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强国:谁才是未来世界的赢家?

未来强国:谁才是未来世界的赢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德] (Helmut Schmidt) , , ,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2014-10
版次: 1
ISBN: 9787544352888
定价: 69.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5页
字数: 12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   施密特以欧洲政治家特有的视角与眼光观察世界,写出了当前国际关系现状及其未来走势、特别是对几个世界强国和强力集团未来力量消长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施密特:未来强国》从恐怖主义的兴起切入,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当代世界的几大矛盾。重点剖析了美国全球战略的特点与本质,兼及中国、印度、中东、俄罗斯、拉美、欧盟的战略地位及发展态势。全书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预测性。   赫尔穆特·施密特,德国前总理,德国和世界政坛备受尊重的前辈政治家。施密特1975年应周恩来之邀来到中国,结识了毛泽东,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也是唯一一位与毛泽东见过面的德国总理。1990年5月,西方国家制裁中国后同邓小平进行了私下谈话。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一直到今天的中国国家主席——数十年来,施密特同北京领导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见交换,并持续不断地跟踪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进程。
      在西方世界,施密特被认为是在经济政策上卓有建树的“伟人”,政治、军事上“杰出的战略思想家”。
      赫尔穆特·施密特——早已离开了国家权力的中心,但他发出的声音依然备受世界的尊重,所做出的预言也仍然不断被这个世界印证。
      他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但没有哪个西方政治家像他这样关注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也没有哪个西方领导者如他一样客观地思考中国。 作者新版前言
    中文版前言
    德文版前言

    第一章未来发展知多少
    一幅阴暗的图景
    不同的前景
    危及全球的因素
    人口爆炸及其后果
    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太多的人掌握太多的武器

    第二章美利坚帝国?
    美国帝国主义的根子
    美国的强项和弱点
    美国资本主义支配全球
    美国的战略选择
    由美国来领导?

    第三章其他大国的发展
    中国与远东
    印度次大陆
    伊斯兰、中东和石油
    俄罗斯——悬念中的世界强国
    处在世界边缘的无奈
    欧洲困难的自我捍卫
    结尾的思考来自一个德国欧洲人的视角
  • 内容简介:
      施密特以欧洲政治家特有的视角与眼光观察世界,写出了当前国际关系现状及其未来走势、特别是对几个世界强国和强力集团未来力量消长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施密特:未来强国》从恐怖主义的兴起切入,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当代世界的几大矛盾。重点剖析了美国全球战略的特点与本质,兼及中国、印度、中东、俄罗斯、拉美、欧盟的战略地位及发展态势。全书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预测性。
  • 作者简介:
      赫尔穆特·施密特,德国前总理,德国和世界政坛备受尊重的前辈政治家。施密特1975年应周恩来之邀来到中国,结识了毛泽东,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也是唯一一位与毛泽东见过面的德国总理。1990年5月,西方国家制裁中国后同邓小平进行了私下谈话。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一直到今天的中国国家主席——数十年来,施密特同北京领导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见交换,并持续不断地跟踪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进程。
      在西方世界,施密特被认为是在经济政策上卓有建树的“伟人”,政治、军事上“杰出的战略思想家”。
      赫尔穆特·施密特——早已离开了国家权力的中心,但他发出的声音依然备受世界的尊重,所做出的预言也仍然不断被这个世界印证。
      他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但没有哪个西方政治家像他这样关注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也没有哪个西方领导者如他一样客观地思考中国。
  • 目录:
    作者新版前言
    中文版前言
    德文版前言

    第一章未来发展知多少
    一幅阴暗的图景
    不同的前景
    危及全球的因素
    人口爆炸及其后果
    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太多的人掌握太多的武器

    第二章美利坚帝国?
    美国帝国主义的根子
    美国的强项和弱点
    美国资本主义支配全球
    美国的战略选择
    由美国来领导?

    第三章其他大国的发展
    中国与远东
    印度次大陆
    伊斯兰、中东和石油
    俄罗斯——悬念中的世界强国
    处在世界边缘的无奈
    欧洲困难的自我捍卫
    结尾的思考来自一个德国欧洲人的视角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