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遗传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现代遗传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1-08
版次: 2
ISBN: 9787040239737
定价: 36.1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9页
字数: 53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本书由原国际遗传学会联合会主席、原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赵寿元教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乔守怡教授编写。他们集几十年科研、教学经验,深入思考,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以崭新的视角看待遗传学问题,从基因入手,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为主线,阐述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同时反映国际上遗传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凡涉及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内容都从简从略,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既简明扼要,又系统先进,内容安排紧凑合理,便于教师、学生使用。本书可用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林、医药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也可供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人员参考。 第一章经典遗传学的诞生
    1.1泛生论
    1.2种质论
    1.3孟德尔遗传定律
    1.3.1分离定律
    1.3.2自由组合定律
    1.4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
    1.5基因型和表型
    1.5.1遗传学和基因名词的提出
    1.5.2基因型和表型
    1.6摩尔根与遗传连锁定律

    第二章分子遗传学的兴起
    2.1物理学的介入
    2.2遗传物质——DNA
    2.2.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2.2.2噬茵体感染实验
    2.2.3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
    2.2.4DNA的组成成分
    2.2.5DNA的结构
    2.2.6DNA双螺旋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2.3DNA与蛋白质
    2.3.1蛋白质的组分与结构
    2.3.2遗传密码
    2.3.3中心法则
    2.3.4基因工程和基因组研究的兴起

    第三章基因的概念和结构
    3.1孟德尔“遗传因子”——生物性状遗传的符号
    3.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功能单位
    3.2.1等位基因
    3.2.2复等位基因
    3.3顺反子——一个基因一条多肽
    3.4操纵子——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调控的统一体
    3.4.1超基因
    3.4.2假基因
    3.5外显子和内含子——基因的结构是断裂的
    3.5.1RNA剪接
    3.5.2内含子的类型
    3.6重叠基因
    3.7可动基因或转座元件——基因并不全是固定在染色体的一个位置上
    3.7.1Ac-Ds系统
    3.7.2插入序列
    3.7.3转座子
    3.7.4P因子和FB因子
    3.7.5反转录转座子
    3.8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3.8.1肿瘤病毒和病毒癌基因
    3.8.2抑癌基因
    3.9染色体外基因
    3.9.1质粒
    3.9.2线粒体基因
    3.9.3叶绿体基因
    3.9.4非孟德尔式遗传

    第四章遗传物质——基因和染色体
    4.1染色体及其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
    4.1.1染色质
    4.1.2染色体的主要组成
    4.1.3染色体组型或核型
    4.2染色体的改变
    4.2.1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4.2.2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4.3基因突变
    4.3.1点突变和移码突变
    4.3.2基因重组和基因转换
    4.3.3动态突变
    4.4表观遗传变异
    4.4.1DNA和蛋白质的修饰
    4.4.2基因组印记
    4.4.3RNA编辑
    4.4.4RNA干扰

    第五章基因组
    5.1基因组的DNA序列组成
    5.1.1C值悖理和序列复杂性
    5.1.2基因组DNA序列的分类
    5.1.3DNA复性动力学
    5.1.4重复序列家族
    5.2基因组研究
    5.2.1人类基因组研究
    5.2.2作图和基因定位
    5.2.3基因数目与基因克隆
    5.2.4基因组功能研究
    5.2.5混杂基因组研究

    第六章基因与发育
    6.1发育遗传学概论
    6.2基因在细胞分化和细胞决定中的作用
    6.2.1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分化与发育的基因调控
    6.2.2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化与细胞决定
    6.2.3秀丽新小杆线虫的细胞特化
    6.2.4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细胞凋亡
    6.3早期胚胎发育
    6.3.1受精
    6.3.2卵裂
    6.3.3胚层分化和干细胞
    6.4基因在胚胎极性生成中的作用
    6.4.1果蝇胚胎极性的形成
    6.4.2果蝇背腹轴极性形成中基因的作用
    6.4.3果蝇前后轴极性的发生
    6.4.4哺乳动物的同源异形基因
    6.4.5哺乳动物左右轴生成中的基因
    6.5性别决定
    6.5.1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套数之比决定性别
    6.5.2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
    6.5.3Y染色体的睾丸决定基因
    6.5.4环境因子与性别决定
    6.6分化发育过程中基因的活性
    6.6.1珠蛋白基因的表达活性
    6.6.2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重排
    6.6.3控制发育的信号分子
    6.6.4信号转导

    第七章基因与行为
    7.1单细胞生物趋性行为的遗传学分析
    7.2昆虫行为的遗传学分析
    7.2.1蜜蜂的"洁巢"行为
    7.2.2果蝇的生物学节律
    7.2.3果蝇的性取向
    7.3小鼠行为的遗传学分析
    7.4人类行为的遗传学分析
    7.4.1人类行为与基因突变
    7.4.2人类复杂行为与基因

    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8.1调控元件
    8.1.1启动子
    8.1.2增强子和弱化子
    8.1.3绝缘子
    8.1.4沉默子
    8.1.5应答元件
    8.1.6转录因子
    8.2基因转录水平上的调控
    8.2.1转录调控的类型
    8.2.2转录后的调控
    8.3翻译水平的调控
    8.3.1翻译因子磷酸化调控
    8.3.2翻译后的加工修饰

    第九章数量性状基因及其遗传
    9.1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
    9.2多基因效应
    9.2.1多基因学说
    9.2.2多基因效应的累加方式
    9.2.3数量性状基因数的估计
    9.3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统计方法
    9.3.1一些基本概念
    9.3.2二项分布
    9.3.3统计检验方法
    9.4遗传率
    9.4.1广义遗传率
    9.4.2狭义遗传率
    9.5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9.5.1近交和近交系数
    9.5.2近亲婚配的危害
    9.5.3杂种优势
    9.5.4远缘杂交

    第十章群体的基因结构与进化
    10.1基因库与基因频率
    10.1.1哈迪一温伯格法则
    10.1.2突变和选择对基因频率的作用
    10.1.3选择对隐性基因的作用
    10.1.4选择对显性基因的作用
    10.1.5选择对x连锁基因的作用
    10.2遗传漂变与奠基者效应
    10.3基因组的起源与进化
    10.3.1新基因的获得
    10.3.2非编码序列与基因组进化
    10.3.3转座因子、染色体重排混编与基因组进化
    10.3.4内含子的起源
    10.3.5人类基因组——近500万年的进化产物
    10.4分子种系发生遗传学
    10.4.1分子种系发生遗传学的形成
    10.4.2DNA为依据的系统树的构建
    10.4.3分子种系发生遗传学的应用
    10.5进化学说
    10.5.1自然选择学说
    10.5.2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10.5.3"三界"学说

    第十一章重组DNA
    11.1工具酶
    11.1.1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11.1.2连接DNA片段的酶
    11.1.3DNA聚合酶
    11.1.4其他工具酶
    11.2载体
    11.2.1质粒
    11.2.2噬菌体载体
    11.2.3黏粒和噬粒
    11.2.4单链DNA噬菌体载体
    11.2.5病毒载体
    11.3转基因生物
    11.3.1生物技术
    11.3.2转基因植物
    11.3.3转基因动物
    11.4体细胞克隆动物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1遗传学重大事件编年表
    附录2基因组数据的有关网址
    索引
  • 内容简介:
    本书由原国际遗传学会联合会主席、原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赵寿元教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乔守怡教授编写。他们集几十年科研、教学经验,深入思考,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以崭新的视角看待遗传学问题,从基因入手,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为主线,阐述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同时反映国际上遗传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凡涉及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内容都从简从略,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既简明扼要,又系统先进,内容安排紧凑合理,便于教师、学生使用。本书可用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林、医药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也可供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人员参考。
  • 目录:
    第一章经典遗传学的诞生
    1.1泛生论
    1.2种质论
    1.3孟德尔遗传定律
    1.3.1分离定律
    1.3.2自由组合定律
    1.4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
    1.5基因型和表型
    1.5.1遗传学和基因名词的提出
    1.5.2基因型和表型
    1.6摩尔根与遗传连锁定律

    第二章分子遗传学的兴起
    2.1物理学的介入
    2.2遗传物质——DNA
    2.2.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2.2.2噬茵体感染实验
    2.2.3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
    2.2.4DNA的组成成分
    2.2.5DNA的结构
    2.2.6DNA双螺旋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2.3DNA与蛋白质
    2.3.1蛋白质的组分与结构
    2.3.2遗传密码
    2.3.3中心法则
    2.3.4基因工程和基因组研究的兴起

    第三章基因的概念和结构
    3.1孟德尔“遗传因子”——生物性状遗传的符号
    3.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功能单位
    3.2.1等位基因
    3.2.2复等位基因
    3.3顺反子——一个基因一条多肽
    3.4操纵子——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调控的统一体
    3.4.1超基因
    3.4.2假基因
    3.5外显子和内含子——基因的结构是断裂的
    3.5.1RNA剪接
    3.5.2内含子的类型
    3.6重叠基因
    3.7可动基因或转座元件——基因并不全是固定在染色体的一个位置上
    3.7.1Ac-Ds系统
    3.7.2插入序列
    3.7.3转座子
    3.7.4P因子和FB因子
    3.7.5反转录转座子
    3.8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3.8.1肿瘤病毒和病毒癌基因
    3.8.2抑癌基因
    3.9染色体外基因
    3.9.1质粒
    3.9.2线粒体基因
    3.9.3叶绿体基因
    3.9.4非孟德尔式遗传

    第四章遗传物质——基因和染色体
    4.1染色体及其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
    4.1.1染色质
    4.1.2染色体的主要组成
    4.1.3染色体组型或核型
    4.2染色体的改变
    4.2.1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4.2.2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4.3基因突变
    4.3.1点突变和移码突变
    4.3.2基因重组和基因转换
    4.3.3动态突变
    4.4表观遗传变异
    4.4.1DNA和蛋白质的修饰
    4.4.2基因组印记
    4.4.3RNA编辑
    4.4.4RNA干扰

    第五章基因组
    5.1基因组的DNA序列组成
    5.1.1C值悖理和序列复杂性
    5.1.2基因组DNA序列的分类
    5.1.3DNA复性动力学
    5.1.4重复序列家族
    5.2基因组研究
    5.2.1人类基因组研究
    5.2.2作图和基因定位
    5.2.3基因数目与基因克隆
    5.2.4基因组功能研究
    5.2.5混杂基因组研究

    第六章基因与发育
    6.1发育遗传学概论
    6.2基因在细胞分化和细胞决定中的作用
    6.2.1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分化与发育的基因调控
    6.2.2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化与细胞决定
    6.2.3秀丽新小杆线虫的细胞特化
    6.2.4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细胞凋亡
    6.3早期胚胎发育
    6.3.1受精
    6.3.2卵裂
    6.3.3胚层分化和干细胞
    6.4基因在胚胎极性生成中的作用
    6.4.1果蝇胚胎极性的形成
    6.4.2果蝇背腹轴极性形成中基因的作用
    6.4.3果蝇前后轴极性的发生
    6.4.4哺乳动物的同源异形基因
    6.4.5哺乳动物左右轴生成中的基因
    6.5性别决定
    6.5.1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套数之比决定性别
    6.5.2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
    6.5.3Y染色体的睾丸决定基因
    6.5.4环境因子与性别决定
    6.6分化发育过程中基因的活性
    6.6.1珠蛋白基因的表达活性
    6.6.2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重排
    6.6.3控制发育的信号分子
    6.6.4信号转导

    第七章基因与行为
    7.1单细胞生物趋性行为的遗传学分析
    7.2昆虫行为的遗传学分析
    7.2.1蜜蜂的"洁巢"行为
    7.2.2果蝇的生物学节律
    7.2.3果蝇的性取向
    7.3小鼠行为的遗传学分析
    7.4人类行为的遗传学分析
    7.4.1人类行为与基因突变
    7.4.2人类复杂行为与基因

    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8.1调控元件
    8.1.1启动子
    8.1.2增强子和弱化子
    8.1.3绝缘子
    8.1.4沉默子
    8.1.5应答元件
    8.1.6转录因子
    8.2基因转录水平上的调控
    8.2.1转录调控的类型
    8.2.2转录后的调控
    8.3翻译水平的调控
    8.3.1翻译因子磷酸化调控
    8.3.2翻译后的加工修饰

    第九章数量性状基因及其遗传
    9.1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
    9.2多基因效应
    9.2.1多基因学说
    9.2.2多基因效应的累加方式
    9.2.3数量性状基因数的估计
    9.3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统计方法
    9.3.1一些基本概念
    9.3.2二项分布
    9.3.3统计检验方法
    9.4遗传率
    9.4.1广义遗传率
    9.4.2狭义遗传率
    9.5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9.5.1近交和近交系数
    9.5.2近亲婚配的危害
    9.5.3杂种优势
    9.5.4远缘杂交

    第十章群体的基因结构与进化
    10.1基因库与基因频率
    10.1.1哈迪一温伯格法则
    10.1.2突变和选择对基因频率的作用
    10.1.3选择对隐性基因的作用
    10.1.4选择对显性基因的作用
    10.1.5选择对x连锁基因的作用
    10.2遗传漂变与奠基者效应
    10.3基因组的起源与进化
    10.3.1新基因的获得
    10.3.2非编码序列与基因组进化
    10.3.3转座因子、染色体重排混编与基因组进化
    10.3.4内含子的起源
    10.3.5人类基因组——近500万年的进化产物
    10.4分子种系发生遗传学
    10.4.1分子种系发生遗传学的形成
    10.4.2DNA为依据的系统树的构建
    10.4.3分子种系发生遗传学的应用
    10.5进化学说
    10.5.1自然选择学说
    10.5.2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10.5.3"三界"学说

    第十一章重组DNA
    11.1工具酶
    11.1.1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11.1.2连接DNA片段的酶
    11.1.3DNA聚合酶
    11.1.4其他工具酶
    11.2载体
    11.2.1质粒
    11.2.2噬菌体载体
    11.2.3黏粒和噬粒
    11.2.4单链DNA噬菌体载体
    11.2.5病毒载体
    11.3转基因生物
    11.3.1生物技术
    11.3.2转基因植物
    11.3.3转基因动物
    11.4体细胞克隆动物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1遗传学重大事件编年表
    附录2基因组数据的有关网址
    索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