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研究

物权法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08-07
版次: 1
ISBN: 9787010070988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9页
字数: 3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 虽然《物权法》已经实施,但是市场上充斥的多是辅导读本,真正系统研究《物权法》的著作并不多见。本书以新颁布的《物权法》为基础,运用基础理论与范举的方式,对物权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进行全新的、系统的论述,凝聚了作者长期从事法学教学和法律实务的心血,对物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及占有等法律实务中尚无体系性界定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梳理。全书语言流畅,文字简洁,思路清晰,逻辑严谨,非常适合法学专业师生、法律实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使用。 陈小燕,1964年生,现任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系党支部书记、中国法学会会员。200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系,获民商法硕士学位。从事法学专业教学20余年,主讲“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等课程,其中“民法学”被评为湖北大学优质课程,2004年3月,被聘为湖北大学民法学课程责任教授。曾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武汉大学学报》、《江汉论坛》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前言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物权法总论
    第一节物权法概述
    一、物权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物权法的价值
    三、《物权法》的制定和对我国《物权法》的评价
    第二节物权法的内容和体系
    一、物权法的内容
    二、物权法的体系和我国《物权法》
    第三节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一、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概述与我国《物权法》
    二、平等保护原则
    三、物权法定原则
    四、一物一权原则
    五、公示公信原则
    第二章物权概论
    第一节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一、物权的概念
    二、物权的特征
    三、物权与其他财产权的比较
    第二节物权的种类
    一、物权的学理分类
    二、民法上对物权的分类与我国《物权法》
    第三节物权的客体
    一、物的概念和特征
    二、物的分类
    三、物权客体与权利--兼评我国《物权法》第二条第二款
    第四节物权的效力
    一、物权的支配效力
    二、物权的排他效力
    三、物权的优先效力
    四、物权的追及效力
    五、物权的妨害排除效力
    第三章物权的变动
    第一节物权变动概述
    一、物权变动的概念和形态
    二、物权变动的原因
    第二节不动产的登记
    一、不动产登记的概念、效力及功能
    二、不动产登记的机构与登记的程序
    三、不动产登记簿和权属证书
    四、不动产登记的分类
    五、预告登记制度
    六、不动产登记瑕疵的救济与责任承担
    第三节动产交付
    一、动产交付的概念、效力及意义
    二、动产交付的具体形态
    第四节物权的消灭
    一、标的物灭失
    二、抛弃
    三、混同
    四、其他原因
    第四章物权的保护
    第一节物权的保护概述
    一、物权的保护的概念和意义
    二、物权的保护的法律归类
    三、物权的保护的争议解决方式
    第二节物权请求权
    一、物权请求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确认物权的请求权
    三、返还原物请求权
    四、排除妨害请求权
    五、消除危险请求权
    六、恢复原状请求权
    七、损害赔偿请求权
    八、物权请求权的竞合

    第二编所有权
    第五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所有权的概述
    一、所有权的理论
    二、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所有权的种类
    一、物权平等保护原则的体现
    二、国家所有权--强化对国有财产的保护
    三、集体所有权--主体问题
    四、私人所有权--完善私有财产法律保护
    第三节所有权的社会作用
    一、所有权制度: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之基石
    二、所有权制度:产权的法律形式
    三、所有权:最重要的民事权利
    第四节所有权的内容
    一、积极权能
    二、消极权能
    三、所有权之限制
    第六章不动产所有权
    第一节土地所有权
    一、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土地所有权的范围
    三、空间权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四、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制度
    五、我国土地征收制度
    第二节房屋所有权
    一、房屋所有权的概念
    二、房屋和土地的关系
    第三节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业主个人财产的专有权
    三、业主共有财产
    四、车库、车位的归属与利用
    五、业主之权利与义务
    第四节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管理团体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管理团体之立法例
    二、区分所有权人管理团体的性质
    三、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
    四、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职能及其行使
    五、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诉讼地位
    第七章不动产相邻关系
    第一节不动产相邻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
    二、相邻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
    一、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
    二、团结互助、公平合理
    三、尊重历史和习惯
    第三节相邻关系的种类
    一、《物权法》细化《民法通则》相关规定
    二、相邻土地使用关系
    三、相邻用水和排水关系
    四、相邻土地、建筑物之损害防免义务
    第八章共有
    第一节共有的概念
    一、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二、共有成立的原因及其意义
    第二节按份共有
    一、按份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二、按份共有的内部关系
    三、按份共有的外部关系
    四、共有关系的终止与共有物的分割
    第三节共同共有
    一、共同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二、共同共有的类型
    三、共同共有的内部关系
    四、共同共有的外部关系
    第九章所有权的特别取得
    第一节善意取得
    一、善意取得概念
    二、善意取得构成要件
    三、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四、我国《物权法》中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
    五、盗赃遗失物善意取得问题
    第二节拾得遗失物
    一、拾得遗失物的概念
    二、拾得遗失物的构成要件
    三、拾得遗失物的法律后果
    第三节漂流物、埋藏物、隐藏物
    一、漂流物、埋藏物、隐藏物的概念
    二、法律效果
    第四节添附
    一、添附的概念
    二、附合
    三、混合
    四、加工
    第五节孳息
    一、孳息的概念
    二、孳息的分类
    三、孳息的归属
    第六节先占
    一、先占的概念
    二、先占取得的构成要件
    第七节取得时效
    一、取得时效的概念、意义与性质
    二、取得时效的立法例
    三、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
    四、取得时效的法律效果
    五、《物权法》对取得时效的态度

    第三编用益物权
    第十章用益物权总论
    第一节用益物权概述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用益物权的价值
    第二节用益物权的体系和种类
    一、用益物权的种类和体系
    二、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立法及其评价
    第十一章用益物权的具体类型
    第一节国有土地使用权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概念和意义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消灭
    第二节集体土地使用权
    一、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概念
    二、集体土地使用权的行使
    三、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收回
    第三节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概述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五、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
    第四节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概述
    二、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
    五、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
    六、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
    第五节宅基地使用权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
    四、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
    第六节地役权
    一、地役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地役权的取得
    三、地役权的内容
    四、地役权的消灭
    第七节用益物权的其他类型
    一、海域使用权
    二、探矿权与采矿权
    三、取水权
    四、养殖权与捕捞权

    第四编担保物权
    第十二章担保物权概述
    第一节担保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
    二、担保物权的特征
    第二节担保物权的种类
    一、法定担保物权与约定担保物权
    二、动产担保物权、不动产担保物权、权利担保物权与非特定财产担保物权
    三、留置性担保物权与优先清偿性担保物权
    四、保全性担保物权与融资性担保物权
    五、登记担保物权与非登记担保物权
    六、典型担保物权与非典型担保物权
    第三节担保物权的取得
    一、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担保物权
    二、非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担保物权
    第四节担保物权的存续
    一、主债权时效届满与担保物权之存续
    二、约定担保物权存续期限
    第五节担保物权与保证
    一、担保物权与保证并存的效力
    二、债权人抛弃担保物权对保证责任之影响
    三、保证人、物上保证人之追偿与代位关系
    第六节担保物权与《担保法》
    一、《物权法》与《担保法》之比较
    二、《物权法》改进之意义及不足
    第十三章抵押权
    第一节抵押权的概念和特征
    一、抵押权的概念
    二、抵押权的特征
    第二节抵押权的属性
    一、抵押权的从属性
    二、抵押权的不可分性
    三、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
    第三节抵押财产
    一、概述
    二、允许抵押的财产
    三、禁止抵押的财产
    第四节抵押权的取得
    一、抵押合同
    二、抵押登记
    第五节抵押权担保的债权范围及效力所及标的物的范围
    一、抵押权担保债权的范围
    二、抵押权效力所及标的物的范围
    第六节抵押权的实现
    一、抵押权实现的概念
    二、抵押权实现的条件
    三、抵押权实现的方式
    第七节抵押权消灭
    一、主债权消灭
    二、抵押权实现
    三、抵押物灭失
    四、抵押物期间届满-
    第八节浮动抵押权
    一、浮动抵押权的概念
    二、抵押财产的确定
    三、浮动式财团抵押与固定式财团抵押
    第九节最高额抵押权
    一、最高额抵押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最高额抵押权的设定
    三、最高额抵押权的效力
    第十节抵押权的顺位
    一、顺位确定标准
    二、抵押权与价值权
    三、顺位的让与、变更与抛弃
    第十四章质权
    第一节质权概述
    一、质权概念
    二、质权与抵押权区别
    三、质权分类
    第二节动产质权
    一、动产质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动产质权的取得
    三、动产质权的效力
    四、动产质权的消灭
    第三节权利质权
    一、权利质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权利质权的设定
    三、权利质权的效力
    四、权利质权的消灭
    第十五章留置权
    第一节留置权
    一、留置权的概念
    二、留置权的特征
    第二节留置权的构成要件
    一、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二、债权与动产间的牵连关系
    三、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不能履行债务
    四、无法定或约定之障碍
    第三节留置权的效力
    一、留置权担保债权的范围
    二、留置权标的物的范围
    三、留置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四、留置物所有人的权利
    第四节留置权的实行
    一、留置权行使的条件
    二、留置权行使的标的物范围
    三、留置权行使的形态
    四、留置权处置取偿的方法
    第五节留置权的消灭
    一、另行担保的提出
    二、留置物占有的丧失
    三、债权清偿期的延缓
    第十六章非典型担保和担保物权的竞合
    第一节优先权
    一、优先权的概念和立法例
    二、优先权的性质
    三、优先权的法律特征
    四、优先权的种类
    五、优先权的效力
    第二节让与担保
    一、让与担保的概念与特征
    二、让与担保的设定
    三、让与担保的效力
    四、让与担保的消灭
    第三节所有权保留
    一、所有权保留的概念、性质与特征
    二、所有权保留的效力
    第四节担保物权的竞合
    一、担保物权竞合的概念和条件
    二、抵押权与质权的竞合
    三、抵押权与留置权的竞合
    四、留置权与质权的竞合
    五、非典型担保物权与典型担保物权的竞合

    第五编占有
    第十七章占有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占有的概述
    一、占有的概念和特征
    二、占有制度的社会价值
    三、占有的分类
    第二节占有的取得和消灭
    一、占有的取得
    二、占有的消灭
    第十八章占有的保护
    第一节占有效力
    一、占有的状态推定效力
    二、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
    三、占有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占有的保护
    一、占有的物权保护
    二、占有的债权保护
    三、我国《物权法》对占有的设置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虽然《物权法》已经实施,但是市场上充斥的多是辅导读本,真正系统研究《物权法》的著作并不多见。本书以新颁布的《物权法》为基础,运用基础理论与范举的方式,对物权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进行全新的、系统的论述,凝聚了作者长期从事法学教学和法律实务的心血,对物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及占有等法律实务中尚无体系性界定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梳理。全书语言流畅,文字简洁,思路清晰,逻辑严谨,非常适合法学专业师生、法律实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使用。
  • 作者简介:
    陈小燕,1964年生,现任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系党支部书记、中国法学会会员。200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系,获民商法硕士学位。从事法学专业教学20余年,主讲“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等课程,其中“民法学”被评为湖北大学优质课程,2004年3月,被聘为湖北大学民法学课程责任教授。曾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武汉大学学报》、《江汉论坛》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 目录:
    前言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物权法总论
    第一节物权法概述
    一、物权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物权法的价值
    三、《物权法》的制定和对我国《物权法》的评价
    第二节物权法的内容和体系
    一、物权法的内容
    二、物权法的体系和我国《物权法》
    第三节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一、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概述与我国《物权法》
    二、平等保护原则
    三、物权法定原则
    四、一物一权原则
    五、公示公信原则
    第二章物权概论
    第一节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一、物权的概念
    二、物权的特征
    三、物权与其他财产权的比较
    第二节物权的种类
    一、物权的学理分类
    二、民法上对物权的分类与我国《物权法》
    第三节物权的客体
    一、物的概念和特征
    二、物的分类
    三、物权客体与权利--兼评我国《物权法》第二条第二款
    第四节物权的效力
    一、物权的支配效力
    二、物权的排他效力
    三、物权的优先效力
    四、物权的追及效力
    五、物权的妨害排除效力
    第三章物权的变动
    第一节物权变动概述
    一、物权变动的概念和形态
    二、物权变动的原因
    第二节不动产的登记
    一、不动产登记的概念、效力及功能
    二、不动产登记的机构与登记的程序
    三、不动产登记簿和权属证书
    四、不动产登记的分类
    五、预告登记制度
    六、不动产登记瑕疵的救济与责任承担
    第三节动产交付
    一、动产交付的概念、效力及意义
    二、动产交付的具体形态
    第四节物权的消灭
    一、标的物灭失
    二、抛弃
    三、混同
    四、其他原因
    第四章物权的保护
    第一节物权的保护概述
    一、物权的保护的概念和意义
    二、物权的保护的法律归类
    三、物权的保护的争议解决方式
    第二节物权请求权
    一、物权请求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确认物权的请求权
    三、返还原物请求权
    四、排除妨害请求权
    五、消除危险请求权
    六、恢复原状请求权
    七、损害赔偿请求权
    八、物权请求权的竞合

    第二编所有权
    第五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所有权的概述
    一、所有权的理论
    二、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所有权的种类
    一、物权平等保护原则的体现
    二、国家所有权--强化对国有财产的保护
    三、集体所有权--主体问题
    四、私人所有权--完善私有财产法律保护
    第三节所有权的社会作用
    一、所有权制度: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之基石
    二、所有权制度:产权的法律形式
    三、所有权:最重要的民事权利
    第四节所有权的内容
    一、积极权能
    二、消极权能
    三、所有权之限制
    第六章不动产所有权
    第一节土地所有权
    一、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土地所有权的范围
    三、空间权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四、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制度
    五、我国土地征收制度
    第二节房屋所有权
    一、房屋所有权的概念
    二、房屋和土地的关系
    第三节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业主个人财产的专有权
    三、业主共有财产
    四、车库、车位的归属与利用
    五、业主之权利与义务
    第四节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管理团体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管理团体之立法例
    二、区分所有权人管理团体的性质
    三、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
    四、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职能及其行使
    五、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诉讼地位
    第七章不动产相邻关系
    第一节不动产相邻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
    二、相邻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
    一、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
    二、团结互助、公平合理
    三、尊重历史和习惯
    第三节相邻关系的种类
    一、《物权法》细化《民法通则》相关规定
    二、相邻土地使用关系
    三、相邻用水和排水关系
    四、相邻土地、建筑物之损害防免义务
    第八章共有
    第一节共有的概念
    一、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二、共有成立的原因及其意义
    第二节按份共有
    一、按份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二、按份共有的内部关系
    三、按份共有的外部关系
    四、共有关系的终止与共有物的分割
    第三节共同共有
    一、共同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二、共同共有的类型
    三、共同共有的内部关系
    四、共同共有的外部关系
    第九章所有权的特别取得
    第一节善意取得
    一、善意取得概念
    二、善意取得构成要件
    三、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四、我国《物权法》中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
    五、盗赃遗失物善意取得问题
    第二节拾得遗失物
    一、拾得遗失物的概念
    二、拾得遗失物的构成要件
    三、拾得遗失物的法律后果
    第三节漂流物、埋藏物、隐藏物
    一、漂流物、埋藏物、隐藏物的概念
    二、法律效果
    第四节添附
    一、添附的概念
    二、附合
    三、混合
    四、加工
    第五节孳息
    一、孳息的概念
    二、孳息的分类
    三、孳息的归属
    第六节先占
    一、先占的概念
    二、先占取得的构成要件
    第七节取得时效
    一、取得时效的概念、意义与性质
    二、取得时效的立法例
    三、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
    四、取得时效的法律效果
    五、《物权法》对取得时效的态度

    第三编用益物权
    第十章用益物权总论
    第一节用益物权概述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用益物权的价值
    第二节用益物权的体系和种类
    一、用益物权的种类和体系
    二、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立法及其评价
    第十一章用益物权的具体类型
    第一节国有土地使用权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概念和意义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消灭
    第二节集体土地使用权
    一、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概念
    二、集体土地使用权的行使
    三、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收回
    第三节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概述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五、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
    第四节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概述
    二、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
    五、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
    六、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
    第五节宅基地使用权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
    四、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
    第六节地役权
    一、地役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地役权的取得
    三、地役权的内容
    四、地役权的消灭
    第七节用益物权的其他类型
    一、海域使用权
    二、探矿权与采矿权
    三、取水权
    四、养殖权与捕捞权

    第四编担保物权
    第十二章担保物权概述
    第一节担保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
    二、担保物权的特征
    第二节担保物权的种类
    一、法定担保物权与约定担保物权
    二、动产担保物权、不动产担保物权、权利担保物权与非特定财产担保物权
    三、留置性担保物权与优先清偿性担保物权
    四、保全性担保物权与融资性担保物权
    五、登记担保物权与非登记担保物权
    六、典型担保物权与非典型担保物权
    第三节担保物权的取得
    一、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担保物权
    二、非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担保物权
    第四节担保物权的存续
    一、主债权时效届满与担保物权之存续
    二、约定担保物权存续期限
    第五节担保物权与保证
    一、担保物权与保证并存的效力
    二、债权人抛弃担保物权对保证责任之影响
    三、保证人、物上保证人之追偿与代位关系
    第六节担保物权与《担保法》
    一、《物权法》与《担保法》之比较
    二、《物权法》改进之意义及不足
    第十三章抵押权
    第一节抵押权的概念和特征
    一、抵押权的概念
    二、抵押权的特征
    第二节抵押权的属性
    一、抵押权的从属性
    二、抵押权的不可分性
    三、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
    第三节抵押财产
    一、概述
    二、允许抵押的财产
    三、禁止抵押的财产
    第四节抵押权的取得
    一、抵押合同
    二、抵押登记
    第五节抵押权担保的债权范围及效力所及标的物的范围
    一、抵押权担保债权的范围
    二、抵押权效力所及标的物的范围
    第六节抵押权的实现
    一、抵押权实现的概念
    二、抵押权实现的条件
    三、抵押权实现的方式
    第七节抵押权消灭
    一、主债权消灭
    二、抵押权实现
    三、抵押物灭失
    四、抵押物期间届满-
    第八节浮动抵押权
    一、浮动抵押权的概念
    二、抵押财产的确定
    三、浮动式财团抵押与固定式财团抵押
    第九节最高额抵押权
    一、最高额抵押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最高额抵押权的设定
    三、最高额抵押权的效力
    第十节抵押权的顺位
    一、顺位确定标准
    二、抵押权与价值权
    三、顺位的让与、变更与抛弃
    第十四章质权
    第一节质权概述
    一、质权概念
    二、质权与抵押权区别
    三、质权分类
    第二节动产质权
    一、动产质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动产质权的取得
    三、动产质权的效力
    四、动产质权的消灭
    第三节权利质权
    一、权利质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权利质权的设定
    三、权利质权的效力
    四、权利质权的消灭
    第十五章留置权
    第一节留置权
    一、留置权的概念
    二、留置权的特征
    第二节留置权的构成要件
    一、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二、债权与动产间的牵连关系
    三、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不能履行债务
    四、无法定或约定之障碍
    第三节留置权的效力
    一、留置权担保债权的范围
    二、留置权标的物的范围
    三、留置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四、留置物所有人的权利
    第四节留置权的实行
    一、留置权行使的条件
    二、留置权行使的标的物范围
    三、留置权行使的形态
    四、留置权处置取偿的方法
    第五节留置权的消灭
    一、另行担保的提出
    二、留置物占有的丧失
    三、债权清偿期的延缓
    第十六章非典型担保和担保物权的竞合
    第一节优先权
    一、优先权的概念和立法例
    二、优先权的性质
    三、优先权的法律特征
    四、优先权的种类
    五、优先权的效力
    第二节让与担保
    一、让与担保的概念与特征
    二、让与担保的设定
    三、让与担保的效力
    四、让与担保的消灭
    第三节所有权保留
    一、所有权保留的概念、性质与特征
    二、所有权保留的效力
    第四节担保物权的竞合
    一、担保物权竞合的概念和条件
    二、抵押权与质权的竞合
    三、抵押权与留置权的竞合
    四、留置权与质权的竞合
    五、非典型担保物权与典型担保物权的竞合

    第五编占有
    第十七章占有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占有的概述
    一、占有的概念和特征
    二、占有制度的社会价值
    三、占有的分类
    第二节占有的取得和消灭
    一、占有的取得
    二、占有的消灭
    第十八章占有的保护
    第一节占有效力
    一、占有的状态推定效力
    二、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
    三、占有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节占有的保护
    一、占有的物权保护
    二、占有的债权保护
    三、我国《物权法》对占有的设置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