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6(秦汉思想史 上)

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6(秦汉思想史 上)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1
版次: 1
ISBN: 9787533466510
定价: 7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周桂钿文集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3人买过
  •   秦汉思想史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6(秦汉思想史上)》对秦汉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精当的分析。《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6(秦汉思想史上)》以思想发展的逻辑顺序为线索,把秦汉思想内在发展的规律和历史演变的过程进行了有源有流、有理有据的分析和探究。这是一部锐意创新、独具匠心的学术研究专著。   周桂钿,男,1943年2月15日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到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1986年提为副教授。已出版的著作有《王充哲学思想新探》(1984)、《天地奥秘的探索历程》(1988)、《董学探微》(1989)、《不公平竞争》(1989)、《中国传统哲学》(1990)、《中国古人论天》(1991)。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现任哲学史教研室主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副秘书长。 再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绪论
    一、秦汉时代的政治局势
    二、秦汉时代的思想融合
    三、秦汉时代的思想特点
    (一)确立系统宇宙观
    (二)发展朴素辩证法
    (三)融合各家的新体系
    (四)哲学与科学的结合
    (五)哲学和政治的关系

    第一章秦汉思想的序曲——《吕氏春秋》
    一、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二、《吕氏春秋》的哲学思想
    三、《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
    (一)民本思想
    (二)五运之说
    四、《吕氏春秋》的人生思想
    (一)人性有欲
    (二)人情有伪
    (三)养生之道
    (四)形动气通

    第二章秦朝思想统一于法家
    一、思想统一于法家
    二、秦亡于农民起义
    三、关于农民反对封建制度问题

    第三章总结秦亡教训,探讨治国大道
    ——陆贾和贾谊
    一、陆贾与《新语》
    (一)“本于天地”的道论
    (二)“文武并用”的政治思想
    (三)讲求实际的思想方法
    (四)圣人史观
    二、贾谊的民本主义
    (一)民本思想的来源
    (二)民本思想的内容
    (三)民本思想的意义和影响
    (四)积贮与铸钱
    第四章黄老思潮的兴衰

    第五章融合诸子学说,建立宇宙论体系
    ——《淮南鸿烈》
    一、刘安与《淮南鸿烈》
    二、《淮南鸿烈》的宇宙论
    (一)宇宙本原论
    (二)宇宙演化论
    (三)宇宙系统论
    三、无为治国的政治思想
    四、乘时应变的辩证法思想

    第六章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
    ——《礼记》
    一、礼论
    二、大同与小康
    三、《大学》和《中庸》
    四、《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五、《大戴礼记》
    第七章儒学思潮的兴起

    第八章儒宗地位的确立,天人之学的形成
    ——董仲舒哲学
    一、生卒年与对策之年考
    (一)生年考
    (二)卒年考
    (三)对策之年考
    二、仁义论
    (一)仁
    (二)义
    (三)仁义之分
    (四)义利观
    三、天人感应论
    四、人性论
    (一)对孟子性善论的驳斥
    (二)对荀子性恶论的修正
    (三)性未善论
    五、教化论
    (一)治天下以教化为大务
    (二)太学养士,实试求贤
    (三)重德教、辅刑罚
    (四)教材与教学内容一六艺与三纲五常
    (五)学习态度和方法——博节、多连、精思达虑
    (六)教师
    六、政治哲学
    (一)董仲舒的哲学是政治哲学
    (二)大一统论是政治哲学的核心
    (三)天人感应论是其理论形式
    (四)独尊儒术(思想统一)
    (五)结论
    七、汉代公羊学传授源流考辨

    第九章大一统论
    一、大一统主要是统一思想
    二、统一思想是百家争鸣后的必然
    三、统一思想的实现
    四、统一思想的功过
    (一)思想统一于儒学,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华
    民族精神中的主干地位
    (二)思想统一于儒学,奠定了民族精神的思想
    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思想统一于儒学,压抑了百家的发展,维
    护了专制制度
    (四)思想统一于儒学,导致一刀切现象
    (五)思想统一于儒学,严重限制了个人思想的
    发展,残酷迫害有识之士
    (六)思想统一于儒学,政治干预学术,既破坏了学术,也损害了政治

    第十章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三位一体——司马迁与《史记》
    一、史学家司马迁
    二、文学家司马迁
    三、成一家之言
    四、三富论

    第十一章关于治国方针的一场全面争论——《盐铁论》
    一、朝廷与地方的矛盾
    (一)争论的背景
    (二)斗争的实质
    (三)争论的重点
    (四)有益的启迪
    二、天命论与反天命论的矛盾

    第十二章经学与谶纬
    一、经学产生于独尊儒术
    二、经学的今古文之争
    三、经学与政权
    四、繁琐注经和皓首穷经
    五、谶纬

    第十三章纯任儒术,复古改制——王莽兴衰的思想根源
    一、王莽改革
    (一)改名
    (二)改制
    (三)度量衡的改革
    (四)五均六管
    (五)货币改革
    (六)税制改革
    (七)禄制改革
    二、对王莽的评论
    (一)迷信天命
    (二)复古改革
    (三)任意唯心
    (四)新的评价
    第十四章反天人感应论的暗流

    第十五章科学思维的超前觉醒——王充辨虚实
    一、王充生平考
    (一)关于“乡里称孝”
    (三)关于王充是否到过京师的问题
    (三)关于“师事班彪”的问题
    (四)关于“特诏公车征”的问题
    二、天地本原论宇宙观
    (一)王充哲学与汉代天文学的关系
    (二)宇宙模式和天地本原论
    三、论鬼
    四、知为力
    五、唯物史观的思想萌芽
    (一)“汉盛于周”的历史发展观
    (二)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三)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
    六、王充哲学与东汉社会
    (一)社会繁荣与《宣汉》《须颂》
    (二)虚妄盛行与“九虚”“三增”
    (三)大一统国家与儒、吏之争
    (四)尊师重教与世儒、文儒之争
    (五)复杂原因与逢遇幸命
    七、对王充的评价
    (一)王充与培根
    (二)执著求真
    (三)超前觉醒
  • 内容简介:
      秦汉思想史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6(秦汉思想史上)》对秦汉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精当的分析。《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6(秦汉思想史上)》以思想发展的逻辑顺序为线索,把秦汉思想内在发展的规律和历史演变的过程进行了有源有流、有理有据的分析和探究。这是一部锐意创新、独具匠心的学术研究专著。
  • 作者简介:
      周桂钿,男,1943年2月15日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到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1986年提为副教授。已出版的著作有《王充哲学思想新探》(1984)、《天地奥秘的探索历程》(1988)、《董学探微》(1989)、《不公平竞争》(1989)、《中国传统哲学》(1990)、《中国古人论天》(1991)。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现任哲学史教研室主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副秘书长。
  • 目录:
    再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绪论
    一、秦汉时代的政治局势
    二、秦汉时代的思想融合
    三、秦汉时代的思想特点
    (一)确立系统宇宙观
    (二)发展朴素辩证法
    (三)融合各家的新体系
    (四)哲学与科学的结合
    (五)哲学和政治的关系

    第一章秦汉思想的序曲——《吕氏春秋》
    一、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二、《吕氏春秋》的哲学思想
    三、《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
    (一)民本思想
    (二)五运之说
    四、《吕氏春秋》的人生思想
    (一)人性有欲
    (二)人情有伪
    (三)养生之道
    (四)形动气通

    第二章秦朝思想统一于法家
    一、思想统一于法家
    二、秦亡于农民起义
    三、关于农民反对封建制度问题

    第三章总结秦亡教训,探讨治国大道
    ——陆贾和贾谊
    一、陆贾与《新语》
    (一)“本于天地”的道论
    (二)“文武并用”的政治思想
    (三)讲求实际的思想方法
    (四)圣人史观
    二、贾谊的民本主义
    (一)民本思想的来源
    (二)民本思想的内容
    (三)民本思想的意义和影响
    (四)积贮与铸钱
    第四章黄老思潮的兴衰

    第五章融合诸子学说,建立宇宙论体系
    ——《淮南鸿烈》
    一、刘安与《淮南鸿烈》
    二、《淮南鸿烈》的宇宙论
    (一)宇宙本原论
    (二)宇宙演化论
    (三)宇宙系统论
    三、无为治国的政治思想
    四、乘时应变的辩证法思想

    第六章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
    ——《礼记》
    一、礼论
    二、大同与小康
    三、《大学》和《中庸》
    四、《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五、《大戴礼记》
    第七章儒学思潮的兴起

    第八章儒宗地位的确立,天人之学的形成
    ——董仲舒哲学
    一、生卒年与对策之年考
    (一)生年考
    (二)卒年考
    (三)对策之年考
    二、仁义论
    (一)仁
    (二)义
    (三)仁义之分
    (四)义利观
    三、天人感应论
    四、人性论
    (一)对孟子性善论的驳斥
    (二)对荀子性恶论的修正
    (三)性未善论
    五、教化论
    (一)治天下以教化为大务
    (二)太学养士,实试求贤
    (三)重德教、辅刑罚
    (四)教材与教学内容一六艺与三纲五常
    (五)学习态度和方法——博节、多连、精思达虑
    (六)教师
    六、政治哲学
    (一)董仲舒的哲学是政治哲学
    (二)大一统论是政治哲学的核心
    (三)天人感应论是其理论形式
    (四)独尊儒术(思想统一)
    (五)结论
    七、汉代公羊学传授源流考辨

    第九章大一统论
    一、大一统主要是统一思想
    二、统一思想是百家争鸣后的必然
    三、统一思想的实现
    四、统一思想的功过
    (一)思想统一于儒学,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华
    民族精神中的主干地位
    (二)思想统一于儒学,奠定了民族精神的思想
    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思想统一于儒学,压抑了百家的发展,维
    护了专制制度
    (四)思想统一于儒学,导致一刀切现象
    (五)思想统一于儒学,严重限制了个人思想的
    发展,残酷迫害有识之士
    (六)思想统一于儒学,政治干预学术,既破坏了学术,也损害了政治

    第十章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三位一体——司马迁与《史记》
    一、史学家司马迁
    二、文学家司马迁
    三、成一家之言
    四、三富论

    第十一章关于治国方针的一场全面争论——《盐铁论》
    一、朝廷与地方的矛盾
    (一)争论的背景
    (二)斗争的实质
    (三)争论的重点
    (四)有益的启迪
    二、天命论与反天命论的矛盾

    第十二章经学与谶纬
    一、经学产生于独尊儒术
    二、经学的今古文之争
    三、经学与政权
    四、繁琐注经和皓首穷经
    五、谶纬

    第十三章纯任儒术,复古改制——王莽兴衰的思想根源
    一、王莽改革
    (一)改名
    (二)改制
    (三)度量衡的改革
    (四)五均六管
    (五)货币改革
    (六)税制改革
    (七)禄制改革
    二、对王莽的评论
    (一)迷信天命
    (二)复古改革
    (三)任意唯心
    (四)新的评价
    第十四章反天人感应论的暗流

    第十五章科学思维的超前觉醒——王充辨虚实
    一、王充生平考
    (一)关于“乡里称孝”
    (三)关于王充是否到过京师的问题
    (三)关于“师事班彪”的问题
    (四)关于“特诏公车征”的问题
    二、天地本原论宇宙观
    (一)王充哲学与汉代天文学的关系
    (二)宇宙模式和天地本原论
    三、论鬼
    四、知为力
    五、唯物史观的思想萌芽
    (一)“汉盛于周”的历史发展观
    (二)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三)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
    六、王充哲学与东汉社会
    (一)社会繁荣与《宣汉》《须颂》
    (二)虚妄盛行与“九虚”“三增”
    (三)大一统国家与儒、吏之争
    (四)尊师重教与世儒、文儒之争
    (五)复杂原因与逢遇幸命
    七、对王充的评价
    (一)王充与培根
    (二)执著求真
    (三)超前觉醒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6(秦汉思想史 上)
福建教师摄影作品选
福建教育学院 编
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6(秦汉思想史 上)
论语最新英文全译全注本
福建教育出版社 编
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6(秦汉思想史 上)
大学中庸最新英文全译全注本
福建教育出版社 编
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6(秦汉思想史 上)
孟子最新英文全译全注本
福建教育出版社 编
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6(秦汉思想史 上)
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1(王充哲学思想新探)
福建教育出版社 编
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6(秦汉思想史 上)
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7(秦汉思想史 下)
福建教育出版社 编
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6(秦汉思想史 上)
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2(王充评传)
福建教育出版社 编
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6(秦汉思想史 上)
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3(虚实之辨:王充哲学的宗旨)
福建教育出版社 编
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6(秦汉思想史 上)
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5(董学续探董仲舒评传)
福建教育出版社 编
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6(秦汉思想史 上)
福建教师书法作品选
福建教育学院 编
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6(秦汉思想史 上)
军事科学/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
福建教育出版社 编
周桂钿文集:秦汉思想研究6(秦汉思想史 上)
地理学/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
福建教育出版社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