弹性理论。非对称线弹性理论澄清了“剪应力互等(或应力对称)定律”只在静力学中成立,而在动力学中不成立;以非对称应力和非对称应变为出发点,建立了非对称胡克定律;建立了简明的非对称波动方程;修正了S波速度公式;提出了计算旋转能量的公式;提出了应变与旋转关系的公式;从理论和观测两方面说明了P波和S波的应变性质;建立了三维张量应变观测的理论模型。
  • 目录:
    第1章 传统线弹性理论的核心内容
    1.1 对称的应力和应变
    1.2 对称的胡克定律
    1.3 对称的平动方程
    1.4 传统线弹性理论的体波速度公式
    1.5 传统理论的变形协调条件

    第2章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的核心内容
    2.1 非对称的应力和应变
    2.2 非对称的胡克定律
    2.3 非对称的平动方程
    2.4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的体波速度公式
    2.5 非对称理论的变形协调条件

    第3章 势函数

    第4章 从应力对称到应力非对称
    4.1 微元力矩平衡
    4.2 传统线弹性理论的转动方程
    4.3 微极弹性理论的转动方程
    4.4 微元受力分析
    4.5 积分方程分析
    4.6 微元自旋与旋转的关系

    第5章 非对称应变能

    第6章 非对称弹性参数
    6.1 用应力换算应变
    6.2 实验证据

    第7章 应变与旋转的关系
    7.1 二维情形
    7.1.1 坐标变换
    7.1.2 应变主方向和主应变
    7.1.3 应变与旋转的几何联系
    7.1.4 应变率主方向
    7.2 三维情形
    7.2.1 坐标变换
    7.2.2 特征值和特征矢量
    7.2.3 应变率主方向

    第8章 弹性波的应变性质
    8.1 射线坐标系和平面波
    8.1.1 P波和S波的应变偏量
    8.1.2 变形协调条件的一个应用
    8.1.3 P波和S波的应变分量
    8.1.4 S波的非对称性
    8.2 表面波的旋转和应变

    第9章 S波的偏振面及其定位
    9.1 简单S波的偏振性
    9.2 S波偏振面的定位
    9.2.1 S波偏振面的地理坐标表示
    9.2.2 用三维应变观测定位S波偏振面
    9.2.3 用水平面应变观测估计定位S波偏振面

    第10章 水平张量应变的观测方法
    10.1 历史沿革
    10.2 理论模型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
非对称合作何以可能-(以美墨非传统安全合作为例)
陈岚 著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
非对称信息共享网络理论与技术
任勇、徐蕾、姜春晓、王景璟、杜军 著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
非对称思维:富足人生训练手册
张文跃 著;宗毅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
非对称风险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著;周洛华 译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
非对称合作系统的模型研究
贺军州 著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
非对称大跨度索承空间结构设计关键技术
李治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
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减排策略研究
苏秦;李剑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
非对称冲突理论研究
曹阳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
非对称性实力与国际话语权的实证研究
郭依峰 著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
非对称与国际关系
王新刚 王晋 著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
非对称创新战略:中国企业的跨越(理论辑)
魏江 著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
非对称相关性序列原理和应用
张振宇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
钻孔应变观测理论和应用
邱泽华 著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第2版)
非对称线弹性理论
邱泽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