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4
版次: 1
ISBN: 9787208137660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4页
字数: 28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  本书研究内容是社会主义中国从1949年至今的文化政策的发展与演进,试图回答自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介入与领导当代中国的文化,其文化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如何发展与转变,对文化领域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书稿独辟蹊径,以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发展史为个案,通过对其在不同时代的荣辱兴衰和辉煌沉寂的历史描述,研究分析在这一个案上折射出的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演变轨迹。  胡霁荣,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现工作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发表过《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与中国电影观念的确立》,出版过《中国早期电影史》。 序言
    导言:文化政策研究与文化政治经济学视角
    一、选题由来
    二、研究视角与分析框架
    1.文化经济学取向的文化政策研究
    2.文化研究取向的政策研究
    3.本书的研究视角:文化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社会学的综合
    三、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工人文化宫
    2.嵌入式个案研究
    3.档案分析
    4.实地调查
    5.采访与深度访谈
    四、研究目的
    五、研究结构

    第一章 工人阶级的政治影响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起源
    一、工人阶级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与工人运动
    三、党的文化政策理论与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形成
    1.党的文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与本土化发展
    2.党的文艺意识形态的原则与标准
    3.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与新中国文化格局的确立
    小结

    第二章 崭新的缔造: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工人文化宫
    一、工人文化宫的建立
    1.工会立法及政策文件出台
    2.行政管理结构与制度设计
    3.经济结构与经费资产管理
    4.服务对象与主体
    二、工人文化官的定位与功能
    1.文化启蒙
    2.提供文化体育休闲服务
    3.组织业余文艺活动与培养工人文艺人才
    4.文化交流与对外展示
    5.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工人文化宫功能的变动
    三、工人文化宫与城市空间生产
    1.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建宫史
    2.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集体记忆
    小结

    第三章 时代的改革:市场经济语境下的工人文化宫
    一、体制基础与政策环境的变化
    1.国家文化政策的市场化导向
    2.工会对工人文化宫的政策导向
    二、工人文化官的市场化转型
    1.经济结构转型与经费来源的改变
    2.权力结构的变化与企业化自主发展
    三、工人文化官空间再造与工人主体性更新
    1.被市场化了的工人文化宫
    2.工人文化宫社会认同感的消逝
    3.被遗忘和被取代的工人文化宫
    四、工人文化宫的职能失范及其动因
    1.经济独立与重商主义
    2.权力结构松散与体制资源匮乏
    3.精英主义与形式主义
    4.法律约束力薄弱与社会监管缺乏
    小结

    第四章 主人翁与新主体精神表达:“工人文艺”生产
    一、“工人文艺”生产的文化政策与文化体制保障
    1.“工人文艺”的政策要求与发展
    2.“工人文艺”生产的文化制度保障
    二、“工人文艺”的生产逻辑与文化景观:1958年至1960年上海工人话剧运动
    1.由上而下的意识形态动员机制
    2.“工人文艺”的生产机制与方法
    3.作为意识形态审查机制的“工人文艺”
    4.“工人文艺”生产中的矛盾与问题
    三、上海工人文艺经验的主体自述
    小结

    第五章 《于无声处》:工人文化政治的转折与先声
    一、话剧《于无声处》与国家转折
    1.工人自发创作与演出的话剧
    2.对中国文艺界的震动
    3.对社会思想领域的影响
    4.与党的文化治理思想转折的关系
    二、《于无声处》与“工人话剧”发展的关系

    第六章 走向80年代:政策变动中的“工人文艺”蜕变
    一、两种文艺治理观的冲突与阶级话语的终结
    二、由计划到市场过渡时期的“工人话剧”生产
    1.文艺生产机制的通变与守循
    2.文艺意识形态的分歧与裂痕
    小结

    第七章 从中心到边缘:“工人文艺”的市场化转向
    一、新的文艺政策环境
    1.国家文艺政策的新目标
    2.国家文艺资助方式的转变
    3.国家对主流价值观的维护与引导机制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话剧”生产的边缘化
    1.市文化宫话剧生产的新定位
    2.“工人话剧”生产方式的变革
    3.创作主体的转型与文化精神被颠覆
    小结

    第八章 新的时代提问:工人文化宫如何走向现代?
    一、新的政策要求与工人文化官发展的新方向
    1.走向“公益性文化事业”:工人文化宫发展的新政策要求
    2.主体价值回归: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新变化与新目标
    二、重新思考工人文化宫:走向以工人为主体的文化共治
    1.工人文化宫应该去向何方?
    2.新型工人文化宫的构建主体是谁?

    第九章 讨论:当代中国文化政治的嬗变与创新
    一、研究发现
    1.关于工人文化宫的性质与作用
    2.工人文化宫与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关系
    3.关于工人文化宫文化与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
    二、当代中国文化政策发展的理论框架与治理逻辑
    1.象限I:党的革命理念
    2.象限Ⅱ:国家文化领导权
    3.象限Ⅲ:市场经济理性
    4.象限Ⅳ:公民权益理性
    三、解读当代中国文化政策的发展与转型
    四、走向“文化政策生产”的研究
    附录:“工人剧作家”的个人口述史
    一、宗福先
    二、贾鸿源
    三、曲信先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内容是社会主义中国从1949年至今的文化政策的发展与演进,试图回答自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介入与领导当代中国的文化,其文化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如何发展与转变,对文化领域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书稿独辟蹊径,以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发展史为个案,通过对其在不同时代的荣辱兴衰和辉煌沉寂的历史描述,研究分析在这一个案上折射出的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演变轨迹。
  • 作者简介:
     胡霁荣,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现工作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发表过《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与中国电影观念的确立》,出版过《中国早期电影史》。
  • 目录:
    序言
    导言:文化政策研究与文化政治经济学视角
    一、选题由来
    二、研究视角与分析框架
    1.文化经济学取向的文化政策研究
    2.文化研究取向的政策研究
    3.本书的研究视角:文化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社会学的综合
    三、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工人文化宫
    2.嵌入式个案研究
    3.档案分析
    4.实地调查
    5.采访与深度访谈
    四、研究目的
    五、研究结构

    第一章 工人阶级的政治影响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起源
    一、工人阶级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与工人运动
    三、党的文化政策理论与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形成
    1.党的文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与本土化发展
    2.党的文艺意识形态的原则与标准
    3.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与新中国文化格局的确立
    小结

    第二章 崭新的缔造: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工人文化宫
    一、工人文化宫的建立
    1.工会立法及政策文件出台
    2.行政管理结构与制度设计
    3.经济结构与经费资产管理
    4.服务对象与主体
    二、工人文化官的定位与功能
    1.文化启蒙
    2.提供文化体育休闲服务
    3.组织业余文艺活动与培养工人文艺人才
    4.文化交流与对外展示
    5.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工人文化宫功能的变动
    三、工人文化宫与城市空间生产
    1.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建宫史
    2.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集体记忆
    小结

    第三章 时代的改革:市场经济语境下的工人文化宫
    一、体制基础与政策环境的变化
    1.国家文化政策的市场化导向
    2.工会对工人文化宫的政策导向
    二、工人文化官的市场化转型
    1.经济结构转型与经费来源的改变
    2.权力结构的变化与企业化自主发展
    三、工人文化官空间再造与工人主体性更新
    1.被市场化了的工人文化宫
    2.工人文化宫社会认同感的消逝
    3.被遗忘和被取代的工人文化宫
    四、工人文化宫的职能失范及其动因
    1.经济独立与重商主义
    2.权力结构松散与体制资源匮乏
    3.精英主义与形式主义
    4.法律约束力薄弱与社会监管缺乏
    小结

    第四章 主人翁与新主体精神表达:“工人文艺”生产
    一、“工人文艺”生产的文化政策与文化体制保障
    1.“工人文艺”的政策要求与发展
    2.“工人文艺”生产的文化制度保障
    二、“工人文艺”的生产逻辑与文化景观:1958年至1960年上海工人话剧运动
    1.由上而下的意识形态动员机制
    2.“工人文艺”的生产机制与方法
    3.作为意识形态审查机制的“工人文艺”
    4.“工人文艺”生产中的矛盾与问题
    三、上海工人文艺经验的主体自述
    小结

    第五章 《于无声处》:工人文化政治的转折与先声
    一、话剧《于无声处》与国家转折
    1.工人自发创作与演出的话剧
    2.对中国文艺界的震动
    3.对社会思想领域的影响
    4.与党的文化治理思想转折的关系
    二、《于无声处》与“工人话剧”发展的关系

    第六章 走向80年代:政策变动中的“工人文艺”蜕变
    一、两种文艺治理观的冲突与阶级话语的终结
    二、由计划到市场过渡时期的“工人话剧”生产
    1.文艺生产机制的通变与守循
    2.文艺意识形态的分歧与裂痕
    小结

    第七章 从中心到边缘:“工人文艺”的市场化转向
    一、新的文艺政策环境
    1.国家文艺政策的新目标
    2.国家文艺资助方式的转变
    3.国家对主流价值观的维护与引导机制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话剧”生产的边缘化
    1.市文化宫话剧生产的新定位
    2.“工人话剧”生产方式的变革
    3.创作主体的转型与文化精神被颠覆
    小结

    第八章 新的时代提问:工人文化宫如何走向现代?
    一、新的政策要求与工人文化官发展的新方向
    1.走向“公益性文化事业”:工人文化宫发展的新政策要求
    2.主体价值回归: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新变化与新目标
    二、重新思考工人文化宫:走向以工人为主体的文化共治
    1.工人文化宫应该去向何方?
    2.新型工人文化宫的构建主体是谁?

    第九章 讨论:当代中国文化政治的嬗变与创新
    一、研究发现
    1.关于工人文化宫的性质与作用
    2.工人文化宫与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关系
    3.关于工人文化宫文化与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
    二、当代中国文化政策发展的理论框架与治理逻辑
    1.象限I:党的革命理念
    2.象限Ⅱ:国家文化领导权
    3.象限Ⅲ:市场经济理性
    4.象限Ⅳ:公民权益理性
    三、解读当代中国文化政策的发展与转型
    四、走向“文化政策生产”的研究
    附录:“工人剧作家”的个人口述史
    一、宗福先
    二、贾鸿源
    三、曲信先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保险(第四版)
邓大松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达尔文主义:美国思想底色
(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Hofstadter)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文化脑:人类天性的文化神经科学 韩世辉
韩世辉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主义文化论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权的法理与实践
汤闳淼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营销手册
[英]杰勒德·黑斯廷斯(Gerard Hastings),[英]凯瑟琳·安格斯(Kathryn Angus),[美]卡罗尔·布莱恩特(Carol Bryant)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保障理论:发生机制与政策逻辑
席恒 著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情感学习手册:研究与实践
(美)杜拉克著 毛亚庆译
系列丛书 / 更多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保险(第四版)
邓大松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达尔文主义:美国思想底色
(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Hofstadter)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文化脑:人类天性的文化神经科学 韩世辉
韩世辉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主义文化论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权的法理与实践
汤闳淼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营销手册
[英]杰勒德·黑斯廷斯(Gerard Hastings),[英]凯瑟琳·安格斯(Kathryn Angus),[美]卡罗尔·布莱恩特(Carol Bryant)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保障理论:发生机制与政策逻辑
席恒 著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情感学习手册:研究与实践
(美)杜拉克著 毛亚庆译
相关图书 / 更多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保险(第四版)
邓大松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达尔文主义:美国思想底色
(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Hofstadter)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文化脑:人类天性的文化神经科学 韩世辉
韩世辉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主义文化论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权的法理与实践
汤闳淼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营销手册
[英]杰勒德·黑斯廷斯(Gerard Hastings),[英]凯瑟琳·安格斯(Kathryn Angus),[美]卡罗尔·布莱恩特(Carol Bryant)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保障理论:发生机制与政策逻辑
席恒 著
社会主义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上海工人文化宫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社会情感学习手册:研究与实践
(美)杜拉克著 毛亚庆译